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到东北师范大学参加“厦门市专家型培养对象”的培训,在宋祥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课题研究——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作文修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最能实现“少教多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诚然如此,很多语文教师也都有深刻体会:学生写完作文了事,而教师桌上却“文山两座”,语文老师们批改作文堪比“愚公移山”;可是,大多学生接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是“匆匆瞥一下分数”,教师的繁忙工作成了“无用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作文修改往往忽视了写作主体,教师没有把写作课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的修改作文上,而是把大多的时间花费在为学生修改、批改作文上,所以既花费时间,又得不到好的效果。
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修改好几次。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修改是一种实际有效的习作锻炼。因此,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必要的。那么,在作文修改教学中如何运用“少教多学”的策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且教师要精心地点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要领,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实现作文修改教学的“少教多学”。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提出后,笔者把教师在写作课堂教什么、怎么教作为重点研究,力图通过简而精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学生学会自改、互改作文,可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快乐,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且生生互动,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精心地指导、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一、教会学生以客观的态度修改自己的作文。
首先,要教学生站在他人和多种角度来看待自已的作文,要变换角度来思考,百般挑踢,从无疑处找毛病,力求发现新问题。其次,要注意按修改程序进行:通读全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先抓主旨、材料,再看结构、表达方式,最后润色语言。修改作文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错误或不当之处;改到自已认为不能再增一字,也不能再减一字为止。只有经过不断反复修改,才能形成一篇优秀的作品。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会学生学会自改作文,可以使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真正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从而提高作文能力。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了自改作文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因为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经常有写作文的需要。
二、引导学生以欣赏的眼光互改同学的作文。
首先,教师将粗阅过的作文分小组让学生互相欣赏,并让小作者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及所要表达的想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本小组的作文,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达成共识;之后进行评议。评议时,以肯定优点为主,当然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
其次,让各个小组在批改完后推荐一篇优秀作文,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展览欣赏。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硬指标逼迫学生认真思考,而且学生们有任务,都会为着本组的荣誉着想认真对待每一篇作文,仔细阅读,发现优点。
最后,让推荐者说明其推荐该作文的理由:挖掘文中的闪光点,道出该作文的优点,进行表扬性的评价。
欣赏是一种发自肺腑、源于惊魂的感觉,是心与心的交流。学生在互改作文时,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作文,就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自己的进步;同时,对同学的写作也是一种促进:对写得好的同学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对写得不够好的同学是一种积极的导向。欣赏自己的同学,学生的心灵就自由了,以自由之心来写文章,定能够文采飞扬。
教师是合作修改作文活动的主导,生生合作有许多优越性,但离开教师这个主导,必然是低水平、低效率的合作,尤其学生的合力也无法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一步步的引导是很关键的。
三、指导学生以激励的语言评价同学的作文。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鼓励同学进取为出发点,以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为准则,针对同学作文的实际,用多把尺子衡量,“像寻宝一样来挖掘”同学作文中的闪光点,无论大至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还是小到开头、结尾、过渡等,都应给予热情、亲切的褒奖,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好同学作文的评语;对差生的作文更应抱有希望,给予信任,加以鼓励。评语应给同学力量、信心和乐此不疲的兴趣。例如引导学生看到同学作文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从而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时不妨送上一句:“你不仅对古诗文有很多积累、很好的理解,更会恰如其分地运用,文章文采飞扬。”当然了,若尖锐的批评能有亲切的氛围,也能如春雨入土,催发新芽嫩苗。如“你作文的思想闪耀着光芒,可书写让人有些失望。闪光的思想应该用美观的书写表现出来,不是吗?”多好的话语啊!我想,每一个同学读到这样的评语都会心花怒放。这样,学生逐渐都能得到同学的赏识,他们甚至觉得比得到老师的表扬更有面子,这更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唤起他们写作的激情与信心。
其次,指导学生写作文评语时,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不拘一格,力戒模式化,陈词滥调。例如引导学生及时的加眉批、旁批,再加总评;指导学生用幽默的语言或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来评价、鼓励同学;或用小诗、书信等形式写评语,并画上笑脸、生气的脸、翘起的大拇指等图形辅助评论。对学生一些创新的做法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最后,指导学生写评语必须要有理有据,不要光说套话空话。但在互改写评语环节里,有时学生写评语不具体,太简单,常常看到这样的评语:运用了修辞,设了分论点,思路清楚……尽说套话。这样的评语过于笼统,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对同学作文水平的提高毫无帮助,同学看后还是不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所以我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从同学的作文中找出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说法。这样,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比教师的“精批细改”还认真,还仔细,这无疑像重写了一篇作文,效果更佳。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师改”的批语,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
传统的作文批改,没有学生互动式的参与,单一的方式,学生往往是看一下分数很少去研读评语,难以引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而“互评”有了学生参与的互动,每次不同的人,不同视觉的评语,激发了学生研读的好奇心,他们喜欢看,喜欢与批改人争论,为了一个好评语,为了让同学少找一点毛病,就会认真去写,然后期待着下一次评语。互动式的批改,学生多了一份热情和期待,研究评语和写作热情也会与日俱增。
教会学生修改作文,是促进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好习惯。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还会指导别人写作,写作能力自然与日俱增。当然了,学生这一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教师,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及时反馈与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总结写作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写作知识结构;而教师也从繁重的作文修改中解放出来,这样的“少教多学”实现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作文修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最能实现“少教多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诚然如此,很多语文教师也都有深刻体会:学生写完作文了事,而教师桌上却“文山两座”,语文老师们批改作文堪比“愚公移山”;可是,大多学生接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是“匆匆瞥一下分数”,教师的繁忙工作成了“无用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作文修改往往忽视了写作主体,教师没有把写作课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的修改作文上,而是把大多的时间花费在为学生修改、批改作文上,所以既花费时间,又得不到好的效果。
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修改好几次。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修改是一种实际有效的习作锻炼。因此,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必要的。那么,在作文修改教学中如何运用“少教多学”的策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且教师要精心地点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要领,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实现作文修改教学的“少教多学”。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提出后,笔者把教师在写作课堂教什么、怎么教作为重点研究,力图通过简而精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学生学会自改、互改作文,可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快乐,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且生生互动,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精心地指导、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一、教会学生以客观的态度修改自己的作文。
首先,要教学生站在他人和多种角度来看待自已的作文,要变换角度来思考,百般挑踢,从无疑处找毛病,力求发现新问题。其次,要注意按修改程序进行:通读全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先抓主旨、材料,再看结构、表达方式,最后润色语言。修改作文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错误或不当之处;改到自已认为不能再增一字,也不能再减一字为止。只有经过不断反复修改,才能形成一篇优秀的作品。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会学生学会自改作文,可以使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真正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从而提高作文能力。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了自改作文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因为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经常有写作文的需要。
二、引导学生以欣赏的眼光互改同学的作文。
首先,教师将粗阅过的作文分小组让学生互相欣赏,并让小作者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及所要表达的想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本小组的作文,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达成共识;之后进行评议。评议时,以肯定优点为主,当然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
其次,让各个小组在批改完后推荐一篇优秀作文,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展览欣赏。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硬指标逼迫学生认真思考,而且学生们有任务,都会为着本组的荣誉着想认真对待每一篇作文,仔细阅读,发现优点。
最后,让推荐者说明其推荐该作文的理由:挖掘文中的闪光点,道出该作文的优点,进行表扬性的评价。
欣赏是一种发自肺腑、源于惊魂的感觉,是心与心的交流。学生在互改作文时,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作文,就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自己的进步;同时,对同学的写作也是一种促进:对写得好的同学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对写得不够好的同学是一种积极的导向。欣赏自己的同学,学生的心灵就自由了,以自由之心来写文章,定能够文采飞扬。
教师是合作修改作文活动的主导,生生合作有许多优越性,但离开教师这个主导,必然是低水平、低效率的合作,尤其学生的合力也无法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一步步的引导是很关键的。
三、指导学生以激励的语言评价同学的作文。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鼓励同学进取为出发点,以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为准则,针对同学作文的实际,用多把尺子衡量,“像寻宝一样来挖掘”同学作文中的闪光点,无论大至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还是小到开头、结尾、过渡等,都应给予热情、亲切的褒奖,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好同学作文的评语;对差生的作文更应抱有希望,给予信任,加以鼓励。评语应给同学力量、信心和乐此不疲的兴趣。例如引导学生看到同学作文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从而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时不妨送上一句:“你不仅对古诗文有很多积累、很好的理解,更会恰如其分地运用,文章文采飞扬。”当然了,若尖锐的批评能有亲切的氛围,也能如春雨入土,催发新芽嫩苗。如“你作文的思想闪耀着光芒,可书写让人有些失望。闪光的思想应该用美观的书写表现出来,不是吗?”多好的话语啊!我想,每一个同学读到这样的评语都会心花怒放。这样,学生逐渐都能得到同学的赏识,他们甚至觉得比得到老师的表扬更有面子,这更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唤起他们写作的激情与信心。
其次,指导学生写作文评语时,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不拘一格,力戒模式化,陈词滥调。例如引导学生及时的加眉批、旁批,再加总评;指导学生用幽默的语言或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来评价、鼓励同学;或用小诗、书信等形式写评语,并画上笑脸、生气的脸、翘起的大拇指等图形辅助评论。对学生一些创新的做法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最后,指导学生写评语必须要有理有据,不要光说套话空话。但在互改写评语环节里,有时学生写评语不具体,太简单,常常看到这样的评语:运用了修辞,设了分论点,思路清楚……尽说套话。这样的评语过于笼统,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对同学作文水平的提高毫无帮助,同学看后还是不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所以我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从同学的作文中找出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说法。这样,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比教师的“精批细改”还认真,还仔细,这无疑像重写了一篇作文,效果更佳。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师改”的批语,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
传统的作文批改,没有学生互动式的参与,单一的方式,学生往往是看一下分数很少去研读评语,难以引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而“互评”有了学生参与的互动,每次不同的人,不同视觉的评语,激发了学生研读的好奇心,他们喜欢看,喜欢与批改人争论,为了一个好评语,为了让同学少找一点毛病,就会认真去写,然后期待着下一次评语。互动式的批改,学生多了一份热情和期待,研究评语和写作热情也会与日俱增。
教会学生修改作文,是促进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好习惯。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还会指导别人写作,写作能力自然与日俱增。当然了,学生这一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教师,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及时反馈与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总结写作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写作知识结构;而教师也从繁重的作文修改中解放出来,这样的“少教多学”实现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