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介绍了地图信息量的量测方法。地图的信息可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地图的直接信息来自现有的特征和图形,其中包括位置、注记、语义和色彩四种信息。间接信息不是来自符号本身,要通过分析间接获得。作者利用信息论的原理对地图上的这几种信息的量测法进行了探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地图信息量的量测方法。地图的信息可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地图的直接信息来自现有的特征和图形,其中包括位置、注记、语义和色彩四种信息。间接信息不是来自符号本身,要通过分析间接获得。作者利用信息论的原理对地图上的这几种信息的量测法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模拟研究了高原地区的不同光质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光合速率和干物质含量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蓝光和蓝紫光的照射能使春小麦植株趋于矮壮。提高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b值,并能延迟春小麦的生育期和干物质积累的时间。(2)红光和蓝紫光对春小麦品种的光合速率都比对照有提高效应,其中红光最显著,蓝紫光次之,而蓝光下最低。(3)红光和蓝紫光下积累的干物质含量均大于对照,蓝光下的较低。从而论证了青
1984—1985年对湿润(W_2)和干旱(W_1)两种水分处理的农田冬小麦气孔传导力(g_1)、土壤基质势(Ψ_m)和空气饱和差(d)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晴天上午的g_1主要受Ψ_m的影响,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上午的g_1可用作土壤干旱引起的小麦水分亏缺的指标。设立土壤湿润的对照区以比较气孔传导力可以监测小麦田的土壤干旱。
作者通过试验观察到,在高温、强光条件下,光呼吸强度虽然也有升高,但升高的幅度是有限的,不足以形成光合午休。超饱和光强也不是形成光合午休的直接因素。同时,又一次论证了光合产物的累积在光合午休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前两文(余彦波等,1985;唐鸿寿等,1986),作者提出了形成光合午休的主要途径(图2),指出了水分亏缺和光合产物在叶肉细胞内过量累积是形成光合午休的两个主要环节。并从生态学角度为缓
本文研究了拟环纹狼蛛雌成蛛对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选择捕食作用。在不同猎物类型共存和不同总猎物密度下,测定了捕食者对猎物的喜好性和转换行为,分析了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形式,喜好性和转换行为与共存猎物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在多种猎物类型共存时,雌成蛛对猎物的总捕食作用方程及对每一种猎物类型的捕食作用方程。室内验证实验表明:所建立的捕食作用方程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
经过1981—1983年231灯次诱虫结果,初步查明了尖峰岭的天蛾有63种(含未定名者14种),占全国种类的48%,可见热带林区天蛾种类是极其丰富的。种类虽多,但种群虫口数量少。本科优势种群和中等种群为数很少,而小种群特多。成虫出现动态,按月计有1至11个月不等,而虫口数量以3、4、5三个月为最多。其空间分布,种类多少的次序是,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而虫口数
本文提出了描述单种捕食者-两种猎物系统的模拟模型。在功能反应和选择捕食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模型中各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拟环纹狼蛛-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三物种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研究了边界单元法的理论及其在解位势问题中的应用。边界单元法从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出发,利用加权剩余法,建立积分方程,对边界进行剖分,得到在结点处位势所满足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文中提出了二维位势问题的常数元和线性元解法。边界单元法降低了求解空间的维数,减少了离散线性方程组的阶数,输入数据比较少,而工作效率高。
渐近取样法是Makarovic教授首先提出的一种DEM取样方法。本文依照此法的原理对有关参数进行了试验性的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了这些参数的变化对DEM精度和从DEM得到的等高线精度的影响情况,以及参数与参数间的相互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和实际量测误差确定取样参数值的建议。
本文第一次提出“综合大地主题”的命题,并给出了定义。列出十类综合大地主题各自的已知和待求元素,应用嵌套系数法给出它们的实用解算模型。并应用临界点和赤交点的精确位置作为判定条件,使任意二点间的任何类型的大地主题,都能获得确定唯一正确的解。给出的实用模型和嵌套系数法同样在适用范围方面不受距离的局限,可用于1—2万公里的任意距离,都能获得预期的精度。宜于电算,程序短,解算快。若采用PC-1500机,一般
受精卵孵化后的仔鱼开口摄食阶段是鱼类早期发育的关健时期,经常引起仔鱼的大量死亡,缺乏充足的适口外源性饵料可能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82—1983年,利用赣江产卵场人工授精的鲥鱼受精卵在室内孵化环道中孵出的仔鱼,投喂捞取的天然浮游生物饵料进行了仔鲥有关开口摄食方面的观察,其主要结果如下:仔鱼在孵化后2.5—6.5日为开口摄食期,个体全长为4.5—7.4毫米,仔鱼通常残留多少不等的卵黄物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