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wei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穿插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能够起到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调整课堂节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但显然,穿插只能作为一个课堂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在适当的时机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的设计,让穿插运用适时得法。该如何合理运用穿插艺术呢?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其运用的体会。
  一、难点处穿插,打开思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会有一个逐步转移的过程,教师要密切注意这一点。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学生在进入课堂二十分钟之后,通常会出现懈怠情绪,注意力涣散,无法集中精神,而往往教学难点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但此时学生因为知识储备不够,在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难以突破,课堂几乎陷入困境。此时启用穿插艺术,让学生在失去了注意力和学习热情的情况下,眼前突然一亮,能够唤醒探究的热情,调剂紧张的气氛。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这是现代文学中一篇很有影响力的作品,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由于时代背景了解不多,因而产生了很多疑问,有的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美,甚至是对爱情苦难的描写,但为什么在这首诗歌中却被赋予了美好的概念?针对这个问题,我将搜集的一些相关资料作为专题,做了一个插入讲解:这篇文章写于1921年,当时正是军阀混战的时期,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满腹热情的郭沫若时年27岁,正是一腔热血想要报效祖国的时候,但面对社会的黑暗内心无比痛苦,尽管如此,内心强大的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热情,而是将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天海”。在另一首诗歌中,他写出了自己对于天上的纯净世界的希冀,这是他将痛苦转移的一种有效的精神寄托,也是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我激励。诗人抬头仰望星空,看那里一片灿烂和纯净,将美好赋予一片星海,表达了郭沫若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憎恶。
  通过课堂穿插,学生能够从背景资料入手,很快进入文本之中,不但有效解决了内心的疑惑,而且还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从文本表层看到了深层的东西,让学生找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源头,提升了情感认知水平,这是一堂课至为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地方。
  二、朗读时穿插,增进体验
  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常用训练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在朗读训练中,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展开朗读指导。如在情感引导方面,就需要穿插一些资料引读、或者是一些情景创设的导入,指导学生尽快融入文本,增进个人体验。
  如《我的叔叔于勒》时,课文中有一段是这样来描述于勒的:“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针对这段话,学生要用心体会,才能读出其中的感情。这时候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将自己就当做文中的约瑟夫,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读出这三句话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来。但当学生放开声音朗读之后,立刻有了反响,学生就争相发言。此时我索性放弃之前预设的教学环节,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在穿插这段谈体验过程中,有的学生说,“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这两句表示我对父母的作法感到愤慨,而后面两句则表示我的同情和肯定。虽然同样都是疑问和追问的意思,但一次比一次的感情强烈,在这段话中前面两句朗读的时候是咬着牙在问,后面两句就是咬着牙对“亲”字表示追问,并且要在咬牙问的时候将感情强调出来。
  有的学生根据这段描写,想起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并且和学生讲起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如有的学生讲到了邻居的一家人,有兄弟两个,弟弟比老大成家早。因为哥哥为人勤快,但人老实反应慢,所以一直没有娶到媳妇,哥哥帮着弟弟一家人辛苦劳作,生活越来越好了,但弟媳妇却嫌弃哥哥了,就给哥哥盖了猪圈一样的屋子给他住,就连邻居都看不下去,可是哥哥却说没什么,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故事,让同学们都非常愤慨。还有的学生讲到了自己的爷爷,老人有三个儿子,从小含辛茹苦养大,结果到了现在,三个儿子对他都不管不问,每次都是以工作忙为理由,不管不顾。年近花甲的老人孤单单地住在乡下,逢年过节都没有人去看望。学生作为一个观察者的身份,看到了生活中的世态炎凉,看到了身边的人情冷暖。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切身体验。由此,学生们还针对身边这些真实的故事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获得了深切的体验,学生在朗读中穿插了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逐步实现了语文教学“文以载道”的功效,为课堂阅读增添了光彩。
  显而易见,在课堂中穿插一个故事让学生来思考问题,本身很符合初中生的思维需要。再进一步看,根据自己身边的真实生活进行讨论,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文本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对作者所表达的意涵有深刻的把握和理解。通过穿插,学生可以凭借心理、思想、情感基础进入文本,起到由浅入深的功效。
  三、结尾处穿插,提升效率
  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一般情况下,教师大多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增进知识,提升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教师匆匆收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来得及进行消化,也缺乏相应的系统建构,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借用穿插艺术,处理好课堂结构的布局,让学生获得反思和总结的能力,达到“豹尾”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教学《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和体验欧亨利式的结尾,在课文的收尾时,我插入了这样一个实战演练的环节,投影展示:李勉做过开封尉,在任期间,曾暗中放走了一个很讲义气的死囚犯。后来,李勉被罢官,客游河北,偶遇死囚,死囚欢天喜地地将李勉接回家,并大加款待。晚上死囚和妻子商量:“这个人是我的恩人,我一定要报答他。”两个人就商量怎么报答他的恩情,他的妻子非常同意报恩的想法,也认为要拿最好的东西给他,妻子就认为可以拿一千匹布来报恩,但死囚认为这远远不够,其妻认为可以拿两千匹布来报答,可是死囚还是认为太少,最后其妻献计说……到底他们是商量如何报答李勉的呢?大家可以设计一个结尾。
  学生通过讨论后认为,可以设计出这样的结尾:其妻与死囚居然想出了杀死李勉以帮其解脱的办法。这样的一个结尾,虽然看似突兀,出乎人意料之外,但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对于李勉当时的处境来说,也许死是个最好的解脱、最大的幸福。
  通过这样一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对欧亨利式的结尾有了体验,并由此深刻把握了文本中欧亨利式的写作技巧。显然,这一穿插为学生理解文本增添了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穿插这种技法,一定要把握课堂的脉络,在气氛转入疲惫时,在学生陷入困惑时,要么加强学生的注意力,要么加强学生的感受力,在即将中断的时候把握原来的课堂脉络,使其一脉相承,一气呵成,这样才能提升语文阅读的效率。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获得高效的提升。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剪切试验方法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一套剪力试验装置,并且由ANSYS分析了其可行性。最后在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混凝土本体剪切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目的:分析探讨尼尔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在妇女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中心收治的绝经后自愿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且取出困难的患
本文认为90.24%的软产道损伤能及时发现,并就其损伤的部位,分娩方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消息,“十五”期间农村水电比“九五”平均增加47%,解决了l200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多万农民实现水电代燃料。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 HFMD) 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可引起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等并发症。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发生大暴发,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1],笔者将2011年我院38例重症手足
散文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重在“形散而神不散”。要想领略要旨,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阅读方法,得到一个理解的支点。又因为散文是文学中的精品,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对于这文学中的精品,我们如何赏读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它里面的精髓呢?  一、素读——不求甚解,不经意处却已层楼更上  “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放下功利之心,清心寡欲去读书。中国古
成人髋臼结构不良是因髋臼先天发育缺陷,髋臼变浅平,对股骨头包容和覆盖不足,使髋节长期生物力学传导异常而于成年后极易发生骨关节病。从而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笔者回顾分析
“高山景行”这个成语中的“行”字,不少人读成“xíng”,这和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高山景行”词条后标注的读音是一致的:高山景行:gāo shān jǐng xíng《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道德高尚;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止:语助词),后来用“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这样命题者把“行”读成“xíng”是有据可查的,是无懈可击的,这也是很多老师学生坚信不疑的,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今天,我们面对着新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支点才行。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着,并按照思想改造现实世界。”所以,我认为今天的课堂教学,必须时刻渗透思维的训练,用最经济的课堂时间,去经营最丰厚的课堂成果。  案例1:  我在执教《春意挂上了树梢》一文时,首先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书,了解到它属于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的第三专
TeleconnectionPaternsintheNorthernHemisphereSimulatedbyIAPGCMXueFeng(薛峰)andZengQingcun(曾庆存)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