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城,造梦
如果不是手机定位在了平潭,那么眼前突然来的一切会让人以为,这里是厦门。车子驶入跨海大桥,一步步逼近平潭,海风轻抚,街灯华丽整饬,路面宽阔,绿意盎然,高高矗立的建筑外体闪烁着时尚的灯光效果,嫣然一派都市的行头。
直到2011年,这座面积372平方公里、距离大陆不足4公里的岛屿才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座跨海大桥,结束了离岛生活。从长途汽车站出来,风很大,一路街景变换。拥挤的老城区,位于城关西部,道路逼仄,却保留了一段百来米的骑楼商业街。平潭历来是海防要地,享有军功的提督、总兵们多被封赏宅院于老城内,詹功显提督府也坐落于此,在老街里多少还能追忆些平潭当年的影子。县城东部是长长的海岸线,森林公园紧紧挨着,自东向西,街景变换,“依次是新城、九十年代的县城、八十年代的县城、解放初的县城”,一路走来,从青石板到路面宽阔得不像话的新建马路——我们仿若在差异与比对中前行。
从一座贫困的福建离岛,到纳入国家规划的“国际旅游岛”,平潭的蜕变,速度惊人。2009年7月,平潭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2010年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2011年,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再是“闽台合作窗口,国家对外开放窗口”,紧接着“免税市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港”“国际旅游岛”等等光环,让平潭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媒体统计,在2011年,平潭的建设投入是“一天一个亿”;这个数据在2012年翻至了“一天两亿”。2011-2013年,平潭的基础建设投资总数约为1000亿元,而“十二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还将给予其800亿的支持,并迈入“5年投入3000亿,每年投资500亿”时期。
到平潭,听到的规划,看见的投入,“千万”那是少的,这是一个村落旅游规划建设的金额单位。在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平潭到处可见轰鸣作响的挖掘机,忙于改善岛内的基础设施,下水道设计得能开进卡车,一步到位与国际接轨。气势磅礴的跨海大桥,结束了平潭的离岛历史,而第二座大桥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将建为京台高速、京福台快速铁路、福州城市轻轨“三路合一”的并线通道。宽阔美丽的环岛路,大部分已竣工投入使用,沿途水清沙白,让这里成了单车和机动车畅游的天堂,如果忽略没有及时更新的道路标识,这样的路,堪称惬意。在靠近市区的坛南湾片区划出了一大片土地,用来建设高端酒店群,未来七星级酒店“美丽之冠”将在此拔地而起,总投资百亿元,气势直逼迪拜,各大国际五星酒店品牌入驻更是不在话下。总投资87亿元的海坛古城旅游区,也已经开门迎客,打造游客一站式休闲度假项目。台湾海峡隧道工程也已在规划论证中,长约122公里的北线“福清-平潭-台湾新竹”可能最先试行。未来的平潭,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海、陆、空、港综合交通体系,这样的大手笔规划,激励了无数的平潭人和跨海而来的台商们。
动辄以亿为单位的项目投资,在平潭各处破土动工,更多的村落被外界关注,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100多座离岛也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平潭开发开放至今已6年,当地不无自信地叫板着:“当年看浦东,今天看平潭”。
从隧道业,到旅游业
在平潭东南部的猴研岛上,有一处地理基点纪念碑,刻着“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 中国·平潭”的朱红大字。68海里,是猴研岛距台湾新竹南寮渔港的距离,正是这个数字,让平潭一直无法回避自己的政治角色。作为海防前沿阵地,平潭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旧笼罩在两岸敏感的关系中,本岛经济的发展也因政策变化不时中断,响应号召,背负重任。
也正因此,平潭的发展可以说是被“耽误”了,岛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工厂,居民不得不尝试着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讨生活,却意外造就了后来的“隧道经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平潭人最耗费心力去做的事情,就是挖防空洞、修建地下粮库和大型军事设施,几乎人人都修得一身“打洞”的好功夫。改革开放后,因成功承建了京九线、南昆线等重大工程,平潭的隧道建设功力逐渐被市场认可,老乡带老乡,越来越多人离开窘迫的小岛,去城市寻求新的生活。从最开始的底层工人,到包工队、分包商、项目承包,直至进入21世纪,和地产的“黄金十年”一起发酵,平潭承接的隧道工程份额已占全国的80%,很多人因此发家致富。
岛民富了,小岛却依旧没有太大的发展,发家致富的平潭人心中始终揣着一个关于家乡的遗憾,直到平潭被推到了国家战略的前沿,有票子也有情怀的他们,也在这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热中,酝酿着一股民间的冲动。他们比官方更加热切地期待着“国际旅游岛”,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跟上平潭发展的好机会,在家门口发家致富,更有生活的尊严和自豪。已经有生意在手的,渴望着扩大规模,创业者望风而动,流失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着回到故土,用新媒体和文化创意产业,打开新的局面。
坐在坛南湾不远处的“海明威酒吧”露台,陈为义正对着我们侃侃而谈他的创业现状和前景。今年上半年他和两个朋友一起投资,租用了当地的石头厝,改造后正式营业,在开业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经历了三次以上的台风。“每到周末或假期,就会有台风,吓走了客人”,这是很多平潭旅游从业者的难题。平潭传统的旅游旺季很短,在7—10月之间,而这期间也是台风的高发期。“从前打渔出海要看天吃饭,现在更是这样”。目前他打理着“海坛故土”微信公众号,联合了很多平潭当地的企业,时时发布平潭发展政策和旅游信息,经常能有上万的点击率。这是新一代创业青年的互联网思维,他们依靠社交平台来推广自己,同时也在寻找同类。 平潭旅游的人流量在增加,旺季期间简直火爆,淡季则冷清很多。面对目前的发展进度,海坛古城和免税市场仍需要不短的时间来打开局面。然而从业者仍旧看好明天,酒店行业努力通过承接论坛、策划活动来活跃淡季市场,海坛古城也在研发热闹新奇的活动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免税市场内则经常有优惠活动促进消费。
“国际旅游岛”是一个发展目标,民间对于这一目标的急切,对官方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到过平潭的人,都不会否认,平潭的海岛风光,错落的石厝渔村,可以和很多岛屿媲美,海天一色的“平潭蓝”,又让多少人铭记。然而目前它的交通还不完善,消费产品还不丰富,传统景点已不能满足年轻人的旅游需求。尽管无敌的美景和宁静岛村已经吸引了善于尝鲜玩酷的“先锋旅行者”:风筝冲浪、骑行、海钓、荒岛求生、出海捕鱼……但平潭需要填补的空缺还有很多,不断有国内外的专业团队来此参与规划,平潭需要时间。
过去的平潭靠着隧道行业发家,如今旅游业炙手可热,也成了平潭人追逐的新产业。小到特色小吃、贝雕工艺,大到酒店、旅游地产,到处有着蠢蠢欲动的力量,他们看好平潭的未来,努力让自己坚持下来,直到能够见证这座海岛实现梦想。
平潭“造梦”足迹
2009年7月,正式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政区合一”。
2010年2月,更名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升格为地市级行政级别。
2011年1月,平潭海峡大桥通车,告别离岛历史。
2011年3月,环岛路纵贯线主体工程完成。
2011年,“海峡号”平潭至台中航线在澳前高速客运码头首航。
2012年3月,发改委允许平潭实行两岸“双币制”,对台小额贸易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奠基。启动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才工程,面向台湾招聘。
2013年7月,平潭级别升级为正厅级,归福建省直辖。
2013年12月,平潭至台北航线正式启动货运业务,两岸货运“黄金通道”正式开通。
2014年1月,海关总署发文,同意平潭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工作。
2014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平潭港口岸对外开放。
2014年6月,平潭台湾免税市场开市,成为大陆第二个对台小商品免税交易市场;平潭海峡大桥复桥正式开通,双向六车道。
2014年7月,大陆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封关运作,国家赋予平潭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地。
2014年12月,平潭国际旅游岛专题研究提上日程,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福建自贸区范围划定,涵盖平潭。
2015年1月,台湾创业园项目全线落架。
2015年5月,平潭海峡国际旅游城在坛南湾正式开工,是平潭最大的国际化旅游项目,一期预计在2016年建成对外营业,将建有全会员制的福建首家七星级酒店和五星级酒店建筑群。“台车入闽”通道全面打通。
如果不是手机定位在了平潭,那么眼前突然来的一切会让人以为,这里是厦门。车子驶入跨海大桥,一步步逼近平潭,海风轻抚,街灯华丽整饬,路面宽阔,绿意盎然,高高矗立的建筑外体闪烁着时尚的灯光效果,嫣然一派都市的行头。
直到2011年,这座面积372平方公里、距离大陆不足4公里的岛屿才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座跨海大桥,结束了离岛生活。从长途汽车站出来,风很大,一路街景变换。拥挤的老城区,位于城关西部,道路逼仄,却保留了一段百来米的骑楼商业街。平潭历来是海防要地,享有军功的提督、总兵们多被封赏宅院于老城内,詹功显提督府也坐落于此,在老街里多少还能追忆些平潭当年的影子。县城东部是长长的海岸线,森林公园紧紧挨着,自东向西,街景变换,“依次是新城、九十年代的县城、八十年代的县城、解放初的县城”,一路走来,从青石板到路面宽阔得不像话的新建马路——我们仿若在差异与比对中前行。
从一座贫困的福建离岛,到纳入国家规划的“国际旅游岛”,平潭的蜕变,速度惊人。2009年7月,平潭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2010年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2011年,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再是“闽台合作窗口,国家对外开放窗口”,紧接着“免税市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港”“国际旅游岛”等等光环,让平潭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媒体统计,在2011年,平潭的建设投入是“一天一个亿”;这个数据在2012年翻至了“一天两亿”。2011-2013年,平潭的基础建设投资总数约为1000亿元,而“十二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还将给予其800亿的支持,并迈入“5年投入3000亿,每年投资500亿”时期。
到平潭,听到的规划,看见的投入,“千万”那是少的,这是一个村落旅游规划建设的金额单位。在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平潭到处可见轰鸣作响的挖掘机,忙于改善岛内的基础设施,下水道设计得能开进卡车,一步到位与国际接轨。气势磅礴的跨海大桥,结束了平潭的离岛历史,而第二座大桥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将建为京台高速、京福台快速铁路、福州城市轻轨“三路合一”的并线通道。宽阔美丽的环岛路,大部分已竣工投入使用,沿途水清沙白,让这里成了单车和机动车畅游的天堂,如果忽略没有及时更新的道路标识,这样的路,堪称惬意。在靠近市区的坛南湾片区划出了一大片土地,用来建设高端酒店群,未来七星级酒店“美丽之冠”将在此拔地而起,总投资百亿元,气势直逼迪拜,各大国际五星酒店品牌入驻更是不在话下。总投资87亿元的海坛古城旅游区,也已经开门迎客,打造游客一站式休闲度假项目。台湾海峡隧道工程也已在规划论证中,长约122公里的北线“福清-平潭-台湾新竹”可能最先试行。未来的平潭,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海、陆、空、港综合交通体系,这样的大手笔规划,激励了无数的平潭人和跨海而来的台商们。
动辄以亿为单位的项目投资,在平潭各处破土动工,更多的村落被外界关注,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100多座离岛也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平潭开发开放至今已6年,当地不无自信地叫板着:“当年看浦东,今天看平潭”。
从隧道业,到旅游业
在平潭东南部的猴研岛上,有一处地理基点纪念碑,刻着“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 中国·平潭”的朱红大字。68海里,是猴研岛距台湾新竹南寮渔港的距离,正是这个数字,让平潭一直无法回避自己的政治角色。作为海防前沿阵地,平潭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旧笼罩在两岸敏感的关系中,本岛经济的发展也因政策变化不时中断,响应号召,背负重任。
也正因此,平潭的发展可以说是被“耽误”了,岛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工厂,居民不得不尝试着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讨生活,却意外造就了后来的“隧道经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平潭人最耗费心力去做的事情,就是挖防空洞、修建地下粮库和大型军事设施,几乎人人都修得一身“打洞”的好功夫。改革开放后,因成功承建了京九线、南昆线等重大工程,平潭的隧道建设功力逐渐被市场认可,老乡带老乡,越来越多人离开窘迫的小岛,去城市寻求新的生活。从最开始的底层工人,到包工队、分包商、项目承包,直至进入21世纪,和地产的“黄金十年”一起发酵,平潭承接的隧道工程份额已占全国的80%,很多人因此发家致富。
岛民富了,小岛却依旧没有太大的发展,发家致富的平潭人心中始终揣着一个关于家乡的遗憾,直到平潭被推到了国家战略的前沿,有票子也有情怀的他们,也在这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热中,酝酿着一股民间的冲动。他们比官方更加热切地期待着“国际旅游岛”,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跟上平潭发展的好机会,在家门口发家致富,更有生活的尊严和自豪。已经有生意在手的,渴望着扩大规模,创业者望风而动,流失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着回到故土,用新媒体和文化创意产业,打开新的局面。
坐在坛南湾不远处的“海明威酒吧”露台,陈为义正对着我们侃侃而谈他的创业现状和前景。今年上半年他和两个朋友一起投资,租用了当地的石头厝,改造后正式营业,在开业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经历了三次以上的台风。“每到周末或假期,就会有台风,吓走了客人”,这是很多平潭旅游从业者的难题。平潭传统的旅游旺季很短,在7—10月之间,而这期间也是台风的高发期。“从前打渔出海要看天吃饭,现在更是这样”。目前他打理着“海坛故土”微信公众号,联合了很多平潭当地的企业,时时发布平潭发展政策和旅游信息,经常能有上万的点击率。这是新一代创业青年的互联网思维,他们依靠社交平台来推广自己,同时也在寻找同类。 平潭旅游的人流量在增加,旺季期间简直火爆,淡季则冷清很多。面对目前的发展进度,海坛古城和免税市场仍需要不短的时间来打开局面。然而从业者仍旧看好明天,酒店行业努力通过承接论坛、策划活动来活跃淡季市场,海坛古城也在研发热闹新奇的活动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免税市场内则经常有优惠活动促进消费。
“国际旅游岛”是一个发展目标,民间对于这一目标的急切,对官方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到过平潭的人,都不会否认,平潭的海岛风光,错落的石厝渔村,可以和很多岛屿媲美,海天一色的“平潭蓝”,又让多少人铭记。然而目前它的交通还不完善,消费产品还不丰富,传统景点已不能满足年轻人的旅游需求。尽管无敌的美景和宁静岛村已经吸引了善于尝鲜玩酷的“先锋旅行者”:风筝冲浪、骑行、海钓、荒岛求生、出海捕鱼……但平潭需要填补的空缺还有很多,不断有国内外的专业团队来此参与规划,平潭需要时间。
过去的平潭靠着隧道行业发家,如今旅游业炙手可热,也成了平潭人追逐的新产业。小到特色小吃、贝雕工艺,大到酒店、旅游地产,到处有着蠢蠢欲动的力量,他们看好平潭的未来,努力让自己坚持下来,直到能够见证这座海岛实现梦想。
平潭“造梦”足迹
2009年7月,正式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政区合一”。
2010年2月,更名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升格为地市级行政级别。
2011年1月,平潭海峡大桥通车,告别离岛历史。
2011年3月,环岛路纵贯线主体工程完成。
2011年,“海峡号”平潭至台中航线在澳前高速客运码头首航。
2012年3月,发改委允许平潭实行两岸“双币制”,对台小额贸易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奠基。启动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才工程,面向台湾招聘。
2013年7月,平潭级别升级为正厅级,归福建省直辖。
2013年12月,平潭至台北航线正式启动货运业务,两岸货运“黄金通道”正式开通。
2014年1月,海关总署发文,同意平潭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工作。
2014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平潭港口岸对外开放。
2014年6月,平潭台湾免税市场开市,成为大陆第二个对台小商品免税交易市场;平潭海峡大桥复桥正式开通,双向六车道。
2014年7月,大陆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封关运作,国家赋予平潭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地。
2014年12月,平潭国际旅游岛专题研究提上日程,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福建自贸区范围划定,涵盖平潭。
2015年1月,台湾创业园项目全线落架。
2015年5月,平潭海峡国际旅游城在坛南湾正式开工,是平潭最大的国际化旅游项目,一期预计在2016年建成对外营业,将建有全会员制的福建首家七星级酒店和五星级酒店建筑群。“台车入闽”通道全面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