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与文本间电光火石般的碰撞、喜怒哀乐的交流、睿智深刻的思想对话的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可是,课堂教学中“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泥潭却一个接着一个,让人防不胜防。“霍布森选择效应”的背后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伪生成的成功。目前,虚假预设和伪生成的教学状态在课堂上似乎并不少见。如何辩证地看待预设和生成呢?下面展示三个教学片段,探索怎样做到关注真正的生成。
一、匠心独具的“设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可让学生充分研读文本,也可以提供其他资料,让富有个性的问题从学生的嘴里“喷薄而出”,有时不妨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精彩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学生也会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播放了电视剧“酒店密谋害林冲”片段。当学生都沉浸在紧张的密谋氛围中时,我有意说了一句:“林冲是店小二的恩公,可是店小二明知恩公有难,却不敢直言相告,真是太过分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对店小二不能舍身报恩的做法极为不满;有的理解店小二,因为他只是个世俗小民,要他临危不惧,不符合人物身份。正当众说纷纭之时,一学生提出:“这一情节,为什么电视剧和小说有差异呢?”我会心一笑,关键性的问题已经出场了,我强化了这个困惑,让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对比电视剧,探讨哪种安排能更好地凸显人物性格、主题。学生讨论后,大致达成共识:电视剧设置悬念,使故事跌宕起伏,侧重点在情节;小说中店小二告诉林冲有阴谋,他还幻想着得过且过,侧重点在人物和主题。
二、生态式的“酝酿”
教师要为教学的生成提供足够空间,尊重学生的思考,应将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在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形成生态式酝酿的过程。如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理解“沂水春风”的意蕴,探讨“曾点气象”。
【活动一】朗读曾皙的话,配以音乐,引入情境。
【活动二】请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沂水春风”的情景,并给这幅画面取个题目。
【明确】春回大地,舒适宜人,风华正茂的青年领着一群欢蹦乱跳的儿童到郊外游玩,乐水乐山,美不胜收,临风浩歌,其乐无穷,可称之为“暮春咏归图”。
【活动三】对这幅画的寓意作探讨。
【明确】曾皙描绘的游乐图正是孔子内心理想的折射,正寄寓了孔子最高的社会理想:盛世太平,天下大同,人民康乐。曾皙的志向虽不言政事,却是礼治的最高境界。
我原以为能较好地完成预设,不料却横生枝节,有学生提出“浴乎沂,风乎舞雩”解释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暮春三月,即使在江南,入水游泳犹冰凉彻骨,怎堪浴后登高吹风?全班哗然,有的不以为然:“这只是曾皙的一种假想罢了。”有的则应声质疑。我认为不能放过这个很好的挖掘文本价值和意义的时机,于是就此问题和学生展开讨论,最终结论是这未必是写实,其中定有所譬喻。“浴乎沂”,既可清洁身体,又可净化心灵,因为水在古人心中是神圣的。古代哲人面对人格化的山川,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三、生成后的“垂钓”
课堂生成的问题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教师“掌舵”。教师面对生成的问题,要及时去伪存真,适时引导。有价值的问题生成后,要用严谨而富有程序性的思考“垂钓”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教学《屈原列传》时,学生阵阵爆笑,使我始料未及,原来学生关注的不是屈原悲怆的爱国胸襟,反而是楚怀王的可笑之举。学生认为楚怀王是一个活脱脱的小丑形象。这样的论断有失偏颇,我不想就此收尾。于是我说:“如此昏聩的楚怀王客死他乡,楚人应该拍手称快,但为何文中有言‘楚人既咎子兰以劝王入秦而不反也’?”
热闹的指责声渐渐平息,学生有的说:“怀王只是糊涂,并不可憎,他知错能改,文中说‘怀王悔,追张仪,不及’。”有的说:“怀王断然拒绝秦国的要挟,置自家性命于不顾,也不愿割地受辱,颇有一股傲然正气。”讨论至此,单从文本研读已不能满足探讨需求了,于是我布置作业,建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阅更多的资料,做到有理有据。第二节课上,学习小组对楚怀王在《屈原列传》中令人费解的行为,交流了看法,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文献资料,对“怀王为何联秦弃齐”“怀王为何弃汉中地”和“怀王为何与秦联姻”等问题达成了共识,更加客观地评价楚怀王。
每篇文章都是习得文本解读能力的范例,有时课堂生成简单,但如何做好生成的后续工作,让生成的问题发挥效用,却是更为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肯用心、肯钻研,就能奋力跳出“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泥潭,还学生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一、匠心独具的“设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可让学生充分研读文本,也可以提供其他资料,让富有个性的问题从学生的嘴里“喷薄而出”,有时不妨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精彩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学生也会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播放了电视剧“酒店密谋害林冲”片段。当学生都沉浸在紧张的密谋氛围中时,我有意说了一句:“林冲是店小二的恩公,可是店小二明知恩公有难,却不敢直言相告,真是太过分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对店小二不能舍身报恩的做法极为不满;有的理解店小二,因为他只是个世俗小民,要他临危不惧,不符合人物身份。正当众说纷纭之时,一学生提出:“这一情节,为什么电视剧和小说有差异呢?”我会心一笑,关键性的问题已经出场了,我强化了这个困惑,让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对比电视剧,探讨哪种安排能更好地凸显人物性格、主题。学生讨论后,大致达成共识:电视剧设置悬念,使故事跌宕起伏,侧重点在情节;小说中店小二告诉林冲有阴谋,他还幻想着得过且过,侧重点在人物和主题。
二、生态式的“酝酿”
教师要为教学的生成提供足够空间,尊重学生的思考,应将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在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形成生态式酝酿的过程。如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理解“沂水春风”的意蕴,探讨“曾点气象”。
【活动一】朗读曾皙的话,配以音乐,引入情境。
【活动二】请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沂水春风”的情景,并给这幅画面取个题目。
【明确】春回大地,舒适宜人,风华正茂的青年领着一群欢蹦乱跳的儿童到郊外游玩,乐水乐山,美不胜收,临风浩歌,其乐无穷,可称之为“暮春咏归图”。
【活动三】对这幅画的寓意作探讨。
【明确】曾皙描绘的游乐图正是孔子内心理想的折射,正寄寓了孔子最高的社会理想:盛世太平,天下大同,人民康乐。曾皙的志向虽不言政事,却是礼治的最高境界。
我原以为能较好地完成预设,不料却横生枝节,有学生提出“浴乎沂,风乎舞雩”解释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暮春三月,即使在江南,入水游泳犹冰凉彻骨,怎堪浴后登高吹风?全班哗然,有的不以为然:“这只是曾皙的一种假想罢了。”有的则应声质疑。我认为不能放过这个很好的挖掘文本价值和意义的时机,于是就此问题和学生展开讨论,最终结论是这未必是写实,其中定有所譬喻。“浴乎沂”,既可清洁身体,又可净化心灵,因为水在古人心中是神圣的。古代哲人面对人格化的山川,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三、生成后的“垂钓”
课堂生成的问题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教师“掌舵”。教师面对生成的问题,要及时去伪存真,适时引导。有价值的问题生成后,要用严谨而富有程序性的思考“垂钓”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教学《屈原列传》时,学生阵阵爆笑,使我始料未及,原来学生关注的不是屈原悲怆的爱国胸襟,反而是楚怀王的可笑之举。学生认为楚怀王是一个活脱脱的小丑形象。这样的论断有失偏颇,我不想就此收尾。于是我说:“如此昏聩的楚怀王客死他乡,楚人应该拍手称快,但为何文中有言‘楚人既咎子兰以劝王入秦而不反也’?”
热闹的指责声渐渐平息,学生有的说:“怀王只是糊涂,并不可憎,他知错能改,文中说‘怀王悔,追张仪,不及’。”有的说:“怀王断然拒绝秦国的要挟,置自家性命于不顾,也不愿割地受辱,颇有一股傲然正气。”讨论至此,单从文本研读已不能满足探讨需求了,于是我布置作业,建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阅更多的资料,做到有理有据。第二节课上,学习小组对楚怀王在《屈原列传》中令人费解的行为,交流了看法,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文献资料,对“怀王为何联秦弃齐”“怀王为何弃汉中地”和“怀王为何与秦联姻”等问题达成了共识,更加客观地评价楚怀王。
每篇文章都是习得文本解读能力的范例,有时课堂生成简单,但如何做好生成的后续工作,让生成的问题发挥效用,却是更为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肯用心、肯钻研,就能奋力跳出“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泥潭,还学生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