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越来越繁杂,不仅要注意与社会公众的互动,还要把握好在互动中的信息传达的分析。并且,在面对科技较为发达的社会时,陈列展览要尽量活灵活现,反映出最真实的场景,通过仔细观察,人们可以从更多角度观察到文物的特征,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探讨与互动情感,从而促进对文物的信息传达分析。文章通过对文物的陈列方式来探讨陈列展览与公众在互动中的信息传达,分析做好陈列展览工作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公众;互动;信息传达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205-03
【本文著錄格式】邸刚,原芳芳,韩真冲.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社会公众在互动中的信息传达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205-207.
引言
博物馆文物的历史展现了一个时代繁荣衰落的图景,文物的陈列与展览与其所传达的信息紧密相关。现代博物馆内规模庞大的文物需要更加灵活多元的陈列方式,通过合理有序的陈列才能更深入的展现文物的特色以及所包含的信息。现代科技也为陈列工作提供更丰富的方式,陈列展览更加具有时代特性,并且传达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吸引更多公众进行互动。
一、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最为重要的是突出文物的信息,其次是美观以及呈现文物的价值。因此,陈列展览时要表现文物的传播价值,突出文物的信息,要注重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效果。首先,要确定陈列的主题目标。进行陈列要注重摆放的设计感,以信息为主、审美学为辅;其次,要注重陈列展览工作与公众的互动性。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是公众,研究文物价值的也是公众,要发展好文物的陈列工作,必定离不开与公众深入互动;最后,要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优势,利用好空间。
(一)确定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
确定陈列展览的主题,首先要把握好每一个文物的历史背景。大众对文物的喜好以及研究兴趣各有不同,太过于笼统的陈列会使大众丧失探讨兴趣。其次,做好公众的定位工作。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文化程度背景的公众对展览的需求又有所不同,陈列要“以人为本”,注重受众的接受程度。最后,基础工作是理解文物的特性。因此,陈列时要注重简单性原则,最大限度的吸引公众驻足研究。
(二)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现
公众是陈列品的受众,把握好与受众的互动性能够加深受众的印象,增加公众对陈列品的探讨因素。有助于公众更全面的了解展品,多角度进行研究。例如,由图1可以看出,博物馆陈列主要依靠四个思想来进行,把陈列的设计感做好会增加展品的吸引力,突出展品的文化含义以及文化价值是当前公众的需求,对公众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对受众而言,适合研究的展品一般要是自己可以看懂的。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提高陈列的科学性,更好的为受众服务。
现代博物馆之所以有“现代”这个前缀,第一是因为时间的推进,第二是因为科技的出彩。传统的陈列工作严格按照秩序排列,组织好每一个展品的特征,提高展品的吸引力。现代博物馆吸收了更多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展品的陈列找到了更高效的整理方法,并且更符合现代人的观赏习惯。通过前沿的科技手段,受众可以更快速的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主要用途等。在科技手段的辅助之下,受众能进一步了解展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获取更多的信息,为展品的知识积累以及历史文化的学习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二、从陈列方式挖掘与公众互动的渠道
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氛围的体验场所,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以盈利为主,因此,现代博物馆不仅更加强调自身的公益属性,还增加了馆内的文化知识安置点,吸引大量的公众入馆体验。现代人对文化的需求十分强烈,博物馆不仅要增强其文化的特征,还要强调陈列品的文化内涵。首先,要用相应的设计手法来展现展品的文化内涵,吸引公众的目光;其次,更多元的展现展品的特点,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陈列设计。
(一)以文化内涵来进行陈列设计
现代经济的进步加剧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论是从书本、电影,还是网络上了解到的文化现象,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最明显的是缺少亲身的经历,实践性不足。博物馆内的展品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样也具备多元的文化内涵,陈列时避免主观能动性的臆断,首先保证陈列的科学性,但是对陈列的美学探究也不要忽视;两者兼顾,充分展现展品的文化内涵。现代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场所,工作人员要以提高文化素养为目标来进行展品陈列,吸引公众进行展品的探讨,增强互动性,为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提供与众不同的平台。
(二)充分发挥陈列的作用,多角度体现展品的特点
博物馆内的设计要以烘托文化气息为主,还要充分展示展品的特点,两者结合,为信息的传达提供源动力。展品的特点是最容易吸引公众的因素之一,在陈列时,以其独特之处增加公众的互动,强调展品的文化形态,有针对性的反射公众对展品不同需求的研究角度,更好地支撑文化事业的发展。另外,要有相关的传播学研究背景,设计师才能更好的把握陈列工作与公众互动的联系,减少传播的障碍因素,提高传达信息的准确度。
三、现代博物馆的信息传达模式
传统的博物馆陈列模式主要是“通柜、展品、说明牌”,但随着大众需求量的与日俱增,显然传统模式已经落后于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博物馆讲究陈列的独特与实用性兼并,独特的传播模式能够增加大众的兴趣,新媒体的诞生恰好为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并且兼具实用特性,技术化模式更加适合社会文化的需求。因此数字化、信息化陈列展览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一)陈列展览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大众互动增加了更多的渠道 现代博物馆要清晰的表达展品所传达的信息,首先就会想到融合多媒体技术,因为在一个完整的四维空间里,社会公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更加强大,不论是对信息的分析还是通过信息进行互动,都会产生更多精彩的事物。例如,可以增加非实体的展出率,儒家文化的教育,不一定要通过孔子石像来展示,通过科技手段,将孔子的形象建立好之后,再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调控孔子3D人像,这样不仅增加了教育的文化氛围感,还巧妙的融合了多媒体技术,推动技术的全方面运用。除此而外,要增强陈列品的可延展性,拒绝刻板单一,要催生社会大众的想象力,就像思维导图一样,大概理出一个框架,大众就可以无线延伸,更大范围的触及更多丰富的知识。最后,在践行多媒体技术的时候,需要增加多个实践方案,择优选择执行性较强的方案。例如,在探讨理论方案时,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都涉及了,但是在实践时,却漏洞百出,再好的方案都无疑是纸上谈兵。在对有所残缺的展品进行讲解时,很多人会产生纷繁的疑惑,此时,如果有一台电视机在旁边加以补充,恢复展品的原貌,补充遗漏的历史知识,会减轻不少受众理解上的负担。
(二)大众互动渠道增多更加促进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价值
无论是在素质教育上还是知识的灌输上,交流与沟通都是大众不可或缺的。在进行陈列展览时,除增强设计感外,还要加强文化的存在感,要通过多角度的研究以及深层次的探讨,才能为展品的陈列找准科学合理的方向。针对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及时性、多面性等进行探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一味的对受众的知识框架进行规划,要及时调整措施,推动受众进行主动的探究与学习。鼓励大众进行独立学习,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纠正,指出问题和不足,支持受众自我解决。
(三)巩固现代博物馆传播公益性文化的地位,在信息传播中创新
1.陈列展览上的设计美感独具一格
传播并不意味着刻板印象上的承接,更多的是根据时代的特征进行更改、创新,展品的历史厚重感并不是阻碍创新之路的绝对因素。首先,在方案的规划上,要尽量的把审美放在首位,因为审美不仅存在十分强大的吸引力,还有许多顺应时代潮流的要素。在设计策划方案时要对错误进行细致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其次,策划的科学性对整个陈列展览过程有很大的影响,科学的策划不仅解决了传统博物馆陈列展览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科学的策划环节功不可没。信息传达的要素是充分的公众互动,这个要素的达标可以根据问卷调查提供的数据以及市民采访、回访记录来得出结果。因此,设计一定的上下层沟通系统,安置市民的意见投票点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后,做好展品的分类工作,具有针对性的对展品进行陈列。解决好陈列展览所出现的问题,例如,分配不均的现象。在博物馆内的陈列存在观众分布“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展品即使“尘封已久”,但只要抓住展品的出展时间,大众就会蜂拥而至;而有的展品即使受专家评价高,历史地位高,也鲜有人关注。在对待大众的兴趣爱好上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抓住受众的兴趣爱好,更好的做好陈列展览工作,提高大众的信息接受能力。促进大众更好的进行展品的信息交流,另外,分析受众数据还可以有效管理博物馆的秩序,维护公益性事业的形象。
2.增加陈列展览的创新元素
进行传播形式的创新,要融入更多元素,在传统的信息传达的基础上,融合更多丰富的元素,设计标语时带着先进的思想性,设计与众不同的标语,选择恰当的音乐刺激社会大众的想象力,设计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环境,为大众打造一场文化上的视觉盛宴。例如,对佛、菩萨、力士、供养人等造像陈列时,音乐以及多媒体的辅助解说将造像的文化特性保护的很好,并尝试在传播形式上继续创新,通过原生态的造型陈列展览,整个陈列展览过程都使用推陈出新的做法,让大众的整体观摩感觉更具有立体感,以新时代的先进思想进行互动探讨。
四、发展现代博物馆事业,要注意的陈列展览事项
在面对庞大的受众时,博物馆的空间十分有限,除了整理馆内的秩序,还要进行博物馆的展品展览策划。如此繁多复杂的事情一旦出现错误,很容易造成受众流失、展品吸引力被削弱的现象。灵活运用实用性较强的陈列方式,推动大众接受更完整的信息,避免陈列的不规律对大众造成传播误导。在融合科技手段时要注意保护展品的原始数据,准确传播展品信息。
(一)展品的关联性展览
增强大众的信息接受能力,最有效的一点就是进行空间摆放的关联性,空间的空缺不是任意陈列的原因,展览时要注意的是如何成功的将闲置的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来提升受众的互动性,在美学价值較高的展品上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展品或者说明牌解说。这是陈列的重点工作,因为首先吸引受众的就是展品的外观。陈列展览的整洁性可以提高受众的互动性,这也是任何物品摆放的首要准则,整洁的陈列可以提高大众心目中的满意度,为公益性事业塑造良好的公益形象。
(二)融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科学与文化齐头并进
现代博物馆的发展优势更明显,不但有充足的科技手段进行依托,还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对此,博物馆陈列有了明显的科学性,但是,还要把握好陈列展览时,展品的传播价值,要统一管理好展品陈列的思想性、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和艺术价值。以大众传播为基线的展览要充分研究其中的奥妙,关于博物馆的设计元素要信手拈来,更深刻的把握每一个细节,通过陈列展览来增强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让大众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另外,还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传播媒介以及一些先进的软件作为载体,刺激社会大众进行沟通、交换观点想法,从而达到完整的信息传达目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博物馆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相对于传统博物馆也更具备传播特色。博物馆的内部设计融合的元素具备了更多的探究价值,这也体现了浓厚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气息。如今的博物馆具备了更多先进时代的因素,对大众的教育意义更强大,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博物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样的科学设备来进行信息传达,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传播,同时要设置相关的纠错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通过充分把握受众互动来促进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推动社会大众充分进行信息互动。
参考文献:
[1]陈谷铨.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趣味性思考[J].时代报告,2019(1):232.
[2]冯朔. “情景再现”在博物馆临时陈列展览中的应用性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8.
[3]朱利.新媒体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139-140.
[4]田野.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社会公众在互动中的信息传达[J].中国民族博览,2017(3):233-235.
作者简介:邸刚(1973-),男,山东青州,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公众;互动;信息传达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205-03
【本文著錄格式】邸刚,原芳芳,韩真冲.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社会公众在互动中的信息传达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205-207.
引言
博物馆文物的历史展现了一个时代繁荣衰落的图景,文物的陈列与展览与其所传达的信息紧密相关。现代博物馆内规模庞大的文物需要更加灵活多元的陈列方式,通过合理有序的陈列才能更深入的展现文物的特色以及所包含的信息。现代科技也为陈列工作提供更丰富的方式,陈列展览更加具有时代特性,并且传达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吸引更多公众进行互动。
一、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最为重要的是突出文物的信息,其次是美观以及呈现文物的价值。因此,陈列展览时要表现文物的传播价值,突出文物的信息,要注重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效果。首先,要确定陈列的主题目标。进行陈列要注重摆放的设计感,以信息为主、审美学为辅;其次,要注重陈列展览工作与公众的互动性。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是公众,研究文物价值的也是公众,要发展好文物的陈列工作,必定离不开与公众深入互动;最后,要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优势,利用好空间。
(一)确定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
确定陈列展览的主题,首先要把握好每一个文物的历史背景。大众对文物的喜好以及研究兴趣各有不同,太过于笼统的陈列会使大众丧失探讨兴趣。其次,做好公众的定位工作。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文化程度背景的公众对展览的需求又有所不同,陈列要“以人为本”,注重受众的接受程度。最后,基础工作是理解文物的特性。因此,陈列时要注重简单性原则,最大限度的吸引公众驻足研究。
(二)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现
公众是陈列品的受众,把握好与受众的互动性能够加深受众的印象,增加公众对陈列品的探讨因素。有助于公众更全面的了解展品,多角度进行研究。例如,由图1可以看出,博物馆陈列主要依靠四个思想来进行,把陈列的设计感做好会增加展品的吸引力,突出展品的文化含义以及文化价值是当前公众的需求,对公众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对受众而言,适合研究的展品一般要是自己可以看懂的。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提高陈列的科学性,更好的为受众服务。
现代博物馆之所以有“现代”这个前缀,第一是因为时间的推进,第二是因为科技的出彩。传统的陈列工作严格按照秩序排列,组织好每一个展品的特征,提高展品的吸引力。现代博物馆吸收了更多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展品的陈列找到了更高效的整理方法,并且更符合现代人的观赏习惯。通过前沿的科技手段,受众可以更快速的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主要用途等。在科技手段的辅助之下,受众能进一步了解展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获取更多的信息,为展品的知识积累以及历史文化的学习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二、从陈列方式挖掘与公众互动的渠道
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氛围的体验场所,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以盈利为主,因此,现代博物馆不仅更加强调自身的公益属性,还增加了馆内的文化知识安置点,吸引大量的公众入馆体验。现代人对文化的需求十分强烈,博物馆不仅要增强其文化的特征,还要强调陈列品的文化内涵。首先,要用相应的设计手法来展现展品的文化内涵,吸引公众的目光;其次,更多元的展现展品的特点,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陈列设计。
(一)以文化内涵来进行陈列设计
现代经济的进步加剧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论是从书本、电影,还是网络上了解到的文化现象,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最明显的是缺少亲身的经历,实践性不足。博物馆内的展品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样也具备多元的文化内涵,陈列时避免主观能动性的臆断,首先保证陈列的科学性,但是对陈列的美学探究也不要忽视;两者兼顾,充分展现展品的文化内涵。现代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场所,工作人员要以提高文化素养为目标来进行展品陈列,吸引公众进行展品的探讨,增强互动性,为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提供与众不同的平台。
(二)充分发挥陈列的作用,多角度体现展品的特点
博物馆内的设计要以烘托文化气息为主,还要充分展示展品的特点,两者结合,为信息的传达提供源动力。展品的特点是最容易吸引公众的因素之一,在陈列时,以其独特之处增加公众的互动,强调展品的文化形态,有针对性的反射公众对展品不同需求的研究角度,更好地支撑文化事业的发展。另外,要有相关的传播学研究背景,设计师才能更好的把握陈列工作与公众互动的联系,减少传播的障碍因素,提高传达信息的准确度。
三、现代博物馆的信息传达模式
传统的博物馆陈列模式主要是“通柜、展品、说明牌”,但随着大众需求量的与日俱增,显然传统模式已经落后于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博物馆讲究陈列的独特与实用性兼并,独特的传播模式能够增加大众的兴趣,新媒体的诞生恰好为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并且兼具实用特性,技术化模式更加适合社会文化的需求。因此数字化、信息化陈列展览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一)陈列展览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大众互动增加了更多的渠道 现代博物馆要清晰的表达展品所传达的信息,首先就会想到融合多媒体技术,因为在一个完整的四维空间里,社会公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更加强大,不论是对信息的分析还是通过信息进行互动,都会产生更多精彩的事物。例如,可以增加非实体的展出率,儒家文化的教育,不一定要通过孔子石像来展示,通过科技手段,将孔子的形象建立好之后,再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调控孔子3D人像,这样不仅增加了教育的文化氛围感,还巧妙的融合了多媒体技术,推动技术的全方面运用。除此而外,要增强陈列品的可延展性,拒绝刻板单一,要催生社会大众的想象力,就像思维导图一样,大概理出一个框架,大众就可以无线延伸,更大范围的触及更多丰富的知识。最后,在践行多媒体技术的时候,需要增加多个实践方案,择优选择执行性较强的方案。例如,在探讨理论方案时,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都涉及了,但是在实践时,却漏洞百出,再好的方案都无疑是纸上谈兵。在对有所残缺的展品进行讲解时,很多人会产生纷繁的疑惑,此时,如果有一台电视机在旁边加以补充,恢复展品的原貌,补充遗漏的历史知识,会减轻不少受众理解上的负担。
(二)大众互动渠道增多更加促进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价值
无论是在素质教育上还是知识的灌输上,交流与沟通都是大众不可或缺的。在进行陈列展览时,除增强设计感外,还要加强文化的存在感,要通过多角度的研究以及深层次的探讨,才能为展品的陈列找准科学合理的方向。针对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及时性、多面性等进行探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一味的对受众的知识框架进行规划,要及时调整措施,推动受众进行主动的探究与学习。鼓励大众进行独立学习,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纠正,指出问题和不足,支持受众自我解决。
(三)巩固现代博物馆传播公益性文化的地位,在信息传播中创新
1.陈列展览上的设计美感独具一格
传播并不意味着刻板印象上的承接,更多的是根据时代的特征进行更改、创新,展品的历史厚重感并不是阻碍创新之路的绝对因素。首先,在方案的规划上,要尽量的把审美放在首位,因为审美不仅存在十分强大的吸引力,还有许多顺应时代潮流的要素。在设计策划方案时要对错误进行细致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其次,策划的科学性对整个陈列展览过程有很大的影响,科学的策划不仅解决了传统博物馆陈列展览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科学的策划环节功不可没。信息传达的要素是充分的公众互动,这个要素的达标可以根据问卷调查提供的数据以及市民采访、回访记录来得出结果。因此,设计一定的上下层沟通系统,安置市民的意见投票点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后,做好展品的分类工作,具有针对性的对展品进行陈列。解决好陈列展览所出现的问题,例如,分配不均的现象。在博物馆内的陈列存在观众分布“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展品即使“尘封已久”,但只要抓住展品的出展时间,大众就会蜂拥而至;而有的展品即使受专家评价高,历史地位高,也鲜有人关注。在对待大众的兴趣爱好上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抓住受众的兴趣爱好,更好的做好陈列展览工作,提高大众的信息接受能力。促进大众更好的进行展品的信息交流,另外,分析受众数据还可以有效管理博物馆的秩序,维护公益性事业的形象。
2.增加陈列展览的创新元素
进行传播形式的创新,要融入更多元素,在传统的信息传达的基础上,融合更多丰富的元素,设计标语时带着先进的思想性,设计与众不同的标语,选择恰当的音乐刺激社会大众的想象力,设计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环境,为大众打造一场文化上的视觉盛宴。例如,对佛、菩萨、力士、供养人等造像陈列时,音乐以及多媒体的辅助解说将造像的文化特性保护的很好,并尝试在传播形式上继续创新,通过原生态的造型陈列展览,整个陈列展览过程都使用推陈出新的做法,让大众的整体观摩感觉更具有立体感,以新时代的先进思想进行互动探讨。
四、发展现代博物馆事业,要注意的陈列展览事项
在面对庞大的受众时,博物馆的空间十分有限,除了整理馆内的秩序,还要进行博物馆的展品展览策划。如此繁多复杂的事情一旦出现错误,很容易造成受众流失、展品吸引力被削弱的现象。灵活运用实用性较强的陈列方式,推动大众接受更完整的信息,避免陈列的不规律对大众造成传播误导。在融合科技手段时要注意保护展品的原始数据,准确传播展品信息。
(一)展品的关联性展览
增强大众的信息接受能力,最有效的一点就是进行空间摆放的关联性,空间的空缺不是任意陈列的原因,展览时要注意的是如何成功的将闲置的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来提升受众的互动性,在美学价值較高的展品上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展品或者说明牌解说。这是陈列的重点工作,因为首先吸引受众的就是展品的外观。陈列展览的整洁性可以提高受众的互动性,这也是任何物品摆放的首要准则,整洁的陈列可以提高大众心目中的满意度,为公益性事业塑造良好的公益形象。
(二)融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科学与文化齐头并进
现代博物馆的发展优势更明显,不但有充足的科技手段进行依托,还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对此,博物馆陈列有了明显的科学性,但是,还要把握好陈列展览时,展品的传播价值,要统一管理好展品陈列的思想性、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和艺术价值。以大众传播为基线的展览要充分研究其中的奥妙,关于博物馆的设计元素要信手拈来,更深刻的把握每一个细节,通过陈列展览来增强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让大众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另外,还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传播媒介以及一些先进的软件作为载体,刺激社会大众进行沟通、交换观点想法,从而达到完整的信息传达目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博物馆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相对于传统博物馆也更具备传播特色。博物馆的内部设计融合的元素具备了更多的探究价值,这也体现了浓厚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气息。如今的博物馆具备了更多先进时代的因素,对大众的教育意义更强大,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博物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样的科学设备来进行信息传达,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传播,同时要设置相关的纠错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通过充分把握受众互动来促进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推动社会大众充分进行信息互动。
参考文献:
[1]陈谷铨.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趣味性思考[J].时代报告,2019(1):232.
[2]冯朔. “情景再现”在博物馆临时陈列展览中的应用性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8.
[3]朱利.新媒体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139-140.
[4]田野.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社会公众在互动中的信息传达[J].中国民族博览,2017(3):233-235.
作者简介:邸刚(1973-),男,山东青州,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