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9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依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 理论,实行心理治疗和患者主要照顾者同步干预的方法。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SDS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的焦虑水平,对于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抑郁问题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心理状况;抑郁;焦虑;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患者由于担心术后性功能改变、肌瘤恶变等原因,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1],相关研究显示,子宫全切术前出现有明显情绪障碍的比例波动为47%-57%,高于一般人群12%-14%的比例。目前国内外对于子宫全切术的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较大的关注,我们依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 理论,并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同步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包括:1)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者;2)既往无焦虑、抑郁症等不良心理状况史或精神性疾病史;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此次干预者。排除标准包括:1)排除有恶性肿瘤病史或有卵巢病变史;2)排除妇科大手术史者。结果共纳入患者59例,其中对照组30例,干预组29例,两组患者在孕产次、病程等疾病相关资料及年龄、教育年限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状况干预方法 在参考国内其他有关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干预相关文献基础上,针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焦虑和抑郁问题进行干预。干预方法依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 理论,并结合患者主要照顾者同步干预的方法进行。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除上述方法外,进行至少三次的心理治疗,首先向患者讲解ABC 理论的原理及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可行性, 找出患者存在的不合理的健康信念,协助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合理信念,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心理状况水平,调整治疗的间隔时间,实现心理状况干预的个体化,并采用放松训练等方法辅助。同时,在上述干预过程中,对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亦进行三次以上的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
1.3 评价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状况评估,SAS得分于干预前、干预后(术后1W)评估一次,SDS得分于干预前、干预后(术后3M)评估一次,比较两组患者SDS及SAS得分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双人录入Epidata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干预前后SAS、SDS得分差异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及SDS得分均无差异。干预后两组SAS得分均下降,但干预组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SDS得分变化趋势不一致,对照组SDS得分略有上升,干预组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两组干预后SDS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及SDS得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围手术期子宫切除患者除了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担心手术疼痛、创口感染等,还会担心术后性功能改变、肌瘤恶变等特有原因,进而出现较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2],影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我们依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 理论,通过向患者讲解ABC 理论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可行性,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并找出患者存在的不合理的健康信念,协助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合理信念,从根本上解除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对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亦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上述护理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的焦虑水平。此外,两组患者干预3M后两组SDS得分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SDS得分较干预前略有上升,干预组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两组干预后SDS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上述措施对于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抑郁问题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惠仙, 卢少红.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6): 785-787
[2]张瑞莲, 史云飞. 健康教育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4): 321-324
【关键词】 心理状况;抑郁;焦虑;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患者由于担心术后性功能改变、肌瘤恶变等原因,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1],相关研究显示,子宫全切术前出现有明显情绪障碍的比例波动为47%-57%,高于一般人群12%-14%的比例。目前国内外对于子宫全切术的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较大的关注,我们依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 理论,并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同步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包括:1)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者;2)既往无焦虑、抑郁症等不良心理状况史或精神性疾病史;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此次干预者。排除标准包括:1)排除有恶性肿瘤病史或有卵巢病变史;2)排除妇科大手术史者。结果共纳入患者59例,其中对照组30例,干预组29例,两组患者在孕产次、病程等疾病相关资料及年龄、教育年限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状况干预方法 在参考国内其他有关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干预相关文献基础上,针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焦虑和抑郁问题进行干预。干预方法依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 理论,并结合患者主要照顾者同步干预的方法进行。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除上述方法外,进行至少三次的心理治疗,首先向患者讲解ABC 理论的原理及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可行性, 找出患者存在的不合理的健康信念,协助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合理信念,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心理状况水平,调整治疗的间隔时间,实现心理状况干预的个体化,并采用放松训练等方法辅助。同时,在上述干预过程中,对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亦进行三次以上的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
1.3 评价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状况评估,SAS得分于干预前、干预后(术后1W)评估一次,SDS得分于干预前、干预后(术后3M)评估一次,比较两组患者SDS及SAS得分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双人录入Epidata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干预前后SAS、SDS得分差异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及SDS得分均无差异。干预后两组SAS得分均下降,但干预组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SDS得分变化趋势不一致,对照组SDS得分略有上升,干预组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两组干预后SDS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及SDS得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围手术期子宫切除患者除了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担心手术疼痛、创口感染等,还会担心术后性功能改变、肌瘤恶变等特有原因,进而出现较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2],影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我们依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 理论,通过向患者讲解ABC 理论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可行性,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并找出患者存在的不合理的健康信念,协助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合理信念,从根本上解除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对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亦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上述护理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的焦虑水平。此外,两组患者干预3M后两组SDS得分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SDS得分较干预前略有上升,干预组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两组干预后SDS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上述措施对于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抑郁问题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惠仙, 卢少红.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6): 785-787
[2]张瑞莲, 史云飞. 健康教育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4): 3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