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认识仍然不够明确。由于这门课程目前还尚未形成自己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备不完善, 教学 课时不足, 教学 模式单一,这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师大部分上是中途转岗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不少教师仍以"权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甚至一支粉笔就可以打发一节课;有些老师也能带学生去机房上课,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套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无兴趣。
2、教师专业不对口
在信息技术教师中,一方面,小学专业对口教师约占36%(含相关专业),初中约占64 %(含专业教师),其余教师均为非专业教师,且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转岗培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小学约占43%,初中约占55%,多数教师兼任学校的网络管理、机器维护、视频研训服务等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且没有纳入到学校正常的考核体系中,致使教师工作重心偏移,无法专心研究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三是部分学校对该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信息技术在备课、上课及考核评价等环节至今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标准。
3、学校硬件设备不完善
机器配置总体落后:一是个别学校机房内几代计算机混用,机器运行缓慢,无法正常运行上课所需要的软件,不利于管理维护;二是机房中其他硬件设施,如温控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不足;三是部分学校电力不足,导致上课无法正常开机,甚至造成硬件损坏;四是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如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像头等。五是有些学校软硬件的更新维护不到位,未配备专业维护人员,网络故障排除不及时,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机器损坏率较高等,影响到正常的上课学习。
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全新的一门不同于传统学科的新课程,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在教育学生学习信息知识、培养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必须要采取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要把学生做为教育活动的主体,相当于把学生当作演员;教师的责任相当于一个导演,是一个组织者、指挥着、帮助者,服务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信息技术在信息课堂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特殊优势面前,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采取多样教学方法比如:游戏学习法、形象比拟教学法、演示-实践操作教学法、兴趣激励教学法等。
2、提升专业知识――开展教师培训
鼓励教师积极寻求网络资源、网络课堂以及相关书籍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向外收集专业培训信息,在相应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如多媒体创作培训、机器人学习等。多参加一些相关的专业的技能培训,便于在开展教学时不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内容在当前我们国家所开展的中小学各项信息技术比赛中,要求应用这些软件制作参赛作品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而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通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利用自己的所学,我们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拥有信息技术特长和兴趣的学生,为学校在各项信息技术比赛中做出很大的贡献。
3、增加投入,争取软硬件设施逐步达标
各校可参照《中小学微机室软硬件装备标准》,制定方案,提交计划,争取年内所有学校均达到信息课一人一机。所有计算机均能流畅运行教材中所有涉及的软件,微机室均要安装正版广播教学软件,配备相应的温控设备、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倡配置高效网络维护设备。加强对微机室的管理,要求各学校微机损坏率不超过4%。同时,各校应加强与电力部门合作,确保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认识仍然不够明确。由于这门课程目前还尚未形成自己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备不完善, 教学 课时不足, 教学 模式单一,这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师大部分上是中途转岗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不少教师仍以"权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甚至一支粉笔就可以打发一节课;有些老师也能带学生去机房上课,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套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无兴趣。
2、教师专业不对口
在信息技术教师中,一方面,小学专业对口教师约占36%(含相关专业),初中约占64 %(含专业教师),其余教师均为非专业教师,且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转岗培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小学约占43%,初中约占55%,多数教师兼任学校的网络管理、机器维护、视频研训服务等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且没有纳入到学校正常的考核体系中,致使教师工作重心偏移,无法专心研究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三是部分学校对该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信息技术在备课、上课及考核评价等环节至今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标准。
3、学校硬件设备不完善
机器配置总体落后:一是个别学校机房内几代计算机混用,机器运行缓慢,无法正常运行上课所需要的软件,不利于管理维护;二是机房中其他硬件设施,如温控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不足;三是部分学校电力不足,导致上课无法正常开机,甚至造成硬件损坏;四是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如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像头等。五是有些学校软硬件的更新维护不到位,未配备专业维护人员,网络故障排除不及时,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机器损坏率较高等,影响到正常的上课学习。
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全新的一门不同于传统学科的新课程,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在教育学生学习信息知识、培养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必须要采取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要把学生做为教育活动的主体,相当于把学生当作演员;教师的责任相当于一个导演,是一个组织者、指挥着、帮助者,服务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信息技术在信息课堂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特殊优势面前,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采取多样教学方法比如:游戏学习法、形象比拟教学法、演示-实践操作教学法、兴趣激励教学法等。
2、提升专业知识――开展教师培训
鼓励教师积极寻求网络资源、网络课堂以及相关书籍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向外收集专业培训信息,在相应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如多媒体创作培训、机器人学习等。多参加一些相关的专业的技能培训,便于在开展教学时不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内容在当前我们国家所开展的中小学各项信息技术比赛中,要求应用这些软件制作参赛作品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而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通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利用自己的所学,我们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拥有信息技术特长和兴趣的学生,为学校在各项信息技术比赛中做出很大的贡献。
3、增加投入,争取软硬件设施逐步达标
各校可参照《中小学微机室软硬件装备标准》,制定方案,提交计划,争取年内所有学校均达到信息课一人一机。所有计算机均能流畅运行教材中所有涉及的软件,微机室均要安装正版广播教学软件,配备相应的温控设备、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倡配置高效网络维护设备。加强对微机室的管理,要求各学校微机损坏率不超过4%。同时,各校应加强与电力部门合作,确保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