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平缝薄互层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物理模拟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c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气储层之中常存在沿层理发育的水平裂缝,并对储层特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水平裂缝与层理平行,使得裂缝的地震响应与层理的地震响应互相混叠,给水平缝的地震识别带来了困难.本文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模拟并分析了含水平裂缝的薄互层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为水平裂缝的地震识别提供依据.首先设计并制作了用于模拟含水平裂缝的薄互层储层物理模型,模型采用了在均匀地层中嵌入裂缝单元的模拟方式,水平裂缝单元采用片状孔隙材料叠合法构建,即利用粘合剂将片状孔隙材料粘合胶结,然后压实固化进而获得用于模拟野外含裂缝岩石的裂缝单元.然后将物
其他文献
为了搞清中国东北盆地群晚期构造变形特征,通过二维地震剖面的解释、钻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分析,结合东北盆地群的构造样式和演化机制分析,对中国东北盆地群白垩纪末构造变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纪末期由于阿穆利雅地块与锡霍特-阿林岛弧发生碰撞,对东北盆地群产生了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在该挤压作用下,东北盆地群表现为近东西向缩短,构造格局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反转构造,该期构造反转奠定了东北盆地群现今的构造格局;在地震剖面上削截特征和逆断层活动明显,变形均集中于先存构造发育处且受先存断裂的控制。总体上东
大地电磁法一直以来基本都遵循场源为平面电磁波的假设,这种假设普遍适用于中高频的大地电磁研究,但在具有显著非平面波场特性的区域或开展长周期大地电磁研究时,则对场源平面波的理论基础带来了挑战,若不满足理论假设,将会导致深部探测的可靠性降低,勘探目标定位风险增高.本文通过选择线状、片状及非规则场源模型来模拟极光电集流、赤道环电流和横向波动的波数场源,开展了大地电磁场源效应的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非平面波模式和平面波模式的响应差别.模拟表明大地电磁场源效应强度与模型平均电阻率正相关,与频率和测点与源水平距离负相关,
利用数值方法解Lippermann-Schwinger(L-S)方程的主要困难在于系数矩阵存储和线性方程组求解.这主要是因为L-S方程的积分部分是一个空间褶积,在离散后将导致一个满秩矩阵,进
在储层预测工作中,储层弱反射信号淹没在强反射信号之中的情况非常常见,这不利于精确识别和描述储层结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强反射剥离方法,用于辅助储层弱反射信号的检测工作.该方法在卷积模型的框架下将强反射预测问题分解为地震子波预测与强反射预测两个子优化问题,并采用AIDNN与U-Net两个深度神经网络分别求解.通过训练直接得到地震数据与强反射之间的映射关系,避免了经验性调参过程,计算速度快,适用于海量地震数据处理.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预测并剥离地震数据中的强反射且保真保幅
为了探究由于地层情况的不确定性导致水平井水平段井筒上下起伏波动对积液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水平井水平段分别处于上倾、波浪、台阶式轨迹波动下的水平井积液问题及压降规律进行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对水平段上倾不同角度、台阶式轨迹波动以及上下波浪式轨迹波动对压降及携液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台阶式轨迹波动以及上下波浪式轨迹波动的井眼形态,从压力损耗以及排液稳定性两方面来看,均不适合在现场实际生产中使用;从压力损耗方面来看,水平井水平段随着倾斜角度越大,其水平段压力梯度及总压降值越小;从排液能力方面来看,随着水平段向
如何厘清钻孔体应变信号中的气压和固体潮频响效应,一直是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一大难点.区别于国内现有研究,本文尝试采用传递函数对陕西地区的4个体应变台进行了系统诊断.结果表明:(1)低频带(0.1~0.5 cpd)气压响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高频带(8~30 cpd)次之,中频带(0.5~8 cpd)最差;(2)不同频带体应变对气压的滞后响应平均在9°以内,但日波和部分高频段的相位存在超前现象;(3
当相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地质体时,重力(重力异常、重力张量)和磁力(磁力异常、磁力张量)就会产生叠加,这会对横向分辨多个地质体带来较大困难,因此需要对重力和磁力横向分辨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重、磁场正演理论出发,以球体(点源模型)和无限延伸水平圆柱体(线源模型)为例研究重力异常、重力张量、化极磁力异常以及垂直磁化磁力张量的理论横向分辨能力以及在给定观测精度条件下的实际横向分辨能力.通过研究表明,重力和磁力理论横向分辨能力随深度呈线性变化;给定观测精度下的重力和磁力实际横向分辨能力与形体质量、磁矩大小及观
目前国内外气田现场广泛应用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大多是建立在直井基础之上的,将曳力系数和表面张力取为常数,没有考虑井斜角、曳力系数和表面张力变化对临界携液流量的影响。为了准确判断天然气斜井是否积液,对天然气斜井中的液滴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新的天然气斜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模型考虑到曳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而变化,引入GP模型计算气井中液滴的曳力系数,根据气井温度和压力数据计算出气水界面张力。结合实例,将新模型与其他5个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更加吻合,准确率达95.2%。新模
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支撑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直接影响构造解释的效果。根据超深层地震资料具有信噪比低、主频低、频带窄等特点,提出了保护和恢复弱反射信号的低频成像处理思路。为了提高超深层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开展了保护低频弱去噪处理、弱信号恢复及补偿、保持信噪比提高分辨率和子波一致性处理、剩余静校正和速度分析迭代处理、超低频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以CS地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应用,改善了超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成像效果。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其中贝中次凹南二段富含大面积低渗透油藏。为了搞清低渗透油藏形成机制,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从沉积相带、烃源岩评价、储层结构、成藏模式等方面对南二段低渗透油藏形成条件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贝中次凹南二段暗色泥岩累计厚度大于150 m,Ro一般大于0.7%,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排烃强度普遍超过2×106t/km2,是最主要的生油岩;南二段砂体横向连片,纵向多层叠加,孔隙度平均为8.4%,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