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探究与接受关系、知识与发展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主宰者与引导者的关系、知识与生活关系、民主与秩序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合作与价值的关系、媒体与时效的关系、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处理好关系
随着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爱学习,学生能自主探索,学得主动,教学能做到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让课堂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但教学时,许多教师误认为符合课改的课,就是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合作,教学手段多样化。所以,对形式的追求胜过了对本质的追求。但通过目前一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争论,人们才恍然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数学本质性内容”,因而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一、从学习方式上看,要处理好探究与接受关系的关系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然而个别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探究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不能滥用“探究式”,也不能忽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课改是在原课程基础上的调整和改进,并不是要把原来的做法全盘否定,要把握好度,在继承和发扬好的方面的前提下,纠正不足的方面,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做到传统的教学要扬弃,要发展。
二、从教学目标上看,要处理好知识与发展的关系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不仅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个基础性目标,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发展性目标,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无意中放松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生怕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出花样。如在教圆面公式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将16等分的圆进行操作实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分别转化为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进行推导。试问:如果只让学生追求“发展(过程)”,而忽视甚至没有“结果(知识)”—圆的面积公式,到头来学生获得的是什么?可见,“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关系。但必须明确,课程改革绝不是要削弱基础知识,更不是反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整体设计,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使基础与发展成为一个整体。
三、从师生的地位上看,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在新课程中,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有些教师认为“教师规范学生的学就势必造成对学生的束缚甚至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性”。这是不对的,学生的主体性是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塑造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仍然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这种统一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来实现的。
四、从教师的角色上看,要处理好主宰者与引导者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绝对权威,不再主宰课堂,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淡化主角意识,把表演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教师应找准角色定位,从传统的“教”为主转化为以“导”为主,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得生动活泼;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成功。
五、从学习材料上看,要处理好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之一。从新教材的编排上看,我们也不难看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色彩。这可谓“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在当今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一位片面的追求生活化,常常为生活而生活,而恰恰忽视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本身所固有的知识的连贯性和科学性。要警惕教学中越来越泛滥的“购物现象”。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学习材料的生活化要自然,千万不要牵强。
六、从学习氛围上看,要处理好民主与秩序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不再居高临下的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师更多的扮演组织者、共同学习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同志是关系。近来,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教师调动,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几乎吵作一团。这时,教师并不制止,还美其名曰:民主、开放。其实,教学的民主是以课堂的秩序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仍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在学生疑惑不解、争论不休时发挥作用。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秩序”,无限制的“民主”,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一句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决不能放任。
七、从教学机智上看,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出来的教学方案,有较强的预设性。然而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追求预设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过程,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及要有预设性要要密切关注课堂的生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针对某个教学环接做好一种或几种教学预设,以备课中的多变应对教学中的一变或多变。
八、从学习功效上看,要处理好合作与价值的的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但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二是在组织合作学习前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三是没有引导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四是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没能要担起管理和调控的职能,五是通过小组角色分工没明确、学生合作技巧没掌握,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丰富合作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把独立思考与合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学习效果最优化。
九、从教学手段上看,要处理好媒体与时效的关系
眼下有一种时髦的观点: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是一节好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实起了重要作用。如教学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例题时,教师利用电脑设计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与否和教学效果是不成正比关系的,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因需择用。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用语“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十、从评价方法上看,要处理好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想方设法激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表扬要适而有度,因人而异,分清对象,给予真实客观的评价。要让学生明白,获取知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快乐无比的事情,学习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无原则地表扬,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魅力。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课堂对他们的影响都可谓十分深远,是课堂发展了学生独立的理解、思考和判断能力,是课堂促使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是要淡化形式,注重数学本质性内容,处理好以上几种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处理好关系
随着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爱学习,学生能自主探索,学得主动,教学能做到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让课堂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但教学时,许多教师误认为符合课改的课,就是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合作,教学手段多样化。所以,对形式的追求胜过了对本质的追求。但通过目前一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争论,人们才恍然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数学本质性内容”,因而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一、从学习方式上看,要处理好探究与接受关系的关系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然而个别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探究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不能滥用“探究式”,也不能忽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课改是在原课程基础上的调整和改进,并不是要把原来的做法全盘否定,要把握好度,在继承和发扬好的方面的前提下,纠正不足的方面,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做到传统的教学要扬弃,要发展。
二、从教学目标上看,要处理好知识与发展的关系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不仅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个基础性目标,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发展性目标,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无意中放松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生怕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出花样。如在教圆面公式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将16等分的圆进行操作实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分别转化为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进行推导。试问:如果只让学生追求“发展(过程)”,而忽视甚至没有“结果(知识)”—圆的面积公式,到头来学生获得的是什么?可见,“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关系。但必须明确,课程改革绝不是要削弱基础知识,更不是反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整体设计,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使基础与发展成为一个整体。
三、从师生的地位上看,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在新课程中,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有些教师认为“教师规范学生的学就势必造成对学生的束缚甚至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性”。这是不对的,学生的主体性是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塑造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仍然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这种统一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来实现的。
四、从教师的角色上看,要处理好主宰者与引导者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绝对权威,不再主宰课堂,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淡化主角意识,把表演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教师应找准角色定位,从传统的“教”为主转化为以“导”为主,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得生动活泼;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成功。
五、从学习材料上看,要处理好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之一。从新教材的编排上看,我们也不难看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色彩。这可谓“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在当今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一位片面的追求生活化,常常为生活而生活,而恰恰忽视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本身所固有的知识的连贯性和科学性。要警惕教学中越来越泛滥的“购物现象”。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学习材料的生活化要自然,千万不要牵强。
六、从学习氛围上看,要处理好民主与秩序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不再居高临下的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师更多的扮演组织者、共同学习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同志是关系。近来,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教师调动,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几乎吵作一团。这时,教师并不制止,还美其名曰:民主、开放。其实,教学的民主是以课堂的秩序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仍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在学生疑惑不解、争论不休时发挥作用。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秩序”,无限制的“民主”,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一句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决不能放任。
七、从教学机智上看,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出来的教学方案,有较强的预设性。然而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追求预设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过程,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及要有预设性要要密切关注课堂的生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针对某个教学环接做好一种或几种教学预设,以备课中的多变应对教学中的一变或多变。
八、从学习功效上看,要处理好合作与价值的的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但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二是在组织合作学习前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三是没有引导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四是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没能要担起管理和调控的职能,五是通过小组角色分工没明确、学生合作技巧没掌握,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丰富合作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把独立思考与合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学习效果最优化。
九、从教学手段上看,要处理好媒体与时效的关系
眼下有一种时髦的观点: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是一节好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实起了重要作用。如教学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例题时,教师利用电脑设计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与否和教学效果是不成正比关系的,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因需择用。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用语“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十、从评价方法上看,要处理好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想方设法激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表扬要适而有度,因人而异,分清对象,给予真实客观的评价。要让学生明白,获取知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快乐无比的事情,学习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无原则地表扬,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魅力。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课堂对他们的影响都可谓十分深远,是课堂发展了学生独立的理解、思考和判断能力,是课堂促使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是要淡化形式,注重数学本质性内容,处理好以上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