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供应需求量也随之提高。实现配电自动化能够实现供电质量的全面提升,有效改善供电可靠性,为配电系统运行的高效性提供有力保障。基于配电自动化条件下,积极开展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针对配电自动化背景下的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展开了相应的讨论,并通过采取合理的农电管理措施,进一步增强供电的安全与可靠程度,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配电系统 供电可靠性 评估
配电系统的可靠供电可以规避并减少停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节省电力能源。要想全面增强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协调各项工作,配备相应的网架设备,保证电源的充足性,为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一.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现状概述
伴随着用户供电需求的日益发展与提升,在区域配电电网的不断完善与优化 和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背景下,要求电力网络系统要重点研究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分析,由于配电系统位于电力网络系统的末端,是电力企业与用户相联的关键性环节,一旦配电系统发生故障中断,则会给电力用户造成直接的影响,造成电力用户的经济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因而,开展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力供应中断而带来的损失,较大程度上对电力资源产生了节约,满足了电力用户对于用电的需求。我国的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较晚,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集中侧重于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指标和模型方面,引入了电力市场理念,并保证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一致的问题。
二.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理念及相关指标剖析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重点是对电气元件、设备进行预定条件和时间下的功能概率性评估,它在实践的应用发展中成为了一个系统的科学,其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制造、可靠性使用、可靠性管理等不同阶段和层面,它主要考虑配电的充裕度和安全可靠度两个方面,即在静态的客户用电需求满足的前提下,进行动态的电力安全保障的能力。由此可知,对于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不仅仅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描述,还是一种量化指标的定量评估,这些量化的指标可以记录配电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还可以提供配电可靠性模型用以评估。这些相关的可靠性定量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I)。它是指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用户在单位时间段所经受的平均停电次数、频率指标,用以代表电力系统的停电频率。
二是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SAIDI)。它是指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用户以年度为统计单位,所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
三是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CAIDI)。这是指经受系统停电的用户在年度内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
四是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ASAI)。这是指以年度为统计单位下的用户经受的不停电供应时间数与总供电时间的比值。
五是平均供电不可用率指标(ASUI)。这是指年度统计单位下的用户停电总数与总供电时间的比值。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下的可靠性基础管理评估
依据上述相关可靠性指标数据,可以进行可靠性理论支持下的基础管理评估,具体表现为:
1.精准累积可靠性指标数据,确保配电设备系统的运行
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理论研究下,电力系统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相关指标数据的采集与累积,在详细观察和记录配电系统的线路、设备运行状态等指标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日常供电可靠性管理,做好基础资料及基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2.依据可靠性指标,进行配电系统的故障预警及分析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之下,需要以月度、季度的统计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评析和改进,拟定可靠性运行方案并加以完善。同时,要根据配电系统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故障的预警分析与故障检修,在信息分析与反馈的前提下,剖析故障发生原因,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3.优化配电系统的停电计划管理体制
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之中,还要注重由于停电而带来的损失,要对停电计划制度加以完善和优化,不能沿用传统的停电放宽期限的制度,而要用科学合理的“先算后停”策略进行停电检修计划,要以配电可靠性指标为依据,进行停电计划的申报、规划和制定,严格操作,统一协同,促进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另外,对于可以进行带点作业的地域不停电,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停电和缩短停电时间,优化停电计划管理制度,强化对检修指标的考核與控制。
4.强化日常维护
在我国的电网智能化改造的进程中,要逐步淘汰旧产能设备,替之以科学、智能、先进的电力设备,这些新型电力设备有严格的质量保证,因而极大地减少了日常维护成本,减少了停电检修频率;同时,通过日常对于配电系统的巡查和检查,也可以尽早地发现问题隐患,加强日常维护与管理效用。
四.配电自动化系统下的可靠性技术管理评估
1.更新换代配电系统装置,强化可靠性评估效果
伴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迅速推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原有的旧产能电力设备和装置被逐步淘汰,更新了新型的、智能的、稳定的设备及装置,如真空开关替代了原有的10KV出线开关;分段的线路开关替代了总线路开关、配电系统中新增了双回路线路、淘汰并更新无保护装置的分接箱和对接箱等,这些更新的设备与装置可以通过有效的隔离手段,对故障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和恢复。同时,随着网络智能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网络监控与预警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智能网络监测之下,可以及时调整和变更其运行状态,还可以实现对不同负荷的转移,这样有效地降低了停电检修损失,强化了可靠性评估效果。
2.科学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模式的应用与普及
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离不开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应用,在这一科学、合理的状态检修模式之下,可以借助于诸如:红外测温技术来对电气重负荷线路进行检测,可以重点针对关键线路连接点及关键设备进行监测,在实时的监控状态下,可以用自动化数据为依据和参考,及时加以处置。
3.推进智能电网改造,保障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过程中,还要与电网运行相联接,必须对电网的结构和运行状态进行优化和调整,用智能化的手段,对电力负荷进行优化分配,实现电力负荷与电力使用的协同与统一,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效用。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的可靠性评估,展现出配电系统的技术管理和基础管理状态,为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可以保障用户供电的质量,为实现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的目标利益提供了参与依据,成为衡量社会经济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 廖想.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及其互联电力系统联合优化运行[D].华中科技大学 2014.
[2] 李志新.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 李霞林.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稳定运行控制[D].天津大学,2014.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配电系统 供电可靠性 评估
配电系统的可靠供电可以规避并减少停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节省电力能源。要想全面增强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协调各项工作,配备相应的网架设备,保证电源的充足性,为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一.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现状概述
伴随着用户供电需求的日益发展与提升,在区域配电电网的不断完善与优化 和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背景下,要求电力网络系统要重点研究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分析,由于配电系统位于电力网络系统的末端,是电力企业与用户相联的关键性环节,一旦配电系统发生故障中断,则会给电力用户造成直接的影响,造成电力用户的经济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因而,开展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力供应中断而带来的损失,较大程度上对电力资源产生了节约,满足了电力用户对于用电的需求。我国的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较晚,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集中侧重于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指标和模型方面,引入了电力市场理念,并保证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一致的问题。
二.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理念及相关指标剖析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重点是对电气元件、设备进行预定条件和时间下的功能概率性评估,它在实践的应用发展中成为了一个系统的科学,其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制造、可靠性使用、可靠性管理等不同阶段和层面,它主要考虑配电的充裕度和安全可靠度两个方面,即在静态的客户用电需求满足的前提下,进行动态的电力安全保障的能力。由此可知,对于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不仅仅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描述,还是一种量化指标的定量评估,这些量化的指标可以记录配电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还可以提供配电可靠性模型用以评估。这些相关的可靠性定量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I)。它是指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用户在单位时间段所经受的平均停电次数、频率指标,用以代表电力系统的停电频率。
二是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SAIDI)。它是指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用户以年度为统计单位,所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
三是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CAIDI)。这是指经受系统停电的用户在年度内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
四是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ASAI)。这是指以年度为统计单位下的用户经受的不停电供应时间数与总供电时间的比值。
五是平均供电不可用率指标(ASUI)。这是指年度统计单位下的用户停电总数与总供电时间的比值。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下的可靠性基础管理评估
依据上述相关可靠性指标数据,可以进行可靠性理论支持下的基础管理评估,具体表现为:
1.精准累积可靠性指标数据,确保配电设备系统的运行
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理论研究下,电力系统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相关指标数据的采集与累积,在详细观察和记录配电系统的线路、设备运行状态等指标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日常供电可靠性管理,做好基础资料及基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2.依据可靠性指标,进行配电系统的故障预警及分析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之下,需要以月度、季度的统计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评析和改进,拟定可靠性运行方案并加以完善。同时,要根据配电系统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故障的预警分析与故障检修,在信息分析与反馈的前提下,剖析故障发生原因,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3.优化配电系统的停电计划管理体制
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之中,还要注重由于停电而带来的损失,要对停电计划制度加以完善和优化,不能沿用传统的停电放宽期限的制度,而要用科学合理的“先算后停”策略进行停电检修计划,要以配电可靠性指标为依据,进行停电计划的申报、规划和制定,严格操作,统一协同,促进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另外,对于可以进行带点作业的地域不停电,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停电和缩短停电时间,优化停电计划管理制度,强化对检修指标的考核與控制。
4.强化日常维护
在我国的电网智能化改造的进程中,要逐步淘汰旧产能设备,替之以科学、智能、先进的电力设备,这些新型电力设备有严格的质量保证,因而极大地减少了日常维护成本,减少了停电检修频率;同时,通过日常对于配电系统的巡查和检查,也可以尽早地发现问题隐患,加强日常维护与管理效用。
四.配电自动化系统下的可靠性技术管理评估
1.更新换代配电系统装置,强化可靠性评估效果
伴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迅速推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原有的旧产能电力设备和装置被逐步淘汰,更新了新型的、智能的、稳定的设备及装置,如真空开关替代了原有的10KV出线开关;分段的线路开关替代了总线路开关、配电系统中新增了双回路线路、淘汰并更新无保护装置的分接箱和对接箱等,这些更新的设备与装置可以通过有效的隔离手段,对故障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和恢复。同时,随着网络智能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网络监控与预警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智能网络监测之下,可以及时调整和变更其运行状态,还可以实现对不同负荷的转移,这样有效地降低了停电检修损失,强化了可靠性评估效果。
2.科学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模式的应用与普及
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离不开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应用,在这一科学、合理的状态检修模式之下,可以借助于诸如:红外测温技术来对电气重负荷线路进行检测,可以重点针对关键线路连接点及关键设备进行监测,在实时的监控状态下,可以用自动化数据为依据和参考,及时加以处置。
3.推进智能电网改造,保障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过程中,还要与电网运行相联接,必须对电网的结构和运行状态进行优化和调整,用智能化的手段,对电力负荷进行优化分配,实现电力负荷与电力使用的协同与统一,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效用。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的可靠性评估,展现出配电系统的技术管理和基础管理状态,为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可以保障用户供电的质量,为实现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的目标利益提供了参与依据,成为衡量社会经济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 廖想.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及其互联电力系统联合优化运行[D].华中科技大学 2014.
[2] 李志新.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 李霞林.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稳定运行控制[D].天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