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 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心理测试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老年血透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长期血透;焦虑抑郁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的发展,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我国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老年患者也随之增加。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这些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生存期大大延长。但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给老年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而且长时间的治疗使患者身心备受煎熬,再加上费用因素、社会因素等,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大量研究证明,维持性血透患者抑郁和焦虑为最普遍心理并发症[1]。关注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心理护理工作,帮助老年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对患者的预后及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大意义,也成为血透护理工作者职责。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对行维持性血透老年患者出现的抑郁和焦虑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或解除心理问题,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 年10 月收治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其中,男38 例、女52 例;年龄60-88岁,平均(71.3±2.8) 岁,透析次数为每周1-3 次。 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符合条件并知情同意参加研究的所有终末期尿毒症患者。选择标准 :1) 符合慢性肾功衰竭尿毒症的诊断标准 ;2) 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 ;3) 无心、脑、肺等严重并发症;4) 意识清楚、智力正常、有一定文化程度、能理解调查内容自愿合作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基本护理,观察组给予基本护理和心理护理,。
我科设计调查问卷,一对一交流之后让患者独立填写调查问卷,归纳分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效果。两组患者首次透析时均由血透室专科护士做基本状况评估,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病史等。在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试。SAS标准分>50为存在焦虑,SDS标准分≥50表示存在抑郁状态。测试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又用同样的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透析中心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透析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访问。
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包括:①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息环境: 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患者疗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欣悦感和安全感。②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和蔼可亲的态度、主动热情的接待、阳光积极的态度,应用相关知识及交流技巧,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个体化服务,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 进行劝导同情启发激励支持消除疑虑,提供一定的心理保证等,降低抑郁感和焦虑感,正确看待疾病与死亡,消除其恐惧心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她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包括请专家讲课、召开座谈会、由病人或家属讲述治病抗病的经历和经验等。积极的共同探讨治疗问题并配合团体的心理辅导和集体治疗,使患者消除担心和恐惧,增强信心。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
4 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 >0.05);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2)。
5 讨论
尿毒症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必须通过长期血液透析(血透)来维持患者生命。但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因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依赖性强、社会关系及家庭支持的丧失、加之肾病及并发症对机体生理造成的长期损害等,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失衡,产生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强迫、敌对、偏执等,其中以抑郁最为突出[2]。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3]。抑郁也是血透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长期血透时的孤独寂寞和无奈,远离亲人和朋友生活圈子缩小不能參与正常的工作和社交职业的选择和人际交往明显受阻,使患者缺乏自信对治疗消极[4]。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5]。焦虑既可能是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也可能自对本身疾病的不安。维持性血透患者感到前途渺茫,对治疗方案和医护人员抱怀疑态度,担心费用、疗效、形象、社交等,常感焦虑。血透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营养状况、合并症状况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6]。而其中的老年患者因为身体机能一步一步的衰退、沟通不良、行动不便、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抑郁的高发病率。
通过本实验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式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也更利于治疗对维持性HD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实际上就是应用心理因素对病理过程的影响,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或行为及人际关系的交往,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认识 ,解除其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以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而减轻病痛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充分透析的同时,要兼顾患者精神方面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相信在医学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干预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会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俊明, 吴培林, 徐子欣, 等.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
响研究.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1):24-25.
[2] 谢娟,李正胜,卢晶晶. 中西医结合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抑郁的疗效观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4):114-116.
[3]吴华, 梁天水, 许春霞. 护理干预对血透并发不安腿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广 东 医 学 院 学 报, 2011, 29(4) :462-463.
[4]赵晓冰,长期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2): 77、102。
[5]于靓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健康必读, 2013 ,12(3): 468.
[6]曾美华, 王饶萍, 唐春苑, 等.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调查.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1, 32(7): 736-737.
通讯作者:李连,李连,1970- ,广东肇庆人,本科
摘 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心理测试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老年血透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长期血透;焦虑抑郁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的发展,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我国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老年患者也随之增加。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这些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生存期大大延长。但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给老年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而且长时间的治疗使患者身心备受煎熬,再加上费用因素、社会因素等,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大量研究证明,维持性血透患者抑郁和焦虑为最普遍心理并发症[1]。关注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心理护理工作,帮助老年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对患者的预后及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大意义,也成为血透护理工作者职责。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对行维持性血透老年患者出现的抑郁和焦虑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或解除心理问题,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 年10 月收治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其中,男38 例、女52 例;年龄60-88岁,平均(71.3±2.8) 岁,透析次数为每周1-3 次。 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符合条件并知情同意参加研究的所有终末期尿毒症患者。选择标准 :1) 符合慢性肾功衰竭尿毒症的诊断标准 ;2) 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 ;3) 无心、脑、肺等严重并发症;4) 意识清楚、智力正常、有一定文化程度、能理解调查内容自愿合作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基本护理,观察组给予基本护理和心理护理,。
我科设计调查问卷,一对一交流之后让患者独立填写调查问卷,归纳分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效果。两组患者首次透析时均由血透室专科护士做基本状况评估,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病史等。在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试。SAS标准分>50为存在焦虑,SDS标准分≥50表示存在抑郁状态。测试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又用同样的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透析中心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透析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访问。
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包括:①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息环境: 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患者疗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欣悦感和安全感。②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和蔼可亲的态度、主动热情的接待、阳光积极的态度,应用相关知识及交流技巧,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个体化服务,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 进行劝导同情启发激励支持消除疑虑,提供一定的心理保证等,降低抑郁感和焦虑感,正确看待疾病与死亡,消除其恐惧心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她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包括请专家讲课、召开座谈会、由病人或家属讲述治病抗病的经历和经验等。积极的共同探讨治疗问题并配合团体的心理辅导和集体治疗,使患者消除担心和恐惧,增强信心。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
4 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 >0.05);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2)。
5 讨论
尿毒症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必须通过长期血液透析(血透)来维持患者生命。但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因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依赖性强、社会关系及家庭支持的丧失、加之肾病及并发症对机体生理造成的长期损害等,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失衡,产生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强迫、敌对、偏执等,其中以抑郁最为突出[2]。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3]。抑郁也是血透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长期血透时的孤独寂寞和无奈,远离亲人和朋友生活圈子缩小不能參与正常的工作和社交职业的选择和人际交往明显受阻,使患者缺乏自信对治疗消极[4]。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5]。焦虑既可能是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也可能自对本身疾病的不安。维持性血透患者感到前途渺茫,对治疗方案和医护人员抱怀疑态度,担心费用、疗效、形象、社交等,常感焦虑。血透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营养状况、合并症状况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6]。而其中的老年患者因为身体机能一步一步的衰退、沟通不良、行动不便、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抑郁的高发病率。
通过本实验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式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也更利于治疗对维持性HD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实际上就是应用心理因素对病理过程的影响,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或行为及人际关系的交往,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认识 ,解除其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以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而减轻病痛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充分透析的同时,要兼顾患者精神方面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相信在医学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干预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会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俊明, 吴培林, 徐子欣, 等.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
响研究.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1):24-25.
[2] 谢娟,李正胜,卢晶晶. 中西医结合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抑郁的疗效观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4):114-116.
[3]吴华, 梁天水, 许春霞. 护理干预对血透并发不安腿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广 东 医 学 院 学 报, 2011, 29(4) :462-463.
[4]赵晓冰,长期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2): 77、102。
[5]于靓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健康必读, 2013 ,12(3): 468.
[6]曾美华, 王饶萍, 唐春苑, 等.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调查.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1, 32(7): 736-737.
通讯作者:李连,李连,1970- ,广东肇庆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