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沂蒙山区已有悠久历史的花卉苗木沂州海棠是临沂市花,这几年,因沾了市花的这一光环,当地很多花农都纷纷种植起沂州海棠,因此,临沂海棠的种植规模开始逐年扩大。但在众多种海棠的花农中,惟有该市河东区汤河镇后东庄村村民刘建国种植海棠的规模最大,20多年来,他坚持发展海棠种植产业,从一亩两亩种起,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他种植的海棠规模已超过2000多亩。这些年,刘建国不仅自己痴心种海棠,而且还带动了本村及周围村庄的众多种植散户,使这些种植海棠的花农走上富裕之路。
20年前,整个汤河镇种海棠的农户屈指可数,耕种了多年土地的刘建国不甘心继续从土里刨食,当他从有关信息中了解到未来几年后花卉产业将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时,他决定尝试种当地传统花卉木瓜海棠。头一年,他只种了一亩多地做实验,结果第二年春天靠卖花卉种苗就赚了上万元,紧接着,他又扩大规模种了两亩多,又让他赚了一把。于是,尝到甜头的刘建国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手里的资金不够,他又借贷凑了10万元,从乡邻那里租赁了40亩土地,依然种当地的传统花卉木瓜海棠。“只要不睡觉我就待在地里,担心投入的10万元打了水漂。毕竟,以前是小打小闹,当扩大到40多亩时,心里总会七上八下,恐怕搞不好赔了,当时的十几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刘建国在回忆从前的创业经历时告诉笔者。他说那时的心血最终没有白费,种植的40亩海棠,经过悉心料理,成苗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除去成本,他净赚30多万元。
2000年春天,刘建国的海棠花卉基地已经发展到200多亩,正当苗圃工人们准备大干一场,翻耕土地开始种植海棠时,刘建国却当着众人的面,“拔掉剩下的木瓜海棠,换新品种种北美海棠。”众人对此很是不解,家里人也极力反对,眼瞅着地里刚有了收益,也总结出了一套木瓜海棠的种植经验,怎么就要拔了呢?在大家的疑问下,刘建国无奈地说,“虽然木瓜海棠是我们这里的传统品牌,我心里有些不舍,可经过我一年多的种植,发现木瓜海棠不容易管理,育苗成活率相对较低。我早已经盯上了新品种——— 北美海棠。这种海棠可以观叶、赏花、看果。土地是有限的,我的目标是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
从2000年开始种北美海棠,刘建国说这条路让他走对了,因为他种植这种引进的花卉大获成功。到2004年,刘建国种植的北美海棠远销欧洲、日本等地,当时一个货柜的海棠能卖到100万左右,他后期扩大种植规模全靠这个时期出口赚的钱做基础。”在种植北美海棠上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后来北美海棠的行情有所回落,加上国内种植这种花卉的越来越多,刘建国因此压缩了种植面积,重新又大面积种植起当地的传统品牌木瓜海棠,尤其是五年前被评为市花后,随着其名声的远扬,木瓜海棠成为刘建国每年必种的花卉品种。
2012年,刘建国在郯城县李庄镇流转了600多亩地。2013年,刘建国又在兰山区汪沟镇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算上之前的土地,刘建国手里已经有了2000亩海棠的种植规模。说起郯城李庄,刘建国不无感慨,“2012年,我流转土地,说要种海棠,希望乡亲们也跟着一起进行规模化种植。村里人观望的多,认为我冒尖,没有一户主动种。”第一年,刘建国带头试种后,每亩产值纯收益3万多元,行情好时亩产最高能达到 13万元。乡亲们看到了甜头,纷纷要求种海棠,截至目前,刘建国带动的李庄镇海棠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
在郯城流转土地有了经验,刘建国到汪沟镇又流转了1000亩土地,当地不少人得知刘建国在郯城流转土地发了财,而且那里的农民在他的带动下也发了种花财,便纷纷尾随其后也种起了海棠,“我当时给乡亲们签下了‘军令状’,亩产收益达不到8000元,缺多少,我补多少!”这个“军令状”就是给乡亲们一颗定心丸!汪沟镇的老百姓因此信心高涨,所有种海棠的农民,今年春天通过卖海棠,每亩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今年开春后,为了继续扩大种植品种,刘建国又在沂南县流转了百余亩土地,尝试种植美国红枫、紫藤。他计划在花卉品种上多发展几种,多积累经验,如果有一天海棠市场行情不好,他接着再换种其他花卉,掌握了经验,到时才敢扩大规模。
刘建国对发展花卉产业如此痴情,可他的儿子刘承杰却有着与父亲不一样的市场认识。3年前,刘承杰大学毕业后便跟着父亲从事海棠种植、营销。但80后的刘承杰却渐渐在花卉产业上转换了思路,“传统的种植固然效益不错,但是,是否能提升海棠的附加值?这是我考虑的问题。”刘承杰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这两年,刘承杰主导种植的亚当海棠和印第安魔力海棠,结的果实既可以榨汁、酿果酒,还可以当做鲜切果餐饮配菜使用,在北上广特别受欢迎,他研发的鲜切果现在已经出口荷兰、新加坡等地。28岁的刘承杰虽然未子承父业,可他却在花卉业深加工上闯出了一条路,拓展了海棠果榨汁、鲜切果餐饮配菜、食用海棠果等业务,使花卉深加工成为当地独树一帜的创新型产业。
除此以外,刘承杰还将海棠品种进行了细分,分为广场花、行道树以及室内盆景,并针对海棠不同的观赏用途,对海棠进行了园艺设计,由此提高了单株海棠的市场价值。刘承杰说,他是将市花海棠当做一种艺术品进行营销,坚持走产业化的路子。当地有关部门和老百姓说,小小一株海棠,刘建国父子将其做成了大产业,没有当年的痴心和勇气,他们的花卉产业就不会做大,当地的老百姓也不可能在他的带动下通过种植花卉富裕起来。
目前,刘建国父子的海棠种植和花卉深加工搞得有声有色,他们所走的花卉产业路子,也为临沂其他海棠种植户提供了发展样本和经验。
(作者 卞文志)
20年前,整个汤河镇种海棠的农户屈指可数,耕种了多年土地的刘建国不甘心继续从土里刨食,当他从有关信息中了解到未来几年后花卉产业将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时,他决定尝试种当地传统花卉木瓜海棠。头一年,他只种了一亩多地做实验,结果第二年春天靠卖花卉种苗就赚了上万元,紧接着,他又扩大规模种了两亩多,又让他赚了一把。于是,尝到甜头的刘建国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手里的资金不够,他又借贷凑了10万元,从乡邻那里租赁了40亩土地,依然种当地的传统花卉木瓜海棠。“只要不睡觉我就待在地里,担心投入的10万元打了水漂。毕竟,以前是小打小闹,当扩大到40多亩时,心里总会七上八下,恐怕搞不好赔了,当时的十几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刘建国在回忆从前的创业经历时告诉笔者。他说那时的心血最终没有白费,种植的40亩海棠,经过悉心料理,成苗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除去成本,他净赚30多万元。
2000年春天,刘建国的海棠花卉基地已经发展到200多亩,正当苗圃工人们准备大干一场,翻耕土地开始种植海棠时,刘建国却当着众人的面,“拔掉剩下的木瓜海棠,换新品种种北美海棠。”众人对此很是不解,家里人也极力反对,眼瞅着地里刚有了收益,也总结出了一套木瓜海棠的种植经验,怎么就要拔了呢?在大家的疑问下,刘建国无奈地说,“虽然木瓜海棠是我们这里的传统品牌,我心里有些不舍,可经过我一年多的种植,发现木瓜海棠不容易管理,育苗成活率相对较低。我早已经盯上了新品种——— 北美海棠。这种海棠可以观叶、赏花、看果。土地是有限的,我的目标是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
从2000年开始种北美海棠,刘建国说这条路让他走对了,因为他种植这种引进的花卉大获成功。到2004年,刘建国种植的北美海棠远销欧洲、日本等地,当时一个货柜的海棠能卖到100万左右,他后期扩大种植规模全靠这个时期出口赚的钱做基础。”在种植北美海棠上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后来北美海棠的行情有所回落,加上国内种植这种花卉的越来越多,刘建国因此压缩了种植面积,重新又大面积种植起当地的传统品牌木瓜海棠,尤其是五年前被评为市花后,随着其名声的远扬,木瓜海棠成为刘建国每年必种的花卉品种。
2012年,刘建国在郯城县李庄镇流转了600多亩地。2013年,刘建国又在兰山区汪沟镇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算上之前的土地,刘建国手里已经有了2000亩海棠的种植规模。说起郯城李庄,刘建国不无感慨,“2012年,我流转土地,说要种海棠,希望乡亲们也跟着一起进行规模化种植。村里人观望的多,认为我冒尖,没有一户主动种。”第一年,刘建国带头试种后,每亩产值纯收益3万多元,行情好时亩产最高能达到 13万元。乡亲们看到了甜头,纷纷要求种海棠,截至目前,刘建国带动的李庄镇海棠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
在郯城流转土地有了经验,刘建国到汪沟镇又流转了1000亩土地,当地不少人得知刘建国在郯城流转土地发了财,而且那里的农民在他的带动下也发了种花财,便纷纷尾随其后也种起了海棠,“我当时给乡亲们签下了‘军令状’,亩产收益达不到8000元,缺多少,我补多少!”这个“军令状”就是给乡亲们一颗定心丸!汪沟镇的老百姓因此信心高涨,所有种海棠的农民,今年春天通过卖海棠,每亩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今年开春后,为了继续扩大种植品种,刘建国又在沂南县流转了百余亩土地,尝试种植美国红枫、紫藤。他计划在花卉品种上多发展几种,多积累经验,如果有一天海棠市场行情不好,他接着再换种其他花卉,掌握了经验,到时才敢扩大规模。
刘建国对发展花卉产业如此痴情,可他的儿子刘承杰却有着与父亲不一样的市场认识。3年前,刘承杰大学毕业后便跟着父亲从事海棠种植、营销。但80后的刘承杰却渐渐在花卉产业上转换了思路,“传统的种植固然效益不错,但是,是否能提升海棠的附加值?这是我考虑的问题。”刘承杰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这两年,刘承杰主导种植的亚当海棠和印第安魔力海棠,结的果实既可以榨汁、酿果酒,还可以当做鲜切果餐饮配菜使用,在北上广特别受欢迎,他研发的鲜切果现在已经出口荷兰、新加坡等地。28岁的刘承杰虽然未子承父业,可他却在花卉业深加工上闯出了一条路,拓展了海棠果榨汁、鲜切果餐饮配菜、食用海棠果等业务,使花卉深加工成为当地独树一帜的创新型产业。
除此以外,刘承杰还将海棠品种进行了细分,分为广场花、行道树以及室内盆景,并针对海棠不同的观赏用途,对海棠进行了园艺设计,由此提高了单株海棠的市场价值。刘承杰说,他是将市花海棠当做一种艺术品进行营销,坚持走产业化的路子。当地有关部门和老百姓说,小小一株海棠,刘建国父子将其做成了大产业,没有当年的痴心和勇气,他们的花卉产业就不会做大,当地的老百姓也不可能在他的带动下通过种植花卉富裕起来。
目前,刘建国父子的海棠种植和花卉深加工搞得有声有色,他们所走的花卉产业路子,也为临沂其他海棠种植户提供了发展样本和经验。
(作者 卞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