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包头市某矿区新课标实施情况的调查与访谈,发现该矿区新课程理念及教学目标的贯彻不尽如人意:教师采取观望的态度;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探究活动缺乏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采取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对新课标的重视,利用好当地资源,用替代品做实验等。
关键词:新课标;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新课标在本矿区实施已有7年时间。为了解新课标实施现状;新课程理念及教学目标的贯彻情况;新旧教学、学习方式转换程度;生物学实验教学和探究性教学优化程度;新课程改革在实施中遇到的阻力等,笔者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对本矿区中学生物教学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师和学生对新课改的认同,以期为实现初中生物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时间
调查对象为包头市矿区5所中学的初中学生和教师。本区经济比较发达,教学设施及教学水平在包头属于中等水平。调查内容为新课标在本地区的实施情况;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程度;在实施新课标时遇到的困难与看法。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访谈。调查的工具为“矿区初中新课标实施现状的调查表(教师与学生问卷)”,共发放教师问卷25份,收回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向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8份,有效问卷580份,有效率98.4%。调查时间为2008年5月-10月。
三、结果与分析
1.对新课改的认同度
生物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度以及生物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和推进。调查发现,教师认为新教材在备课、讲课、实验准备、实验材料的获取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困难。55.6%的教师认为用新教材备课、上课都比旧教材要困难;49.9%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感觉困难、吃力、材料准备困难;58.5%的教师对课本中的探究内容教学觉得困难;89.3%的教师认为实施课程改革后,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了。
学校、教师等诸方面对新课改未引起足够重视。学校将生物教学在师资配备、资金投入、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充当“配角”,制约教师对新课改的觉悟水平和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另外,许多教师觉得新课程连贯性不强,内容分散,不好把握,准备起来困难,且不容易出成绩等,以上种种原因使教师们对新课改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进来实施新课改。
2.操作技能与探究性教学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材设计了大量实验和探究性活动,实验内容遍及各章节。教师与学生实验技能情况见表1、教学模式调查见表2。
经调查得知:65.6%的学生认为课本实验开出的效果较好,48.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48.9%的学生能进行探究性活动,50.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实验技能多媒体操作比较好。说明学生与教师对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及科学探究能力评价不是很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及使用多媒体的水平一般,有待提高,现有的教师培训却在滞后和不足。
从表3可知,41.1%的教师仍采用“先演示后做”作为实验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验证性教学方式,28.3%的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56.6%的教师有时进行探究性教学。30.8%的教师组织野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行进行探究、自制学具、参与实验的准备则很少进行,例如,做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学生没有做过。
教师认为探究性教学不好管理,材料缺乏,耗时太长,实施起来很困难。而且学生过分活跃,课堂乱成一团糟,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这实际是对教师驾驭课堂、引导学生能力的较大考验。因此,探索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充分发展的崭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已成为生物教学改革义不容辞的任务。今后的探究性教学将成为本区乃至本市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工作重点。
3.新教材的教学效果
由访谈分析得知,由于要保证原有的高升学率,课堂上出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依然涛声依旧”的现象。广大教师在观念与具体教育教学行动之间有落差,教师只模仿新学习方式的形式,而忽视其内涵,教师疏于介入,成了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活动教学、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盲目泛化,使教学的转变陷入一种只重“形似”而不重“神似”的形式化的困境。
4.对实施好新课程的信心
在调查中,55.6%的教师对实施好新课改有信心,53.5%的教师对自己今后进行探究活动有信心,他们认为新课改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开始做的时候,确实感觉到有很大的难度,但是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问题都在一个个地被解决。教师们认为新课改的道路很艰难,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加入到新课改群体中。
四、建议及对策
1.转变社会观念,大胆尝试
传统的教育观是一种专业化、系科化的范式。要实施新课改的实验教学,必须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生物课程理念,教师、学生、社会敢于大胆尝试。
教师从事新课程模式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大胆尝试新课改,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学校领导应树立新观念,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充分考虑生物教学的实际需要,对生物教学改革给予保证;同时让学生、家长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胆尝试新课改,使他们从单单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最后要转变社会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的根源问题,这要靠发展经济,扩大教育规模。
2.提高教师素质,亲身实践
(1)加强理论学习,用新课程理念来整合教材内容。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用好教材”,还要“超出教材”。新课程提出教材不等于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条件,灵活驾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及策略。
(2)教师要潜心钻研,改进教学方法。以往的学习中,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成了复印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策略。教师要有效进行探究学习,恰当地应用多媒体,适当改变教材中疑难实验,改变实验材料,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3.教师要因地制宜,自找出路
(1)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①教师要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利用好学校配备的教学材料、实验仪器、教学论文、学生优秀作品和小论文、图片、幻灯片等。②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日常生活实践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走向社会,调查研究;利用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养殖场、园林绿化部门等;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参观等方式对校外资源进行利用。③教师要善于挖掘人力资源,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资源的一部分。如培养学生成为小助手,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当中来,鼓励学生制作装片,如植物腊叶标本、动植物浸制标本制作等,丰富教学资源。
(2)注重“自制学具”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每学年开始,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模型,鼓励他们创新。
(3)注重用替代品做实验。新课程的实施,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包头市矿区实验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实验缺乏开设的条件,面对此种状况,生物学教师也应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我们鼓勵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如玻璃罐、饮料瓶、旧花盆、小纸盒、胶带、棉花、橡皮泥等,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自己备制实验器材,完成课本中的探究活动。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实验,就可以让学生自选材料,自己进行,学生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选用的材料各种各样,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应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替代品做实验,而且应做好低成本实验。
(4)开展课外竞赛活动。为了巩固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两次规模较大的竞赛活动。如:举行“生物动手大赛”的竞赛活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操作所有题目。比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找到细胞壁,用指针指出来等等,优胜者给予奖励。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和设计能力。另外还可以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例如,小生态瓶的制作、自制鸟巢等,既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升华。
(5)加快开放实验室的步伐。开放学校实验室,提供实验器材,由专职教师指导,支持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利补充。改革教学方法、扩展实验、增加探究性课题的开放程度,给学生发挥主体研究作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4.优化教学环境,多方支持
(1)政府加大实验室经费投资力度。使学校逐步完善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
(2)努力减少班容量。改变目前60-70人一班的现状,使班容量减少为30-40人一班。
(3)教学形式多样化。生物学教师要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替代品做实验;开展实验竞赛活动;加快开放实验室的步伐。
(4)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走进实验室,参与药品的配制,各种仪器的准备工作,使其了解实验药品的配置方法仪器的使用原理。
5.改变评价机制,激发热情
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改变过去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累积型;(2)试卷型;(3)实验操作型;(4)综合考察评估型。避免评价方式單一、片面。
评价过程应注意:(1)评价内容客观全面;(2)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3)突出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的评价;(4)提高教师自评、他评、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评价。笔者建议学校可以引入考评机制,如,定期评出“优秀生物教师”、“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等。
总之,期望教师、学校对新课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同时,应看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以行动付诸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期为新课改提供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来源,达到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娘辉,唐田.生物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 殷登祥.关于STS的起源、争论和前景[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7.
[3] 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与特点[J].生物学通报,2002,37(1):18-20.
[5] 陈窈君.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04,(2):13-15.
[6] 王重力,卢建筠.生物新课程的评价与资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0.
[7] 燕艳.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新课标;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新课标在本矿区实施已有7年时间。为了解新课标实施现状;新课程理念及教学目标的贯彻情况;新旧教学、学习方式转换程度;生物学实验教学和探究性教学优化程度;新课程改革在实施中遇到的阻力等,笔者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对本矿区中学生物教学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师和学生对新课改的认同,以期为实现初中生物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时间
调查对象为包头市矿区5所中学的初中学生和教师。本区经济比较发达,教学设施及教学水平在包头属于中等水平。调查内容为新课标在本地区的实施情况;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程度;在实施新课标时遇到的困难与看法。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访谈。调查的工具为“矿区初中新课标实施现状的调查表(教师与学生问卷)”,共发放教师问卷25份,收回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向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8份,有效问卷580份,有效率98.4%。调查时间为2008年5月-10月。
三、结果与分析
1.对新课改的认同度
生物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度以及生物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和推进。调查发现,教师认为新教材在备课、讲课、实验准备、实验材料的获取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困难。55.6%的教师认为用新教材备课、上课都比旧教材要困难;49.9%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感觉困难、吃力、材料准备困难;58.5%的教师对课本中的探究内容教学觉得困难;89.3%的教师认为实施课程改革后,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了。
学校、教师等诸方面对新课改未引起足够重视。学校将生物教学在师资配备、资金投入、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充当“配角”,制约教师对新课改的觉悟水平和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另外,许多教师觉得新课程连贯性不强,内容分散,不好把握,准备起来困难,且不容易出成绩等,以上种种原因使教师们对新课改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进来实施新课改。
2.操作技能与探究性教学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材设计了大量实验和探究性活动,实验内容遍及各章节。教师与学生实验技能情况见表1、教学模式调查见表2。
经调查得知:65.6%的学生认为课本实验开出的效果较好,48.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48.9%的学生能进行探究性活动,50.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实验技能多媒体操作比较好。说明学生与教师对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及科学探究能力评价不是很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及使用多媒体的水平一般,有待提高,现有的教师培训却在滞后和不足。
从表3可知,41.1%的教师仍采用“先演示后做”作为实验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验证性教学方式,28.3%的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56.6%的教师有时进行探究性教学。30.8%的教师组织野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行进行探究、自制学具、参与实验的准备则很少进行,例如,做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学生没有做过。
教师认为探究性教学不好管理,材料缺乏,耗时太长,实施起来很困难。而且学生过分活跃,课堂乱成一团糟,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这实际是对教师驾驭课堂、引导学生能力的较大考验。因此,探索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充分发展的崭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已成为生物教学改革义不容辞的任务。今后的探究性教学将成为本区乃至本市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工作重点。
3.新教材的教学效果
由访谈分析得知,由于要保证原有的高升学率,课堂上出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依然涛声依旧”的现象。广大教师在观念与具体教育教学行动之间有落差,教师只模仿新学习方式的形式,而忽视其内涵,教师疏于介入,成了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活动教学、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盲目泛化,使教学的转变陷入一种只重“形似”而不重“神似”的形式化的困境。
4.对实施好新课程的信心
在调查中,55.6%的教师对实施好新课改有信心,53.5%的教师对自己今后进行探究活动有信心,他们认为新课改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开始做的时候,确实感觉到有很大的难度,但是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问题都在一个个地被解决。教师们认为新课改的道路很艰难,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加入到新课改群体中。
四、建议及对策
1.转变社会观念,大胆尝试
传统的教育观是一种专业化、系科化的范式。要实施新课改的实验教学,必须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生物课程理念,教师、学生、社会敢于大胆尝试。
教师从事新课程模式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大胆尝试新课改,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学校领导应树立新观念,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充分考虑生物教学的实际需要,对生物教学改革给予保证;同时让学生、家长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胆尝试新课改,使他们从单单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最后要转变社会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的根源问题,这要靠发展经济,扩大教育规模。
2.提高教师素质,亲身实践
(1)加强理论学习,用新课程理念来整合教材内容。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用好教材”,还要“超出教材”。新课程提出教材不等于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条件,灵活驾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及策略。
(2)教师要潜心钻研,改进教学方法。以往的学习中,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成了复印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策略。教师要有效进行探究学习,恰当地应用多媒体,适当改变教材中疑难实验,改变实验材料,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3.教师要因地制宜,自找出路
(1)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①教师要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利用好学校配备的教学材料、实验仪器、教学论文、学生优秀作品和小论文、图片、幻灯片等。②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日常生活实践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走向社会,调查研究;利用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养殖场、园林绿化部门等;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参观等方式对校外资源进行利用。③教师要善于挖掘人力资源,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资源的一部分。如培养学生成为小助手,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当中来,鼓励学生制作装片,如植物腊叶标本、动植物浸制标本制作等,丰富教学资源。
(2)注重“自制学具”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每学年开始,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模型,鼓励他们创新。
(3)注重用替代品做实验。新课程的实施,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包头市矿区实验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实验缺乏开设的条件,面对此种状况,生物学教师也应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我们鼓勵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如玻璃罐、饮料瓶、旧花盆、小纸盒、胶带、棉花、橡皮泥等,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自己备制实验器材,完成课本中的探究活动。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实验,就可以让学生自选材料,自己进行,学生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选用的材料各种各样,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应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替代品做实验,而且应做好低成本实验。
(4)开展课外竞赛活动。为了巩固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两次规模较大的竞赛活动。如:举行“生物动手大赛”的竞赛活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操作所有题目。比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找到细胞壁,用指针指出来等等,优胜者给予奖励。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和设计能力。另外还可以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例如,小生态瓶的制作、自制鸟巢等,既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升华。
(5)加快开放实验室的步伐。开放学校实验室,提供实验器材,由专职教师指导,支持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利补充。改革教学方法、扩展实验、增加探究性课题的开放程度,给学生发挥主体研究作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4.优化教学环境,多方支持
(1)政府加大实验室经费投资力度。使学校逐步完善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
(2)努力减少班容量。改变目前60-70人一班的现状,使班容量减少为30-40人一班。
(3)教学形式多样化。生物学教师要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替代品做实验;开展实验竞赛活动;加快开放实验室的步伐。
(4)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走进实验室,参与药品的配制,各种仪器的准备工作,使其了解实验药品的配置方法仪器的使用原理。
5.改变评价机制,激发热情
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改变过去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累积型;(2)试卷型;(3)实验操作型;(4)综合考察评估型。避免评价方式單一、片面。
评价过程应注意:(1)评价内容客观全面;(2)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3)突出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的评价;(4)提高教师自评、他评、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评价。笔者建议学校可以引入考评机制,如,定期评出“优秀生物教师”、“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等。
总之,期望教师、学校对新课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同时,应看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以行动付诸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期为新课改提供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来源,达到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娘辉,唐田.生物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 殷登祥.关于STS的起源、争论和前景[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7.
[3] 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与特点[J].生物学通报,2002,37(1):18-20.
[5] 陈窈君.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04,(2):13-15.
[6] 王重力,卢建筠.生物新课程的评价与资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0.
[7] 燕艳.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