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与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努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本文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从教师观念更新,教学活动形式,学习兴趣等方面论述了在初中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创新思维
一、目前形势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的时代。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为目的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开放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针对问题,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找到多个可能的答案或假说的思维形式。聚合思维是综合多种已有的信息,得出一种结论的思维。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辅相成,彼此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构成了创新思维的基础。但两者不是等量齐观的,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居于比较重要的位置。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时代,急需大量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科学课上,通过科学合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为学生以后各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初中生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思维日趋成熟。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可塑性较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
五、培养创新思维途径
(一)教师更新观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保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正如新的教改所提出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学生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自觉地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中,用一流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名学生的心田里。
(二)优化教学方式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创新思维是在一定智力基础上,在后天良好的教育条件环境下,通过持之以恒的科学培养,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师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途径,让课堂充满活力,启发学生思维,鼓励自主与合作学习、探索,使学生学会自己从多角度探索与解决问题。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例如:在学习“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我采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模式。是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播放视频引入:“小明放学回家想马上喝一杯冰糖水,但是冰糖放入水中,溶解的很慢,请同学帮忙想办法让小明能较快喝到冰糖水。”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学生会提出很多不同方法。充分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肯定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的同时追问“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然后选择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学生分小组设计方案交流,学生们的方案各种各样,有正确有错误,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对错,而是让各小组互相介绍理由,分析其他组的方案,通过各小组间激烈的辩论,在不断的否定肯定中,在思维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极大的激活,最终形成正确的实验方案。
学生的活动场所除了学校,还有家庭和其他社会场所。教师应尽可能把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有目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创新思维的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特征》一课时,我特地组织用课余时间观察记录校园内的植物,然后全班交流找出植物的共同特征.学生们接到任务后,兴高采烈的奔赴校园的各个角落,并认真仔细的做好记录,有的同学还带着相机一面拍照一面记录,还有的同学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边观察边讨论。有些研究深入的同学甚至自己设计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来验证预先的假设并通过视频记录下来,课上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交流课上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不断地给我带来惊喜,充分显露出学生的聪明才智,我深深的感到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锻炼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动力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必须努力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使学生因兴趣而学习,而思维。在过程中体会创新思维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于快乐,形成自觉进行创新思维的习惯。教育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问题难易应适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促进积极思维,自觉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例如:学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考虑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因此,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经历设置情景:“用不同的力气拍桌子时的感觉”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性质,然后请同学找找身边有哪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例子,学生从教室到校园,从家里到室外,动脑筋举了许多例子,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科学的课堂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让我们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以学生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造就适应时代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贺善侃.创新思维概论.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1 版,22~26.
[3]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月版,10~12.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创新思维
一、目前形势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的时代。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为目的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开放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针对问题,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找到多个可能的答案或假说的思维形式。聚合思维是综合多种已有的信息,得出一种结论的思维。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辅相成,彼此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构成了创新思维的基础。但两者不是等量齐观的,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居于比较重要的位置。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时代,急需大量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科学课上,通过科学合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为学生以后各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初中生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思维日趋成熟。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可塑性较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
五、培养创新思维途径
(一)教师更新观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保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正如新的教改所提出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学生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自觉地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中,用一流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名学生的心田里。
(二)优化教学方式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创新思维是在一定智力基础上,在后天良好的教育条件环境下,通过持之以恒的科学培养,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师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途径,让课堂充满活力,启发学生思维,鼓励自主与合作学习、探索,使学生学会自己从多角度探索与解决问题。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例如:在学习“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我采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模式。是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播放视频引入:“小明放学回家想马上喝一杯冰糖水,但是冰糖放入水中,溶解的很慢,请同学帮忙想办法让小明能较快喝到冰糖水。”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学生会提出很多不同方法。充分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肯定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的同时追问“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然后选择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学生分小组设计方案交流,学生们的方案各种各样,有正确有错误,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对错,而是让各小组互相介绍理由,分析其他组的方案,通过各小组间激烈的辩论,在不断的否定肯定中,在思维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极大的激活,最终形成正确的实验方案。
学生的活动场所除了学校,还有家庭和其他社会场所。教师应尽可能把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有目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创新思维的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特征》一课时,我特地组织用课余时间观察记录校园内的植物,然后全班交流找出植物的共同特征.学生们接到任务后,兴高采烈的奔赴校园的各个角落,并认真仔细的做好记录,有的同学还带着相机一面拍照一面记录,还有的同学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边观察边讨论。有些研究深入的同学甚至自己设计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来验证预先的假设并通过视频记录下来,课上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交流课上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不断地给我带来惊喜,充分显露出学生的聪明才智,我深深的感到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锻炼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动力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必须努力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使学生因兴趣而学习,而思维。在过程中体会创新思维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于快乐,形成自觉进行创新思维的习惯。教育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问题难易应适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促进积极思维,自觉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例如:学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考虑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因此,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经历设置情景:“用不同的力气拍桌子时的感觉”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性质,然后请同学找找身边有哪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例子,学生从教室到校园,从家里到室外,动脑筋举了许多例子,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科学的课堂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让我们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以学生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造就适应时代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贺善侃.创新思维概论.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1 版,22~26.
[3]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月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