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描写了17世纪北美新英格兰清教社会的生活风貌,向人们展示了当时新英格兰的文化、历史和现实生活。女主人公海斯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但在婚姻上却是一个不幸的女人,是一个饱受舆论和宗教谴责的犯下通奸罪行的少妇。本文作者从所谓的海斯特的“耻辱”着手,对女主人公及其行为进行剖析。
关键词:《红字》海斯特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他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红字》这部小说成为世界经典名著,也使得霍桑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他在小说中探索人性的罪恶,用犀利的笔锋去讽刺邪恶,揭露道德的伪善,抨击宗教的狂想,揭示真理。这使得看似简单的爱情悲剧之后却蕴含这丰富的思想内容。
女主人公海斯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但在婚姻上却很不幸。年轻时嫁给了身体畸形的学者齐灵沃斯,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婚后两人移居波士顿。齐灵沃斯先将妻子送到了那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之后的近两年间,他却杳无音讯,生死不明,海斯特孤独的过着日子。这时英俊的青年牧师丁梅斯戴尔闯入了她的生活。他们真诚的相爱,并有了爱情的结晶。这件事的暴露使海斯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殖民地的独居生活中,她犯下的通奸罪是为清教教义所不容的,按照当时的教规,海斯特只有交待了奸夫的姓名,才能得到宽恕,但是她却独自承受了这一切。海斯特站在刑台上独自受罚,胸前戴着醒目的红字“A”。毫无疑问,这字母一定有一种隐含的意义,而这种含义仿佛从这种神秘的象征中自然地涌现出来。
海斯特是一个饱受舆论和宗教谴责的犯下通奸罪行的少妇,她胸前的大红字母“A”是英语单词Adultery(通奸)的缩写。海斯特犯下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是让人难以启齿的。然而这却是小说表达的表层含义。作者用近似褒奖的语言对红色字母作了这样的描绘:“以精细的红布作底,四周饰有雅致的刺绣和金线织成的奇巧花样,融汇了瑰丽的奇思妙想与精美的手工技艺。”当海斯特站在刑台上时,她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抱紧孩子,她这么做与其说是出于母爱的激情,不如说她想掩盖身上的标记,但当她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耻辱的符号,用一个耻辱的标记去掩盖另一个,根本无济于事时,她用胳膊架着孩子,脸上露出了“高傲”的微笑。“倘若在这群清教徒中有一个天主教徒,在看到这个怀抱婴孩,风采如画的盛装美妇人时,他也许会想起无数名画家竞相描绘的圣母像。”
海斯特在犯下通奸罪后并没有逃避事实,她用自己的行动,用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顶住了强加给她的侮辱和惩罚。拘禁期结束后,她完全可以离开这个带给她耻辱的地方选择新的生活,但她却住进了远离尘嚣的小茅屋里,默默地过起了忏悔的生活。作者对海斯特这一人物的角色设计是要强调,人应该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罪恶才有希望得到宽恕和赦免。她做了一手好针线活,技艺熟练,做工精美,想象力丰富。并热心公众事业,救济穷人。慢慢地,她辛勤的劳动和美好的德行终于减轻了她的“罪恶”。渐渐地她忽视了现实的困境,以和平的心态去生活,她的仁爱与善良随着认识的提高与日俱增。她胸前表示“通奸”的标志“A”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ble(能力)”、“Angle(天使)”、“Affection(爱)”、“Admirable(值得敬佩的)”。
年复一年,斗转星移,平常百姓早已宽恕了海斯特所犯下的错,也不再把红字看作是罪孽的标志,但多年的孤寂生活使她变得与众不同。“她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情感和情欲转向思想。”当海斯特决心要和丁梅斯戴尔开始新的生活时,她却没能逃脱老齐灵沃斯的阴影。最后那个她用尽全力去保护,去等待的男人——丁梅斯戴尔——经过了一番忏悔的独白后死在了她的怀中。多年后海斯特又独自回到了那个有过她罪孽、真情和悲伤的地方,一个人慢慢地体味着她为爱所付出的一切。无论海斯特如何坚强,如何努力地与命运抗争,在作家笔下她都是一个被摒弃,被孤立的牺牲品。
在作家笔下,红色字母“A”是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像生命一样的东西。海斯特的女儿珠儿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红字,是被赋予了生命的红字。珠儿是海斯特与年轻牧师丁梅斯戴尔的爱的结晶。特殊的出身使得珠儿生来就是“儿童世界的弃儿”,“是罪恶的标志和产物”。小女孩是天真无辜的,在她的生命里,第一个引起关注的东西就是海斯特胸前的红字。作为一个还在懵懂之中的儿童,珠儿不理解母亲海斯特胸前绣着的红字的含义,却始终对红字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仿佛她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唯一任务就是探明其中隐藏的含义。她一刻也离不开红字,甚至当海斯特取下红字扔到枯叶堆里时,珠儿大发脾气表现出极度的不习惯。红字对珠儿来说就像是母亲的爱,而母亲把这个象征了她最大“耻辱”的孩子看作是上天赐给的恩惠。作为两位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结晶,珠儿在天真中深刻而又缓慢地感受着这个奥妙无情的世界。
在小说中,红色字母“A”是始终贯穿小说的主线。作者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红字展开故事。红字“A”和珠儿成为了女主人公海斯特永久的标志。作者把海斯特的美丽、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视为对封建政权与教权的最有力的反抗,同时也在深层次上探讨了清教的社会本质,揭示了人类本性中的善与恶。
参考文献:
[1] 黄招琴:《红色“A”字的意义追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
[2] 王元媛译:《红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
[3] 张炎:《论〈红字〉主要人物内心的孤独感》,《作家杂志》,2008年。
作者简介:姜丽霞,女,1971—,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红字》海斯特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他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红字》这部小说成为世界经典名著,也使得霍桑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他在小说中探索人性的罪恶,用犀利的笔锋去讽刺邪恶,揭露道德的伪善,抨击宗教的狂想,揭示真理。这使得看似简单的爱情悲剧之后却蕴含这丰富的思想内容。
女主人公海斯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但在婚姻上却很不幸。年轻时嫁给了身体畸形的学者齐灵沃斯,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婚后两人移居波士顿。齐灵沃斯先将妻子送到了那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之后的近两年间,他却杳无音讯,生死不明,海斯特孤独的过着日子。这时英俊的青年牧师丁梅斯戴尔闯入了她的生活。他们真诚的相爱,并有了爱情的结晶。这件事的暴露使海斯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殖民地的独居生活中,她犯下的通奸罪是为清教教义所不容的,按照当时的教规,海斯特只有交待了奸夫的姓名,才能得到宽恕,但是她却独自承受了这一切。海斯特站在刑台上独自受罚,胸前戴着醒目的红字“A”。毫无疑问,这字母一定有一种隐含的意义,而这种含义仿佛从这种神秘的象征中自然地涌现出来。
海斯特是一个饱受舆论和宗教谴责的犯下通奸罪行的少妇,她胸前的大红字母“A”是英语单词Adultery(通奸)的缩写。海斯特犯下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是让人难以启齿的。然而这却是小说表达的表层含义。作者用近似褒奖的语言对红色字母作了这样的描绘:“以精细的红布作底,四周饰有雅致的刺绣和金线织成的奇巧花样,融汇了瑰丽的奇思妙想与精美的手工技艺。”当海斯特站在刑台上时,她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抱紧孩子,她这么做与其说是出于母爱的激情,不如说她想掩盖身上的标记,但当她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耻辱的符号,用一个耻辱的标记去掩盖另一个,根本无济于事时,她用胳膊架着孩子,脸上露出了“高傲”的微笑。“倘若在这群清教徒中有一个天主教徒,在看到这个怀抱婴孩,风采如画的盛装美妇人时,他也许会想起无数名画家竞相描绘的圣母像。”
海斯特在犯下通奸罪后并没有逃避事实,她用自己的行动,用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顶住了强加给她的侮辱和惩罚。拘禁期结束后,她完全可以离开这个带给她耻辱的地方选择新的生活,但她却住进了远离尘嚣的小茅屋里,默默地过起了忏悔的生活。作者对海斯特这一人物的角色设计是要强调,人应该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罪恶才有希望得到宽恕和赦免。她做了一手好针线活,技艺熟练,做工精美,想象力丰富。并热心公众事业,救济穷人。慢慢地,她辛勤的劳动和美好的德行终于减轻了她的“罪恶”。渐渐地她忽视了现实的困境,以和平的心态去生活,她的仁爱与善良随着认识的提高与日俱增。她胸前表示“通奸”的标志“A”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ble(能力)”、“Angle(天使)”、“Affection(爱)”、“Admirable(值得敬佩的)”。
年复一年,斗转星移,平常百姓早已宽恕了海斯特所犯下的错,也不再把红字看作是罪孽的标志,但多年的孤寂生活使她变得与众不同。“她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情感和情欲转向思想。”当海斯特决心要和丁梅斯戴尔开始新的生活时,她却没能逃脱老齐灵沃斯的阴影。最后那个她用尽全力去保护,去等待的男人——丁梅斯戴尔——经过了一番忏悔的独白后死在了她的怀中。多年后海斯特又独自回到了那个有过她罪孽、真情和悲伤的地方,一个人慢慢地体味着她为爱所付出的一切。无论海斯特如何坚强,如何努力地与命运抗争,在作家笔下她都是一个被摒弃,被孤立的牺牲品。
在作家笔下,红色字母“A”是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像生命一样的东西。海斯特的女儿珠儿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红字,是被赋予了生命的红字。珠儿是海斯特与年轻牧师丁梅斯戴尔的爱的结晶。特殊的出身使得珠儿生来就是“儿童世界的弃儿”,“是罪恶的标志和产物”。小女孩是天真无辜的,在她的生命里,第一个引起关注的东西就是海斯特胸前的红字。作为一个还在懵懂之中的儿童,珠儿不理解母亲海斯特胸前绣着的红字的含义,却始终对红字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仿佛她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唯一任务就是探明其中隐藏的含义。她一刻也离不开红字,甚至当海斯特取下红字扔到枯叶堆里时,珠儿大发脾气表现出极度的不习惯。红字对珠儿来说就像是母亲的爱,而母亲把这个象征了她最大“耻辱”的孩子看作是上天赐给的恩惠。作为两位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结晶,珠儿在天真中深刻而又缓慢地感受着这个奥妙无情的世界。
在小说中,红色字母“A”是始终贯穿小说的主线。作者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红字展开故事。红字“A”和珠儿成为了女主人公海斯特永久的标志。作者把海斯特的美丽、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视为对封建政权与教权的最有力的反抗,同时也在深层次上探讨了清教的社会本质,揭示了人类本性中的善与恶。
参考文献:
[1] 黄招琴:《红色“A”字的意义追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
[2] 王元媛译:《红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
[3] 张炎:《论〈红字〉主要人物内心的孤独感》,《作家杂志》,2008年。
作者简介:姜丽霞,女,1971—,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