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利用好这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发挥学科优势,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完美的审美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观;审美因素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因此,科学地分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去感受、体验教材中的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感情、美的意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完美的审美人格,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1、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在内容方面,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在形式方面,有形式美等因素。
1.1自然美
自然美指“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蓬勃而出的日出,雄伟壮丽的泰山、浩瀚壮阔的大海——美丽的祖国河山在作家笔下一一描绘出来,引导学生欣赏这些美景可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热切心情。
1.2社会美
社会美的范围十分广阔,“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以外,都属于社会美——实践活动的美,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体现。”富丽堂皇的建筑,美仑美奂的工艺品,独具魅力的人格等等这一切引发学生的钦佩和感叹,英雄人物伟大的人格美丽深深吸引了他们。潜移默化中,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3.艺术美
艺术美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美也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示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在语文教学中,艺术美不仅体现在课本所涉及的内容上,同时也选入了一些表现艺术美的作品,而且课本本身每一篇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而有些艺术难以表达出的嗅觉和味觉感受,也可以通过语言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具有间接特点的文学意象可以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4.形式美
“广义地说,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即具有审美价值的抽象形式。”诗歌的节奏、韵律、平仄构成了独有的形式美,琅琅上口的诗歌带给学生们的不仅是心灵上的震撼而且也是听觉上的享受。
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因素是语文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重阵。发掘利用好这些审美教育因素,引导学生们仔细体会各种美,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审美教育的实践形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积极利用审美因素进行审美教育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施:
2.1营造教学意境,创设审美氛围
和谐、愉悦的审美氛围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途径,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准确的术语,抑扬顿挫的语调,具有感染力的情节讲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文情境中,让其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美。“热烈轻松而又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中,不但能调动教师讲课的激情,使其态度和蔼,思维敏捷,把课讲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而且也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沉湎于知识吸取与探求的美感境界中。”
2.2通过朗读实施审美教育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涵着作者的情感意志,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中所描述的景色,而学生自己通过朗读不经意之间体会作品的韵律美、节奏美。美学老人朱光潜曾说过:“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他沉浸在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2.3以情感人的教育方法
千古诗文,以情动人。“情”内涵丰富,包含人世间一切健康的思想和感情。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情并茂,堪称名篇佳作,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这些作品凝聚着华夏子孙千古传承的民族精神。教师投入自身思想感情与教学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他们投入感情,同时启发他们去分析鉴赏美,特别是文中崇高的审美情趣。
2.4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增多,学生的语文知识比以往更丰富,也更复杂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借助多种艺术形式,通过手势、语言、板书、教具及电视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度。学生在此条件下就会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去思考、去想象,因而产生美感,接受科学审美教育,在欣赏中鉴别美,是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
2.5引发审美想象进行审美教育
美总是蕴藏在特定的形象中,美和形象往往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即离开具体形象,美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了形象,美就无从谈起。因此,把握艺术形象,通过鉴赏艺术形象,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进而揭示出形象中所蕴含的美,使他们对作品有更深一层的审美把握。
3、结语
在教学中,单纯、孤立的感知是不会形成美感的,只有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因素的积极参与,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进入审美状态。以艺术形象为审美通道,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语文教学中在注重申美教育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学科内在的独特优势,只有教师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许多反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审美教育素材的因素,运用灵活生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使他们成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完美的审美人格的高素质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丛立新、杨中华等。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刘叔成、夏之放等。美学基本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王景英,教育评价,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4]《学科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观;审美因素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因此,科学地分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去感受、体验教材中的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感情、美的意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完美的审美人格,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1、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在内容方面,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在形式方面,有形式美等因素。
1.1自然美
自然美指“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蓬勃而出的日出,雄伟壮丽的泰山、浩瀚壮阔的大海——美丽的祖国河山在作家笔下一一描绘出来,引导学生欣赏这些美景可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热切心情。
1.2社会美
社会美的范围十分广阔,“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以外,都属于社会美——实践活动的美,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体现。”富丽堂皇的建筑,美仑美奂的工艺品,独具魅力的人格等等这一切引发学生的钦佩和感叹,英雄人物伟大的人格美丽深深吸引了他们。潜移默化中,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3.艺术美
艺术美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美也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示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在语文教学中,艺术美不仅体现在课本所涉及的内容上,同时也选入了一些表现艺术美的作品,而且课本本身每一篇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而有些艺术难以表达出的嗅觉和味觉感受,也可以通过语言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具有间接特点的文学意象可以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4.形式美
“广义地说,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即具有审美价值的抽象形式。”诗歌的节奏、韵律、平仄构成了独有的形式美,琅琅上口的诗歌带给学生们的不仅是心灵上的震撼而且也是听觉上的享受。
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因素是语文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重阵。发掘利用好这些审美教育因素,引导学生们仔细体会各种美,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审美教育的实践形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积极利用审美因素进行审美教育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施:
2.1营造教学意境,创设审美氛围
和谐、愉悦的审美氛围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途径,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准确的术语,抑扬顿挫的语调,具有感染力的情节讲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文情境中,让其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美。“热烈轻松而又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中,不但能调动教师讲课的激情,使其态度和蔼,思维敏捷,把课讲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而且也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沉湎于知识吸取与探求的美感境界中。”
2.2通过朗读实施审美教育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涵着作者的情感意志,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中所描述的景色,而学生自己通过朗读不经意之间体会作品的韵律美、节奏美。美学老人朱光潜曾说过:“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他沉浸在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2.3以情感人的教育方法
千古诗文,以情动人。“情”内涵丰富,包含人世间一切健康的思想和感情。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情并茂,堪称名篇佳作,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这些作品凝聚着华夏子孙千古传承的民族精神。教师投入自身思想感情与教学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他们投入感情,同时启发他们去分析鉴赏美,特别是文中崇高的审美情趣。
2.4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增多,学生的语文知识比以往更丰富,也更复杂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借助多种艺术形式,通过手势、语言、板书、教具及电视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度。学生在此条件下就会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去思考、去想象,因而产生美感,接受科学审美教育,在欣赏中鉴别美,是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
2.5引发审美想象进行审美教育
美总是蕴藏在特定的形象中,美和形象往往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即离开具体形象,美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了形象,美就无从谈起。因此,把握艺术形象,通过鉴赏艺术形象,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进而揭示出形象中所蕴含的美,使他们对作品有更深一层的审美把握。
3、结语
在教学中,单纯、孤立的感知是不会形成美感的,只有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因素的积极参与,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进入审美状态。以艺术形象为审美通道,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语文教学中在注重申美教育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学科内在的独特优势,只有教师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许多反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审美教育素材的因素,运用灵活生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使他们成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完美的审美人格的高素质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丛立新、杨中华等。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刘叔成、夏之放等。美学基本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王景英,教育评价,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4]《学科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