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及未来走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r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直接地反映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上,相应地,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便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演变 未来走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05-01
  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
  (一)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段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全面学习“老大哥”苏联,不仅学习前苏联的工业生产技术,也引入了其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1950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由此拉开了我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序幕,旨在打破民国时期沿用欧美的通才教育模式。院系调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认为旧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只能培养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所谓‘通才’”。院系调整于1953年基本结束,这一调整的确加速了工业人才和师范类人才的培养,但也使得许多颇有声望的综合性大学支离破碎,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枯竭,很多高校的传承发生断裂,各学科发展极不均衡。此外,伴随院系调整进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高校内部取消了院一级管理,以系为教学单位对口培养各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
  (二)第二阶段
  中国高等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借鉴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直到改革开放,这一模式延续了约30年之久,可谓影响深远。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专才教育模式逐步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学科的过度分化,导致了相互疏离和分割,知识的精专也就滑向狭窄与琐碎,热衷于追求功利的实用,于是出现了“重专业知识,轻复合知识;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重平均发展,轻个性发展”的教育怪圈。为此,学界纷纷呼吁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三)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高等教育战略面临新的重大调整。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很多大学开始探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期待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造就出又通又专的高素质人才。即克服过去全盘照搬苏联、一边倒的做法,立足自身,以我为主,既吸收借鉴欧美国家的通才教育模式的有效经验,又保留原苏联专才教育模式的合理性的一面,建构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未来走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仍将继续,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揭开新的一页。
  首先,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们已日益成为当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010年5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无疑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正确把脉,更是对国际高等教育大趋势的认同和肯定。
  其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入学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下降。而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本质而言,人才培养的质量毫无疑问是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生命线。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然要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最终目的。
  第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处于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时期的我国市场经济,多种产业结构并存,急需多样化的人才;高校扩招引起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理念,这些都意味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单一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与个人的需求,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和多规格的态势,分类分层次培养人才的做法势在必行,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样化。高校应立足自身,发挥优势,大胆创新,探索与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形成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维克多·雨果.笑面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93.
其他文献
印度—劳亚板块碰撞过程、形式及其对区域环境和生物区系的影响是地质学界最感兴趣的课题.该文研究了西藏日喀则地区在这一碰撞中位于劳亚大陆南缘的晚白垩世至早中新世沉积,
有的同志建议在高等学校设置法律新闻专业,因为现在许多报纸(广播、电视)都要对读者进行法制教育,需要大批既懂得法律又有新闻知识的专门人才。这条建议很好。新闻传播工具
化学计算题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学的难点,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数,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建立已知量、未知量的关系,是我们一直潜心钻研的
采用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了第一个松藻目物种长松藻(Codium cylindricum)的ITS序列,长松藻ITS全长515bp,其中ITS1的长度为74bp,5.8S序列长163bp,ITS2的长度为278bp.与已知的绿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04-01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式课堂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目前,在中国的刑法学界中,关于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争议一直存在.两者在犯罪的构成要件、 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不同侧面等方面均有不同的主张.虽然我国大多数案件判决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课堂上的直观教学手段一般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便于把抽象的知识、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概念、规律直观而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有效
水稻化学杀雄配、制种的最大特点,是亲本选配较自由和能广泛利用品种资源优势,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新途径。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水稻杀雄剂有“杀雄剂1号”和“杀雄剂2号
该文应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相干分析及控油断层封闭模式、封闭史等多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研究和揭示复杂断块
本文研究了0.2、2、20μg/g金雀异黄素腹腔注射金鱼(Carassius auratus)7d后,金鱼肝胰脏和肠蛋白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金雀异黄素浓度的升高,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