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满屏的垃圾,刷爆朋友圈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久良一直想当一名艺术摄影师,为此考了三次大学,26岁才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毕业那年的暑假,他回到了民风淳朴的山东老家。很快他的目光就被洒落在田间地头的农药塑料袋吸引了。塑料瓶、垃圾袋,暗渠流出的水猩红发臭……他想起小时候每个夏天都是捕蚂蚱捞鱼度过的,现在它们都在哪儿?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回到北京后,王久良对他的老师说:“老师,艺术不艺术的不重要了,这些景象,世人得看到。”
  他换上简单的衣服,揣上一份地图,扛上一台借来的相机,蹬着一辆京B牌照的小摩托,从跟踪小区楼下的垃圾车开始,全城搜寻垃圾的流动路线。他围着北京城绕了13000公里,用四年时间在地图上标下400多个扎眼的黄色定点。每一处定点垃圾堆成小山,成群的绵羊吃垃圾为生,制成的羊肉又流向城市的餐桌;儿童在臭水沟里嬉戏,成人就着垃圾焚烧的火光谈天,画面荒诞而诡异……王久良一边觉得愤怒,一边又觉得悲凉。除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他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他从中挑选了17张作品参展,一举夺得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让他兴奋的是,政府决定拿出100亿元治理周边的垃圾场。
  如果说《垃圾围城》探讨了垃圾“往哪里去”,那么之后,王久良开始思考这么多的生活垃圾到底“从哪里来”。他掏出几乎全部身家,一头扎进了一个偏远农村的塑料垃圾处理厂,在臭气熏天的“垃圾王国”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历时6年拍出了纪录片《塑料王国》。2017年,《塑料王国》获得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一举刷爆朋友圈,让暴露在太阳底下的“白色污染”更加刺眼。“我看到了一个事实,用照片说出我自己想说的话,坏人心里才会有所顾忌,只要社会变得好一点点,我就觉得这是幸福。”
  欣慰的是,国家发布的一纸禁令,不仅将洋垃圾拒之门外,也为世人敲响了塑料垃圾危机的警钟。
  【素材点拨】王久良原本可以成为一名天马行空的艺术摄影师,但他却选择回避所有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亲手揭開“太平盛世”之下一个个丑陋的伤疤。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世界的残酷真相,还愿意为之奋斗。
  【适用话题】揭开伤痛;敲响警钟的人;英雄主义;真相;奋斗……
  (小宝摘自公众号“开始吧”)
其他文献
美好的生活,虽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但更离不开干净、整洁有序的“美村子”,因此我们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构建美丽中国。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但区域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因此我们必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命题角度大解读:聆听十九大(1)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题】  根据下面的文字,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眼光。眼光中饱含着各种情,有关爱、真情、爱意、严厉、恐惧、痛恨,也有信任、鼓舞、期望、绝望……眼光也表现了人们的见识,有人眼光高远、独到,成就事业、未来,有人眼光短浅,看不清人生的方向。  【写作指导】  眼光一般分为几个含义:(1)形容视线;(2)指观察事物的能力;(3)指眼睛;(4)视力;(5)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浙江英才汇聚,人杰地灵,一代代人将浙江精神不断传递,而现在,火炬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  江浙地区多丘陵,溪流在群山之间萦绕,滋润着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奋而务实,这就是最初的浙江人,也是我们现在的浙江人。这几个字融进这方土壤,成了人们吃进去的米、喝进去的水,也长成了一代又一代浙江人的血与肉。  这血与肉凝结成了“韧”的性格。他们有似水的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認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考题解析】  作文题目延续了上海卷作文一贯的思辨性,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发展理性思维的品质。今年的题目直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与影响他人的关系,让学生将自己跟他人联系起来,让个人融入集体、融入世界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十九大刚结束,举国上下就掀起了学习十九大报告的热潮。全国各界人士,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看报告,解读得有滋有味!在如火如荼的学习氛围里,请看老师们是这么解读十九大报告:  语文老师:金句不是堆砌辞藻,而是朴实动人!  数学老师:看看十九大报告,同学们就明白什么是“数字的力量”!  英语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英语讲也很美……  物理老师:同
看了中央美院的毕业生设计展,记住了雕塑系王云鹏的作品《3000目》。  我不懂何为3000目?女儿告诉我,3000目是打磨的一个术语,也是打磨用的砂纸的型号。她告诉我,当你打磨水泥、金属或大理石等物件时,从2000目到2500目,变化还不明显。从2500目到3000目,你会发现,物件有了神奇的变化,它细腻到发出辉光,它亮了,而这种亮光又节制含蓄,充满不露声色的贵气。所以,3000目是一个里程碑式的
突破与领跑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应用  拔根毫毛、化身千万,这是《西游记》里的神话。今天,中国科学家让神话变成了现实——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团队1月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这两只体细胞克隆猴,分别是2017年11月27日出生的“中中”和同年12月5日出生的“华华”。2018年1月25日,它们的“故事”
“城市发展越来越快,手写信的人也越来越少。马路两侧的大邮筒,日日吃灰。谁曾想,上班路上能偶遇邮政小哥来取件。希望这道美丽的绿色风景能一直被保留。”6月18日,杭州一位市民在街上看到一名邮递員在邮筒边开箱取件。他拍下照片传到网上,并写下以上感慨。随后网上掀起一波回忆杀——“邮筒真的还在啊”“我小时候还有过笔友”“下课会去学校传达室翻信箱的我”……很多人的记忆深处,城市街道边的“邮政绿”老式邮筒曾经是
上世纪末的激流岛,黑夜的眼睛亮起,急切地向天空寻章摘句;大变动的时代语境下,我们依旧执着地寻找光明,渴望从触碰文学中体察爱与诗性。在对阅读的“生态关怀”中,书籍正朝我们走来,以更近的姿态,融入我们的生命脉络。  作家唐诺有言:“好的读者应该勇敢些、坚韧些,走向那不作聲、不叫嚣的寂寞书架一角。”的确,书籍、文学,从不搔首弄姿,长期以一种近乎“高冷”的姿态摆渡于生活迷津中。二十世纪初,阵阵《热风》刮过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是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的颔联,“红雨”指落花,前句说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情翻波逐浪,后句说青山也有意地化崎岖险要为联通桥梁。如果把你掌握的事例喻作“红雨”“青山”的话,那么怎样运用你掌握的事例才能更好地论证观点,那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中学生常常是“观点 事例=议论文”,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油水分离。没有层次,缺乏逻辑,不见分析,当然没有深刻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