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都富有想象力,而他们的想象力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他们此时并不十分善于表达,所以想象出来的东西只能埋没在自己的脑中。教师如果此时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根据想象进行创作,通过激励的方法,就会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究。
  一、组织观察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想象与瞎想的区别。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并不是要求学生没有根据地胡思乱想。想象是需要一定的现实积累作为基础和前提的。就好像鲁迅先生总结文学作品中关于神鬼的想象大多是对现实中动物或者已存在的概念的拼凑组合。如果没有对现实中一些概念现象的了解,想象就无从谈起。所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同时学会在观察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和感触积累下来,将其转化成为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让习作不再假大空,而是具备触动人心的真情实感。所以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增加观察和体验的實践活动,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才能够有坚实的基础,开展习作练习的时候才有东西可写。
  例如,在面对“那一次……的尝试”这样体裁的半命题作文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自己想要写的具体内容,可以是关于运动方面的尝试,也可以是与父母之间更好交流的尝试。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的真实经历,也可以现场想象这样的一次尝试。然后,在学生确定要写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真正进行一次这样的尝试,并且在完成之后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尝试的具体过程与结果,以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收获等。在确认学生完成这样的尝试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日记的内容相互讨论,交流彼此对于尝试过程的不同看法。在完成讨论之后再让学生开始写作练习。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即便对内容进行夸张和其他的加工,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除此之外,在涉及写景状物主题的文题时,教师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集体观察事物,并以观察日记的方式记录观察中的所思所想。如果不具备实地观察的条件,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寻找相关的视频资料和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产生的各种想法正是灵感的雏形,也是学生对事物最基础的想法和想象。因此,在引导学生收集这些灵感的基础上,结合写作技巧等基础知识和能力来加工灵感,就是学生合理想象的过程,也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
  二、加强作文内容讨论,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教师的教学重点永远聚集在“写”这一环节。最常见的课堂模式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课文内容或者是考试中的作文题目来确定作文的主题,在讲解完作文的字数、体裁等限制之后,留下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完成写作的练习。因为教师认为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反复的练习,只有多练笔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篇章布局能力,提高学生对各种作文主题的熟悉程度。但是,教师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种提高是需要扎实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理解能力作为前提的。只有学生具备这些基础的技能才能够凭借重复的练笔来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当前,小学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基础能力,尤其是想象力方面更是欠缺。在学生缺乏现象力和理解能力的情况下开展写作练习,学生对于题目的含义和写作的方向毫无头绪,自然不可能产生作用。所以,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还要着重从提高学生想象力开始训练。而在课堂上加强对作文主题的分析解读,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指导作文《假如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相关要求之后不要急于让小学生动手开始写,而是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题目,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巧妙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向外拓展发散。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作文的题目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如“为什么要再做一回小学生?”“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和要求?”引导学生将这一题目转化为“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事“或者”小学生活的独特之处”。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有大概的方向,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和想象来填充题目,让题目逐渐丰满,具象化,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于难忘的记忆的具体理解。对于讨论过程中学生产生的奇思妙想,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赞美,以此来激发其他的学生深刻挖掘和理解题目,实现培养和拓展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目标。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精神和知识的启蒙阶段,教师不仅要专注于知识的传授,还要实现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需要教师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界限。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提高小学生在写作中的想象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从小学生作文中缺少真情实感的问题出发,围绕融入情境换位思考、多元畅谈感受和观摩点评展示等策略的运用,探讨对丰富学生认知思维的促进作用。突出童真引导,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有价值信息,切实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和表达欲望,为创作出具有个性和鲜活思想的文章奠定坚实基础。  作文作为学生表达认知情感和展现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渠道。不过,打开小学生的作文,会发现缺少真情实感的作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做到有“好米”可“炊”,首先要有“米”可“炊”,否则,即便是再巧的妇人,没有米下锅,也难以做出香喷喷的米饭。写作文也是如此,没有好的素材,即使有好的技巧,那写出的作文也只能是平庸的。接下来就谈谈如何有好“米”可“炊”。  一、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材料写提纲  写作文的第一步便是选材,有人说:一篇作文成功与否,不在动笔之际,而在动笔之前。这主要指的是选材,因为材料
期刊
文本解读指的是通过语言媒介理解文章,接收文章中的信息,来体验和感悟文章的过程,通过文本解读,读者能从文章中获得美感,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作者产生共鸣。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入手,进行文本解读。在这样的多元化解读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能自主进行建构,这对于学生赏析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侧重现实意义  在
期刊
悬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期待,对文本内容的期待,对接下来将要发生故事情节的期待,甚至是对自己内心设想与原文吻合度的期待。那么,能让读者产生这样的期待感,无疑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开端。拓展到语文阅读课堂上,也不能缺少了这种期待,即要善于利用悬念指导课堂,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期待,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一、用逆向思维巧设教学悬念  从心理学讲,气质类型不分好坏。不论是胆汁质还是粘液质,也不管是多
期刊
在中国,有这么一些人。  他们褪下现代社会的潮流与时尚,转而披上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  “汉服是穿在身上的历史。”这话不假,中华上下五千年,各朝各代的形制不同,你几乎能不重样地穿一个月。  我也不能“幸免”。  作为汉服的“骨灰级”爱好者,我喜欢,并且乐于在出门游玩时,着一身恰到好处的汉服。于我,是快乐的。  青涩懵懂  现代人对于汉服的了解程度,普遍等于文盲看报——一概不懂。其实,这再正常不
期刊
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题 记  学完《报任安书》,我知道司马迁遭受不人道的宫刑时,他可以选择以死求清白,维护尊严。但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想到了父授遗命,“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他想到了自己“成一家之言”的理想。所以他懂得,人生可创造价值,人只要不死,脚下便有路。他有伟大的思想和满腹的文才
期刊
我们都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日常的数字、图形、地图和空间、美术和音乐都是由数学构成的。其实,数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公式,这原本就是一个以好奇心和想象力为出发点的趣味游戏而已。小时候,看到雪人就会联想到数字8,看到电线杆就会联想到数字1,看到蝌蚪就会联想到数字9。把这些复杂的数字和我们熟悉的东西联系到一起,就十分好记了!就像1+1=2一样,如果对已经确定的事实提出“为什么”的疑
期刊
近日,孙杨在金牌颁奖典礼上未穿国家统一队服,而穿了自己代言的品牌服装的新闻,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关于“规则”话题的热议。既有网友认为孙杨无视规则行为欠妥,也不乏网友力挺孙杨“保持个性”,认为金牌得主为国争光,不顾细节无可厚非。然而我认为孙杨行为恰恰说明了规则在现代社会中的严重缺席。规则缺席也是公平的缺席、观念的缺席。  规则缺席, 始于人们对“规则”认知的误区。有网友为孙杨鸣不平:“拿了那么多金牌,穿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作文不仅仅空洞虚假,而且毫无意义。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来源,也是写作架构的基础,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来自生活,教师开展小学作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缺乏良性基础的现状,有效发挥生活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并感悟生活,真正让作文走入学生内心,这将使小学作文教育真正从封闭走向开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一
期刊
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的生发或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开展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读练结合,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那么,怎样才能依托文本,演绎随文练笔的精彩呢?  一、寻练笔点,让学生有“米”下锅  文本练笔点是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的关键。如何选定这个支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练在文本意无穷处,由“虚”到“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