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德育工作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培养对象、培养规格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其德育工作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德育环境尤其是德育软环境的培育是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德育软环境的优劣对高职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德育工作的实施和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培育
“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无疑也是在环境中进行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在德育教育内容上具有独特性,在德育对象上具有多层次性,在德育工作方法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系统中,德育环境尤其是德育软环境对学生道德品德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大,并成为学校德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一、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的内涵及时代特征
德育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形态:物质形态的德育环境、制度形态的德育环境和精神形态的德育环境。物质形态的德育环境被称作“硬环境”,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德育环境被称作“软环境”。“硬环境”是基础、物质保障;“软环境”是核心、灵魂。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是指学校的整体精神和风貌,是一所学校的内在品质,其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制度和民主管理模式,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貌。软环境的形成过程较漫长,一旦形成,它所发挥的效用是长期的、持久的。
应该看到,当前高职院校软环境建设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就业选择方式等的日益多样化,给整个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新的教育类型、新的教育群体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上的模糊,存在事实上的偏见和歧视,使高职院校社会外部德育环境面临困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生源渠道参差不齐,思想道德素质的多元化,无疑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德育工作的严峻性;第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弱化了德育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主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增加了德育教育的难度。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处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体现出当代性特征:
1 德育软环境的社会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成倍增长,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快速推广,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在学校迅速传播,高职院校德育环境直接面临着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学校正走入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加快促成高校德育软环境的社会化。
2 德育软环境的潜隐性。物质形态环境提供给高职学生优良的学习、生活条件。作为精神、制度形态存在的德育软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和发展过程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渗透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时段和领域,其影响方式及自身存在的方式上呈现出潜在、隐蔽的特征。
3 德育软环境的稳定性。德育软环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式的累积或积淀过程,是构成软环境各种因素的长期积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德育软环境形成以后,表现出相当大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则表现为对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的影响是长久和持续的,而不是一次性的或短效的。
4 德育软环境的虚拟性。高校德育面临环境面临信息的全球化挑战,校园网络迅速抢占了传统宣传教育阵地,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人们交往方式的重大变化,造成人际关系的虚拟化,给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德育环境“虚拟现实”的出现和发展,必然导致其现实中人际距离疏远,人际关系紧张,难以形成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
二、高校德育软环境培育路径选择
(一)培育先进的育人理念
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引用到高职院校,其科学内涵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这是德育教育本质与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德育软环境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德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完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不仅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及有关政策处处体现对人性和谐的渴求,而且每一个从事德育工作的人,都必须具有明确的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的意见,考虑他们的需要,维护他们的利益,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使学生自发投入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之中。
2 坚持个性发展理念。衡量学校是否有特色,归根到底要看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有特色。这种特色应该体现为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与和谐性的统一。个体的差异是绝对的,每个个体在认知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创造欲望,人人都有创新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表现出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应该从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创造尊重个性、教学相长的德育教育氛围和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突破自我的局限,引导、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3 “完人”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一定要强。这里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最核心的是“德育素质”。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它更需要树立“完人”理念——完整的“品德”、完善的“知识”、健全的“才能”、完美的“体质”。学校必须通过实施全方位渗透,全面推进德育与教学工作相融合,把德育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落实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将道德素养内化到学生人格结构之中。
(二)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1 办学理念及精神培育。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是高职院校在其长期的发展和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的精神力量。它是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业绩、品格、精神的结晶,是一个渐进的形成过程。精神和理念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的精神动力。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有的中专院校转变而来的,建校时间不长,其学校精神和理念需要培育:一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以特色求发展,要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各自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办学理念;二是要充分发挥讲坛阵地、舆论阵地、网络阵地等的作用培育学校价值信仰;三是在物质文化(硬文化)中渗透精神文化(软文化)。各高职院校必须要在发展和竞争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提炼办学精神,形成竞争力。
2 树立开放的意识。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开放,是学校教育的特点及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所决定的,社会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影响着学校教育。只有与现实的、真实的环境相碰撞、相冲突、相作用,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这样形成的道德品质才能牢固持久。高职院校人文环 境必须建立在开放的理念基础上,摒弃过去封闭式、防御式的教育模式。从封闭型的人文观向开放型的现代人文观转变,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信息选择和文化整合功能,让学生在价值观念多样化、道德观念多元化中寻找到主旋律。
3 建设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培育出心智健全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优化高校德育软环境的根本性举措。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与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有关,而且与育人环境建设密切相关,包括校风、学风和舆论导向、道德风尚以及文化娱乐品位等。要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在环境中育人,在活动中育人。
(三)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与人密切相关,德育工作本身是做人的工作的,人际关系环境对高校德育软环境建设的有效开展具有重大影响。高职院校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主要体现在真诚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上,其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以上四种关系的协调程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有利于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习环境。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环境培育和建设,通过建设社交网、交际圈去影响和熏陶学生,通过社交网做学生德育工作。要注意学生间的人际交往环境的培育,善于控制人际交往的频率和深度,逐步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认识能力和对周围人际关系变化的洞察力,自觉地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
(四)构建和谐的制度环境
制度能够管理人,制度也能塑造人,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无形的文化,文化通过制度载体得以表现。政策、制度是高职院校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根本保证。学校制度环境包括学校整体管理体系、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学校整个管理系统能否良性运转,直接关系到师生员工能否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关系到德育能否正常开展。高职院校要根据目前的实际,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方面,要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要制定明确的德育实施细则,要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增强操作性,克服随意性;第三,学校要建立学生德育考评体系,把德育测评结果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主要内容,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营造一个良性互动、协凋一致的高校制度环境,使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为优化德育软环境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撑。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培育
“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无疑也是在环境中进行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在德育教育内容上具有独特性,在德育对象上具有多层次性,在德育工作方法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系统中,德育环境尤其是德育软环境对学生道德品德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大,并成为学校德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一、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的内涵及时代特征
德育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形态:物质形态的德育环境、制度形态的德育环境和精神形态的德育环境。物质形态的德育环境被称作“硬环境”,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德育环境被称作“软环境”。“硬环境”是基础、物质保障;“软环境”是核心、灵魂。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是指学校的整体精神和风貌,是一所学校的内在品质,其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制度和民主管理模式,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貌。软环境的形成过程较漫长,一旦形成,它所发挥的效用是长期的、持久的。
应该看到,当前高职院校软环境建设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就业选择方式等的日益多样化,给整个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新的教育类型、新的教育群体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上的模糊,存在事实上的偏见和歧视,使高职院校社会外部德育环境面临困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生源渠道参差不齐,思想道德素质的多元化,无疑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德育工作的严峻性;第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弱化了德育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主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增加了德育教育的难度。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处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体现出当代性特征:
1 德育软环境的社会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成倍增长,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快速推广,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在学校迅速传播,高职院校德育环境直接面临着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学校正走入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加快促成高校德育软环境的社会化。
2 德育软环境的潜隐性。物质形态环境提供给高职学生优良的学习、生活条件。作为精神、制度形态存在的德育软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和发展过程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渗透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时段和领域,其影响方式及自身存在的方式上呈现出潜在、隐蔽的特征。
3 德育软环境的稳定性。德育软环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式的累积或积淀过程,是构成软环境各种因素的长期积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德育软环境形成以后,表现出相当大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则表现为对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的影响是长久和持续的,而不是一次性的或短效的。
4 德育软环境的虚拟性。高校德育面临环境面临信息的全球化挑战,校园网络迅速抢占了传统宣传教育阵地,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人们交往方式的重大变化,造成人际关系的虚拟化,给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德育环境“虚拟现实”的出现和发展,必然导致其现实中人际距离疏远,人际关系紧张,难以形成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
二、高校德育软环境培育路径选择
(一)培育先进的育人理念
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引用到高职院校,其科学内涵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这是德育教育本质与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德育软环境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德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完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不仅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及有关政策处处体现对人性和谐的渴求,而且每一个从事德育工作的人,都必须具有明确的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的意见,考虑他们的需要,维护他们的利益,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使学生自发投入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之中。
2 坚持个性发展理念。衡量学校是否有特色,归根到底要看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有特色。这种特色应该体现为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与和谐性的统一。个体的差异是绝对的,每个个体在认知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创造欲望,人人都有创新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表现出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应该从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创造尊重个性、教学相长的德育教育氛围和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突破自我的局限,引导、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3 “完人”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一定要强。这里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最核心的是“德育素质”。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它更需要树立“完人”理念——完整的“品德”、完善的“知识”、健全的“才能”、完美的“体质”。学校必须通过实施全方位渗透,全面推进德育与教学工作相融合,把德育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落实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将道德素养内化到学生人格结构之中。
(二)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1 办学理念及精神培育。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是高职院校在其长期的发展和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的精神力量。它是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业绩、品格、精神的结晶,是一个渐进的形成过程。精神和理念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的精神动力。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有的中专院校转变而来的,建校时间不长,其学校精神和理念需要培育:一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以特色求发展,要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各自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办学理念;二是要充分发挥讲坛阵地、舆论阵地、网络阵地等的作用培育学校价值信仰;三是在物质文化(硬文化)中渗透精神文化(软文化)。各高职院校必须要在发展和竞争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提炼办学精神,形成竞争力。
2 树立开放的意识。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开放,是学校教育的特点及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所决定的,社会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影响着学校教育。只有与现实的、真实的环境相碰撞、相冲突、相作用,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这样形成的道德品质才能牢固持久。高职院校人文环 境必须建立在开放的理念基础上,摒弃过去封闭式、防御式的教育模式。从封闭型的人文观向开放型的现代人文观转变,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信息选择和文化整合功能,让学生在价值观念多样化、道德观念多元化中寻找到主旋律。
3 建设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培育出心智健全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优化高校德育软环境的根本性举措。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与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有关,而且与育人环境建设密切相关,包括校风、学风和舆论导向、道德风尚以及文化娱乐品位等。要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在环境中育人,在活动中育人。
(三)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与人密切相关,德育工作本身是做人的工作的,人际关系环境对高校德育软环境建设的有效开展具有重大影响。高职院校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主要体现在真诚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上,其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以上四种关系的协调程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有利于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习环境。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环境培育和建设,通过建设社交网、交际圈去影响和熏陶学生,通过社交网做学生德育工作。要注意学生间的人际交往环境的培育,善于控制人际交往的频率和深度,逐步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认识能力和对周围人际关系变化的洞察力,自觉地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
(四)构建和谐的制度环境
制度能够管理人,制度也能塑造人,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无形的文化,文化通过制度载体得以表现。政策、制度是高职院校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根本保证。学校制度环境包括学校整体管理体系、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学校整个管理系统能否良性运转,直接关系到师生员工能否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关系到德育能否正常开展。高职院校要根据目前的实际,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方面,要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要制定明确的德育实施细则,要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增强操作性,克服随意性;第三,学校要建立学生德育考评体系,把德育测评结果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主要内容,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营造一个良性互动、协凋一致的高校制度环境,使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为优化德育软环境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