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的含义及其特征
微信是騰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在各大软件商店都可供免费下载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智能终端登录使用。微信可以通过QQ、通讯录等方式导入好友,有效便捷地减少了搜索时间。微信相比于QQ更具私密性,朋友圈的内容只有共同好友才可以看见点赞和评论,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属性。不仅如此,微信还开发了红包功能,在逢年过节或是亲朋往来,红包功能都能更好地维系好友之间的关系,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原因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微信满足了大学生多层次的需求,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其一,微信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生理需求,比如衣食住行等最为基础的需求。
其二,微信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安全需求,在微信上和好友聊天通话相对比较开放和安全,可以避免和陌生人不必要的接触,使人的心理产生相对舒适的安全感。
其三,微信可以满足大学生归属与爱的需求,由于现实距离的客观原因,大学生在外地可以通过微信实现和好友家人的有效沟通互动。
其四,微信公众号以其便捷碎片化的形式颇受大学生欢迎,其知识的推广传播满足了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对于有知识焦虑的学生是一剂良药。
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
首先,微信相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开放的平等互惠的交流平台。对于初入大学,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青年而言,微信可以快速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其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知识吸取者和传播者,可以很好地在微信上与同学教师进行学术上的便捷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最后,微信朋友圈的功能备受推崇,它可以实时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了解好友的生活状态,与他人共享心情,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点。
研究表明,朋友圈的互动也是自我价值的展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圈点赞率和回复率高,通过在朋友圈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可以得到好友的认可,通过他人的认同得到自身的满足,提升自信。从这种情况来分析,微信对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消极的影响
首先,微信导致大学生长时间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在碎片化信息的轰炸下,使得大学生无法专注研究问题。大学生尝鲜、猎奇的心理让他们对这些碎片化信息趋之若鹜,经常出现这条信息没看完,下条信息又在提示的情况,这种跳跃式的阅读方式,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体系化思维的发展和深入研究习惯的形成。
其次,长期不合理使用微信导致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下降,由于每天要接受各种公众号的推送,海量的信息呼啸而来,大学生盲目地去阅读文章,沉浸于“获得了很多知识”的假象中,对于事情的认知容易肤浅化,丧失了主观深层次思考的能力。
如何消除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无法有效筛选和去伪存真。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以自身的经验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认知。首先,应该培养大学生有效搜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启发和指导;其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开设讲座来加强学生实践意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其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很好的价值导向作用,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校风建设的重要性。可以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其二,学校可以利用微信的平台,让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譬如在各个班级建立心理健康讨论组,让指导教师为学生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进行互助教育,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给予咨询和帮助。
科学管理时间,回归自身
无节制地使用微信占用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大段时间,如上课、睡觉、吃饭、锻炼等。所以当代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时,要明确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给自己每天制定详尽可行的目标,然后有一定的奖惩机制,把“微信时间”和必要学习生活时间区分开,将精力从碎片化信息更多地回归到现实的思考中,逐步提升认识自己,形成健全人格。
结语
我们处于一个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新世纪,网络与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微信应运而生。它良好的社交性、娱乐性、互惠性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应注意微信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学生沉迷微信、提高学生自控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应当是每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目标。
微信是騰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在各大软件商店都可供免费下载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智能终端登录使用。微信可以通过QQ、通讯录等方式导入好友,有效便捷地减少了搜索时间。微信相比于QQ更具私密性,朋友圈的内容只有共同好友才可以看见点赞和评论,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属性。不仅如此,微信还开发了红包功能,在逢年过节或是亲朋往来,红包功能都能更好地维系好友之间的关系,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原因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微信满足了大学生多层次的需求,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其一,微信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生理需求,比如衣食住行等最为基础的需求。
其二,微信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安全需求,在微信上和好友聊天通话相对比较开放和安全,可以避免和陌生人不必要的接触,使人的心理产生相对舒适的安全感。
其三,微信可以满足大学生归属与爱的需求,由于现实距离的客观原因,大学生在外地可以通过微信实现和好友家人的有效沟通互动。
其四,微信公众号以其便捷碎片化的形式颇受大学生欢迎,其知识的推广传播满足了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对于有知识焦虑的学生是一剂良药。
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
首先,微信相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开放的平等互惠的交流平台。对于初入大学,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青年而言,微信可以快速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其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知识吸取者和传播者,可以很好地在微信上与同学教师进行学术上的便捷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最后,微信朋友圈的功能备受推崇,它可以实时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了解好友的生活状态,与他人共享心情,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点。
研究表明,朋友圈的互动也是自我价值的展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圈点赞率和回复率高,通过在朋友圈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可以得到好友的认可,通过他人的认同得到自身的满足,提升自信。从这种情况来分析,微信对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消极的影响
首先,微信导致大学生长时间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在碎片化信息的轰炸下,使得大学生无法专注研究问题。大学生尝鲜、猎奇的心理让他们对这些碎片化信息趋之若鹜,经常出现这条信息没看完,下条信息又在提示的情况,这种跳跃式的阅读方式,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体系化思维的发展和深入研究习惯的形成。
其次,长期不合理使用微信导致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下降,由于每天要接受各种公众号的推送,海量的信息呼啸而来,大学生盲目地去阅读文章,沉浸于“获得了很多知识”的假象中,对于事情的认知容易肤浅化,丧失了主观深层次思考的能力。
如何消除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无法有效筛选和去伪存真。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以自身的经验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认知。首先,应该培养大学生有效搜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启发和指导;其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开设讲座来加强学生实践意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其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很好的价值导向作用,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校风建设的重要性。可以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其二,学校可以利用微信的平台,让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譬如在各个班级建立心理健康讨论组,让指导教师为学生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进行互助教育,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给予咨询和帮助。
科学管理时间,回归自身
无节制地使用微信占用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大段时间,如上课、睡觉、吃饭、锻炼等。所以当代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时,要明确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给自己每天制定详尽可行的目标,然后有一定的奖惩机制,把“微信时间”和必要学习生活时间区分开,将精力从碎片化信息更多地回归到现实的思考中,逐步提升认识自己,形成健全人格。
结语
我们处于一个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新世纪,网络与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微信应运而生。它良好的社交性、娱乐性、互惠性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应注意微信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学生沉迷微信、提高学生自控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应当是每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