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发展情况、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在强烈的效率、效益和效能意识下,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课堂提问;作用;优化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 指引学习方向
教师的问题常常是针对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设计的,所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克服了学生学习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由于化学学科的知识点众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学生的注意力很可能会集中到一些细枝末节上去。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以免“误入歧途”。
2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将会诱发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化学学习中常常会有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盐类水解的实验、水果电池、乙醇的催化氧化等,上课时,可以先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学习。
3 了解学生的现状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判断学生学习的进展、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及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节奏,使得“我想要教什么”变成“此时此刻,我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最合适”,同时要明确“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怎么学才合适”。
4 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过程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紧密相连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原动力。
二、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1 合理设置问题
(1)问题应具有科学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科学。教师提问之前一定要确保问题是合理的、真实的、有科学依据的,并且是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问题的范围要合适、不宜太窄或太广。如果问题的范围太窄,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但是如果问题的范围太广,学生会感到无处下手,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个角度来回答才算合适。
(2)问题应具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应着眼于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如果漫无边际地提问,即使所选定的问题再精彩,也难以达到教学的效果,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3)问题的难易度要合理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能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方法等因素。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好的问题应该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即“跳一跳即可摘到的桃子”是最有吸引力的。
(4)问题结构应具有系统性
知识是普遍联系的,所以我们在提问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堂课的问题设计不能是孤立无序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设计出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系列问题,带领学生进入角色,探寻知识的真谛。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学生深入理解问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把握恰当时机
首先,于无疑处设疑。化学处处皆奥秘,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地方藐视无疑,实则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其次,于枯燥处设疑。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层层涟漪。此时的问题不一定要很复杂,主要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于知识衔接处设疑。教材一般都有内在的知识体系,如果不注意这种联系,就会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3 掌握提问方式
(1)提高教师所提问题的创造性
要使学生的答案有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创造性。我们常常只注重答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却忽略了答案其实也可以很有创造性。教师平时可以适当给一些案例,给学生一些启发,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了解:问题原来可以如此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生动有趣。
(2)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
当今社会急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要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要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疑问是前提。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参考文献:
[1]沈湖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情境创新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0(8)
[2]贺宗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教师之友,2005(8)
[四川省双流县籍田中学(610222)]
关键词:课堂提问;作用;优化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 指引学习方向
教师的问题常常是针对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设计的,所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克服了学生学习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由于化学学科的知识点众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学生的注意力很可能会集中到一些细枝末节上去。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以免“误入歧途”。
2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将会诱发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化学学习中常常会有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盐类水解的实验、水果电池、乙醇的催化氧化等,上课时,可以先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学习。
3 了解学生的现状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判断学生学习的进展、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及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节奏,使得“我想要教什么”变成“此时此刻,我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最合适”,同时要明确“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怎么学才合适”。
4 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过程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紧密相连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原动力。
二、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1 合理设置问题
(1)问题应具有科学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科学。教师提问之前一定要确保问题是合理的、真实的、有科学依据的,并且是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问题的范围要合适、不宜太窄或太广。如果问题的范围太窄,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但是如果问题的范围太广,学生会感到无处下手,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个角度来回答才算合适。
(2)问题应具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应着眼于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如果漫无边际地提问,即使所选定的问题再精彩,也难以达到教学的效果,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3)问题的难易度要合理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能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方法等因素。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好的问题应该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即“跳一跳即可摘到的桃子”是最有吸引力的。
(4)问题结构应具有系统性
知识是普遍联系的,所以我们在提问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堂课的问题设计不能是孤立无序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设计出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系列问题,带领学生进入角色,探寻知识的真谛。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学生深入理解问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把握恰当时机
首先,于无疑处设疑。化学处处皆奥秘,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地方藐视无疑,实则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其次,于枯燥处设疑。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层层涟漪。此时的问题不一定要很复杂,主要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于知识衔接处设疑。教材一般都有内在的知识体系,如果不注意这种联系,就会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3 掌握提问方式
(1)提高教师所提问题的创造性
要使学生的答案有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创造性。我们常常只注重答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却忽略了答案其实也可以很有创造性。教师平时可以适当给一些案例,给学生一些启发,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了解:问题原来可以如此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生动有趣。
(2)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
当今社会急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要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要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疑问是前提。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参考文献:
[1]沈湖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情境创新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0(8)
[2]贺宗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教师之友,2005(8)
[四川省双流县籍田中学(6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