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在二十一世纪》和时代精神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无论我去哪里、见哪些人都会听到同样的问题:你怎么看待托马斯·皮凯蒂 (Thomas Piketty,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其于去年出版的著作《资本在二十一世纪》在欧美热销至今,一时洛阳纸贵,形成“皮凯蒂现象”)?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你怎么看待皮凯蒂的著作,你对皮凯蒂现象有何见解?
  回答第一个问题相对容易。我侥幸成为英文版《资本在二十一世纪》一书最早的读者。出版皮凯蒂著作的哈佛大学出版社在这部书出版前曾给我寄过校样,希望我能写一份封底简介。我很高兴能有此幸运,因为这本书的广度、深度和远大目标都让我啧啧称奇。
  我对皮凯蒂、伊曼纽尔·赛斯( Emmanuel Saez,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安东尼·阿特金森(Anthony Atkinso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还有其他人在收入分配领域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当然非常熟悉。这项研究已经在超级富豪收入增长问题上做出了令人吃惊的新发现。研究表明许多发达经济体的不平等状况已远非20世纪初可比。这部著作本身就称得上是才华横溢。
  但这部书又远远超出了实证研究的范畴,娓娓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关于财富发展耐人寻味的警世故事。皮凯蒂告诫我们不要被20世纪下半叶发达经济体长达数十年外表光鲜的繁荣稳定的共同经历所蒙蔽。在他的讲述中,其实不平等的破坏性力量可能在资本主义中占据主导地位。
  让《资本在二十一世纪》值得一读的或许不仅是其观点本身,还有亲眼见证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试图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问题。皮凯蒂重点诠释了收入分配的政治含义;他在资本主义一般规律和偶然因素两者间微妙的摇摆不定;他所提出的大胆(在不少人看来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弥补资本主义固有缺陷的挽救措施令人耳目一新,因为在此之前很少有经济学家做过这样的尝试。
  因此虽然我很想说自己预见到了这部书出版后巨大的学术成功和民意成功,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准确地说,这本书引起的反响令我惊讶不已。
  一方面,这本书阅读起来难度很大。整部著作差不多有700页长(包括注释部分在内),并且虽然皮凯蒂没有耗费大量时间探讨形式理论,但方程式和希腊字母却仍在整部著作中随处可见。书评家称赞皮凯蒂的引述颇具巴尔扎克和简·奥斯汀的神韵;但实际情况却是除少得可怜的文学比喻外,读者看到最多的还是经济学家干巴巴的论述和统计数据。
  经济学界也并不一致看好这部著作。整部书都围绕几个会计恒等式展开,试图量化储蓄、经济增长、资本回报与社会财富分配之间的关系。皮凯蒂非常善于通过追踪历史变化状况并在实际数据和抽象关系之间建立联系。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众所周知的经济关系。
  皮凯蒂在上述会计构架的基础上稍作延伸得出了悲观的结论。如果合理假设成立——即富人能够进行足够的储蓄——那么只要平均资本回报率r高于总体经济增长率g,继承财富与收入(或工资)之比将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皮凯蒂认为除动荡不安的20世纪上半叶外,这种状况一直是历史常态。如果他对未来的预测成立,我们将面对不平等状况前所未有的糟糕处境。
  但在经济学领域进行推断是非常危险的,并且支撑皮凯蒂观点的数据也很难确定是否真实。诚如很多人所言,如果经济领域资本相对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呈现过剩状况且创新速度开始减缓,那么资本回报率r将很有可能会开始降低。或者诚如其他人所言,全球经济可能在新兴和发展中世界的推动下呈现加速回升态势。我们要认真对待皮凯蒂的观点,但这种观点还谈不上是铁律。
  或许这本书的成功来源于时代精神。即使全球金融危机刚结束时能够整理出同样的观点和论据,我们也很难相信同样的观点在5到10年前会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平等状况愈演愈烈引发的担忧一直在美国积聚。虽然经济有所复苏,但中产阶级收入继续呈现停滞或下降态势。现在将不平等归结为美国的核心问题似乎颇有道理。这或许能够解释皮凯蒂的著作为什么在美国比他的祖国法国受到更多的重视。
  《资本在二十一世纪》重新点燃了经济学家对财富及其分配态势的兴趣。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等古典经济学家都曾关注同样的话题。这本书已经把至关重要的实证细节及一个简单但有效的分析框架带到公众讨论中。无论何种原因,它已经对经济学界和公共话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作者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教授。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如何克服海洋方向地缘条件的先天不足,如何突破带有冷战思维的霸权国家的所谓岛链封堵,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目标?以经济合作为纽带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否为解决南海争端带来新的可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王宝付教授在这些领域有着深入思考。“西进”与“南下”并举  《南风窗》: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最高决策层对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说是一个具体化,这样的战略思
雕塑家孙振华先生说,宋辽时代的艺术是文人气的,敏感、细腻、秀婉、缠绵,从外物走向内心,注重个性化的情感意绪。  薄伽教藏殿位于山西大同华严下寺,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那一年是北宋宝元元年,同年党项人李元昊在河西走廊一带建立西夏政权,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地理版图犬牙交错,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则在激烈的碰撞交流中趋于融合,创造出崭新的时代风格。  “薄伽”是薄伽梵的略称,为释迦牟尼世尊的梵名,
近期,“郭韩大战”成为电影娱乐界的热门话题。郭敬明的《小时代3:刺金时代》于7月中旬登陆暑期档不久,韩寒的“公路片”《后会无期》也接连上映,两个纵横文学市场十余年的“80 后”作家,又掀起电影市场的波澜。相比张艺谋、冯小刚等“老”一代明星导演,郭敬明、韩寒显得无所畏惧,因为一种新的电影文化、电影市场已然形成, 20岁上下的都市青年人成为影院消费的绝对主力军。在这个意义上,电影与文学共享同一个消费对
作为国际原油价格风向标的北海布仑特原油价格,在今年的一月初跌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让世人大跌眼镜。就在6个月前,布仑特原油价格还处在每桶110美元的高位。仅仅半年过去了,原油价格就被“腰斩”,跌幅接近60%,其下降的速度和幅度,在自1986年石油危机以来的近30年时间里,无出其右者。  原油价格为什么会暴跌?国际原油市场又有什么新的动向?更重要的是,今后的国际原油价格到底将走向何方呢?一泻千里的油
2015年刚开年的两个月间,津巴布韦首席大法官和首都哈拉雷高等法院的法官吵了一架。吵架的起因是首席大法官奇迪奥西库在司法年度总结大会上不点名批评了哈拉雷高院的一些法官,严厉指责他们太懒了。业绩最差的4个法官,一年总共只判了33个案子,其中只有两个案子还算大案。有个法官甚至只判了两个案子。相比之下,这个法院最辛勤的法官一人就判了72个案子。  津巴布韦宪法保护法官的独立地位,规定法官只有特殊情况下才
党必须改变,但是事先却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蓝图”,如何把握改变的分寸,极大地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的智慧。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狄忠蒲(Bruce J. Dickson)教授是专门研究中国政治和中国共产党的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早在1997年,在一本专著中,他将“政党适应性”概念引入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对政党适应性问题展开了专门研讨。他将适应性界定为一种政治体系的创设,即对社会
这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出现了间歇性上涨。一些乐观者认为,这是经济基本面改善的结果。对这种观点,我不评价,我只知道,即便有所改善,但至少还不够。  汇率是什么?它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也可以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比如,在人民币的直接标价法(购买1元外币应付多少元人民币)之下,1美元等于6.7元的人民币,6.7就是汇率。  汇率是什么决定的?从短期看,是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的供需
在过去3年间,超过1000名法国公民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参加“圣战”。  1月27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一家豪华酒店遭枪手扫射和车弹袭击,多人死亡。早前曾声称处决了两名突尼斯记者的“伊斯兰国”利比亚分支,宣称对新的事件负责。无独有偶,巴黎《沙尔利周刊》1月7日遭血洗后,总部在也门的“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AQAP)的两名首领也积极认领袭击案,似乎“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在开展“竞争”。但更全面的信
人总是无法忘记自己从哪里走来。中国人对“中国”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存在,始终具有难以形容的情感牵连,其中甚至有神秘主义的因素。“中国”何以如此具有魅力,有如一个人存在的母体?  而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自身,对世界的认知模式、关系模式也随之变化,我们正在返回古代的“中国”去寻找文化、精神的资源,甚至政治资源,并带到现在,参与构造我们和世界的未来。  2005年,著名哲学家赵汀阳
就像是惯例一样,每到农历过年前,在中国总会上演“农民工讨薪”、“产业工人回家过年”的剧目,一年又一年。  它可以说明很多东西,至少是在提醒,中国社会仍然处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段上,而且,无论是就产业工人的权利保障,还是就经济结构对社会结构的支撑来说,我们远没有到达转型基本完成的终点。  在以前,过了年之后,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总会出现一轮“用工荒”。但在经济结构早已发生很大变化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