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的词汇化与副词化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dfhdfr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指定”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作动词,二是用作副词。“指定”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唐宋时期“指X而定”和“指定”两种格式并存,开始出现了词汇化倾向,到了宋朝由连动短语演变为动补结构的词。明清时期“指定”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于清代开始出现在状语位置上,逐渐有了副词的用法。本文梳理了“指定”的词汇化及副词化的历程并简要说明了其动因机制,并且指出了现代汉语中“指定”和“指不定”的不对称性。
  关键词:指定 指不定 词汇化 副词化
  汉语中常用的动词经常发生语法化,即常用动词往往是语法词的来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李行健(2004)编著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指定”只有动词用法,表示“确定(做某件事的人、时间、地点等)”,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指定”有两种用法:除了用作动词外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肯定、没有疑问”。目前学界还没有对“指定”的词汇化及副词化作系统的描述和解释,相近的研究有《“一定”的虚化及两种语义的分化》(陈勇,2011)《“一定的X”结构探析》(张则顺,2016)等。本文通过对“指定”的词汇化和副词化的过程及动因的分析,认为副词的“指定”来源于动词的“指定”。本文语料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及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
  一、“指定”的词汇化
  (一)“指定”的词汇化历程
  “指定”在东汉时期已出现,此时“指”和“定”作为动词出现在连动短语结构中,并未成词。
  (1)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东汉·《史论》)
  (2)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六朝·《三国志》)
  (3)擒末柸之後,王浚指辰而定。(唐·《通典》)
  (4)国有典章,事难逾越。铦谬膺驳止,敢废司存!请傍移礼官,以求指定。(唐·《大唐新语》)
  唐朝时期开始既有“指X而定”的用法,也有“指定”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的情况,例(4)为《汉语大词典》中所举例子,其中“指定”义为“确定;决定”。但此时的“指定”并不能完全确定已经在同一句法层面上,依旧比较偏向于并列结构短语。
  宋朝时期,“指定”用法稍有增加,“指定”一词的结构逐渐稳固,很明显已在一个句法层面上。
  (5)心有体用,未发之前是心之体,已发之际乃心之用,如何指定说得!(北宋·《朱子语类》)
  (6)某不敢指定是书成感麟,亦不敢指定是感麟作。(北宋·《朱子语类》)
  明清时期随着小说的繁荣发展,“指定”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指定”后可以出现人、物、地点,甚至是小句。
  (7)大汉指定回风道:“取了此人献大王去!(明·《二刻拍案惊奇》)
  (8)去年在旅顺南北洋会操,指定一个荒岛作为敌船。(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指定”词汇化的动因机制
  1.高频使用
  “指定”的词汇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随着其使用频率的增加,逐渐由并列短语凝固成动补结构的词。唐朝时期已有“指X而定”和“指定”并存的情况,但那时的“指定”结构并不稳固,也并不是全都出现在一个句法层面上,到了宋朝其作为一个词的结构才得以稳定。
  2.功能词“而”的脱落
  “而”是古代汉语中一个用法广泛的功能词,可以承接其前后的两个动词性成分,表示相继发生的动作行为。董秀芳(2009)指出,“而”字的使用频率降低、功能改变并最终在口语中消失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这在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标杆作用,促成了动词性并列结构向动补结构的转化。“指X而定”中“而”的脱落促进了其演变成“指定”的进程。
  二、“指定”的副词化
  (一)“指定”的副词化历程
  所谓“副词化”,是指短语或者其他实词等语言单位逐渐凝固或词义变得更加虚化,句法功能则向状语功能集中的演变过程。
  明清时期“指定”的使用频率增加,清代起“指定”逐渐有了语法化倾向,开始出现在状语位置,但用例较少,一般是与“要+V”结构同时出现。
  (9)不料,庞贼指定要洗剥公子,那时我同翠桃吓得胆战心惊,我家爹爹亦是土神一般。(清·《呼家将》)
  “指定”经常与“要+V”结构联用促进了“指定”的副词化进程,因为“要+V”这类结构本身含有“意志坚决”义,而“指定”深受其影响,也逐渐有了“意志坚决”之义。
  民国时期,“指定”作状语的情况增多。
  (10)……吓得滑因磕头如捣蒜似地道:“那是我测度的话,并不一定就是指定有这回事的。”(民国·《汉代宫廷艳史》)
  (11)大凡身外的东西,任是什么,都不能指定说是谁的,在谁手里,便谁可以做主。(民国·《留东外史》)
  例(10)和例(11)中“指定”作状语分别修饰“有”和“说”。最初,“指定”作状语修饰的大多是具有“言说”义的动词,本文认为,这是由于“指定”作动词时经常与“言说”义动词一同出现。如:
  (12)雄信指定两个人道:“你两个上来,听我吩咐。……”(清·《隋唐演义》)
  (13)素臣动手重复绑好,把刀指定,喝令:“实说同伙还有何人?”(清·《野叟曝言》)
  (14)见他对近,以马鞭指定余鸿骂曰:“尔这野道,是屡败无能者……”(清·《赵太祖三下南唐》)
  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指定”与其后动词之间的间隔取消,两个动词在线性序列上连续出现时,“指定”的语义便开始虚化,由动词逐渐变为副词,修饰“说”“道”等动作义更强的动词。
  现代汉语中“指定”作为副词表示“肯定、没有疑问”,是否使用“指定”并不影响句子的含义,但加上“指定”有助于增加肯定的猜测语气。   (15)这件事指定是他干的。
  (16)他明天指定不能来了。
  (二)“指定”的副词化动因机制
  1.句式的压制与类推作用
  本文认为,副词“指定”来源于动词“指定”。紧邻语境的改变导致了其句式的重新分析。明清时期“指定”的大量使用,使其由“指定……骂/说/喝/道”等连动结构短语演变成“指定说”等结构。两个动词连用时,由于“言说义”的动词动作性更强,因而“指定”慢慢演变为修饰其后动词的状语,在这个过程中“指定”的语义也发生虚化,由动词义强烈的动补结构变为表达肯定猜测义的副词。
  2.语境的吸收
  “指定”与“要+V”结构的联用,一方面吸收了后者的“意志坚决”义,另一方面吸收了“要”表示“未然”的情态。因此,当“指定”出现在状语位置上修饰其后动词时,也逐渐表达一种“肯定的猜测”的情态。
  (三)“指定”的主观化
  在“指定”副词化的过程中,原本表“确定”的动作义渐渐虚化,产生了“肯定的猜测”的情态义,表示说话者针对相关命题的主观判断,语义上含有说话者的主观心理态度,因而其副词化的过程也是主观化的过程。目前学界对副词的下位分类意见并不统一,本文暂不加区分,将其归入“情态副词”。“指定”的主观化历程与机制大致与其副词化的发展一致,主要是源于对语境义的吸收,以及说话人认知和情理诱导的推理。“指定”吸收“要+V”结构中“意志坚决”和“未然”的情态义,表达了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与必然性的测定以及对命题为真的信心程度,同时也包含说话人对未然事件的评价、对现在或将来事件的态度以及对某些非断言事件实施的意志与情感所涉及的心理动力。
  三、“指定”和“指不定”的不对称
  (一)语义上的不对称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指定”既有动词用法也有副词用法,但“指不定”只有副词用法,表示“说不准”。
  (二)结构上的不对称
  “指定”为双音节词,“指不定”为三音节词,“指定”中间不可以加入补语“得”。在句子中,“指定”通常可以被省略而不影响句义,“指不定”则不可以省略。
  (17)他指定不高兴了。
  (18)他指不定来不来呢。
  (三)频率和分布上的不对称
  现代汉语中,副词“指不定”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指定”。并且副词“指定”的分布很受限制,多是出自否定句中,“指不定”的使用情况就自由得多。
  (19)董汉臣向大三套近乎:哥,忒热,给我脱了行不?指定不自杀。(电影《鬼子来了》)
  (20)你们都是人才,毕老师指定不会放过……放弃你们的。(相声小品《就差钱》)
  (四)语法化程度的不对称
  “指不定”的语法化程度明显高于“指定”。“指不定”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可能式,含义较虚,表达不能肯定的猜测义时不受语境的限制。而“指定”并不固定,受语境影响较大,一方面表达强烈肯定的猜测意义,一方面仍是动补结构的动词。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指定”词汇化与副词化的历程并简要说明了其动因机制,认为由于高频的使用以及“指X而定”中“而”的脱落,促成了“指定”由短语降格变为动补结构双音节动词。“指定”副词化的过程伴有主观化的发展,表示说话人的主观猜测的情态义。本文还对“指定”与“指不定”的不对称性作了简单对比分析。希望本文可以为现代汉语副词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陈勇.“一定”的虚化及两种语义的分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5).
  [3]崔蕊.现代汉语虚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
  出版社,2014.
  [4]董秀芳.“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J].当代语言学,
  2007,(1).
  [5]雷冬平,覃慧娴,李要珍.“无比”副词化的动因、机制及其功
  能扩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6).
  [6]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7]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8]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张则顺.“一定的X”结构探析[J].汉语学习,2016,(2).
  (于健 吉林延吉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133002)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群众文化事业,同样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建立一整套良性循环的新的运行机制,开拓新的发展思路
摘 要:“爽悟”一词有“聪颖,聪慧”义,还指“精神畅快、清爽”。“颖脱”一词不仅指人“锥芒显露,比喻充分显现才华;超脱世俗的拘束”,还有“形容神态高雅脱俗的样子”义。“凝秀”一词,《汉语大词典》未收,释义为“神态庄严出众”。  关键词:墓志 情志 “爽悟” “颖脱” “凝秀”  墓志文献是一种特殊文体,其中评赞词和情志词相当丰富,相应的庞大词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志词汇的特色。情志,即情绪、情感,
介绍了机动车排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及福州市机动车对神州盆地的空气污染情况,提出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措施。
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旨在培养高校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使他们深刻认识并做到"三个自信",成为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从新特点、根本点、切
叙事散文作者喜欢使用随事而感、借物感怀的艺术手法。如何在阅读教学课中引领学生去顺利把握这一艺术特色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任务。笔者就粤教版王充闰的《碗花糕》一文为例
对木兰溪感潮河段枯、丰、平三期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与水质污染之间的关系。
该文分析比较了前人在杉木林和火力楠林两种林分的林冠、枯枝落叶层,土壤结构与肥力,土壤微生物等因素保持水土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战略上提出了长泰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对外汉语教材翻译的性质和特点受翻译和第二语言习得两个学科的制约,以汉语学习者和教授者为目标读者,为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这都使它区别于一般的翻译活动。本文对对外汉语
该文对科技论文摘要和关键词写作的一般要求进行了探讨,介绍摘要写作技巧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