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讲”与“练”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如果片面强求一面,疏忽一方,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讲”多了,影响了“练”,一节课的时间是定量,学生练习得少,掌握的知识不扎实,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如果过分强调多练苦练,而讲不深不透,学生连起码的知识都不懂,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艺术。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讲”、“练”并举,既是传授知识,传授学习方法的基本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巩固提高。“讲”与“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对它们的基本要求是:“要精讲多练”。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有效的练习中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精讲多炼”就教学的分量安排来说,以“练”为主,强调多练。因为熟练的技巧和能力,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形成,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多练”,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但是,从“讲”与 “练”两者的本质关系说,“讲”则是起主导作用,教师“讲”的好差,直接影响到学生“练”的效果。我们在教学语文知识时,首先,讲清各种语文的基本知识,如各类句子的特点、常用修辞法的特征、句型转换的方法、病句常见的病因及修改步骤和常用修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等,学生有了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进行训练,巩固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还模糊不清,就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打“盲仗”,这样,获取知识的效果当然不好。
所谓“精讲”,既不等于多讲、细讲,也不是简化讲、单纯少讲。而是要“讲究讲”,是要求以尽量少的时间和语言,讲述所授的知识,讲到知识的精髓,讲到学生的心坎上,收到尽可能好的效果。“精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讲的内容看,就是抓住教材的特点,把握其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第二、从讲的程序说,是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旧知导入新知,讲得清楚、透彻。第三,从讲的方法来说,要灵活多样,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的主动作用。第四,从讲的语言来说,要准确、简炼、生动、有趣,这样做,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能力、智力。
我们在指导高年级学生习作《难忘的一件事》时,写作要求,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写出为什么难忘,要有真情实感。具体指导时,就不能面面俱到,应突出其要求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篇章结构,题材、顺序以及前后写法等,原来已训练过,可作一般要求处理,不作重点讲述。重点指导应放在如何把握细节的描写,抒发真情实感的写法,让学生学会方法,善于运用。在评改、评讲时,也应突出重点要求方面。这样,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地指导学生习作,学生才易于理解掌握,并用较少的时间,收到较大的效果。
人教版小语第九册讲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真正写“毁灭”的笔墨并不多,而把重点放在了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上,作者通过对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及园内的收藏的概述,把昔日圆明园的无尽辉煌展现在读者面前,再简述它的毁灭,更激起人们对它的留恋和痛惜。
根据课文的特点,怎样才能做到精讲多练呢?课文顺序较明显,每个自然段都有关键词或中心句概括该段大意,有些精彩词语对事物的描绘起关键的作用。如在第一段中,关键词有:“不可估量”、“损失”。第二段中心句是:“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关键词:“举世闻名”、“众星拱月”。最后一段关键词有:“闯进”“凡是”“统统掠走”“任意”,中心句是“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因此,教师教学时,不必一味无穷地按传统方式讲析课文,太费时,效率差。教师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作用,在阅读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大胆放手,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和关键词来突破教学的难关。首先,指导学生总体上把握课文,分别阅读第一、第二段,从找中心句和关键词入手,理解课文的内容、表达的方法,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然后,按这方法,由学生自己阅读完成后几段,教师可作抽查或提问,检查情况,加以指正,点拨学生互相讨论怎样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把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写具体。完成这项任务,学生就能掌握和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教学要求。这样做,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以较少的时间,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学得主动,扎实,教师教得轻松。
“多练”是指在精讲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数量的形式和练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是实现语文教育目的必经之路,是语文的工具性质和听说读写目标决定的,从来没有只靠讲就能运用的工具。
“多练”不单单是要增加练的时间和次数,更重要是要使学生练出更加过硬的本领,练出应变能力。但“多练”并不是单纯强调次数,时间多,更主要是看练的质量。
在教学生写句写段时,教师要把有关知识讲清楚明白,教会学生写的方法,使学生能听懂学会。然后,通过练习加强训练,加强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有不少教师片面强调“练”的数量,忽视“练”的质量。在每次考试前,大量搜集习题,不加选择地堆给学生做,也不给方法、技巧的指导,使学生整天埋头于反反复复的“题海”之中。结果,效果也不够理想,它剥夺了学生许多宝贵时间,自我发展的机会,束缚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作文的数量,设置了种类繁多的训练项目,有:日记、周记、月记、观后感、固定作文、节日假日作文等等,应有尽有,使学生难于应付,提不起对写作的兴趣等,教师当然更没有时间进行指导、批改、评讲。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快。
“好文章是多练多改得出来”,但它是在一定生活和知识基础上实现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若不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观察社会,接触社会,积累一定素材,没有一定时间阅读,加深自身知识,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学生的写作不是变成无源之本吗?也有些教师没有正视“练”的作用,只要完成教科书几道小题,认为考试不会超出教科书的局限的范围,为了保持作文质量,写出好文章,有时给学生反复练习,有时则采用“马拉松”战术,布置一篇作文,要求三天内完成,这样,学生也会产生无所谓的情绪,得过且过,到时候再东挪西抄完成了事。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快。我们应该既要教给学生写作知识,点拨其所“悟”,又要让学生多练习,从中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在评改作文中,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互相批改,互相鉴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精讲多练”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我们要大胆创新,勇于试尝,不断探索,通过对传统那些“灌、乱、搬、慢”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研究,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少讲”、“多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讲”与“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掌握所“讲”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在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或忽略某一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正确地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注意掌握好“分寸”与“火候”,严防“过”与“不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最佳度”,努力做到“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3-05-31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讲”、“练”并举,既是传授知识,传授学习方法的基本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巩固提高。“讲”与“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对它们的基本要求是:“要精讲多练”。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有效的练习中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精讲多炼”就教学的分量安排来说,以“练”为主,强调多练。因为熟练的技巧和能力,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形成,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多练”,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但是,从“讲”与 “练”两者的本质关系说,“讲”则是起主导作用,教师“讲”的好差,直接影响到学生“练”的效果。我们在教学语文知识时,首先,讲清各种语文的基本知识,如各类句子的特点、常用修辞法的特征、句型转换的方法、病句常见的病因及修改步骤和常用修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等,学生有了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进行训练,巩固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还模糊不清,就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打“盲仗”,这样,获取知识的效果当然不好。
所谓“精讲”,既不等于多讲、细讲,也不是简化讲、单纯少讲。而是要“讲究讲”,是要求以尽量少的时间和语言,讲述所授的知识,讲到知识的精髓,讲到学生的心坎上,收到尽可能好的效果。“精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讲的内容看,就是抓住教材的特点,把握其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第二、从讲的程序说,是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旧知导入新知,讲得清楚、透彻。第三,从讲的方法来说,要灵活多样,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的主动作用。第四,从讲的语言来说,要准确、简炼、生动、有趣,这样做,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能力、智力。
我们在指导高年级学生习作《难忘的一件事》时,写作要求,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写出为什么难忘,要有真情实感。具体指导时,就不能面面俱到,应突出其要求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篇章结构,题材、顺序以及前后写法等,原来已训练过,可作一般要求处理,不作重点讲述。重点指导应放在如何把握细节的描写,抒发真情实感的写法,让学生学会方法,善于运用。在评改、评讲时,也应突出重点要求方面。这样,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地指导学生习作,学生才易于理解掌握,并用较少的时间,收到较大的效果。
人教版小语第九册讲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真正写“毁灭”的笔墨并不多,而把重点放在了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上,作者通过对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及园内的收藏的概述,把昔日圆明园的无尽辉煌展现在读者面前,再简述它的毁灭,更激起人们对它的留恋和痛惜。
根据课文的特点,怎样才能做到精讲多练呢?课文顺序较明显,每个自然段都有关键词或中心句概括该段大意,有些精彩词语对事物的描绘起关键的作用。如在第一段中,关键词有:“不可估量”、“损失”。第二段中心句是:“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关键词:“举世闻名”、“众星拱月”。最后一段关键词有:“闯进”“凡是”“统统掠走”“任意”,中心句是“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因此,教师教学时,不必一味无穷地按传统方式讲析课文,太费时,效率差。教师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作用,在阅读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大胆放手,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和关键词来突破教学的难关。首先,指导学生总体上把握课文,分别阅读第一、第二段,从找中心句和关键词入手,理解课文的内容、表达的方法,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然后,按这方法,由学生自己阅读完成后几段,教师可作抽查或提问,检查情况,加以指正,点拨学生互相讨论怎样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把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写具体。完成这项任务,学生就能掌握和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教学要求。这样做,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以较少的时间,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学得主动,扎实,教师教得轻松。
“多练”是指在精讲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数量的形式和练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是实现语文教育目的必经之路,是语文的工具性质和听说读写目标决定的,从来没有只靠讲就能运用的工具。
“多练”不单单是要增加练的时间和次数,更重要是要使学生练出更加过硬的本领,练出应变能力。但“多练”并不是单纯强调次数,时间多,更主要是看练的质量。
在教学生写句写段时,教师要把有关知识讲清楚明白,教会学生写的方法,使学生能听懂学会。然后,通过练习加强训练,加强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有不少教师片面强调“练”的数量,忽视“练”的质量。在每次考试前,大量搜集习题,不加选择地堆给学生做,也不给方法、技巧的指导,使学生整天埋头于反反复复的“题海”之中。结果,效果也不够理想,它剥夺了学生许多宝贵时间,自我发展的机会,束缚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作文的数量,设置了种类繁多的训练项目,有:日记、周记、月记、观后感、固定作文、节日假日作文等等,应有尽有,使学生难于应付,提不起对写作的兴趣等,教师当然更没有时间进行指导、批改、评讲。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快。
“好文章是多练多改得出来”,但它是在一定生活和知识基础上实现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若不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观察社会,接触社会,积累一定素材,没有一定时间阅读,加深自身知识,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学生的写作不是变成无源之本吗?也有些教师没有正视“练”的作用,只要完成教科书几道小题,认为考试不会超出教科书的局限的范围,为了保持作文质量,写出好文章,有时给学生反复练习,有时则采用“马拉松”战术,布置一篇作文,要求三天内完成,这样,学生也会产生无所谓的情绪,得过且过,到时候再东挪西抄完成了事。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快。我们应该既要教给学生写作知识,点拨其所“悟”,又要让学生多练习,从中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在评改作文中,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互相批改,互相鉴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精讲多练”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我们要大胆创新,勇于试尝,不断探索,通过对传统那些“灌、乱、搬、慢”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研究,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少讲”、“多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讲”与“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掌握所“讲”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在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或忽略某一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正确地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注意掌握好“分寸”与“火候”,严防“过”与“不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最佳度”,努力做到“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