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数分析的陈达灿教授治疗湿疹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陈达灿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陈达灿教授诊疗的50例湿疹医案,共248首方剂,建立诊断、药物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方法进行统计。结果陈达灿教授治疗湿疹高频中药包括炙甘草、白术、茯苓等12味,其功效集中于补气健脾等方面。结论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提示陈达灿教授治疗湿疹时常结合岭南独特的地域特点、人文体质,重视清养脾胃,清降心火的治疗特点,临床上重点围绕湿、热、风、虚、火遣方用药。
  关键词:陈达灿;湿疹;频数分析;用药规律;岭南
  中图分类号:R758.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2-001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scription regularity of Professor Chen Dacan’s treatment of eczema with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A total of 248 prescript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50 cases of eczema diagnosed and treated by Professor Chen Dacan in Dermatology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of diagnoses and drugs, and frequency analysis was used. Results: High-frequently used herbs by Professor Chen Dacan’s treatment of eczema had 12 flavors of herbs including honey-fried Licorice root, Atractylodes, Poria and so on. Its effectiveness focused on qi-tonifying to strengthen spleen. Conclusion: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data mining suggested that Professor Chen Dacan often combined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humanistic physique of Lingnan area, stressing on the treatment of nourishing spleen and stomach and clearing away internal heat and focusing on the medication of damp, heat, wind, weakness and internal heat in clinic.
  【Key words】Chen Dacan, eczema, frequency analysis, medication regularity, Lingnan area
  陳达灿教授,广东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第二届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从事中医皮肤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脱发等方面颇有造诣,其治疗方法、遣方用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通过频数分析方法对陈教授治疗湿疹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4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陈达灿教授诊疗的50例湿疹医案,共248首方剂,使用excel表格建立诊断、药物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 V17.0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所有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列举频数大于50次的代表药物,药物参考依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第5版教材《中药学》,对所有中药进行归类,统计各类中药使用的总频数。
  2结果
  本次纳入的病案方剂共涉及中药70种,用药总频数为1291次;其中药物使用频数>50次的有12味,频数由高到低排序为炙甘草、白术、茯苓、白鲜皮、太子参、薏苡仁、生地黄、防风、苦参、淡竹叶、连翘、苍术,见表1;对所用药物进行归类,其中药物使用总频数>50次的有9类,依次为补气药、利水消肿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发散风寒药等,见表2。
  3讨论
  3.1病因病机岭南地处亚热带,气候闷热潮湿,长夏时节阴雨连绵,文达良等[1]认为岭南地区六淫致病以“湿邪”为先,岭南群体多见脾虚体质和气阴两虚体质;郭姣[2]认为岭南地区长期湿热的气候环境和生活习俗影响人的脾胃运化功能,湿困脾胃而最易酿成湿热体质。结合岭南独特的气候环境、人文习惯及岭南人群体质特点,陈达灿教授认为岭南湿疹的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外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发病。其中外因多为岭南气候炎热潮湿,湿邪侵犯机体,常兼夹其它外邪,如风、热、暑邪等杂合而致病。内因多为饮食劳倦,岭南人素有饮凉茶的习惯,多饮则伤脾胃,脾虚水湿不化,湿邪困脾,加之外邪侵袭,合而为病,湿邪蕴久化热,湿热内生,热邪伤阴则致阴虚。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湿疹常为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湿邪粘滞,病程缠绵,日久转为慢性则常见脾虚湿困,阴虚燥扰之象。湿疹热邪扰神,心神不安,加之皮疹瘙痒异常,故常见心烦失眠等心火旺盛之候。综上,陈教授认为岭南湿疹的病因病机特点主要有五点,即湿、热、风、虚、火,其中虚指脾虚和阴虚,火指心火。
  3.2治则治法根据易经之理,脾属于坤卦,坤为土,而土居中央,不占四方却统领四方;土又为长夏,不占四时却统领四时[3]。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据古论且结合岭南湿疹的病因病机特点,治疗上,陈教授异常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重要性,治疗全程重视清养脾胃和清心安神,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湿疹在调脾清心的治疗基础上偏重祛风、清热、除湿,慢性期则偏重健脾、滋阴。临床治疗用药轻灵,善用岭南特色药物,其基本治则治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清养脾胃,清热除湿陈教授认为脾胃宜清养,不宜攻伐;脾主运化水湿,脾气健则湿邪易去。故临床常选用炙甘草、白术、茯苓、太子参等平和之品健脾益气,其中太子参性平,益气健脾,养胃生津,补而不留邪,为清补之品。古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陈教授于健脾益气之中,常配伍甘淡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茯苓、淡竹叶、泽泻等,一则使湿热之邪从小便去,二则助太子参、生地等滋阴而不腻。湿疹急性期,若湿热较重者,陈教授常配伍苦参、白鲜皮、龙胆草等药物,但用量皆轻,以防苦寒太过而伤脾胃;若湿热并重,热象较甚者,常配伍茵陈、地肤子、车前草、布渣叶、溪黄草、鸡骨草等药物,其中布渣叶、溪黄草、鸡骨草乃岭南特色清热利湿良药。湿疹早期,若过用苦寒清热之药而致脾胃虚寒、寒湿困脾者,陈教授常配伍苍术、徐长卿等温燥除湿之品,但燥易伤胃阴,故中病即止,不宜久用。
  3.2.2清降心火,安神止痒陈教授认为湿疹常常表现的夜间瘙痒,心烦失眠等症状,多为心火扰神所致,故临床上常配伍淡竹叶、炒栀子、灯芯草、炒黄连等药物以清心火除烦。若湿疹长期不愈,瘙痒顽固,影响情志,情志不畅,郁而化火则常致心肝火旺之症,陈教授于此常配伍珍珠母、牡蛎、龙齿、羚羊角骨等药物以重镇平肝,清心安神。湿疹皮疹瘙痒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睡眠及精神状态,陈教授在治疗湿疹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配伍相应的安神药物,改善了临床症状,更提高了临床疗效。
  3.2.3祛风止痒,凉血活血“风为百病之长”,湿疹瘙痒常由风邪引起,陈教授认为湿疹致病之风邪分内风和外风,驱散外风常用防风、紫苏叶、荆芥、蝉蜕、桑叶、连翘、薄荷等药物。湿疹病情缠绵难愈,长期的瘙痒易致患者情志烦躁,肝火亢盛而致肝风内动,故治疗内风多选平肝熄风之品,常用白蒺藜、钩藤、牡蛎等药物。古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陈教授治血常从两方面入手:(1)凉血活血,常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紫草等药物,其中生地黄、玄参又兼滋阴之用;(2)破血逐瘀,对于慢性顽固性湿疹,陈教授认为“久病成瘀”,瘀血不散,湿疹难愈,故常配伍莪术等以破瘀血而新血行。
  综上,表1、表2中,炙甘草、白术、茯苓、太子参等健脾益气药,白鲜皮、薏苡仁、苦参等清热祛湿药,淡竹叶、连翘等清心火药及白鲜皮、防风等祛风药物用药频次较高,用药归类补气健脾类药、利水祛湿类药、清热类药等出现频次较高,以上频数统计结果符合陈教授对湿疹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的独特认识。
  3.2.4巧用引经药陈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常配伍引经药,如湿疹发于头面者可加防风,发于上肢者可加桑枝,发于下肢可加牛膝、萆薢,发于四肢者可加威灵仙,发于耳部者加柴胡、黄芩等,引经药的使用,加强了全方药物的定向作用,做到有的放矢。
  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湿疹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临床经验,陈达灿教授临床治疗湿疹时,紧抓岭南湿疹病因病机特点,因地制宜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注重清养、固护脾胃,提出清心火安神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观点,全方用药轻灵,配伍得当,消而不伐,补而不燥,滋而不腻,临床疗效显著。本次对于陈教授湿疹用药的数据挖掘分析结论,相信可为中医临床医生治疗湿疹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参考文献:
  [1]文达良,苏晶.岭南地理气候环境及体质特点与温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l6(4):276.
  [2]郭姣.從气候、环境论岭南外感热病的证治特点[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3):252.
  [3]孙晓冬.陈达灿教授从心脾论治特应性皮炎经验谈[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1):55.
  [4]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25.(收稿日期:2017-09-22)
其他文献
摘要:神阙穴属任脉,古书记载忌针宜灸,位于脐中部。经临床反复研究及验证,神阙穴具有抗衰老、调和脏腑的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开始注重脐诊,且开始在脐部施诊,予以脐灸、脐针疗法,其中脐针疗法提出至今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故应将脐针疗法传承创新以广泛运用于临床,本论文对近年来脐针疗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神阙穴;脐诊;脐针;脐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三伏贴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三伏贴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6%,优于对照组9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优
期刊
摘要: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解表化饮,表里同治的典型方剂。临床上凡见到主证是“咳喘、痰涎清稀量多、恶寒发热,或渴喜热饮量不多,或下利,或胸痞,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浮紧或滑”等症状,不必悉具,抓住主证,辨证论治,皆可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现代研究也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止咳、平喘、抗炎、调节免疫力等作用。研究旨在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进一步认识小青龙汤方证。  关键词:小青龙汤;咳喘;伤寒论;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香术运脾散)烫熨治疗对慢阻肺肠内营养患者胃肠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医辨证以肺脾肾虚为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及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实施香术运脾散烫熨腹部,日1次,每次30min,疗程10 d。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及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采用棉质布料作为安慰剂,填充于布袋内作为烫熨包,烫熨腹部,日1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常见症状的分布特点及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通过检索1975—2015年有关寻常型银屑病的文献、期刊,应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症状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主要证候为血热证(25.15%)、血瘀证(18.58%)及血燥证(17.76%),皮损症状中出现频率大于3%的症状及其频次如下:点滴状3602次、斑块状3298次、钱币状2327次、瘙痒2635次
期刊
摘要:目的优选葛黄颗粒乙醇渗漉工艺。方法以乙醇提取物中有效成分鸢尾苷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乙醇渗漉法、乙醇超声法和乙醇回流法,确定葛黄颗粒中醇提药材的提取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正交设计法,优选葛黄颗粒乙醇提取工艺。结果采用乙醇渗漉法提取,最佳工艺为:8倍量60%乙醇,浸泡12h,流速为1mL·min-1。结论采用该渗漉工艺提取,葛黄颗粒乙醇提取物中鸢尾苷的收率较高且稳定。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历代医家多从寒热并用析半夏泻心汤,多有不合理之处。升降出入理论具有普适性,用来分析半夏泻心汤,符合中医理论体系和痞证的病机。方中半夏开郁散结助气之外出,黄芩清泄半里助气之入,黄连通泄三焦,助气之降,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助气之升,干姜为佐。为本方的应用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升降出入;痞证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1-0
期刊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病程缠绵,易反复而著称。在其漫长治疗过程中,常因心理因素、季节因素、环境因素、劳累等因素改变病人体内脏腑虚实变化,因此冮主任临床辨证中灵活应用阴阳、虚实、表里、寒热、五脏相生、相克理论看待实中有虚、虚中夹实、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的实际问题,做到辨证切合患者真实情况,对病程有一定前瞻性和预见性。  关键词:抑郁症;虚实相参法;辨证诊治  中图分类号:R7494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法治疗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合并皮肤瘙痒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维持原有稳定饮食习惯和原血液透析治疗方案、治疗基础疾病及伴发症状,治疗组同时加用补肾壮骨汤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皮肤瘙痒积分、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及血磷变化,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84.21%,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补肾活血法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8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40例用输卵管介入术治疗,观察组40例用过氧化碳酰胺超声下通液+补肾活血大法治疗;详细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E2水平变化情况、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妊娠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