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现状及策略探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bg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并可以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上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注重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可以在有效的语文学习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课堂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可以给学生表达自身想法和意见的机会,同时,这也可以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文学科,要特别重视讨论环节。
   一、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现状
   (一)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课堂讨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形式,很多语文教师希望用这种教学形式来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和讨论中去,而也有一些教师是为了满足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所以在课堂中加设了讨论环节[1]。在这种情况下,看似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讨论环节,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课堂讨论的本质,这样一来,便导致课堂讨论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而无法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过于形式化,没有讨论意义,仅仅是为了利用讨论来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没有准备充足的时间来让学生展开讨论,且没有关注学生的讨论结果。因为这些问题的影响,便导致语文教学难以顺利的推进,而且造成课堂讨论形式化。
   (二)教师对学生讨论的参与度不足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单纯地认为课堂讨论应该是学生掌权的,所以自己很少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这种情况下,便导致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而无法在之后的教学中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问题。就初中学生来看,他们还不具备有成熟的思维模式,所以还很难充分地掌握教学新知识和难点内容。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如果语文教师不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认知到学生自主汇报的过程,那么就很难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不仅如此,这也会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的疏远,使师生难以展开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二、开展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策略
   (一)选择有效的组织形式
   有效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分析教学实际情况,然后采用合适的课堂讨论形式,如小组讨论或者是集体讨论等。在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等来展开对他们的合理分组,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展开有效的讨论,而集体讨论则需要教师让学生根据教材难点或者是存在争议性的问题展开集体讨论,有利于集思广益,进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但是无论教师在使用任何讨论形式时,都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情况,让学生可以在这些讨论形式中展开自主思考和探究合作,进而在课堂讨论中有效的积累语文知识和促使自身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2]。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明确组内的分工。如果学生可以确立明确的学习,那么便有利于他们长时间的保持学习注意力,进而促使学习效果的大大提升。所以在展开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该合理划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角色。
   例如,学生可以负责组长或者是记录等的工作。针对学生的工作,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创新性的意见或者是合理的评价,如此一来,便有利于学生激发自己在课堂讨论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去,使学习任务可以得到圆满的完成。
   (二)合理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
   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教材来设计讨论问题,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例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以此来使学生大概的了解文章。然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向学生提出问题:“说是什么?”“作者背景和情况是怎样的?”“看了课文注释后,同学们有哪些句子是难以理解的?”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他们自主思考能力的锻炼,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主动的获取语文知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然后布置小组讨论任务:“文中写了什么花?重点写什么花?那为什么要写其它花呢?文中哪些内容是描写莲花?作者采取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莲花?莲花与人有着怎样的联系?”基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展开合作学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作用,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并使学生可以充分学习和掌握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讨论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另外,教师还需要同学生一起进行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并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写作手法。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积累和整合相关知识点,而对于后进生,教师则需要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及时进行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
   另外一方面,教师需要利用讨论来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认识到,学生更喜欢探讨人物,并会就主题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展开多角度的分析。对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对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时,应该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学习《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文章大意,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文本写谁做什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就问题会有学生回答:“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一个痴人。”趁此,教师又可以提问:“那你们是怎么知道张岱是一个痴人呢?”通过讨论后,学生可以找出文章中体现张岱作为一个痴人的行为。利用这样一个学生所感兴趣的人物问题展开讨论,便有利于学生认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过程中去。
   (三)合理把控课堂讨论节奏
   在课堂讨论活动中,教师主要起着诱导、疏导和引导的作用,最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如果存在缺乏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激发他们讨论问题的欲望,同时,如果学生在讨论中遇到困难,那么教师也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此来帮助他们疏导问题的讨论难点[3]。而且,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把握好节奏,让学生能够紧紧围绕课题展开讨论。例如在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由以下思路展开对课文的教学:(1)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者所带来的危害;(3)造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和途径等。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可以认识到课文的逻辑顺序。生物入侵者带有比喻意味,而且这一类入侵者会危害到人类和自然。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课堂讨论:“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指什么?为什么生物入侵者过程中要突出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正确回答出教师所提出的这些问题。由此可见,通过教师对课堂讨论节奏的合理把控,有利于学生在思考過程中层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在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重对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产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进而主动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去。另外,教师还需要合理组织讨论形式和灵活的设计讨论问题,这些都是保障课堂讨论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不仅如此,教师也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讨论的同时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进而促使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白娟.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讨论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8,(5).40-41.
   [2]袁晓龙.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44-45.
   [3]孙伟平.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讨论[J].中外交流,2019,26(43):332-333.
  唐桂荣,江苏省邗江区方巷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在写作文时最难的就是空间叙事。怎样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跟《劳燕》学作文,构建内部空间形式,写好空间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