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有信息系统的所有特点,但是目前GIS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水源林造林规划设计的需求。因此,在GIS系统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实现GIS系统图形的导入和处理,读取CAD图形,是本文研究的造林规划系统。笔者作为吉林省磐石市林业局驿马林业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就水源林造林规划设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水源林;造林规划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S727.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2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水资源缺乏和水资源污染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吉林省作为东北三省之一,其发展受到了水资源的严重困扰。因此,提高水源林造林规划的设计效率,促进水源林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水源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林业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水源林造林规划系统开发
1.1 开发原则及目的
水源林造林规划设计系统的开发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首先,要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按照国家及当地政府或行业颁布的规章制度,研发成一个稳定的、开发的、易于维护和拓展的造林规划系统;其次,分析设计的核心为小班数据,设计方法为面向对象,数据库设计要完整、安全及特色化;最后,要采用标准编码进行编码,结构要成熟稳定,以确保系统性能的稳定和速度的均匀。
水源林造林规划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造林效率,保证造林质量,促使水源林造林规划的标准化、科学化、时效化发展。通过开发水源林造林设计系统,使其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小班数据进行有效连接,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在对数据库长期维护和更新条件下,能实时监测造林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
1.2 开发内容
1.2.1 “适地适树”典型造林设计
先编制包括造林设计汇总表、预算报表等在内的标准报表格式,并针对吉林省的森林资源进行设计[1]。主要包括红松、云杉等在内的针叶林,水曲柳、枫等在内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总共设计多达15种造林典型设计模式,并将其编制到造林设计库中。
1.2.2 系统设计
本系统设计主要根据造林作业设计规章、造林作业区调查情况、劳动定额等进行设计,且根据各个立地条件差异,用户能在该系统提供的典型造林模式外,自主设计新的造林模式。同时,系统能自行导出造林模式的详细施工图和数据表格。
1.2.3 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
工具:ESRI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软件GIS、Office2013,Visual Studio2013,数据库使用Access。环境:计算机最低配置要求为Windows 98,打印机等。系统能在Windows2000平台上进行设计。
1.3 开发方法
1.3.1 系统结构和流程
系统总体结构包括了开始、造林模式规划、造林模式自动设计、概算、展示、输出等六大部分。系统的整体流程为:开始——选择项目区——判断各小班立地类型,形成现状立地条件图——规划各小班造林模式——模拟造林效果展示——造林平面图——局部地块详图——结束。
1.3.2 数据库分型
包括了用于保存林业小班信息的信息库,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产品库,用于纯粹系统图形、参数的资料库,用于保存临时数据的临时库。
1.3.3 系统开发
该系统是基于GIS二次开发,结构是C/S。该系统运用的是C语言开发,对23个处理模块和8个子系统的源程序进行研发,确保了各项系统的功能实现。
2 水源林造林规划系统应用
观察上述开发的系统,得知本系统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该系统将水源林造林规划的自定义设计和自动化设计有效结合,能迅速的打印出图;二是对造林统计报表、预算报表、材料进行了整合和规范,为造林前准备、造林后监测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该系统应用中,只要输入相关属性就能导出施工图,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是一种自动化设计模式;四是该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通过储存造林设计的三维效果图并对用户进行展示后,用户能形象、直观的对比后,选择恰当的造林模式;五是该系统模式下,只要利用相关应用程序将设计编制成库,把造林地因子输入计算机,就能实现“适地适树”设计。
因此,将外业调查材料进行内业成图的应用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即选取30个造林小班,通过检查各个小班地理信息和详细立地条件,将数据库系统应用于地理条件,在造林模式库中将30个小班分别匹配到5个造林模式,进行造林,对各个造林模式的面积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仅有1个小班不适宜种树,其他29个小班值数效果良好,表明该系统适宜磐石市的水源林造林规划,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能通过查询造林模式的造林技术表、施工图以及输入相关参数后计算出工程造价;能对比各种造林方法的效益来确定或改良造林方案。
3 结语
进行水源林造林规划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系统应用的造林设计具有独特的优势,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保护了水资源。
参考文献
[1]胡天翔,陈曦,贾志成.信息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28(9):11-12.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水源林;造林规划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S727.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2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水资源缺乏和水资源污染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吉林省作为东北三省之一,其发展受到了水资源的严重困扰。因此,提高水源林造林规划的设计效率,促进水源林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水源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林业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水源林造林规划系统开发
1.1 开发原则及目的
水源林造林规划设计系统的开发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首先,要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按照国家及当地政府或行业颁布的规章制度,研发成一个稳定的、开发的、易于维护和拓展的造林规划系统;其次,分析设计的核心为小班数据,设计方法为面向对象,数据库设计要完整、安全及特色化;最后,要采用标准编码进行编码,结构要成熟稳定,以确保系统性能的稳定和速度的均匀。
水源林造林规划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造林效率,保证造林质量,促使水源林造林规划的标准化、科学化、时效化发展。通过开发水源林造林设计系统,使其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小班数据进行有效连接,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在对数据库长期维护和更新条件下,能实时监测造林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
1.2 开发内容
1.2.1 “适地适树”典型造林设计
先编制包括造林设计汇总表、预算报表等在内的标准报表格式,并针对吉林省的森林资源进行设计[1]。主要包括红松、云杉等在内的针叶林,水曲柳、枫等在内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总共设计多达15种造林典型设计模式,并将其编制到造林设计库中。
1.2.2 系统设计
本系统设计主要根据造林作业设计规章、造林作业区调查情况、劳动定额等进行设计,且根据各个立地条件差异,用户能在该系统提供的典型造林模式外,自主设计新的造林模式。同时,系统能自行导出造林模式的详细施工图和数据表格。
1.2.3 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
工具:ESRI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软件GIS、Office2013,Visual Studio2013,数据库使用Access。环境:计算机最低配置要求为Windows 98,打印机等。系统能在Windows2000平台上进行设计。
1.3 开发方法
1.3.1 系统结构和流程
系统总体结构包括了开始、造林模式规划、造林模式自动设计、概算、展示、输出等六大部分。系统的整体流程为:开始——选择项目区——判断各小班立地类型,形成现状立地条件图——规划各小班造林模式——模拟造林效果展示——造林平面图——局部地块详图——结束。
1.3.2 数据库分型
包括了用于保存林业小班信息的信息库,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产品库,用于纯粹系统图形、参数的资料库,用于保存临时数据的临时库。
1.3.3 系统开发
该系统是基于GIS二次开发,结构是C/S。该系统运用的是C语言开发,对23个处理模块和8个子系统的源程序进行研发,确保了各项系统的功能实现。
2 水源林造林规划系统应用
观察上述开发的系统,得知本系统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该系统将水源林造林规划的自定义设计和自动化设计有效结合,能迅速的打印出图;二是对造林统计报表、预算报表、材料进行了整合和规范,为造林前准备、造林后监测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该系统应用中,只要输入相关属性就能导出施工图,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是一种自动化设计模式;四是该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通过储存造林设计的三维效果图并对用户进行展示后,用户能形象、直观的对比后,选择恰当的造林模式;五是该系统模式下,只要利用相关应用程序将设计编制成库,把造林地因子输入计算机,就能实现“适地适树”设计。
因此,将外业调查材料进行内业成图的应用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即选取30个造林小班,通过检查各个小班地理信息和详细立地条件,将数据库系统应用于地理条件,在造林模式库中将30个小班分别匹配到5个造林模式,进行造林,对各个造林模式的面积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仅有1个小班不适宜种树,其他29个小班值数效果良好,表明该系统适宜磐石市的水源林造林规划,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能通过查询造林模式的造林技术表、施工图以及输入相关参数后计算出工程造价;能对比各种造林方法的效益来确定或改良造林方案。
3 结语
进行水源林造林规划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系统应用的造林设计具有独特的优势,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保护了水资源。
参考文献
[1]胡天翔,陈曦,贾志成.信息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28(9):11-1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