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客户比创造利润更重要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最缺少的不是资金、技术,而是一种关注客户需求并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意识和促进创新的氛围。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中国市场上各银行之间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然而多年以来,凭借着“一卡通”、“一网通”、“财富账户”、招行信用卡等产品,招商银行树立起了创新能力强、服务好、技术领先的品牌形象。2006年荣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以及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受到的热捧,俨然已使招商银行成为国内零售银行的代表。
  
  是什么使招商银行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的代表?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为了迎接诸多挑战,包括招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必须对现有组织实施一系列的变革,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段的提升,做到“因您而变”。所谓“因您而变”,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道理浅显而又令人深思。
  对比“随借随还”与“提前还贷违约金”,不同做法之间实际上隐含的是企业的一种价值取向——对待客户的态度。很容易看出,前者是以客户为中心,是基于客户需求这一出发点来制订产品或服务,而把利润作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后必然的结果;后者则是基于企业利润来考虑产品与服务,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利润。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名言:“对企业而言,创造顾客比创造利润更重要。”价值取向重心的不一致带来的就是企业行为上的差异。无论是谁,如果丧失了对客户的基本敏感性和对客户需求的尊重,最终伤害的不仅仅是客户,事实上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伤害。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中,中国企业开始忙于整合、上市、并购,期望通过企业规模的扩张以对抗国外跨国企业巨头,诚然,企业规模的扩大增强了市场风险的抗击能力,但如果没有把目光投向企业价值产生的主体——客户身上,真正获得的也不过是拖延了企业死亡的时间而已。20年前,当外资企业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往往只有一个小小的办事处,几十名员工而已,20年后,很多外资企业已扮演了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角色,成为行业的楚翘。一些行业的中高端市场已基本见不到中国企业的身影,或是被并购,或是退缩二、三级市场,不禁让人感叹。
  
  仅仅是因为外资企业的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吗?
  
  “只有以顾客为导向的公司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这无疑是企业经营的真谛,然而,当“顾客是上帝”、“一切为客户着想”这样的豪言壮语已经在企业喊了多年的时候,我们回头看,远的不说,就是近期“齐二药”与“欣弗”事件,能让我们感到有多少企业能够真正把客户置于第一位,并在企业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两者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平衡积分卡刚刚引入中国的时候,在企业界和管理界掀起了一阵学习、导入平衡积分卡的热潮,然而几年来,真正导入并实施了平衡积分卡的企业却是少而又少。其中的关键,并不在于方案的导入成本有多大或是实施技术有多么复杂,而在于实施平衡积分卡就意味着要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与客户指标、内部运营、成长与学习指标之间进行平衡,这就必然带来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选择问题,这些实施成本对那些急于生存与发展的企业来说,就是在考验其对未来收益的信心,尽管从长远看,实施成本绝对是有益于长远发展的投入。
  当前,中国最缺少的不是资金、技术,而是一种思维、一种氛围,是关注客户需求并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意识和促进创新的氛围。当大家在热衷于谈论中国是不是世界的制造工厂话题时,我们似乎忽略了每制造一件产品就需要向国外拥有专利权的跨国公司掏专利费的事实;当我们还在习惯于以价格作为市场制胜武器的时候,外资企业已经摆脱了价格战而占据了中高端市场。这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就是产品、技术、服务背后的创新能力和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近几年,国家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活动,在企业界特别是直属于中央的大型国有企业中间推广创新型企业和企业文化建设,无疑是直指中国企业的弊端而来。
  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决定的是企业的思想与行为。只有首先在观念上产生了创新的意识,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行为。正如马蔚华所说:“我们理解的创新不仅是产品、技术、管理手段的创新,更包括理念和文化的创新。在这些产品和服务背后,我们更为关注‘创新文化’、‘服务文化’的建设。”纵观招行的文化,无论是其使命——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好的金融服务,还是核心价值观——服务、创新、稳健以及经营理念——因势而变,因您而变,所有的理念都集中体现了以客户为导向的核心。正是由于有了文化上的引导,招行才能在急剧变化的环境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
  观念决定命运。中国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创造客户比创造利润更重要”,认真对待客户需求,才能真正把握市场的主动。如果中国企业仍旧是一味以利润为出发点思考自身的经营行为,那么,他们离失败的日子也将不远了。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听到看到“以客户为中心”这个字眼,一方面是因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推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宏观政策的指引。在这两股力量的共同影响下,我们看到不论是完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家电企业,还是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电信公司、处于垄断位置的电力公司,甚至是税务机关、法院、海关等政府部门,都已经在内部的组织、流程和IT等各个方面针对“以客户为中心”采取了措施,并且取得了
期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对管理如此定义:“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企业高层的决策能力高低。那么什么样的决策才算是好的决策?如何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正确决策有方法可循吗?  事实上,从古至今,人们在不断地通过寻找新工具,开拓新思维来帮助自己做出决策。在这一历程中,人们对于决策机理和方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期刊
作为一个跨越数月甚至数年且耗时耗力的工程,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新产品日渐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课题,对新产品开发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了。作为一个跨越数月甚至数年且耗时耗力的工程,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产品开发项目管理能满足企业对整个产品开发进行协调和进度控制的要求,因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正是由于漫长的新产品管理
期刊
H&M设计了管控亚洲生产的高效供应链和管控欧洲生产的快速反应供应链,使其在扩大销量的同时兼顾时尚。    作为欧洲最大的服装品牌,H&M几乎红遍整个欧洲大陆,登陆上海首日单店销售额就超过200万元。尽管兼顾时尚、品质及价格的哲学,以及积极扩张的策略,是H&M成功的关键,但其供应链管理更是功不可没。H&M设计了管控亚洲生产的高效供应链和管控欧洲生产的快速反应供应链,并通过IT系统牢牢掌控这两条供应链
期刊
“什么?只给我两周不到的时间?”刚刚休完探亲假,还没来得及休整的钟剑被急匆匆地叫回了总部,听到这个他们准备了了两年的移动商务的项目要上马,他不知道是喜还是忧。“是的,总裁昨天已经成立了项目委员会,销售、市场、人事的负责人都是项目组的成员,并由总裁亲自指挥。要求8月16日30个分公司的各1个办事处顺利上线!”郑伟高兴地对钟剑说。  “可是郑总,您知道,项目组需要时间成立,我们需要与软件供应商、运营商
期刊
究竟该如何对这些周期短、数量多的项目进行统一、集成、高效地管理呢?    项目是实施工程建设、进行业务开发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广电网络的业务发展是由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完成和累积来实现的。随着广电行业的深化改革,数字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加大改造以及建设HFC双向网络成了广电网络运营商面临的重头戏。与其他网络运营商的工程建设比起来,广电网络运营商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资金规模小、项目周期短和项目工程多等特点
期刊
广电企业的营销模式主要是面向网络本身,而面向客户的营销管理一直非常薄弱、粗放。      “网络+服务”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描绘出广电网络运营商的业务模式,企业通过广为分布的基础网络设施来向各级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并通过收取服务费用的方式来实现盈利。众所周知,网络经济的特点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遵循正反馈变化原理。在当前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运营者网络规模越大,服务质量越好,就越能吸引更多用
期刊
如果企业出现信用风险几乎可以肯定存在流动性风险。因此,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有资料反映,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因合同一方的信用缺失所产生的成本约占每年GDP比重的10%~20%,其中:因合同诈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5亿元,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产品质量问题假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在合同履行方面,有91.4%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合
期刊
员工行为转变是企业转型培训的关注焦点,转型培训就是通过这五幕转型舞台剧推动员工行为转变的。    企业转型的本质是组织转型与变革,组织变革的核心对象是公司员工的行为。如何使员工在转型期产生积极有效的行为改变,并能尽快走出低能的感觉,要能充分重视转型培训的自身特殊规律,不要让员工成为观众。      以员工为核心,建立适应转型培训的有效流程和方法    为了帮助员工顺利实现行为态度、行为能力、行为实
期刊
从认识AMT《前沿论丛》开始到现在,从不间断地看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前沿论丛》的风格一直比较统一,思路和立意不错,视角和语言方式比较冷静客观,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使读者受到很多启发。就像在和大师对话一样。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前沿论丛》带给我的帮助是很大的,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刊物。信息化需要每个企业、每个企业家、乃至企业的相关人员的重视,让信息化的新方法、新技术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