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聋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聋校数学教学常常忽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聋生只会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习得枯燥的数学知识和机械的解题技能,难以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又符合教学生活化新理念,能使他们充分地“参与”到数学过程中去,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脱离了实际。”在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时,充分考虑他们现有的经验和所熟悉的事物,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把枯燥的数学融于无限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化数学,变抽象、乏味为具体、生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与学习,以“简易方程”这节中的例5为例,在我写出例题后,就有同学带着疑问的表情问我“绿化校园”?我立即意识到这和我校现有资源(也就是学生的认识范畴)联系不到一起,于是将例题变为“田丽娜同学读一本新书,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3,第二天读了50页,两天合计读了90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我一边带领学生读题,一边用手边的教材做道具进行演示,然后我问了一句,她两天都看完了吗?当时几乎所有同学脸上都有‘哦’的表情,表示我明白了,之后我就此题和学生共同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即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进而列出方程。最后回到例5,没等我说什么,学生的手势就打出来了‘明白、明白’;再如,在讲“行程”问题时,请同学参与模拟相应运动;在讲“公式”问题时,和学生一起实际操作、实践得出公式;讲“洗衣粉分装”问题时,请学生用几个小盒子模拟分装;讲“座位排列”问题时,联系电影院座位的排列,用学生手中现有资源——扑克牌摆放等等。从学生所熟知的、已知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生活化数学,变抽象乏味为具体生动,激起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生活实例,领悟知识内涵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聋生恰恰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有些知识的认识只能局限于表面形式的感知上。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聋生已有经验,适当改编教材,设计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将教学内容置于模拟的、接近于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学习数学,帮助学生领悟所学知识的内涵。
如我在讲“简易方程”这一节的例3时,模拟生活购物场景,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说出几种关系式:“给的钱—花的钱=找回的钱;给的钱=花的钱+找回的钱;给的钱—找回的钱=花的钱”,进而根据这几种关系列解方程,得出方程的几种解法。这样通过模拟生活实例,使聋生对购物问题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强化生活体验,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聋生在今后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会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但他们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当聋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去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深刻体会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步培养聋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学“折扣”这节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后,我出示了一道思考题:一位教师想要买一台彩电,走了两家家电商场,国美挂着“彩电九折大优惠”的横幅,苏宁家电商场标出“彩电八五折大酬宾”的广告,你说教师该上哪家商店购买?于是聋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经过争论得出结果:应先去摸清各店彩电的原价,然后计算出打折后的现价,看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更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同学建议老师货比三家,再到别的商店去了解情况。通过这一应用环节的设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到数学对生活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为聋校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聋生数学教学更贴近聋生生活,为他们提供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充分展示。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脱离了实际。”在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时,充分考虑他们现有的经验和所熟悉的事物,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把枯燥的数学融于无限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化数学,变抽象、乏味为具体、生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与学习,以“简易方程”这节中的例5为例,在我写出例题后,就有同学带着疑问的表情问我“绿化校园”?我立即意识到这和我校现有资源(也就是学生的认识范畴)联系不到一起,于是将例题变为“田丽娜同学读一本新书,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3,第二天读了50页,两天合计读了90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我一边带领学生读题,一边用手边的教材做道具进行演示,然后我问了一句,她两天都看完了吗?当时几乎所有同学脸上都有‘哦’的表情,表示我明白了,之后我就此题和学生共同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即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进而列出方程。最后回到例5,没等我说什么,学生的手势就打出来了‘明白、明白’;再如,在讲“行程”问题时,请同学参与模拟相应运动;在讲“公式”问题时,和学生一起实际操作、实践得出公式;讲“洗衣粉分装”问题时,请学生用几个小盒子模拟分装;讲“座位排列”问题时,联系电影院座位的排列,用学生手中现有资源——扑克牌摆放等等。从学生所熟知的、已知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生活化数学,变抽象乏味为具体生动,激起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生活实例,领悟知识内涵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聋生恰恰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有些知识的认识只能局限于表面形式的感知上。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聋生已有经验,适当改编教材,设计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将教学内容置于模拟的、接近于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学习数学,帮助学生领悟所学知识的内涵。
如我在讲“简易方程”这一节的例3时,模拟生活购物场景,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说出几种关系式:“给的钱—花的钱=找回的钱;给的钱=花的钱+找回的钱;给的钱—找回的钱=花的钱”,进而根据这几种关系列解方程,得出方程的几种解法。这样通过模拟生活实例,使聋生对购物问题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强化生活体验,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聋生在今后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会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但他们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当聋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去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深刻体会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步培养聋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学“折扣”这节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后,我出示了一道思考题:一位教师想要买一台彩电,走了两家家电商场,国美挂着“彩电九折大优惠”的横幅,苏宁家电商场标出“彩电八五折大酬宾”的广告,你说教师该上哪家商店购买?于是聋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经过争论得出结果:应先去摸清各店彩电的原价,然后计算出打折后的现价,看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更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同学建议老师货比三家,再到别的商店去了解情况。通过这一应用环节的设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到数学对生活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为聋校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聋生数学教学更贴近聋生生活,为他们提供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