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课堂的“三韵”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的教改进行得轰轰烈烈,围绕新课标的实施也有了许多深刻的科学探讨。要把一节小学语文课上得风采飞扬不容易,先不说它的定位目标,找准重点、难点并寻找突破方法等,就说新课标中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目前,有的课堂偏重人文性而忽视基础知识,有的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感悟,导致课堂人文性的欠缺。工具性人文性的得体结合也尤为关键。语文课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朗读和听说读写以及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另外,小学语文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小学语文是儿童的母语教育,因此,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直观形象性思维,注重趣味性教学是小学课堂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把课堂的味道上得更浓呢?我认为,宜从三方面着手。
  一、语文的“美”韵
  所谓语文的美韵是语文的文学韵味,包括文学的内容、形象、表达、情趣等韵味。语文课要有浓郁的美韵。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感悟作者隐藏于文字背后、文字深处的情感之美;感悟文章篇章结构、选择安排的章法之美。而一切美的根源皆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品味文本,到超越文本,培养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读者与作者交流的是其睿智的人生感悟,是一次高尚的对话,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内化语言,最终转化积淀为自身的文化底蕴。具体操作经验如下:
  首先,以语言文字为抓手、为依托。学生充分阅读文章,可以是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朗读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拥抱语言,和文本进行对话,在文章的血肉——语言文字中领会作者的情感、思想、写作意图。宋朝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反复读,细细读,使学生体会母语的浩瀚精美。像《伯牙绝弦》中的“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我引导学生边想象意境边读,抓住峨峨、洋洋,体会山的高大,江河的宽广。把“峨峨”拖长加重、“洋洋”拖长加宽,把“泰山”读稳读利落,把“江河”读连绵无垠。反反复复,读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处稍一拓展,学生便心领神会。
  其次,要围绕文字,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多层面地,甚至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或作品的某个段落,某个句子,进而去欣赏人间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人物形象,美的自然风光,美的构思,从而使学生更加迷恋祖国的语言文字。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桥》一课的开头:“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地读,抓住像泼、像倒等词来想象雨得大;抓住野马受惊狂奔,来想象山洪的凶猛;再把感情加进去,带情感读,语言文字的美蕴一下子出来了: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简洁,精炼,寥寥数语把一个山洪暴发的场面带到了我们的眼前。还有抒情的《与象共舞》:“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涌到了宽阔的草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学生读着读着,象的舞蹈的动作便跃入眼帘,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长鼻子这些词多形象生动,没有细致的观察是写不出的。学生从这些描述中可以领悟语言的精妙,感受人象生活的和谐美韵,陶冶领悟异国风情的情操。
  二、语文的“趣”韵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这就给小语定了个基调——趣味性。儿童不像成人,他们的思维形象直观,记忆能力极强,但他们的学习仍不如成人的方向性明确,不如成人的意志力坚定。心理学上指出,儿童适宜以游戏娱乐的形式学习。新课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还需用“兴趣”这根主线设计好课堂思路。新课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教师得从“课堂霸权主义”中走出,还给学生自主权。在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这其中有教师赏识的眼光、发展观的态度、鼓励的语言艺术、贴近儿童生活的课堂设计等。总而言之,要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课中生机盎然。
  语文的课堂“趣”韵最常见的可以用演一演,看一看,说一说的方式进行。演一演就是演文章中的角色,如《蚂蚁和蝈蝈》就很适合表演。《蚂蚁和蝈蝈》一文中,蚂蚁努力地搬运粮食被蝈蝈嘲笑,后来冬天来临,蚂蚁舒服地过日子,蝈蝈不住地凄鸣。让学生分角色读后演一演,当回小演员,这是他们的至爱,让儿童热爱游戏的天性返璞归真,课堂便会有了春光和春意。看一看体现在今天的计算机信息运用上。现代的信息技术如此发达,好多风景、资料、人物都可以取之即来,在课堂中既丰富了学生的眼界,又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如《桂林山水》一课,桂林的山水多美,辅以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多媒体剪影,学生很爱看,很爱学。再配上轻柔的葫芦丝背景音乐,学生会有无尽的读书乐趣。说一说一般以辩论方式进行,教师事先布置学生搜集大量有关资料,总结出场辩言。说一说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联系生活经验说,例如《生命生命》一文“飞蛾在我的手中极力挣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语言牵着学生来到安静的地方:“你的手中现在就有一只飞蛾,你双手合十,你感受到它的存在吗?它有怎样的动作?如果它会说话,它又会说什么呢?”这是学生愿意做的,也容易说的。
  三、语文的“师”韵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语言的能力、仪表风度等在语文课堂中都能够体现出来。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深浅不同地吸引着学生。无个性的课堂犹如没有个性特点的人物描述,没有生命力,也吸引不了听课的学生。古人云“言由心声”,今人说什么样的教师教什么样的学生。可见,课如其人,每个教师气质、情感、阅历、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就有着不同的师韵。
  要体现良好的师韵,首先,教师教学时得“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就是说,备课时教材要入、出自己之手,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灵活驾驭教材,书已滚瓜烂熟,都在心中装着,上课不用看教材。其次,实现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简笔画相当优秀,那他的课堂可以用简笔画突出文章的某些意韵,特别在板书上可以书画结合,自会别有一番情趣。有的教师幽默善言,那他应关注自己课堂生成,激发师生之间的灵动性。总之,教师各有各的风景和优势,技多不压身,驾驭课堂的本领也自会各有千秋,所以,我们要秀出师韵来。
  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机盎然,离不开上述的三韵,更离不开梅花一样的师魂。只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才能熏陶出更多的璀璨之花。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师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习得”是英语学习的好方法,关键是教师要营造纯英语的环境,向学生大容量输入英语,使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英语。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语环境 语言习得    英语是人们对外交流、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因此,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历史教学要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成功对接.用“现实”和“时尚”的载体“穿越”历史.回到历史现场.进而以史为鉴.让历史成为现实社会的指路明灯.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真正体现历
新课程标准所带来的新思想、新理念只有真正融入每住教师的脑海.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