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和调整,在这种大环境下,农业发展方式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基于此,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以希望实现满足经济新常态、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34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诸多针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由此可知,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首先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中过于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弊端,而农业效益、农业技术创新、农业质量、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等内容将成为重中之重。
  1 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1.1 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和质量
  经济新常态有别于以往过于追求速度的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发展方式将逐渐以追求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效益、质量等为重点内容[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其符合经济新常态的整体趋势,有利于兼顾农业经济的效益和质量。随着农业生产物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应尽可能地降低地膜、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频率,使农业成本损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在保证农业质量的同时兼顾其经济效益。
  1.2 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我国是农业产业大国,但在粮食丰收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尤其是近些年来,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断减少的有效耕地、日渐短缺的地下水资源、屡禁不止的残膜污染、层出不穷的农产业质量安全问题等无一不证明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这是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促进农业技术创新
  近年来,我国农业问题逐渐引起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开展一系列完善农业技术、设施等举措,但相较于服务业、工业,农业依然存在技术水平低、市场规模小、农产品研发能力弱等问题[2],因此,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为创新农业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化、集约化,切实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 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产业链不完整
  首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重视农业生产的灌溉、施肥、种植等环节,忽视了营销、加工生产等环节,而可以产出巨大经济效益环节通常是加工生产、营销等环节。
  其次,就农业产品的整体结构而言,缺乏高附加值、特色的产品,直接销售未加工的农产品,降低了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
  最后,农业加工生产销售的规模过小,无法承担整个市场经济的重任,尤其是在缺乏网络销售、龙头企业等的情况下,严重阻碍农业经济朝着现代化、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2.2 缺乏足够的农业科技创新
  首先,缺乏足够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这是农业科研水平迟迟无法提高的直接原因,也是无法顺利推广和使用农业技术的间接原因[3]。
  其次,未能有效应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我国逐渐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势必会在农业科研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充分转化这些科研成果,仅仅是停留在报告上的科研成果,不仅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过慢的转化速度也不利于实施农业技术。
  最后,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农业科技创新过于重视科研成果的量、操作的规模化等内容,而忽略了推广、研发应用型技术及提高科技含量的重要性。
  2.3 农业投入资金不足
  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发展,但各级地方政府在农业政策的制定及颁布中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地方性农业资金投入远远无法满足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地方政府只是履行中央政府下达的各项惠农政策,其本身的地方性财政投入少之又少。农民对资金有着迫切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但由于不到位的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导致在农用物资购买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民时常要面临资金短缺的窘境。
  3 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对策
  3.1 不断完善各项农业保护政策、惠农政策
  首先,国家及各级政府应足够重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增强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尤其是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在合理范围内适当的扩大农业支持保护的范围,如内蛋奶产品、水产品、蔬菜产品、水果产品和粮食產品等都可以纳入其中。
  其次,尽可能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地优化,适当地支持和保护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并重视加强在农业资源养护、农业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从而实现绿色、高效、安全、生态、节水、优质和节肥的农业生产方式。
  最后,针对农业及农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将农业支持保护的各项政策及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得以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农业政策的实效性。
  3.2 坚持科技引领农业
  无论何时都应充分重视并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离不开创新型科技的引领和驱动作用,特别是在农业改造方面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因此,坚持科技引领农业,首先应将农业技术的服务及相关指导落到实处,在农业生产中真正的让农民享受到农业科技力量带来的各种便利及成果;其次,农业新型技术应不断加强其推广和应用,让农民真正掌握高效养殖模式、高效种植模式,并加快转化农业技术的应用成果;最后,重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通过一系类的政策及举措引导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在田间、农地发挥其自身价值,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普及率。只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视科技的力量,才能使农产品附加值有所提高、农产品损耗得以控制、农产品成本得以节约,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
  3.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首先,根据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农民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育计划,各级政府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适当开展培育职业农民项目[4]。其次,在培育职业农民方面增加经济投入,培育更多的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知识丰富的新型职业农民,并在农业生产方面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其优势产业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应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和目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培育出有创新精神、有文化素养、有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奠定基础。
  4 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这既是我国国情的实际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给予相关人员及部门一定的参考,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铜山.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及重点[J].中州学刊,2014(12):53-57.
  [2]姜长云.中国农业发展的问题、趋势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J].江淮论坛,2015,273(5):26-35.
  [3]王敬华,钟春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95-198.
  [4]胡放之,古保淋.大力推进农超对接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商业研究,2012(3):206-210.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森林认证体系的推进,可促进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认证森林经营业绩及木材从原木到成品的整个生产链,可提高森林经营的管理水平,提高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分析广西高峰林场认证成效,针对当前认证效果,结合高峰林场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制定下一步优化措施,促进高峰林场走向发展新高度。  关键词 森林;认证成效;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
自动站在果洛州气象局所属台站投入业务运行以来,为了使之更好更稳定地运行,确保基础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有针对性地对果洛自动站的一些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
“局外人”现象是科学与价值关系的争论的延续,它反映了科学在社会系统中的广泛联系被割离的实质,并引发了宏观层次上的矛盾。价值是关系范畴,需要在开放与动态的系统框架中分析
本刊讯11月30日至12月1日,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政府会计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会计学会政
原铁道部改制遵循“政企分开”原则,但铁路公安职能仍由改制后的中国铁路总公司行使,这引发了众多的困惑.对此需要从公用事业的历史发展路径来解析政府对民营化的策略选择,并
摘 要 气候变暖背景下三峡库区奉节县农业和生态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探讨奉节县未来的干旱风险,本研究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评价了1956—2013年共58 a间的逐月气象干旱状况,并与历史文献记录的干旱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发现:气象干旱显示发生最多的为冬旱,而历史干旱数据则显示伏旱次数最多;考虑到跨季干旱及多季干旱的影响,气象干旱中有关历史记录正确率为45.3%;气象伏旱在历史记录中正确率最高为86.2%。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通过积雪监测模式获得2008年2月积雪面积、积雪深度、积雪持续时间等数据,研究积雪持续时间、积雪灾害监测与评估、积雪动态变化、积雪对公路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青南和德令哈部分地区积雪持续时间较长;受灾严重的地区主要在祁连山局部以及玛沁等五县;积雪对部分公路影响较大。
通过铁、锌、硼肥在玉米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铁、锌、硼肥对复播玉米产量的影响效果较为突出,不施氮、磷、钾肥的复播玉米减产45.8%,在
青海省气候中心成立于1983年,为青海省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前身为青海省气象局资料室、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主要承担全省气候资料数据质量控制、气象档案管理、气候灾害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