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jx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在逐步走社会主义特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也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而且在新的建设时期文化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并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在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引起了社会和国家的充分关注,国家相关部门也希望通过这种建设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使我国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新时期文化馆开展非遗保护的优势,提出了新时期文化馆构建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途径,以期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构建途径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我国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对我国许多行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在文化馆的建设过程中作用更加凸显。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馆的建设,同时也顺应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文化馆在当前文化发展背景下也在不断创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因此摆在各文化馆面前的问题是在当前形势下采取何种措施保护非遗文化[1]。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是重要的发展对象,民族文化主要包括精英文化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发展两部分,在我国文化发展中这两种文化都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从我国长期发展文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对于精英文化的发展比较重视,反而忽略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民间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相对落后,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种文化发展趋势下因得不到保护而损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发展中象征着民族精神,同时也标志着民族的发展历程,如果得不到及时保护会损害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致其民族本质丧失,
  进而对整个文化体系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各个国家也早已打开国门,逐渐增加了文化上的交流,世界也逐渐变成一个整体发展体系,每个国家在努力发展本国文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借鉴和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促使自身文化不断前进。但是这种文化发展同样也存在其不足之处,许多文化经常在发展中被同化,导致自身的文化特色逐渐减少,并进一步削弱了民族文化的象征。因此我国在新时期文化发展过程中,既要对外国优秀文化合理选择借鉴,更要不失自身文化特点,在不断发展自身文化的过程中始终不忘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步和发展增砖添瓦[2]。另外,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文化发展的根源,是我国岁月长河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文化形态,因此也是我国民族、生活和审美等观念的代表,可以把文化馆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文化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我国非遗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时期文化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优势
  (一)国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
  当前国家在建设和保护基层文化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在政策上给予了较大的倾斜力度。当前基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和保护已经被国家和地方列入财政预算,这无疑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而且当前许多院校已经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探究的专业,以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和保护。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根本,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保护非遗项目的工作,为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在文化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过程中离不开专业人才的辅助,因此我国高校可以就非遗保护开设专题论坛,倡导大家对建设非遗保护事业引起重视,还可通过培养为非遗保护事业部门输送人才。
  (二)非遗保护工作的助力平台和资源充足
  当前国家基层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依托国家政策等,在不断完善非遗保护的平台。现如今,历史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免开培训、社区服务中心等平台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和保护起到较大的助力作用[3]。我们还可以通过书籍报刊、社区活动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精神理念传递给社会大众。
  三、新时期文化馆如何构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模式
  (一)完善内部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馆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也是重要的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应通过相关资料和调查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大力宣传,树立较强的保护非遗的意识,同时对非遗保护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文化馆需派专人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证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扎实,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并由衷热爱文化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对我国各级文化馆项目加强建设,对其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保护。
  文化馆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文化馆在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及时和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会得到更好地的解决,其中资金问题比较显著,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资金问题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政府应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企业或个人捐款保护非物质文化,通过各方共同协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创新[4]。另外还需对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加强建设,通过对高科技充分利用,妥善有序保管非物质文化相关数据,避免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损害的现象或丢失相关数据的情况。文化馆还需免费开放相关场馆鼓励人们参观,积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相关文化增进了解。
  (二)逐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过渡为商品化和产业化
  相关部门在发展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不能只单纯依靠参观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如陶埙、桃木等的生产和制作及传统的剪纸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靠民间或个人继承的形式发展,这种经营方法较大程度地限制了其销路,导致许多手艺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而另谋出路,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个人发展均起不到促进作用。而把这些文化遗产逐渐转型为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形式,积极鼓励个人通过各种文化宣传展扩大宣传力度,便会大大拓展其生产和销路,使其宣传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得到有效解决。如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剪纸技术也是我国民间文化的象征。剪纸技术在我国传统农村生活中比较常见,在之间剪纸几乎是每个女孩子都会的手工艺,且剪纸艺术在我国南北地区均有,通常是农村妇女或姑娘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便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生活的悲喜。当前我国许多城市也在不断举办剪纸艺术展,把这种剪纸艺术向人们大力宣传,而且该技术也逐步走向商品化的道路,在市场中成为一种交易商品,这样不仅使剪纸的销售渠道被进一步拓宽,同时也达到传承剪纸艺术的目的。因此逐渐把文化遗产变得商品化和产业化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措施,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在各商品展览中参与,而且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也能得到充分体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重视发挥其传承效用,我国文化的发展只有在这种传承的作用下才能更进一步。   (三)重视培养传承人才
  当前文化馆不管是从传承文化方面,抑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便是缺乏适合的传承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急缺传承人的尴尬局面。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传统生活方式下的产物,当代年轻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缺乏深切体验,因此也就不了解传统文化,而且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年轻人对于传统的手艺都不愿意去接受,更谈不上学习和了解。相关研究资料也指出,当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找不到传承人,正面临着失传的情况,而且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所以为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解决,文化馆应该在工作中重视培养非遗项目的继承人,首先非遗工作人员要重视和老艺人加强沟通和交流,改变其传统的“收徒”思想,鼓励其尽可能多收学生,避免自己的手艺后继无人;其次,要加強和艺术类学校的合作,鼓励其在课堂上多融入一些民间传统文化项目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并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国家相关部门要在政策或资金方面对非遗工作人员多一些补助和支持,使其生活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减少人员流失。另外,要健全和完善相关机制,从法律方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严惩那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破坏的人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促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5]。
  结语
  总之,作为我国文化保护的重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的象征,它见证了民族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民族的特色。所以文化馆应该肩负起培养非遗人员的重任,健全和完善内部组织,对非遗加强保护,并加大力度宣传,促使非遗进一步扩大对社会的影响,鼓励人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树立较强的保护意识,使我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能始终不忘初心,保持自身特有的性质,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和创新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田建[1].探究新形式下如何构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J].中国文艺家,2018,000(09):255-256.
  [2]宛维真.新时期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J].视界观,2020,000(004):P.1-3.
  [3]康洪瑞.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功能作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000(05):90-91.
  [4]朱金花.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C]//“决策论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7.
  [5]朱勉.新时代文化馆非遗保护的价值和使命[J].活力,2019,000(06):124-124.
其他文献
摘要:建党百年华诞,各学段思政课的红色元素欣欣向荣。职业教育因其针对性、实效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面向职校新生的思政课,既要做到主题突出,也要符合认知规律,更要勾勒职教特色的学习价值。  关键字:实用主义,职业教育,职教思政课,主题教育课  一、教学背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值此建党百年华诞之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
期刊
摘要: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汉语书面语是聋人的第二语言。聋人的书面语学习受到了手语的影响。聋人的书面语,是聋人在掌握手语和部分书面语的语法基础上,而形成的语言系统。手语语法对聋生书面语会产生一些规律性的影响。因此,聋校语言教学课程,使语文教学形成了听(唇语或助听器辅助)、说(手语、口语)、读、写四维一体的教育新局面。进而使聋生常规化语言、生活化语言、主题化语言、社会化语言得到了提高,促进了聋生书面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医药企业面临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节点。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企业产品的成本状况,所以传统方法核算出来的成本对企业决策有一定影响。因此,医药企业需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期计算出真实的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从多项成本动因来测算产品成本,成本分配能够真实还原实际的成本。Y药业的主营业务为中、西药品以及医疗器械,但近年Y药业的发展不理想。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定、健康、和谐已成为国内生产建设的最高指导思想。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加强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转型升级的改革和完善。作为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在服务职能需要转变、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加强单位自身财务管理的科學性和规范性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实际工作来看,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和折旧财务处理方面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新时代青年的影响不断增加。网络不仅仅是新时代青年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对于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因此,在对于新时代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采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手段,利用网络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本文分析了网络空间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酵引发了学生的应激心理反应,这也暴露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文章分析了疫情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期望文章的论述能够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和借鉴,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做好常态化疫情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疫情防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研究  如今,世界范围内突发了多起公共
期刊
摘要:民商连带责任属于民商法范畴的一项重要事项,并且民商连带责任已经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在解决民生问题与纠纷的时候用到最多的,就是民商法,民商法也是解决民生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律法规,它影响着你我的每一天生活。所以建设民商法任重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和完善的,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民商相关的纠纷以及案件,我们要单独对民商法连带责任进行探究,并总结出合理的对策以供后续效仿和使用。  关
期刊
伴随国家倡导的新基建政策要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不仅包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向信息、通讯,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发展。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涉及众多领域项目,其设计、实施、管理和后期维护需要大量操作、管理与设计研发等专业人才。重庆邮电大学作为一所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工科类院校,培养了一大批信息通信、计算机行业人才,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在来华留学生培养方面也应当发挥培养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当代文化活力的源泉。作为基层领导者,要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重要指导思想,不断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文化力量,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基层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的重要传递平台,要充分利用场地设施与各种讲座培训,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精确的公共文化服务,让优秀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走入群众生活中。  关键词:文化建设;基层文化馆
期刊
摘要:现如今,短视频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快节奏的生活将人们的时间不断压缩,碎片资讯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媒介融合传播进行分析,通过对比短视频的传播优势為电视新闻短视频化建立完善的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短视频;媒介融合  引言:短视频在传播过程最大的优点就是播放时间短、操作简单,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将人们的时间不断挤压,繁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