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结合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平台建设,阐述了铁岭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发展规划,以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必要性;发展规划;辽宁铁岭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289-02
辽宁省是我国的重要粮仓。“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辽宁农业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5年。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辽宁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高。利用铁岭农业科研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基础良好﹑交通便捷﹑自然地理位置优越等方面优势,建设铁岭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的中心和枢纽,带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1 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这些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使我国粮食生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保持连年增加,多数农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量所占比重约为40%,如能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可再提高10个百分点。
1.2 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强调农业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及农业技术成果的实用性;重视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保护和保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继承传统农业的优秀成果,同时注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1-2]。
1.3 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关系越来越紧密,客观上要求要尽可能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能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还能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科学技术只有通过转化,才能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不断扩散,从而实现科技的使用价值[3]。
1.4 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农业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生产面临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严峻挑战,农业发展政策也受到WTO框架下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使过去对农业的一些保护政策失去了法律依据,这些方面使今后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须依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提高农业整体实力的有效措施[4]。
1.5 优势明显
铁岭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自然地理位置优越。全市区域面积1.3万km2。耕地面积54.67万hm2,是辽宁粮食主产区的核心地带,适宜玉米、水稻、花生、大豆、杂粮、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种植,是辽宁生产水平﹑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典型代表。在这里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具有代表性,有助于解决辽宁省农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铁岭市农业科研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基础良好,为铁岭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经形成了铁岭农业科研中心、种子生产中心、设施农业中心、成果引进与转化及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的中心,通过进一步组装集成,便可大大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广率及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率。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将在辽宁农业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腾飞进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铁岭乃至辽宁的农业发展也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
2.1 示范展示平台
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及农技推广的团队优势,通过下派科技特派团,建立铁岭县菜牛乡玉米示范基地、开原八宝乡水稻示范基地、西丰营场乡中草药(五味子)示范基地、昌图大兴乡养牛示范基地、清河区张相镇葡萄示范基地、开原三家子草莓示范基地以及27个农业综合展示点。重点展示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蔬菜、草莓、中草药、畜牧等新品种,组织当地基层干部、农户到示范点参观,并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多媒体、发放农情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扩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影响,激发农户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欲望,达到由点向面辐射推广的效果。鼓励科技特派团建立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化示范基地,使派驻乡镇成为派出单位的研发基地、创收基地和成果展示基地,促进基地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2.2 推广培训平台
2.2.1 农业技术培训。建立科技特派培训体系,聘请粮油﹑畜禽﹑果蔬﹑食用菌﹑植保﹑土肥﹑水产﹑农机﹑林木园艺﹑农村政策等方面专家,搭建农业专家培训平台,并依托科技特派培训基地,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的作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业技术人员、乡镇科技助理、农村经纪人以及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开展农民科技致富能人、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农民技术员、乡土科技带头人培训,提高培训人员的创业能力。此外,与铁岭电视台辽北新农村栏目合作,制作农业技术光盘,对一些农业典型事例报道,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农民勇于探索,寻求致富门路,鼓励科技特派团员创办、领办、协办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以科技特派员为核心、农民技术员为载体,农事企业、农民为服务对象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
2.2.2 成立农业专家科技服务热线。组织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成立农业专家科技服务热线,解决各种生产问题,实现农技服务“全天候”,极大地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5]。
2.3 网络信息平台
2.3.1 建立铁岭涉农信息门户网站。整合互联网相关涉农网站,将国内农业方面的网站链接到门户网站首页,构建作物品种栽培、农产品市场信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多种数据库,加快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并在平台上为农户提供网上检索﹑文件传输、信息资询、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最终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综合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6]。
2.3.2 建立“一村两站”工程。结合铁岭市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建立12个农业科技信息示范村,在每个示范村,建立“一村两站”工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将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通过互联网使用技能的培训,使农民学会收集、分析、发布、传递农业科技信息[7]。同时为每个示范村建立互联网站,并统一链接到铁岭涉农信息门户网站上,将具有本村特色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技术信息、村屯的自然情况、招商引资等信息进行发布,让世界了解村屯,使村屯走向世界。
2.4 管理措施平台
加强组织领导,组成铁岭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特派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科技特派工作,解决科技特派行动的重大问题,制定科技特派行动实施方案,保证科技特派行动的顺利开展[8]。健全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要建立科技特派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组)下派、奖励等重大事项。
3 参考文献
[1] 赵林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规划[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0(2):2-6.
[2] 李军,何荣明,毛祥东.当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紧迫性、存在问题和对策的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04(4):134-138.
[3] 郭照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4] 张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5] 薛庆林.我国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与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 冉学忠,郭立杰,白胜双.对铁铃市农科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229-230.
[7] 张雨,宋玉丽.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意义及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2005(5):72-75.
[8] 陈利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9):7-8.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必要性;发展规划;辽宁铁岭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289-02
辽宁省是我国的重要粮仓。“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辽宁农业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5年。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辽宁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高。利用铁岭农业科研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基础良好﹑交通便捷﹑自然地理位置优越等方面优势,建设铁岭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的中心和枢纽,带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1 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这些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使我国粮食生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保持连年增加,多数农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量所占比重约为40%,如能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可再提高10个百分点。
1.2 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强调农业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及农业技术成果的实用性;重视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保护和保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继承传统农业的优秀成果,同时注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1-2]。
1.3 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关系越来越紧密,客观上要求要尽可能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能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还能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科学技术只有通过转化,才能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不断扩散,从而实现科技的使用价值[3]。
1.4 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农业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生产面临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严峻挑战,农业发展政策也受到WTO框架下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使过去对农业的一些保护政策失去了法律依据,这些方面使今后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须依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提高农业整体实力的有效措施[4]。
1.5 优势明显
铁岭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自然地理位置优越。全市区域面积1.3万km2。耕地面积54.67万hm2,是辽宁粮食主产区的核心地带,适宜玉米、水稻、花生、大豆、杂粮、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种植,是辽宁生产水平﹑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典型代表。在这里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具有代表性,有助于解决辽宁省农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铁岭市农业科研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基础良好,为铁岭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经形成了铁岭农业科研中心、种子生产中心、设施农业中心、成果引进与转化及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的中心,通过进一步组装集成,便可大大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广率及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率。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将在辽宁农业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腾飞进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铁岭乃至辽宁的农业发展也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
2.1 示范展示平台
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及农技推广的团队优势,通过下派科技特派团,建立铁岭县菜牛乡玉米示范基地、开原八宝乡水稻示范基地、西丰营场乡中草药(五味子)示范基地、昌图大兴乡养牛示范基地、清河区张相镇葡萄示范基地、开原三家子草莓示范基地以及27个农业综合展示点。重点展示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蔬菜、草莓、中草药、畜牧等新品种,组织当地基层干部、农户到示范点参观,并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多媒体、发放农情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扩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影响,激发农户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欲望,达到由点向面辐射推广的效果。鼓励科技特派团建立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化示范基地,使派驻乡镇成为派出单位的研发基地、创收基地和成果展示基地,促进基地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2.2 推广培训平台
2.2.1 农业技术培训。建立科技特派培训体系,聘请粮油﹑畜禽﹑果蔬﹑食用菌﹑植保﹑土肥﹑水产﹑农机﹑林木园艺﹑农村政策等方面专家,搭建农业专家培训平台,并依托科技特派培训基地,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的作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业技术人员、乡镇科技助理、农村经纪人以及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开展农民科技致富能人、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农民技术员、乡土科技带头人培训,提高培训人员的创业能力。此外,与铁岭电视台辽北新农村栏目合作,制作农业技术光盘,对一些农业典型事例报道,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农民勇于探索,寻求致富门路,鼓励科技特派团员创办、领办、协办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以科技特派员为核心、农民技术员为载体,农事企业、农民为服务对象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
2.2.2 成立农业专家科技服务热线。组织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成立农业专家科技服务热线,解决各种生产问题,实现农技服务“全天候”,极大地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5]。
2.3 网络信息平台
2.3.1 建立铁岭涉农信息门户网站。整合互联网相关涉农网站,将国内农业方面的网站链接到门户网站首页,构建作物品种栽培、农产品市场信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多种数据库,加快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并在平台上为农户提供网上检索﹑文件传输、信息资询、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最终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综合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6]。
2.3.2 建立“一村两站”工程。结合铁岭市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建立12个农业科技信息示范村,在每个示范村,建立“一村两站”工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将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通过互联网使用技能的培训,使农民学会收集、分析、发布、传递农业科技信息[7]。同时为每个示范村建立互联网站,并统一链接到铁岭涉农信息门户网站上,将具有本村特色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技术信息、村屯的自然情况、招商引资等信息进行发布,让世界了解村屯,使村屯走向世界。
2.4 管理措施平台
加强组织领导,组成铁岭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特派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科技特派工作,解决科技特派行动的重大问题,制定科技特派行动实施方案,保证科技特派行动的顺利开展[8]。健全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要建立科技特派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组)下派、奖励等重大事项。
3 参考文献
[1] 赵林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规划[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0(2):2-6.
[2] 李军,何荣明,毛祥东.当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紧迫性、存在问题和对策的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04(4):134-138.
[3] 郭照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4] 张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5] 薛庆林.我国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与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 冉学忠,郭立杰,白胜双.对铁铃市农科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229-230.
[7] 张雨,宋玉丽.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意义及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2005(5):72-75.
[8] 陈利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