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的动手操作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要求。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那种依靠训练量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即必须构建“高效·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有效的动手操作就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必须做好的工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 小数数学 动手操作 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各种对培养操作能力有帮助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利用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的直接经验,与数学知识构建起因果联系,从而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动手、动脑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现状
1.1 大部分数学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遇到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有时是由教师自己代替学生操作,让学生看教师是如何操作,从而顺利地得出正确的结果,让学生死背结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学生在课堂动手操作前,教师没有合理指导好操作要求及有序的操作步骤,以致学生虽然在动手操作,但没有达到动手操作的目标。课堂上虽然有动手操作的环节,但也是低效或无效的动手操作。
2 加强动手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挖掘教材的动手因素,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关于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由于几何知识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求积公式,形成空间概念,都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摆、剪、折、量、画、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等,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动手操作,将这些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那学生记住的不仅仅是面积公式,还有过程与方法。在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也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2 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
2.2.1 建立操作常规。与单纯观看教师演示相比,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学具比较费时,特别是刚开始时由于学生还不善于取出、放回学具,使用起来更花费时间,导致时间不够,起不到操作真正的意义。因此,必须及早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常规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开始,例如在教学画1厘米长的线段、角的初步认识时,都是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从最简单的动手操作开始,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让动手操作成为数学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
2.2.2 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①操作演示法。可以是教师的示范性演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演示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观察的方法、顺序。例如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教师先通过角的教具示范角从小到大的变化、又从大到小的变化,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的变化,学生的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角的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②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指导操作。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多媒体直观动态、声像结合、传播效率高的等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如果把它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就可以多媒体演示量角的方法(包括量角器的摆放、怎么读刻度等),比老师和学生的操作演示更清晰,更直观。
2.2.3 把握恰当的指导时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已有知识基础、动手能力等影响,需要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下进行,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学生也具备了独立操作的能力,就可让学生先尝试独立操作,再分析讨论。因此,处理好独立操作与操作指导的关系,会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进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学生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得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验证得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渗透了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3 加强反思
要使操作活动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操作后的反思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通过操作解决概念、计算等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的目的、过程、结果和作用进行回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能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升操作的内涵。
如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引导学生回忆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说出可以把这些图形变成以前学过的哪些图形,这种数学思维方式的反思会对学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并从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操作活动的实效,我们要充分合理地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并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黄菊.数学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操作能力.成功·教育,2009(3)
3 吴晓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中国校外教育,2011(9)
【关键词】 小数数学 动手操作 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各种对培养操作能力有帮助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利用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的直接经验,与数学知识构建起因果联系,从而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动手、动脑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现状
1.1 大部分数学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遇到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有时是由教师自己代替学生操作,让学生看教师是如何操作,从而顺利地得出正确的结果,让学生死背结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学生在课堂动手操作前,教师没有合理指导好操作要求及有序的操作步骤,以致学生虽然在动手操作,但没有达到动手操作的目标。课堂上虽然有动手操作的环节,但也是低效或无效的动手操作。
2 加强动手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挖掘教材的动手因素,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关于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由于几何知识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求积公式,形成空间概念,都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摆、剪、折、量、画、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等,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动手操作,将这些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那学生记住的不仅仅是面积公式,还有过程与方法。在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也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2 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
2.2.1 建立操作常规。与单纯观看教师演示相比,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学具比较费时,特别是刚开始时由于学生还不善于取出、放回学具,使用起来更花费时间,导致时间不够,起不到操作真正的意义。因此,必须及早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常规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开始,例如在教学画1厘米长的线段、角的初步认识时,都是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从最简单的动手操作开始,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让动手操作成为数学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
2.2.2 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①操作演示法。可以是教师的示范性演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演示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观察的方法、顺序。例如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教师先通过角的教具示范角从小到大的变化、又从大到小的变化,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的变化,学生的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角的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②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指导操作。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多媒体直观动态、声像结合、传播效率高的等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如果把它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就可以多媒体演示量角的方法(包括量角器的摆放、怎么读刻度等),比老师和学生的操作演示更清晰,更直观。
2.2.3 把握恰当的指导时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已有知识基础、动手能力等影响,需要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下进行,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学生也具备了独立操作的能力,就可让学生先尝试独立操作,再分析讨论。因此,处理好独立操作与操作指导的关系,会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进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学生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得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验证得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渗透了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3 加强反思
要使操作活动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操作后的反思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通过操作解决概念、计算等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的目的、过程、结果和作用进行回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能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升操作的内涵。
如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引导学生回忆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说出可以把这些图形变成以前学过的哪些图形,这种数学思维方式的反思会对学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并从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操作活动的实效,我们要充分合理地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并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黄菊.数学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操作能力.成功·教育,2009(3)
3 吴晓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中国校外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