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香港新界的西北,最迷人的地方当属元朗。这里既有冲积平原,有鱼塘水田,亦有村村并排,落落同处的和谐社区,更是香港一方文化历史的博物馆,屏山文物径、大夫第、凌云寺,等等,吸引着中外游客,纷纷驻足,流连忘返。
据历史记载,在唐宋之际,邓氏家族开始大量定居元朗。如今的元朗,邓氏一脉早已经成当地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元朗区议会副主席邓胤楚先生,既是邓氏家族的好子孙,亦是元朗地区的好儿女;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他捧出一个真心,全心全意,获得了一致好评。
海外归来,全心投入服务
从昔日的山村,发展到今朝和谐敦睦的社区,交通发达,旅游兴旺,元朗的建设有目共睹,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无疑是所有心系元朗发展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元朗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元朗旧区,二是天水围一带的新区,另外还有六个乡的郊区,共有五六十万人。”邓胤楚先生介绍说,“我们屏山乡属于其中一部分,我则是坑尾村的。”的确,现时的元朗区范围非常广阔,包括了以西的洪水桥、厦村以东至锦田、八乡、石岗至接近大帽山,以北至牛潭尾及新田,以南的有十八乡,大棠等地。
从元朗屏山坑尾村走出来的邓胤楚先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移民荷兰,前前后后工作十三年之久。毕竟故土难离,乡亲难舍,1979年,他回来奔丧,看到了香港大好的发展机会,遂决定重新回到魂牵梦绕的桑梓。经过几年的筹备,1981年,他终于回到了香港,回到了曾经梦起点的元朗,并创办了香港税务顾问公司。
回到香港不久,邓胤楚先生便开始服务家乡,开展起村服务工作,全心全意尽己之力,为社区的发展服务至今,成为联系居民和政府之间的一座“桥梁”。尤其是在担任村代表的二十余年里,他履行好“村长”的职责,后被选举为屏山乡乡事委员会主席,2007年4月1日,更是被推举为元朗区议会副主席,从此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一颗真心回馈社区。
“乡事委员会主席,由八十七个村委员,经过三次投票选举产生的;而区议会的主席,则是经过元朗区的四十二个议员,选举产生,正副主席各一位。”从邓胤楚先生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不论是乡事委员会主席,还是议会副主席,都是民意之选择,而邓胤楚先生的荣膺,足见其在民众之间的信任度。
显然,这些信任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他多年来,不停地播种耕耘,不断地付出服务的必然结果。试举例说明,香港第一个“文物径”诞生在元朗时,曾遇到不少民众的反对。在这期间,他和屏山北区议员邓庆业等人奔走民众和政府之间,积极进行协调,很好地解决当时的难题。他说:“屏山的文物径,是全香港第一个文物径,里面有很多文物,庙宇、社坛,并建有文物馆。由于这里环境好,多文物古迹,很多外国人和内地游客前来游玩及参观湿地公园。最开始建立文物径的时候,在维修方面、费用负担等方面,当地居民承受不起,很多人都反对。后来,我们通过努力,与政府合作,列为法定古迹,由古物古迹办事处负责维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一件事,也令他难忘不已,即“九七回归”之时,他积极联系力量,群策群力,组织了庆祝典礼,举行升旗仪式、放鞭炮等活动,热烈欢迎香港的“回归”。他说:“当时的场面非常热闹,令人非常感动。”中央电视台都来采访。
全情投入,服务永无止境
回想这么多年的服务经历,邓胤楚先生感慨地说:“身为原住民,是这里的儿女,要尽自己的努力去服务这里,能服务于此,我很享受。”一番发自肺腑的话,率真而淳朴,着实令人感怀。
“当选区议员的这四年,我跟政府很多部门,诸如发展局、环保局等都有很多联系,对他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说,“居民有什么投诉,有什么要求,自己很方便帮助解决问题,反映给政府。”似乎在他的心中,服务不但是利人的事,也是提高自我的锻炼经历,因此,他将此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用心来完成,用心来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谈及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最大心得是什么时,邓胤楚先生笑着表示;“只要用心,有恒心,有耐心,全情投入,捧出一颗真心,我相信一定可以做好。”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每个月,他都要与政府部门沟通,偶尔还要向特首汇报工作情况,将市民的诉求上传,并将政府的政策、方针等下达给居民,成为政府和民居沟通的桥梁。有一次,政府在元朗发展公屋,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的建设,有利于元朗的长远和谐,他根据实际情况和元朗全部区议员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主张将原计划的一半做商业用途,以便改善当地的就业问题。不久,此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他的心中自是欣慰不已。
邓胤楚先生就是这样,捧出一颗心,全情投入,每天他都要记录下各项事务,需要去哪儿考察,何时需要召集会议,需要参加什么活动,他都详细记录,唯恐遗忘哪一项。
除了这些之外,一直以来,邓胤楚先生非常关注内地的发展,尤其重视贫困山区的教学情况,很早他即参与到“育苗”行动,每一年都要去内地,发展希望小学。据他介绍,“育苗”行动已经在内地办了三四十所学校了。
而这其中,他和屏山邓氏宗亲一起联合“育苗”行动,在清远资助兴建了“屏山邓氏大岗”小学,为当地的扶贫匡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每年暑假,他都会和“育苗”行动去内地,送文具、书包给学生。“二十多年前,孩子都没有学校,没有衣服。”他深情地说,“解决贫穷的最好办法,就是教育,因此我们最开始办成人教育,后来资助兴建学校。目前,在广东,广西,江西等省份,我们都有行动。”
全家支持,幸福美满人生
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邓胤楚先生走得远,走得久,他的这些功德离不开家庭的全力支持,其太太和孩子都是他服务社会的有力臂膀,扶住他不停地奉献着。“我的三个孩子,都在荷兰出生,两个如今已是政府公务员,我还有四个孙呢。”聊起家庭,幸福洋溢在他的脸上。
在享受服务带来的快乐之余,邓胤楚先生也能很好地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天坚持跑步,中午喝喝茶,生活无比惬意。这样有规律的生活,无疑是其养生的最好法宝,而另一方面,他良好的处世态度,也值得称道。他说:“有困难时,一时处理不了的,暂时不要去理会,人生开心最重要,想不通的,晚上睡一觉,醒来一切豁然开朗了。”
刚刚不久,在中联办、立法会和区议会领导的带领下,邓胤楚先生有幸前往了上海参观了世博园区,同时还去苏州古城游览了几天,这次考察经历让他感怀不已,非常难忘。他笑着说:“一切都感觉非常好,世博会规模宏大,井然有序,作为中国人,真的倍感自豪。”
也许是因为身体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邓胤楚先生才会从国外回到香港,才会服务于自己的生长之地,才会服务到内地;正因如此,有理由相信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他定会一直全情地走下去。
【人物简介】
邓胤楚先生,香港元朗区议会副主席,屏山乡乡事委员会主席,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元朗分会副主席。同时担任元朗区议会地区设施管理委员会委员、元朗区议会环境改善委员会委员、元朗区议会城乡规划及发展委员会委员、新界乡议局执行委员、新界元朗区坊众互助会名誉会长、天水围飞马足球会名誉会长、市政上诉委员会审裁小组成员、元朗公立中学校董等社会职务。
据历史记载,在唐宋之际,邓氏家族开始大量定居元朗。如今的元朗,邓氏一脉早已经成当地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元朗区议会副主席邓胤楚先生,既是邓氏家族的好子孙,亦是元朗地区的好儿女;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他捧出一个真心,全心全意,获得了一致好评。
海外归来,全心投入服务
从昔日的山村,发展到今朝和谐敦睦的社区,交通发达,旅游兴旺,元朗的建设有目共睹,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无疑是所有心系元朗发展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元朗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元朗旧区,二是天水围一带的新区,另外还有六个乡的郊区,共有五六十万人。”邓胤楚先生介绍说,“我们屏山乡属于其中一部分,我则是坑尾村的。”的确,现时的元朗区范围非常广阔,包括了以西的洪水桥、厦村以东至锦田、八乡、石岗至接近大帽山,以北至牛潭尾及新田,以南的有十八乡,大棠等地。
从元朗屏山坑尾村走出来的邓胤楚先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移民荷兰,前前后后工作十三年之久。毕竟故土难离,乡亲难舍,1979年,他回来奔丧,看到了香港大好的发展机会,遂决定重新回到魂牵梦绕的桑梓。经过几年的筹备,1981年,他终于回到了香港,回到了曾经梦起点的元朗,并创办了香港税务顾问公司。
回到香港不久,邓胤楚先生便开始服务家乡,开展起村服务工作,全心全意尽己之力,为社区的发展服务至今,成为联系居民和政府之间的一座“桥梁”。尤其是在担任村代表的二十余年里,他履行好“村长”的职责,后被选举为屏山乡乡事委员会主席,2007年4月1日,更是被推举为元朗区议会副主席,从此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一颗真心回馈社区。
“乡事委员会主席,由八十七个村委员,经过三次投票选举产生的;而区议会的主席,则是经过元朗区的四十二个议员,选举产生,正副主席各一位。”从邓胤楚先生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不论是乡事委员会主席,还是议会副主席,都是民意之选择,而邓胤楚先生的荣膺,足见其在民众之间的信任度。
显然,这些信任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他多年来,不停地播种耕耘,不断地付出服务的必然结果。试举例说明,香港第一个“文物径”诞生在元朗时,曾遇到不少民众的反对。在这期间,他和屏山北区议员邓庆业等人奔走民众和政府之间,积极进行协调,很好地解决当时的难题。他说:“屏山的文物径,是全香港第一个文物径,里面有很多文物,庙宇、社坛,并建有文物馆。由于这里环境好,多文物古迹,很多外国人和内地游客前来游玩及参观湿地公园。最开始建立文物径的时候,在维修方面、费用负担等方面,当地居民承受不起,很多人都反对。后来,我们通过努力,与政府合作,列为法定古迹,由古物古迹办事处负责维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一件事,也令他难忘不已,即“九七回归”之时,他积极联系力量,群策群力,组织了庆祝典礼,举行升旗仪式、放鞭炮等活动,热烈欢迎香港的“回归”。他说:“当时的场面非常热闹,令人非常感动。”中央电视台都来采访。
全情投入,服务永无止境
回想这么多年的服务经历,邓胤楚先生感慨地说:“身为原住民,是这里的儿女,要尽自己的努力去服务这里,能服务于此,我很享受。”一番发自肺腑的话,率真而淳朴,着实令人感怀。
“当选区议员的这四年,我跟政府很多部门,诸如发展局、环保局等都有很多联系,对他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说,“居民有什么投诉,有什么要求,自己很方便帮助解决问题,反映给政府。”似乎在他的心中,服务不但是利人的事,也是提高自我的锻炼经历,因此,他将此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用心来完成,用心来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谈及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最大心得是什么时,邓胤楚先生笑着表示;“只要用心,有恒心,有耐心,全情投入,捧出一颗真心,我相信一定可以做好。”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每个月,他都要与政府部门沟通,偶尔还要向特首汇报工作情况,将市民的诉求上传,并将政府的政策、方针等下达给居民,成为政府和民居沟通的桥梁。有一次,政府在元朗发展公屋,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的建设,有利于元朗的长远和谐,他根据实际情况和元朗全部区议员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主张将原计划的一半做商业用途,以便改善当地的就业问题。不久,此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他的心中自是欣慰不已。
邓胤楚先生就是这样,捧出一颗心,全情投入,每天他都要记录下各项事务,需要去哪儿考察,何时需要召集会议,需要参加什么活动,他都详细记录,唯恐遗忘哪一项。
除了这些之外,一直以来,邓胤楚先生非常关注内地的发展,尤其重视贫困山区的教学情况,很早他即参与到“育苗”行动,每一年都要去内地,发展希望小学。据他介绍,“育苗”行动已经在内地办了三四十所学校了。
而这其中,他和屏山邓氏宗亲一起联合“育苗”行动,在清远资助兴建了“屏山邓氏大岗”小学,为当地的扶贫匡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每年暑假,他都会和“育苗”行动去内地,送文具、书包给学生。“二十多年前,孩子都没有学校,没有衣服。”他深情地说,“解决贫穷的最好办法,就是教育,因此我们最开始办成人教育,后来资助兴建学校。目前,在广东,广西,江西等省份,我们都有行动。”
全家支持,幸福美满人生
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邓胤楚先生走得远,走得久,他的这些功德离不开家庭的全力支持,其太太和孩子都是他服务社会的有力臂膀,扶住他不停地奉献着。“我的三个孩子,都在荷兰出生,两个如今已是政府公务员,我还有四个孙呢。”聊起家庭,幸福洋溢在他的脸上。
在享受服务带来的快乐之余,邓胤楚先生也能很好地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天坚持跑步,中午喝喝茶,生活无比惬意。这样有规律的生活,无疑是其养生的最好法宝,而另一方面,他良好的处世态度,也值得称道。他说:“有困难时,一时处理不了的,暂时不要去理会,人生开心最重要,想不通的,晚上睡一觉,醒来一切豁然开朗了。”
刚刚不久,在中联办、立法会和区议会领导的带领下,邓胤楚先生有幸前往了上海参观了世博园区,同时还去苏州古城游览了几天,这次考察经历让他感怀不已,非常难忘。他笑着说:“一切都感觉非常好,世博会规模宏大,井然有序,作为中国人,真的倍感自豪。”
也许是因为身体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邓胤楚先生才会从国外回到香港,才会服务于自己的生长之地,才会服务到内地;正因如此,有理由相信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他定会一直全情地走下去。
【人物简介】
邓胤楚先生,香港元朗区议会副主席,屏山乡乡事委员会主席,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元朗分会副主席。同时担任元朗区议会地区设施管理委员会委员、元朗区议会环境改善委员会委员、元朗区议会城乡规划及发展委员会委员、新界乡议局执行委员、新界元朗区坊众互助会名誉会长、天水围飞马足球会名誉会长、市政上诉委员会审裁小组成员、元朗公立中学校董等社会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