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体育教师团队建设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fficer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学校体育教研组还是各级体育名师工作室(或其他体育学习、研究团队),优秀的体育教师团队都有助于群策群力、凝聚智慧、合作前行。
  一、探讨特征,构建模型:优秀体育教师团队应具备的特征
  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团队,可以促进体育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理念的融合,进而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提高,对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学校体育工作要做得好,就更需要团队的力量,通过研讨总结出优秀体育教师团队应具有以下3大特征。
  1.团结奋进。优秀的体育团队都会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成员团结一心、凝聚力强、积极向上,团队的学习风气浓郁。如,山东王东升认为,优秀的体育教师团队目标一致、分工明确、行动统一、团结协作、各有专长、独当一面、尊重信任……
  2.领袖优异。优秀的体育团队一般拥有一名威望较高、能力突出的“领袖”人物,其在专业知识、运动水平、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处于区域内领先地位,是同行业的佼佼者。如,黑龙江袁鹏认为:“优秀的带头人,能够凝聚集体,让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犹如NBA场上的领袖,是团队的核心。”
  3.踏实肯干。优秀的体育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崇高的师德;他们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不折不扣的执行力、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与职责,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待各项工作都任劳任怨、积极肯干并善于相互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包容,能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他们具有教育情怀,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
  优秀体育教师团队建设具有的特征是团队建设中的标杆和努力方向,也是鞭策每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前行的动力。
  二、反思现实,找寻不足:剖析影响体育教师团队建设的因素
  明确优秀体育教师团队的基本特征,对照、反思自己所在的团队,厘清影响体育教师团队建设的因素,对优化体育教师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期研讨,各地教师反映的影响体育教师团队建设的因素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教师层面的因素:体育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或被提拔为领导干部,或转行从事其他职业;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骨干教师集中在各地区较好的学校,无法带动区域体育教师团队的建设;团队中缺少核心名师、领军人物,影响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队研究型教师短缺,缺少沟通、合作、自我牺牲精神和学习氛围,影响了团队的发展;团队中缺乏甘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带头人;有些团队成员间沟通较少,利益面前争先,工作避重就轻,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随遇而安;部分教师进入职业发展倦怠期,团队建设进入瓶颈期。
  2.环境层面的因素:黑龙江省李远吉认为,“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低”。受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家长和学校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生文化课、特长班学习上,许多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被边缘化。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团队建设的漠视和放任,部分领导注重主学科教师团队建设和升学率,疏于对体育教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投入不足,认为只要能上课,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严重影响了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体育教师团队的建设。
  3.機制层面的因素:黑龙江省程国平认为,“体育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机会少”,学校把有限的经费大部分都分给了语、数、外等主学科教师,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还靠原有的知识和固有的经验在教学;多数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缺少对自身业务提高的内驱力,专项技能下滑,理论水平停滞不前,观念陈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团队建设与发展;体育教师职称晋升难、评优难,学校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影响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团队整体建设。甘肃王宗社认为,“团队缺乏完善的激励、竞争、评价制度”,团队成员争强好胜,单打独斗,不能形成合力,缺少团队意识,也是制约团队建设的重要原因。山东车明霞认为,“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互动缺乏平台”,学校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少,许多有潜力的教师没有机会展示,工作没有动力与热情,思想懒惰,由此而产生蝴蝶效应,影响了团队其他成员的进步。
  三、凝聚智慧,经验共享:提升体育教师团队建设的策略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推动团队前行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研讨互动中教师们提出了许多较好的策略。
  1.教师策略:山东姜建明认为,“选择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业务能力强、具有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的教师团队带头人,并能在行动和精神等方面积极引领、示范、督促、指导、关注、帮助团队青年教师”。扶持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他们的迅速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教研部门、学校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营造教研氛围,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评课、课后反思、技能培训、课题引领、同伴互助等教学研究活动。黑龙江王佳良认为,“通过教学研讨活动获得最新、最准确、最及时的信息,了解更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从而发现人才,培养骨干和领军人物。各级部门应加强体育教师不同层次的培养,重视在职培训、专家讲座、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等学习形式,引进先进理念,内化为自身能力,强化体育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优化教师团队结构,选择具有共同目标的体育教师组成团队,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携手共进。按有关文件要求尽量配齐体育教师,增加年轻教师比例,保持团队的活力,让教师承担合理的工作量,使区域优秀教师分布合理,团队成员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使团队每一名成员成为研究型教师。
  2.环境策略:山东杨正伟认为,“应最大限度地刨除历史的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甘于奉献、不计名利,去影响身边的人,将体育是‘学科、学术’的思想影响出去、影响开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赢得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和领导请示、汇报和沟通,取得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的认识和支持;相关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应提高教师相应的劳保待遇,逐步改善教学条件,关心教师的职称晋升,教师只有在团队中有所作为,才能在领导心目中有一定位置。
  3.条件策略:要树立正确团队价值观,每一名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认同团队制订的目标,共同参与专业发展计划,发挥各自专长,优势互补,取长补短,长善救失,尽职尽责,共建和谐进取学习氛围,为达成团队目标而努力工作。黑龙江省张帆认为,“妥善运用考核激励机制,为团队注入‘推进剂’,通过激励、竞争措施进行奖优罚劣,达到团队成员的优胜劣汰,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氛围”。对于在教学、科研或竞技活动创新方面能力突出的体育教师在任用和职称评定上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和鼓励,为他们职后的培训和再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只有按章办事,才能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效能,提升工作绩效。
  草根争鸣,一线心声。通过交流研讨,思想碰撞,研讨者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达成了多方共识,明确了体育教师团队建设的方向,相信一定能够给优化体育教师团队建设方面提供帮助和启迪,也将有利于解决当前教师队伍理念缺位、方法缺失、能力缺陷、职业倦怠等问题。
  ——王连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154002)整理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适切性,充分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的研究、交流与辐射作用,2018年12月23日—25日,由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主办,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承办的以“‘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所构建单元的适切性”为主题的“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第五届教学研讨活动”在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
做好幼儿教育,就需要培养幼儿善于动脑思考,善于动手操作,实现手脑并用,才能获得全面提升。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就需要教师采用创新灵活的方法,为幼儿留有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支持,带领幼儿展开创意美术创作活动,在活动中收获更多喜悦与经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幼儿特点  在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实现材料的创新运用,还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特点,这样
每一次参与全国案例评审都会将笔者带入深深的思考之中,一篇篇鲜活的案例真实呈现了教学场景。本次第4组的参评案例质量高于往年:案例切入具体,不空洞;分析精准,不高调;反思深刻,不敷衍。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所评案例中有的探寻“特需生”培养,有的帮助“顽皮”学生进步,有的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他们用爱诠释了当代体育教师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他们爱岗敬业,努力发现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取得了良好成
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结缘,可以追溯到我在广西师范学院大二上《学校体育学》这一门课程时。当时的任课教师苏老师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让我瞬间便喜欢上了他的课,更让我惊喜的是他为我们推荐了几本关于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其中《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让我印象最深。记得苏老师说:“《中国学校体育》这本杂志中‘一线话题’栏目,最能贴近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将来工作之余可以多看看,借鉴更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今后提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山东省)》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课程教学与校内的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完美人格,陶冶学生性情,引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一、基于体育项目特点渗透德育  体育运动项目的种类很多,每个项目有各自独特的项目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项目特点渗透德育。如,武术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无论何种门派都将“武德”放在首位。结合武术项目的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为策略,结合常态课“七个基本要求”进行设计,以各种游戏活动作为动作学习、体能发展的载体,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一名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最优的发展,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和运动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
一、案例背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强有力的动机,它引领着我们克服前进路上的重重困难。如何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其潜能,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每位体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2019年8月7日,安徽省青少年排球錦标赛圆满落幕,我所在的学校排球队经过一周激烈的争夺,最终获得季军的好成绩!站在领奖台上,每个队员的脸上都洋溢着喜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并根据青少年体能素质发展敏感期,让学生通过体能练习建立正确动作模式,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将体能素质里的灵敏素质融入到日常体育教学当中,通过游戏形式,借助体能小器材,以教师教和学生学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在提高灵敏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上下肢灵敏性、
体能练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壶铃作为一个多功能体能练习器材,不仅可以用来练上肢手臂力量,还能用来增强下肢及核心腰腹的力量。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不足,手臂力量相对较弱,加上大班教学,人数多,一位体育教师难以时刻照看到全体学生,如果使用常规的铁质壶铃,存在砸伤等安全隐患,而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软式壶铃则在安全性上有了更多保障,为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一、观摩课大放异彩,交流中得到碰撞和升华  通过对6节课的观摩,笔者发现在教学方面教师们都重视了课堂的组织形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小篮球:原地运球》一课,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颖的练习形式,执教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且学生感兴趣并易接受的事物引入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善学的目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再如,《足球:双脚交替踩踏运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