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MM的管网排水模型研究

来源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e8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排水管网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担负着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收集以及雨水排除的任务。本文以哈尔滨市道里区某一条街道为研究对象,在SWMM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管网排水模型,根据一年一遇的强降雨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溢流节点共20个,溢流峰值流量在0.009—0.272 m~3/s之间,溢流总量在9—318 m~3之间;瓶颈管段有50个,其中管段承载时长在0.09—1.74 h之间。最后针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总结出SWMM管网排水模型原理、模拟过程并给出了实施建议。
其他文献
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测控中,现有的测量塔法获取实时管节特征点坐标的方法,是先测量待沉放管节上多个塔标点实时坐标,再利用坐标转换方法求解管节特征点实时坐标。在研究测量塔法管节沉放测控原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仅测量两个塔标点三维坐标结合管节的两个倾角数据计算管节特征点实时坐标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管节独立坐标系与施工坐标系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转换,具有不受坐标系间旋转角度值大小限制和模型简单的优点。推
基于长江经济带1980、2000、2015年3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198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剧增,增加了38454.79 km2,主要源于耕地转化;耕地、草地锐减,分别减少37358.50、9008.57 km2.长江经济带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呈较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较明显:上游、下游地区以低生态风险区为主,中游地区中生态风险分布较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针对城市人防工程空间信息管理需求,以某大型城市为例,探讨了人防工程空间化管理的实现方式,并从人防工程空间信息标准制定、现有资料整理分析、工程调查测绘、空间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旨在为人防工程空间化管理和城市人防工程"一张图"建设提供参考思路,实现人防工程的信息化、空间化、对象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利用效率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