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双师素质教师工作站 专家工作室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调查问卷设计背景
高职教育本质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合二者为一的高职会计教学的核心要素就是职业应用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和定位决定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及其专业综合素质水平的层次。鉴于此原因,我们开展了以《基于任务导向的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依据东北地区高等职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设计调查问卷,在DL省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专兼任教师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5份,其中高职教师问卷94份,占被调查人群的81.74%。
本次问卷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一是当前会计实践教学现状的满意度;二是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师资队伍对于实践教学的意义;四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和的建设情况;五是教材建设情况。本文主要针对任何提升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能力的情况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學的调查问卷分析
(1)高职教师对会计实践教学现状的满意度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对本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仅占39.13%,说明大多数高职教师意识到本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高职教师对于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思考,但均未应用于改革实践。与此同时,辽宁省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工作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被调查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因各个高校自身发展情况而各有不同。其中,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衔接问题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的问题,存在此类问题的被调查高校达到30.43%。
究其原因,是会计实践教学的设计和模式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一线会计工作较大偏差而引发的,说明当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深入行业企业会计工作一线,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启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归根结底,无论实践课时安排问题、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还是实践课之间衔接较差的问题都是会计实践课程教学设计远离会计一线工作的原因。
(3)教师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提升的作用
高职学生区别于普通本科学生的显著特征是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通常分为校内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实践操作训练是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来担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校老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在企业顶岗完成。纵观实训教学环节,高职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取决于高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一点在被调研院校教师中也得到认同,85.22%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较大,无人认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学生操作能力作用不大。
(4)教师提升实务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鉴于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就是实务处理能力应该高于普通高校教师。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师大多是由专业教师兼任,其主要来源是各高校硕博毕业生,他们一般不具备会计实际工作经历。因此,此类教师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只是通过素材资料进行感知,其指导与解释缺乏实践性。被调研人群中高达81.74%的高职教师认同提升实务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到企业任职”,缘于会计专业是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也侧面反映了高职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实践教学能力偏低的客观情况。
(5)教师意向参加的实训基地分析
通过图4可以看出,被调研院校中55.56%的高职教师自身更倾向于通过到校外企业会计岗位实际工作的方式来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调研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教师赴企业实践作为教师考核的条款列入教师日常工作之一,反映出提升教师会计实践能力发展的迫切需求。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反馈
高职教师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高达60.87%的不满意态度表明,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现状与实际会计实务工作存在较大差距,推进改革势在必行。纵观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多种多样,但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鉴于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同时以往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话语权往往在相关政府部门而不在用人单位,毕业生评价体系往往以相关证书的通过率和对口就业率为评价依据。教育的功利性导致实践教学改革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花费大量精力去改革后短期内无较大收益,即改革的人力、物力成本高于短期改革红利时,则不改革。调查中发现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课时少、实践课程之间衔接差等问题说明部分院校未对实践教学提升做调研思考,未足够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2)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偏离实际会计工作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是在模仿普通高校会计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普通高校会计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相对非常薄弱。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被逐渐意识到,但其发展进程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调研发现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衔接、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等问题说明部分院校实践教学设计没有以实际工作依据。
(3)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虽然弟子不必不如师,但教师的思维、技能和胸怀是造就“大师”的沃土。高职教师的来源和经历决定了广大高职教师本身的实务工作经验非常缺乏,后期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致使高职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短板决定实力原理,实践教学改革难以推进。高达81.74%的高职教师认同提升实务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到企业任职”,说明高职教师对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清醒认识。总所周知,原则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远难于实践经验的习得,但调查中却有部分高职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内容难度大”,说明高职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实践经验严重匮乏。 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建议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实践教学地位
1.改革会计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重塑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决定了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将实践能力融入高职教育办学的评估体系,除专业证书通过率和对口就业率外,具体通过专业技能比赛情况、上岗适应期、毕业生回访制度等方式夯实实践能力对于高职会计教学的作用。采用指标化的方法引起高职院校相关责任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进而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进程。
2.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确保高职教师队伍的“活水源头”
改变当期高职教师较为单一的师资聘用方式——校园硕博士招聘,這种唯学历、学位为尊的师资引进方式和高校以学历定级的分配方式,导致高职教师与其将精力用于实践教学研究不如用于学历提升和科研研究,进而导致师资群体缺乏实践性、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受到限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提升高职教师参与实践工作的积极性,改变当前“理论型”为主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调研确会计专业定外聘教师的合理薪酬,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理论实践兼容的专业教学团队,以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升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高效举措
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由很多种,包括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实体、师资培训等,各高职院校也正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
1.职教集团帮助高职会计教学贴近工作实际
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化主体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共同开发各类课程、课件和虚拟仿真实训等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建、人才共享。进而实现服务教育与社会服务并重,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成果的有机融合,达到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双赢的目的。
2.校企协作研发产业园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企业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教师共同组建混编团队,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同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共同为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教学培训。职业院校与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领军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共同开发技术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引领行业发展。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产业园,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搭建了综合性平台,有效保障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3.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队伍
通过对职院校专家工作室和教师工作站的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高达65.22%的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并使用专家工作室或教师工作站。当前高职教师的后续提升培训仅局限于各高校机构举办的会议讲座、国家或省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培训项目,此类培训项目大多以理论知识更新、前沿信息传达、专业发展前景和专业中难点问题探讨为目标,极少涉及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对很多高职院校而言,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问题依靠教师自身的觉悟。高职院校采用组建校内专家工作室的方法可以保障高职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与会计实务工作一致、实践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发展要求。通过与企业共建教师工作站,定期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保障教师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校企合作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3)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师培训、服务、科研、教学管理制度
高职教师身负教学、科研、产业服务、培训学习等多项任务,如何鼓励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关键是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工作、深造的科学管理机制。切实解决教师自我学习提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教学任务合理性,科研服务可实现性,产业服务专业性,顶岗实践周期性,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在职称评定和晋升方面,也应综合考虑教师的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度的制定做到不偏不倚,惠及教师的各个层次人群。同时,高职院校要完善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保障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执业能力、实训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究其根本,解决了高职教师会计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就解决了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调查问卷设计背景
高职教育本质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合二者为一的高职会计教学的核心要素就是职业应用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和定位决定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及其专业综合素质水平的层次。鉴于此原因,我们开展了以《基于任务导向的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依据东北地区高等职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设计调查问卷,在DL省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专兼任教师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5份,其中高职教师问卷94份,占被调查人群的81.74%。
本次问卷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一是当前会计实践教学现状的满意度;二是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师资队伍对于实践教学的意义;四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和的建设情况;五是教材建设情况。本文主要针对任何提升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能力的情况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學的调查问卷分析
(1)高职教师对会计实践教学现状的满意度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对本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仅占39.13%,说明大多数高职教师意识到本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高职教师对于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思考,但均未应用于改革实践。与此同时,辽宁省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工作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被调查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因各个高校自身发展情况而各有不同。其中,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衔接问题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的问题,存在此类问题的被调查高校达到30.43%。
究其原因,是会计实践教学的设计和模式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一线会计工作较大偏差而引发的,说明当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深入行业企业会计工作一线,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启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归根结底,无论实践课时安排问题、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还是实践课之间衔接较差的问题都是会计实践课程教学设计远离会计一线工作的原因。
(3)教师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提升的作用
高职学生区别于普通本科学生的显著特征是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通常分为校内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实践操作训练是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来担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校老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在企业顶岗完成。纵观实训教学环节,高职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取决于高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一点在被调研院校教师中也得到认同,85.22%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较大,无人认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学生操作能力作用不大。
(4)教师提升实务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鉴于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就是实务处理能力应该高于普通高校教师。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师大多是由专业教师兼任,其主要来源是各高校硕博毕业生,他们一般不具备会计实际工作经历。因此,此类教师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只是通过素材资料进行感知,其指导与解释缺乏实践性。被调研人群中高达81.74%的高职教师认同提升实务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到企业任职”,缘于会计专业是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也侧面反映了高职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实践教学能力偏低的客观情况。
(5)教师意向参加的实训基地分析
通过图4可以看出,被调研院校中55.56%的高职教师自身更倾向于通过到校外企业会计岗位实际工作的方式来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调研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教师赴企业实践作为教师考核的条款列入教师日常工作之一,反映出提升教师会计实践能力发展的迫切需求。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反馈
高职教师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高达60.87%的不满意态度表明,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现状与实际会计实务工作存在较大差距,推进改革势在必行。纵观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多种多样,但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鉴于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同时以往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话语权往往在相关政府部门而不在用人单位,毕业生评价体系往往以相关证书的通过率和对口就业率为评价依据。教育的功利性导致实践教学改革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花费大量精力去改革后短期内无较大收益,即改革的人力、物力成本高于短期改革红利时,则不改革。调查中发现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课时少、实践课程之间衔接差等问题说明部分院校未对实践教学提升做调研思考,未足够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2)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偏离实际会计工作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是在模仿普通高校会计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普通高校会计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相对非常薄弱。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被逐渐意识到,但其发展进程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调研发现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衔接、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等问题说明部分院校实践教学设计没有以实际工作依据。
(3)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虽然弟子不必不如师,但教师的思维、技能和胸怀是造就“大师”的沃土。高职教师的来源和经历决定了广大高职教师本身的实务工作经验非常缺乏,后期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致使高职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短板决定实力原理,实践教学改革难以推进。高达81.74%的高职教师认同提升实务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到企业任职”,说明高职教师对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清醒认识。总所周知,原则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远难于实践经验的习得,但调查中却有部分高职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内容难度大”,说明高职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实践经验严重匮乏。 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建议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实践教学地位
1.改革会计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重塑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决定了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将实践能力融入高职教育办学的评估体系,除专业证书通过率和对口就业率外,具体通过专业技能比赛情况、上岗适应期、毕业生回访制度等方式夯实实践能力对于高职会计教学的作用。采用指标化的方法引起高职院校相关责任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进而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进程。
2.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确保高职教师队伍的“活水源头”
改变当期高职教师较为单一的师资聘用方式——校园硕博士招聘,這种唯学历、学位为尊的师资引进方式和高校以学历定级的分配方式,导致高职教师与其将精力用于实践教学研究不如用于学历提升和科研研究,进而导致师资群体缺乏实践性、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受到限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提升高职教师参与实践工作的积极性,改变当前“理论型”为主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调研确会计专业定外聘教师的合理薪酬,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理论实践兼容的专业教学团队,以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升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高效举措
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由很多种,包括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实体、师资培训等,各高职院校也正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
1.职教集团帮助高职会计教学贴近工作实际
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化主体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共同开发各类课程、课件和虚拟仿真实训等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建、人才共享。进而实现服务教育与社会服务并重,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成果的有机融合,达到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双赢的目的。
2.校企协作研发产业园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企业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教师共同组建混编团队,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同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共同为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教学培训。职业院校与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领军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共同开发技术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引领行业发展。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产业园,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搭建了综合性平台,有效保障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3.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队伍
通过对职院校专家工作室和教师工作站的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高达65.22%的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并使用专家工作室或教师工作站。当前高职教师的后续提升培训仅局限于各高校机构举办的会议讲座、国家或省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培训项目,此类培训项目大多以理论知识更新、前沿信息传达、专业发展前景和专业中难点问题探讨为目标,极少涉及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对很多高职院校而言,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问题依靠教师自身的觉悟。高职院校采用组建校内专家工作室的方法可以保障高职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与会计实务工作一致、实践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发展要求。通过与企业共建教师工作站,定期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保障教师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校企合作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3)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师培训、服务、科研、教学管理制度
高职教师身负教学、科研、产业服务、培训学习等多项任务,如何鼓励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关键是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工作、深造的科学管理机制。切实解决教师自我学习提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教学任务合理性,科研服务可实现性,产业服务专业性,顶岗实践周期性,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在职称评定和晋升方面,也应综合考虑教师的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度的制定做到不偏不倚,惠及教师的各个层次人群。同时,高职院校要完善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保障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执业能力、实训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究其根本,解决了高职教师会计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就解决了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