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笏园是封建社会末期传统宗族制度在民居建筑中的具体体现。十笏园这一珍贵历史遗存,体现了当时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各院落之间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能清晰的反应出封建社会末期大家族聚族而居、分门而立的传统宗族制度。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形式,一般为硬山顶,正房大多带正脊和垂脊、厢房,倒座为卷棚顶。本文专注研究十笏园建筑的构件以营建技艺,探寻建筑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十笏园;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一、十笏园民居综述
十笏园及丁家住宅单体建筑采用当地常见的,房顶筒瓦屋面居多,仰合瓦屋面占一定比例,抬梁式木构架,正房多设前廊,有三开间、五开间,两山接耳房的,厢房倒座用砖封护檐,前檐上步为廊,或出斜撑牛腿梁,承托檐檩形成前厦,斜撑多做竹节状雕饰,墙体为青砖墙,山墙、后墙、槛墙为清水墙,前墙上用砖做出门套,窗台以上墙体采用白灰抹面,山墙墀头增设挑沿石,以加梢子出檐与檐椽平齐,台阶、阶条石均用青石灰岩制作,台基较高的正房安装重带台阶,仅一步或二步的安装如意台阶,门窗花格为步步紧、码三箭等形式,柱子、槛板为墨色,窗扇铁红色,前檐梁头和挂落做青绿淡色彩绘,多数正房做木纹彩绘,少数正房室内构架做青绿彩绘,厢房、耳房室内木构架不做油饰。
二、十笏园传统建筑的构造与装饰
1.梁架木作
十笏园民居建筑多为硬山搭檩的建筑,大多为三间七架梁建筑,还有部分为五间五架、七架梁建筑,偶有三间八架建筑,如深柳读书堂为抬梁式木构架(图5-1),面阔三间,前坡四步架(不含披檐),后坡三步架,总共有八根檩,是的三间八架建筑;再如账房(图5-2)建筑则是典型的三间七架的建筑;而东一路的碧云斋则为面阔五间,七架抬梁式木构架。除了这些硬山搭檩的结构,还有十笏园特色的卷棚顶建筑,卷棚顶建筑多为四架或五架结构梁,如落霞亭和园林游廊为四架梁,碧云斋的过堂建筑则为无间五架梁。在潍县古代平民建房是不允许超过三间五架的房子,丁家在当时的潍县算是“土豪”人家,又是当地的举人,在民居建筑建造上可见在当时是相当豪华的。并且建房用的梁架在用材上也是比较讲究的,所使用的木构架粗细比较均匀平滑,最底层的大梁直径最大的大约700mm,并且部分梁架上绘有精细的彩绘图案(图5-3)。
十笏园建筑中除了硬山顶和卷棚顶中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在春雨楼三重檐庑殿式卷棚式歇山顶结构中也使用了抬梁式木构架,不同的是利用抬梁式木构架加上推山的处理方法,将建筑的两山屋面向外推出并且变陡峭,这样正面屋面与侧面屋面相交成为一条斜线,所形成的斜线又通过由戗来承重,也就是屋面相交所形成的垂脊的骨干。在大型的攒尖顶宫殿建筑中垂脊是一条优美的曲线,那么就需要若干根由戗接合形成曲线美。在春雨楼的梁架中四条垂脊各使用了两条平行的由戗支撑垂脊(图5-4),上面一条的一头抵住两相交檐檩与墙体的交汇处,另一头抵在雷公柱上,这样正好承重两两相交的檩的交接处,进一步承重屋顶的重量。另一条由戗则紧贴垂脊的接缝处,一头抵在脊檩上另一头抵在檐檩的相交处,四条垂脊和屋面的力量就是通过这条由戗传给各相交檩和下面的由戗,然后传给给梁架。可见十笏园在建造这座春雨楼时,可谓是煞费苦心才建造出这么特殊典雅的建筑。
2.屋面诸作
丁家宅居建房是非常讲究的,这也受到到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等级顺序一般分为:庑殿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攒尖式屋顶、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等类型。十笏园建筑屋顶主要为硬山式屋顶、卷棚式屋顶和卷棚歇山式屋顶、卷棚庑殿式屋顶。每一个屋顶的构件是由瓦片、屋脊、灰背层、望板、椽子、封檐板、吻兽装饰等组成。
十笏园民居建筑多用筒瓦屋顶(图5-7),少数的小青瓦(板瓦)屋顶(图5-8),这两种瓦面的铺装都采用的合瓦的做法,所谓筒瓦屋顶是由筒瓦和片瓦的结合铺设,先把板瓦排成行一片压一片仰面铺设在屋面上,行与行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然后把筒瓦凌驾于两行片瓦之间,然后一片压一片,以此类推;那么板瓦屋顶则是即在铺好的两行仰面的板瓦之间铺设一层小青瓦。这两个铺设方式所呈现的节奏感是不一样的,一种更古朴庄重,另一种更加随和平缓,这样的铺设有利于雨水流下,以防雨水渗透到底下的木结构。在每一行合瓦的屋檐結束处都有一个片带有图案的瓦,这片叫做勾头,也叫作瓦当,在元代以前叫做瓦当,而明清时期则叫做勾头;而每一行仰瓦屋檐的结束处的那块也带有图案的瓦,则称为滴水。十笏园建筑中的瓦当和滴水的样式也是非常多的,有植物纹、动物纹、汉字纹等多种,在下文的民居建筑装饰中做详细的介绍。瓦片的铺设和瓦当滴水的使用不仅在做到了功能的要求,又突出其结构美。
瓦除了用作瓦顶上,在园内的院墙和铺贴中也使用了瓦片辅助装饰,如碧云斋院落的西墙上就使用了板瓦堆叠的花墙(图),每两块板瓦相对成为一片花瓣,每朵花有6个花瓣,相互连续重复形成精美的图案。还有房屋的通风口用板瓦做成铜钱的形状,护栏砖墙中间也会用到板瓦对称花纹图案,瓦不仅是一种构建又可以是一种装饰。
3.门窗隔断
古代人在建房时在墙上掏出洞口以便采光之用,并称之为牖。我们经常在建筑术语中听到户牖二字,这就是窗户之意。门窗是建筑的附属构建,那么窗户的发展取决于建筑的发展,门窗样式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十笏园民居建筑的门窗的使用几乎包含了中国传统门窗的所有做法,每一座民居建筑中的门和窗对应的纹样是一致的。最常用的门窗棂格有(图5-20):一码三箭窗、步步锦窗、冰裂纹窗、拐子纹窗、套方式窗、白毬纹菱花纹等。
在十笏园民居中步步锦心屉的纹样使用是最多的,如砚香楼、春雨楼、静如山房、小书巢等建筑门装中都是使用的步步锦纹样,也是明清时期北方四合院中经常使用的,在当时颇受人们的喜爱,图形优美又具有步步高升、前程似锦的美好寓意;民居中的冰裂纹和白毬纹菱花窗是结合圆窗使用的(图5-21),圆窗的使用打破了建筑的方硬。套方锦样式的棂花在东四路和东五路建筑中使用多见,图案有四方形、十字、八角等,图案所含有吉祥寓意。
窗户的开合一般是在纵轴上左右开启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窗户是沿横轴上下开启的,那就是支摘窗的使用,支摘窗在北方民居中的应用是比较多见的,支撑窗一般分为两到三部分,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来,所以叫做支撑窗。这样可以保证室内有大面积通风与采光,如春雨楼一楼正面则使用了支摘窗,分为上面两扇,上面一扇可以支撑起来,下面一扇可以取下。
结语:
继承传统文化就要研究历史,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就要发掘建筑的建造技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留住文化根脉,才能守住民族之魂,保护好古建筑古文物,才能“记得住乡愁”,只有充分了解了建筑的历史文脉和建造构造及工艺,才能使古建筑得到更好的发扬与继承。
作者简介:
沈鑫鑫(1993.03.25—),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十笏园;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一、十笏园民居综述
十笏园及丁家住宅单体建筑采用当地常见的,房顶筒瓦屋面居多,仰合瓦屋面占一定比例,抬梁式木构架,正房多设前廊,有三开间、五开间,两山接耳房的,厢房倒座用砖封护檐,前檐上步为廊,或出斜撑牛腿梁,承托檐檩形成前厦,斜撑多做竹节状雕饰,墙体为青砖墙,山墙、后墙、槛墙为清水墙,前墙上用砖做出门套,窗台以上墙体采用白灰抹面,山墙墀头增设挑沿石,以加梢子出檐与檐椽平齐,台阶、阶条石均用青石灰岩制作,台基较高的正房安装重带台阶,仅一步或二步的安装如意台阶,门窗花格为步步紧、码三箭等形式,柱子、槛板为墨色,窗扇铁红色,前檐梁头和挂落做青绿淡色彩绘,多数正房做木纹彩绘,少数正房室内构架做青绿彩绘,厢房、耳房室内木构架不做油饰。
二、十笏园传统建筑的构造与装饰
1.梁架木作
十笏园民居建筑多为硬山搭檩的建筑,大多为三间七架梁建筑,还有部分为五间五架、七架梁建筑,偶有三间八架建筑,如深柳读书堂为抬梁式木构架(图5-1),面阔三间,前坡四步架(不含披檐),后坡三步架,总共有八根檩,是的三间八架建筑;再如账房(图5-2)建筑则是典型的三间七架的建筑;而东一路的碧云斋则为面阔五间,七架抬梁式木构架。除了这些硬山搭檩的结构,还有十笏园特色的卷棚顶建筑,卷棚顶建筑多为四架或五架结构梁,如落霞亭和园林游廊为四架梁,碧云斋的过堂建筑则为无间五架梁。在潍县古代平民建房是不允许超过三间五架的房子,丁家在当时的潍县算是“土豪”人家,又是当地的举人,在民居建筑建造上可见在当时是相当豪华的。并且建房用的梁架在用材上也是比较讲究的,所使用的木构架粗细比较均匀平滑,最底层的大梁直径最大的大约700mm,并且部分梁架上绘有精细的彩绘图案(图5-3)。
十笏园建筑中除了硬山顶和卷棚顶中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在春雨楼三重檐庑殿式卷棚式歇山顶结构中也使用了抬梁式木构架,不同的是利用抬梁式木构架加上推山的处理方法,将建筑的两山屋面向外推出并且变陡峭,这样正面屋面与侧面屋面相交成为一条斜线,所形成的斜线又通过由戗来承重,也就是屋面相交所形成的垂脊的骨干。在大型的攒尖顶宫殿建筑中垂脊是一条优美的曲线,那么就需要若干根由戗接合形成曲线美。在春雨楼的梁架中四条垂脊各使用了两条平行的由戗支撑垂脊(图5-4),上面一条的一头抵住两相交檐檩与墙体的交汇处,另一头抵在雷公柱上,这样正好承重两两相交的檩的交接处,进一步承重屋顶的重量。另一条由戗则紧贴垂脊的接缝处,一头抵在脊檩上另一头抵在檐檩的相交处,四条垂脊和屋面的力量就是通过这条由戗传给各相交檩和下面的由戗,然后传给给梁架。可见十笏园在建造这座春雨楼时,可谓是煞费苦心才建造出这么特殊典雅的建筑。
2.屋面诸作
丁家宅居建房是非常讲究的,这也受到到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等级顺序一般分为:庑殿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攒尖式屋顶、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等类型。十笏园建筑屋顶主要为硬山式屋顶、卷棚式屋顶和卷棚歇山式屋顶、卷棚庑殿式屋顶。每一个屋顶的构件是由瓦片、屋脊、灰背层、望板、椽子、封檐板、吻兽装饰等组成。
十笏园民居建筑多用筒瓦屋顶(图5-7),少数的小青瓦(板瓦)屋顶(图5-8),这两种瓦面的铺装都采用的合瓦的做法,所谓筒瓦屋顶是由筒瓦和片瓦的结合铺设,先把板瓦排成行一片压一片仰面铺设在屋面上,行与行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然后把筒瓦凌驾于两行片瓦之间,然后一片压一片,以此类推;那么板瓦屋顶则是即在铺好的两行仰面的板瓦之间铺设一层小青瓦。这两个铺设方式所呈现的节奏感是不一样的,一种更古朴庄重,另一种更加随和平缓,这样的铺设有利于雨水流下,以防雨水渗透到底下的木结构。在每一行合瓦的屋檐結束处都有一个片带有图案的瓦,这片叫做勾头,也叫作瓦当,在元代以前叫做瓦当,而明清时期则叫做勾头;而每一行仰瓦屋檐的结束处的那块也带有图案的瓦,则称为滴水。十笏园建筑中的瓦当和滴水的样式也是非常多的,有植物纹、动物纹、汉字纹等多种,在下文的民居建筑装饰中做详细的介绍。瓦片的铺设和瓦当滴水的使用不仅在做到了功能的要求,又突出其结构美。
瓦除了用作瓦顶上,在园内的院墙和铺贴中也使用了瓦片辅助装饰,如碧云斋院落的西墙上就使用了板瓦堆叠的花墙(图),每两块板瓦相对成为一片花瓣,每朵花有6个花瓣,相互连续重复形成精美的图案。还有房屋的通风口用板瓦做成铜钱的形状,护栏砖墙中间也会用到板瓦对称花纹图案,瓦不仅是一种构建又可以是一种装饰。
3.门窗隔断
古代人在建房时在墙上掏出洞口以便采光之用,并称之为牖。我们经常在建筑术语中听到户牖二字,这就是窗户之意。门窗是建筑的附属构建,那么窗户的发展取决于建筑的发展,门窗样式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十笏园民居建筑的门窗的使用几乎包含了中国传统门窗的所有做法,每一座民居建筑中的门和窗对应的纹样是一致的。最常用的门窗棂格有(图5-20):一码三箭窗、步步锦窗、冰裂纹窗、拐子纹窗、套方式窗、白毬纹菱花纹等。
在十笏园民居中步步锦心屉的纹样使用是最多的,如砚香楼、春雨楼、静如山房、小书巢等建筑门装中都是使用的步步锦纹样,也是明清时期北方四合院中经常使用的,在当时颇受人们的喜爱,图形优美又具有步步高升、前程似锦的美好寓意;民居中的冰裂纹和白毬纹菱花窗是结合圆窗使用的(图5-21),圆窗的使用打破了建筑的方硬。套方锦样式的棂花在东四路和东五路建筑中使用多见,图案有四方形、十字、八角等,图案所含有吉祥寓意。
窗户的开合一般是在纵轴上左右开启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窗户是沿横轴上下开启的,那就是支摘窗的使用,支摘窗在北方民居中的应用是比较多见的,支撑窗一般分为两到三部分,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来,所以叫做支撑窗。这样可以保证室内有大面积通风与采光,如春雨楼一楼正面则使用了支摘窗,分为上面两扇,上面一扇可以支撑起来,下面一扇可以取下。
结语:
继承传统文化就要研究历史,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就要发掘建筑的建造技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留住文化根脉,才能守住民族之魂,保护好古建筑古文物,才能“记得住乡愁”,只有充分了解了建筑的历史文脉和建造构造及工艺,才能使古建筑得到更好的发扬与继承。
作者简介:
沈鑫鑫(1993.03.25—),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