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德怀身居高位,但是他严于律己,从不居功自傲。在生活中,在吃饭穿衣方面,他对自己、对家属所掌握的廉洁奉公尺度,可以说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尽管如此,他仍警醒自己,表现出了一个真正革命者的磊落胸怀。老战友杨尚昆在《读〈彭德怀自述〉》一文中写道:“他临阵对敌的雷霆之威,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节,生活上的冰雪之操和作风上的朴实无华,使他不愧为我们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的表率,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
吃饭: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有半点特殊
在革命战争年代,彭德怀与官兵甘苦与共,亲如手足。他说,哪一次战斗的胜利,不是干部战士英勇冲杀得来的,关心、体贴他们,是生动实际的政治工作,也是指挥员的应尽责任。在艰苦的红军时期,彭德怀常说:大家有盐同咸,无盐同淡。1930年夏,担任军长的彭德怀带领红五军转战鄂东南。由于战事频繁,加上生活艰苦,一天深夜,他伏案工作时,饥饿加上疲劳过度,竟晕倒在桌旁。警卫员小张看到这种情形,焦急万分,暗地里请炊事员下了一碗汤面,送到他面前。彭德怀看到面汤里有几片猪肝,就问:“哪里来的?”小张说:“部队买了老乡一头猪宰了。我看到军长近日身体消瘦,连日熬夜操劳,怕你身体拖垮了,特地请炊事员下碗面。”彭德怀听后严肃地说:“谁给你这个权力?我一再强调,红军官兵平等,当官的不能搞特殊!”小张还想解释,彭德怀霍地站起命令道:“不要说了!你快给我送回去!”炊事员老曹在隔壁听到彭德怀发脾气,连忙过来打圆场:“军长,面已做熟了,不吃是浪费,还是吃了算了!只这一次,下不为例!”彭德怀坚决不同意:“不能吃,绝对不能!这个先例决不能开!否则就不能说服人。我彭德怀革命,不是为个人吃好的。如果只为吃好的,我就呆在国民党里当官,享受好吃好喝!”说完,他一拳击打在桌子上,把茶杯里的水都震溢了。炊事员老曹看到彭德怀怒气冲天,也不敢吱声了。过了一会儿,彭德怀才缓缓地说:“同志哥,请你将这碗猪肝面送给重伤员吃。”说完,他转头又批评小张一顿:“以后约法三章,谁也不准违犯。”
1939年4月,彭德怀在返回八路军总部的途中,来到驻在山西黎城县西北约40里的129师随营学校检查工作。学校领导认为,彭总远道而来,十分辛苦,一定得好好款待。彭德怀一到,顾不上歇息,就认真听取校领导的汇报,并兴致勃勃地参观学员们简陋的校舍,同部分学员亲切交谈。午饭的时候,彭德怀进屋看见一桌摆满八九个菜的酒席,便惊讶地问:“你们学校的伙食这么好哇,学员们都吃这样的饭菜吗?”校领导连忙解释:“首长轻易不来,请首长吃顿便饭。”彭德怀当即沉下脸来:“如果是专门招待我的,我不吃!同志们,现在环境这么艰苦,条件这么差,每人每天只有5分钱的菜金啊!我怎么能吃下去?!”彭德怀的一席话,说得大家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接着,彭德怀笑着说:“好啦,警卫员,去把这些菜都倒进学员食堂菜锅!”警卫员立刻应声前来,几位校领导连忙动手帮助收拾。随后,警卫员从学员食堂打来了大锅菜。彭德怀高兴地招呼大家坐下就餐,边吃边幽默地说:“这蛮不错嘛!还是大家一起吃得香!”一句话,说得大家都乐了。
1947年3月的青化砭战役之后,地方上的同志专门给彭德怀送来几筒炼乳,表示慰问。彭德怀把炼乳送去一些给伤员,其余都倒进烧开水的锅里,让大家都喝上一口淡香的牛奶。在1947年8月中旬的沙家店战役之前,部队开始缺粮,上级指示受伤的马可以杀了吃。就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部队向沙家店的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消灭了胡宗南的王牌师——整编第36师的两个旅。战后,彭德怀下令部队迅速吃饭,然后到沙家店以北地域集结。当时有一个营支起锅灶,却没有一粒粮食,正在发愁。这时,一个战士背着一袋东西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彭总听说你们没粮食了,派我把这些小米送来。”营长问:“彭总吃什么呢?”战士回答:“彭总会想办法的”。大家喝着香喷喷的小米稀饭,感动得热泪盈眶。事后,大家才知道,送粮的战士走后,彭德怀请带路的群众想个“填填肚皮的办法”。老乡只搞到些粗糠和压得像钱钱一样扁的黑豆,熬成稀粥,做了一顿陕北缺粮人家的一种度荒饭“钱钱饭”。彭德怀指挥战斗两天两夜,把仅有的小米全送给战士,自己却吃得如此简单。
1948年2月,在延安瓦子街战役后的一天中午,战士们押着被俘的胡宗南部第29军参谋长刘振世去见彭德怀。正好遇到吃午饭,警卫员端来一盆面条、两碗素菜、一碟辣子和盐面。刘振世看到后感慨地说:“听说彭副总司令向来生活俭朴,真是名不虛传呀!”彭德怀问:“你听谁说的?”刘振世说:“就拿今天这饭来说吧,如在敝军是一个尉官,也得有几个菜才行。不然,光这点干巴巴的面条是过不去的。”彭德怀严肃地说:“就是像我这样的饭,中国也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上。你们吃不下我这样的饭,就是因为你们过惯了腐化生活的缘故。”刘振世哑口无言,点头称是。彭德怀说:“俭朴与腐化,是同广大群众作比较的。你们不顾人民生活,只图自己享受,才算真正的腐化。”
1948年4月西府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和一野直属机关住在一个叫街头庙的地方。由于条件差,生活艰苦,加上工作紧张,彭德怀经常彻夜不眠,身体日益消瘦。地方上的同志想让彭总改善生活,给他做了只鸡吃。他们知道彭总的脾气,为了达到目的,一切准备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开晚饭的时候,彭德怀看到送来的鸡,脸色马上严肃起来。“送鸡干什么?”“彭老总,你这一个多月没有休息好,我们大家一致同意给你做点好吃的,养养身子,是怕你的身体拖垮了啊!”炊事员感情激动地回答。彭德怀又问:“大家都吃鸡吗?”炊事员怯怯地说:“没有。”彭德怀接着说:“那好,我命令你把鸡拿回去送给伤病员。今后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有半点特殊。”炊事员只好把鸡端了回来。第二天,机关食堂为了改善生活,给大家做了肉菜,照例给彭德怀送去一份。虽然和他说明了情况,但彭德怀仍不放心,亲自到食堂调查一番,才把肉吃了。 彭德怀罢宴是有原则的,并非不分区别搞一刀切。一次,他到太岳军区视察,军区司令员陈赓等人用津贴凑起来买肉吃。本来是请彭总来吃的,但谁也不敢去请,怕他不高兴,还得挨批。正巧,彭德怀看到了,他开玩笑地说:“好你陈赓,吃肉也不叫我。”陈赓也开玩笑说:“人家说你彭老总见肉就骂娘,谁还敢叫你啊!”彭总说:“谁说我彭德怀不好吃肉?谁不知道肉香?”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1948年秋,西北野战军部队在渭北整训。这是新解放区,物质生活条件比陕北好多了,而彭德怀仍然保持艰苦俭朴的作风。其间,他把一纵副政委余秋里找来了解情况,留余秋里吃了一顿饭。炊事员炒了三个菜:青菜、豆腐、鸡蛋炒黄花,全是猪油炒的。饭后,炊事员悄悄告诉余秋里:彭总最喜欢吃猪油,平时还舍不得。你们来了才叫用猪油炒菜。统帅千军万马的彭大将军,生活如此俭朴,让余秋里每次想起都感慨不已。
作为妻子,浦安修对于彭德怀的艰苦朴素有着比其他人更深刻的体会。警卫员常向她诉苦说,他不允许为他设小灶;给他出外侦察地形准备的大衣,他送给了值勤的战士;行军中,他总是把马让给伤病员骑。他有胃病,有人送给他几筒奶粉,他都拿去一下子倒在煮粥的大锅里,和战士共享。为保证彭德怀的健康,对他这种要求自己和士兵同甘共苦的严格做法,同志们不止一次出面干涉,浦安修也多次婉言规劝,希望他注意身体,注意休息。彭德怀虽然一时一事依从了,但过后还是照常,谁都拿他没办法。从太行山到延安,从朝鲜战场到北京,从战争年代到和平环境,浦安修所知道的彭德怀一直保持着这个作风。
浦安修后来回忆说:“……1943年太行山上连续两年闹旱灾,他看到一些人家的烟筒没有冒烟,他眼神是那样的焦急难过,他曾挨户走访,默默地注视着群众锅里的野菜,于是就决定总部及直属队采野菜树叶,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粮,他自己虽然当时患着肠胃病,也和战土们一起吃野菜,把粮食节约下来分给群众。解放后,到了北京,碰上改善伙食,他常念叨:什么時候全中国老百姓都能吃上这样的饭菜呢?我记得,当人民生活出现困难的时候,他坐在饭桌前面,是怎样的难以下咽啊!我深深感到,他对人民生活的疾苦,有一种诚挚的、切肤的、连心的感情,在他那严峻的外貌下,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心。这是一颗赤子之心呵!这颗心,从童年时代就和千百万受苦受难的人们连在一起,一直没有分开。”
1957年,彭德怀有一次到南方检查战备和国防工程。回京途中路过南京,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家做客。许世友在桌上只摆上四样菜:炒豆芽、土豆丝、烧豆腐、炒肉。许世友的不客套,不摆谱,不铺张,让彭德怀十分高兴。他说:“我们都是‘出家人’,都应该爱国家之财,爱人民之财。管‘公’的人要牢守三条:第一自己不贪,第二不给人家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有这三条,才能保得住‘公’!”
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与人民共度艰难时日,彭德怀觉得自己应该做的,就是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他对侄女彭钢说:“为了减轻国家负担,我别无办法,节约还是可以做到的。”这一时期,特供猪肉他买得很少,供应的好大米、面粉经常让给别人吃。自己种的萝卜、白菜和红薯丰收了,他就算给彭钢等人听,一厘地萝卜收多少斤,一分地白菜能收多少,三分地红薯能顶多少粮食,这一切能给国家节省多少开支……
粗布征衣半老兵
彭德怀以农民的儿子为自豪,他声称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彭德怀的家庭极为困苦,父亲甚至在晚年靠装殓死人挣口饭吃,祖母和彭德怀弟兄们在大年初一还要讨饭过年。这对于彭德怀形成热爱人民,关心农民疾苦,乐于为民请命的品质有极大影响,同时也是彭德怀养成艰苦朴素作风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英雄续范亭将军在延安时就以诗相赠:“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
在战争年代,彭德怀常对他身边的干部说“仗靠战士打,生活上要想战士!”他在生活上处处想着战士,同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接受别人对他的特别照顾。他穿着和战士一样的打补钉的衣服,布鞋常漏出个大脚拇指,吃的一点也不超过标准。彭德怀总想在生活上和战士拉一条水平线,高一点也不干。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有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中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在解放战争期间攻打榆林的路上,彭德怀脚上的布鞋已经破了,警卫员趁他睡觉的时候,将布鞋拿到管理科换了双新的。他坚持不换,说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练兵打仗,有的还没有鞋换,我这双鞋补补还能穿。每次战斗、战役结束后,部队都有一大批战利品上交。有一次部队专门派人把两条高级俄国毯送给彭德怀,被他拒绝了。还有一次,部队给彭德怀送来一个鸭绒被,又轻又暖又实用。大家都劝彭德怀说:“你别的可以不要,这个得收下。你年纪大了,身体又受过伤,用一用别人也说不出啥来。”彭德怀批评大家说:“一切缴获要归公,这是我军的三大纪律之一,也是和国民党军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任何人不能破坏这个纪律。谁这样送,你们劝我收,都是不对的,凡是战利品一律归公,必须严格坚持。”说完,彭德怀让人把鸭绒被交给了有关部门。
曾任一野直属政治部副主任的郝士俊,曾在彭德怀麾下工作多年。他曾回忆说:“彭总一向艰苦朴素,最反对铺张浪费。我自打见到彭总,他身上穿的衣服好多是带补丁的,看上去和大家没什么两样,一点儿特殊的感觉也没有。对于这些细小的事情,彭总也非常重视,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做机关干部的表率。那是l949年冬天的事,我们住在一个叫雷庄的地方。一天深夜,由于彭总只注意看书,结果让取暖的炭火把棉裤烧了个大洞。我们在他身边工作的几个同志发现后,建议彭总让后勤部门给换一条新棉裤。听了大家的话,彭总却微微一笑,对我们说,我们解放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国民党军队,靠的是什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全军上下一致,同甘共苦,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利益和目标。干部带头遵守规定和纪律,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我哪能破坏这个,随便去换新棉裤呢。再说,只是坏了一个小洞,别处都是好的,补一补不是可以照样穿吗!彭总这一席话说得我们无言以对,大家心里对他更敬佩了。这条烧破了的棉裤,别人给补好以后,他一直穿在身上。” 彭德怀的廉洁,最主要的是严于律己,从不特殊。在彭德怀的榜样面前,西北野战军的高级将领也都始终保持着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可以说,彭德怀的榜样,就是无声的命令。无声的命令,有着无穷的威力。一次彭德怀光着头,手里抓着帽子,脚上的布鞋已经烂得穿不住,用麻绳绑在脚面上,但走起路来稳健有力。口渴了,在征得停在路边挑水农民的同意后,就着桶沿喝了几口,随后又赶队伍去了。这情景恰巧被押在路旁的俘虏看到了,他们立即站起来观望,有的竟惊恐地喊叫起来:“我们就败在他的手下,当了他的俘虏,真可怕!”更有人说:“完了,国民党完了,非彻底失败不可。老天有眼,天下哪有我们立足之地?”连这些俘虏也从彭德怀艰苦朴素的品质中,看到了人民军队的威力,预见到了他们的失败。
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参谋长解方在联名撰写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彭总》一文中谈到了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的穿衣:“凡是和彭总相处或者见过面的人,无不对他艰苦朴素的作风留下深刻的印象。彭总念念不忘用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生活标准来比较和约束自己。供给标准以外的东西,他从不多吃多占;供给制度以内的东西,他也尽量少领或不领。每当换发服装,他就叮嘱警卫员:‘我的旧衣服还可以再穿一年。’警卫员告诉他:‘你的衣服已经破了。’他说:‘补一补还可以穿嘛!’”
1952年元旦,彭德怀在志愿军领导机关干部大会上讲话,谈到“三反”运动时联系自己说:“我和警卫员开了个会,讨论了我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再作些节约。我吸烟一个月要12万(旧币,合新币12元),一年要144万。如果我还能为党工作20年,那就可以节省两三千万。我决定戒烟,棉衣也可以再穿一冬。我为革命事业贡献不多,应当尽量节约,给人民多积累一点财富,这对我个人来说也可自慰。”
彭德怀家里有一张很好的东北虎皮,皮软毛匀,纹路清晰,头尾完整。这是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慰问志愿军代表团送给他御寒防潮用的。彭德怀在朝鲜长期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身体受到很大的影响,他的膝关节病就是那时留下的。回国后,他的病也经常发作,疼痛得厉害时,走路都十分困难。这张虎皮彭德怀却没有舍得用,也不给家属用,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一天,彭德怀把秘书叫去,要他给何香凝老人去送一件东西。秘书说:“你身体不好,常犯病,留着用它做条褥子,还是有些作用的。听老人们讲,虎皮褥子是一宝,可以防风湿呢!”彭德怀微笑着说:“这张虎皮很贵重,但我不需要,还是送给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吧,听说她近来身体不好,她比我更需要。”为了感谢彭德怀,何香凝画了一只猛虎,并赋诗题词,作为对彭德怀的回赠。彭德怀把珍贵的虎皮送给何香凝,自己却忍受着身体的疼痛。据《彭德怀年谱》记载,1964年12月21日,彭德怀对哨兵彭才明说:“我的肩真疼。他妈的,这是在朝鲜战场冻的。”
彭德怀平时上班穿的是军常服,下班后换上中山装便服和布鞋。只有参加外事活动时,才穿上礼服和皮鞋,回来后马上脱下来保存好,为的是延长服装使用寿命,为公家节约开支。建国初期,彭德怀穿着一身粗布棉衣去开会,被某大机关的门卫挡驾,费了一番口舌才得以入门。彭德怀处处精打细算,注意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出国时也不例外。1957年,彭德怀出国访问前,有关部门按规定给他发来了服装费。他除做了必需的便服外,把剩余的钱全部退还给公家。又有一次要出国,秘书建议他多做两件,他批评秘书说:“不花自己的钱,你们就是不知道心疼!”夫人浦安修见彭德怀身上穿的毛衣太破旧了,就悄悄到王府井大街买了一件回来。晚上,工作人员请彭德怀试衣服时,浦安修也将她买的毛衣请他穿着试了试。毛衣太瘦了,惹得大家都笑起来。彭德怀诙谐地说:“花钱买来了一件‘紧身咒’,穿不得,穿不得!”他决定仍穿着破毛衣出国,别人劝他再买一件换换,他说:“出去是为了工作,也不是去搞服装展览,旧毛衣穿在里面怕什么!”
1962年,和彭德怀住在一起的侄女彭钢因病休学在家,见他的毛衣已经破得不像样子,就开玩笑说:“伯伯,你这件毛衣像是一幅世界地图,有湖泊,有河流,还有森林,花花搭搭的,该换一件了。” 彭德怀说:“补一补还可以穿,你就不用管了。”几天后,彭钢看不下去,她对彭德怀说:“伯父,我想买几件衣服,给我点钱行吗?”彭钢平时不乱花钱,彭德怀就给了她50元钱。彭钢来到西单商场,给伯父买了一件毛衣。彭钢拿起毛衣给彭德怀试穿时,他笑着说:“唉呀,这小鬼,我可上了你的当了。”彭钢把他的破毛衣脱下来放在一边时,彭德怀还埋怨说:“不要扔了,还可以穿呢!”1965年11月,彭德怀到西南三线工作。行前,彭钢把自己织的一双毛袜子送给他。彭德怀穿上后站起来走了几步,说:“这真暖和,以后别花時间给我织了。”彭钢埋怨说:“这是侄女为您织的第一双毛袜子。”这也是彭德怀生平第一次穿上的毛袜子。1973年,当彭钢见到已分离8年的彭德怀时,他仍然穿着自己给他买的那件毛衣,已经穿了11年了,上面满是补丁。那件毛袜子已经破烂不堪了,前面露着脚趾,后面露着脚跟。此情此景,让彭钢潸然泪下。
邓小平在代表党中央为彭德怀致悼词中指出:“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在吃饭穿衣方面,彭德怀发扬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传统。勤俭节约,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公而忘私,不为自己谋一点私利。彭德怀一生保持着节俭清廉的生活作风,成为共产党人光辉的典范,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吃饭: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有半点特殊
在革命战争年代,彭德怀与官兵甘苦与共,亲如手足。他说,哪一次战斗的胜利,不是干部战士英勇冲杀得来的,关心、体贴他们,是生动实际的政治工作,也是指挥员的应尽责任。在艰苦的红军时期,彭德怀常说:大家有盐同咸,无盐同淡。1930年夏,担任军长的彭德怀带领红五军转战鄂东南。由于战事频繁,加上生活艰苦,一天深夜,他伏案工作时,饥饿加上疲劳过度,竟晕倒在桌旁。警卫员小张看到这种情形,焦急万分,暗地里请炊事员下了一碗汤面,送到他面前。彭德怀看到面汤里有几片猪肝,就问:“哪里来的?”小张说:“部队买了老乡一头猪宰了。我看到军长近日身体消瘦,连日熬夜操劳,怕你身体拖垮了,特地请炊事员下碗面。”彭德怀听后严肃地说:“谁给你这个权力?我一再强调,红军官兵平等,当官的不能搞特殊!”小张还想解释,彭德怀霍地站起命令道:“不要说了!你快给我送回去!”炊事员老曹在隔壁听到彭德怀发脾气,连忙过来打圆场:“军长,面已做熟了,不吃是浪费,还是吃了算了!只这一次,下不为例!”彭德怀坚决不同意:“不能吃,绝对不能!这个先例决不能开!否则就不能说服人。我彭德怀革命,不是为个人吃好的。如果只为吃好的,我就呆在国民党里当官,享受好吃好喝!”说完,他一拳击打在桌子上,把茶杯里的水都震溢了。炊事员老曹看到彭德怀怒气冲天,也不敢吱声了。过了一会儿,彭德怀才缓缓地说:“同志哥,请你将这碗猪肝面送给重伤员吃。”说完,他转头又批评小张一顿:“以后约法三章,谁也不准违犯。”
1939年4月,彭德怀在返回八路军总部的途中,来到驻在山西黎城县西北约40里的129师随营学校检查工作。学校领导认为,彭总远道而来,十分辛苦,一定得好好款待。彭德怀一到,顾不上歇息,就认真听取校领导的汇报,并兴致勃勃地参观学员们简陋的校舍,同部分学员亲切交谈。午饭的时候,彭德怀进屋看见一桌摆满八九个菜的酒席,便惊讶地问:“你们学校的伙食这么好哇,学员们都吃这样的饭菜吗?”校领导连忙解释:“首长轻易不来,请首长吃顿便饭。”彭德怀当即沉下脸来:“如果是专门招待我的,我不吃!同志们,现在环境这么艰苦,条件这么差,每人每天只有5分钱的菜金啊!我怎么能吃下去?!”彭德怀的一席话,说得大家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接着,彭德怀笑着说:“好啦,警卫员,去把这些菜都倒进学员食堂菜锅!”警卫员立刻应声前来,几位校领导连忙动手帮助收拾。随后,警卫员从学员食堂打来了大锅菜。彭德怀高兴地招呼大家坐下就餐,边吃边幽默地说:“这蛮不错嘛!还是大家一起吃得香!”一句话,说得大家都乐了。
1947年3月的青化砭战役之后,地方上的同志专门给彭德怀送来几筒炼乳,表示慰问。彭德怀把炼乳送去一些给伤员,其余都倒进烧开水的锅里,让大家都喝上一口淡香的牛奶。在1947年8月中旬的沙家店战役之前,部队开始缺粮,上级指示受伤的马可以杀了吃。就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部队向沙家店的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消灭了胡宗南的王牌师——整编第36师的两个旅。战后,彭德怀下令部队迅速吃饭,然后到沙家店以北地域集结。当时有一个营支起锅灶,却没有一粒粮食,正在发愁。这时,一个战士背着一袋东西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彭总听说你们没粮食了,派我把这些小米送来。”营长问:“彭总吃什么呢?”战士回答:“彭总会想办法的”。大家喝着香喷喷的小米稀饭,感动得热泪盈眶。事后,大家才知道,送粮的战士走后,彭德怀请带路的群众想个“填填肚皮的办法”。老乡只搞到些粗糠和压得像钱钱一样扁的黑豆,熬成稀粥,做了一顿陕北缺粮人家的一种度荒饭“钱钱饭”。彭德怀指挥战斗两天两夜,把仅有的小米全送给战士,自己却吃得如此简单。
1948年2月,在延安瓦子街战役后的一天中午,战士们押着被俘的胡宗南部第29军参谋长刘振世去见彭德怀。正好遇到吃午饭,警卫员端来一盆面条、两碗素菜、一碟辣子和盐面。刘振世看到后感慨地说:“听说彭副总司令向来生活俭朴,真是名不虛传呀!”彭德怀问:“你听谁说的?”刘振世说:“就拿今天这饭来说吧,如在敝军是一个尉官,也得有几个菜才行。不然,光这点干巴巴的面条是过不去的。”彭德怀严肃地说:“就是像我这样的饭,中国也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上。你们吃不下我这样的饭,就是因为你们过惯了腐化生活的缘故。”刘振世哑口无言,点头称是。彭德怀说:“俭朴与腐化,是同广大群众作比较的。你们不顾人民生活,只图自己享受,才算真正的腐化。”
1948年4月西府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和一野直属机关住在一个叫街头庙的地方。由于条件差,生活艰苦,加上工作紧张,彭德怀经常彻夜不眠,身体日益消瘦。地方上的同志想让彭总改善生活,给他做了只鸡吃。他们知道彭总的脾气,为了达到目的,一切准备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开晚饭的时候,彭德怀看到送来的鸡,脸色马上严肃起来。“送鸡干什么?”“彭老总,你这一个多月没有休息好,我们大家一致同意给你做点好吃的,养养身子,是怕你的身体拖垮了啊!”炊事员感情激动地回答。彭德怀又问:“大家都吃鸡吗?”炊事员怯怯地说:“没有。”彭德怀接着说:“那好,我命令你把鸡拿回去送给伤病员。今后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有半点特殊。”炊事员只好把鸡端了回来。第二天,机关食堂为了改善生活,给大家做了肉菜,照例给彭德怀送去一份。虽然和他说明了情况,但彭德怀仍不放心,亲自到食堂调查一番,才把肉吃了。 彭德怀罢宴是有原则的,并非不分区别搞一刀切。一次,他到太岳军区视察,军区司令员陈赓等人用津贴凑起来买肉吃。本来是请彭总来吃的,但谁也不敢去请,怕他不高兴,还得挨批。正巧,彭德怀看到了,他开玩笑地说:“好你陈赓,吃肉也不叫我。”陈赓也开玩笑说:“人家说你彭老总见肉就骂娘,谁还敢叫你啊!”彭总说:“谁说我彭德怀不好吃肉?谁不知道肉香?”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1948年秋,西北野战军部队在渭北整训。这是新解放区,物质生活条件比陕北好多了,而彭德怀仍然保持艰苦俭朴的作风。其间,他把一纵副政委余秋里找来了解情况,留余秋里吃了一顿饭。炊事员炒了三个菜:青菜、豆腐、鸡蛋炒黄花,全是猪油炒的。饭后,炊事员悄悄告诉余秋里:彭总最喜欢吃猪油,平时还舍不得。你们来了才叫用猪油炒菜。统帅千军万马的彭大将军,生活如此俭朴,让余秋里每次想起都感慨不已。
作为妻子,浦安修对于彭德怀的艰苦朴素有着比其他人更深刻的体会。警卫员常向她诉苦说,他不允许为他设小灶;给他出外侦察地形准备的大衣,他送给了值勤的战士;行军中,他总是把马让给伤病员骑。他有胃病,有人送给他几筒奶粉,他都拿去一下子倒在煮粥的大锅里,和战士共享。为保证彭德怀的健康,对他这种要求自己和士兵同甘共苦的严格做法,同志们不止一次出面干涉,浦安修也多次婉言规劝,希望他注意身体,注意休息。彭德怀虽然一时一事依从了,但过后还是照常,谁都拿他没办法。从太行山到延安,从朝鲜战场到北京,从战争年代到和平环境,浦安修所知道的彭德怀一直保持着这个作风。
浦安修后来回忆说:“……1943年太行山上连续两年闹旱灾,他看到一些人家的烟筒没有冒烟,他眼神是那样的焦急难过,他曾挨户走访,默默地注视着群众锅里的野菜,于是就决定总部及直属队采野菜树叶,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粮,他自己虽然当时患着肠胃病,也和战土们一起吃野菜,把粮食节约下来分给群众。解放后,到了北京,碰上改善伙食,他常念叨:什么時候全中国老百姓都能吃上这样的饭菜呢?我记得,当人民生活出现困难的时候,他坐在饭桌前面,是怎样的难以下咽啊!我深深感到,他对人民生活的疾苦,有一种诚挚的、切肤的、连心的感情,在他那严峻的外貌下,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心。这是一颗赤子之心呵!这颗心,从童年时代就和千百万受苦受难的人们连在一起,一直没有分开。”
1957年,彭德怀有一次到南方检查战备和国防工程。回京途中路过南京,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家做客。许世友在桌上只摆上四样菜:炒豆芽、土豆丝、烧豆腐、炒肉。许世友的不客套,不摆谱,不铺张,让彭德怀十分高兴。他说:“我们都是‘出家人’,都应该爱国家之财,爱人民之财。管‘公’的人要牢守三条:第一自己不贪,第二不给人家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有这三条,才能保得住‘公’!”
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与人民共度艰难时日,彭德怀觉得自己应该做的,就是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他对侄女彭钢说:“为了减轻国家负担,我别无办法,节约还是可以做到的。”这一时期,特供猪肉他买得很少,供应的好大米、面粉经常让给别人吃。自己种的萝卜、白菜和红薯丰收了,他就算给彭钢等人听,一厘地萝卜收多少斤,一分地白菜能收多少,三分地红薯能顶多少粮食,这一切能给国家节省多少开支……
粗布征衣半老兵
彭德怀以农民的儿子为自豪,他声称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彭德怀的家庭极为困苦,父亲甚至在晚年靠装殓死人挣口饭吃,祖母和彭德怀弟兄们在大年初一还要讨饭过年。这对于彭德怀形成热爱人民,关心农民疾苦,乐于为民请命的品质有极大影响,同时也是彭德怀养成艰苦朴素作风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英雄续范亭将军在延安时就以诗相赠:“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
在战争年代,彭德怀常对他身边的干部说“仗靠战士打,生活上要想战士!”他在生活上处处想着战士,同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接受别人对他的特别照顾。他穿着和战士一样的打补钉的衣服,布鞋常漏出个大脚拇指,吃的一点也不超过标准。彭德怀总想在生活上和战士拉一条水平线,高一点也不干。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有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中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在解放战争期间攻打榆林的路上,彭德怀脚上的布鞋已经破了,警卫员趁他睡觉的时候,将布鞋拿到管理科换了双新的。他坚持不换,说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练兵打仗,有的还没有鞋换,我这双鞋补补还能穿。每次战斗、战役结束后,部队都有一大批战利品上交。有一次部队专门派人把两条高级俄国毯送给彭德怀,被他拒绝了。还有一次,部队给彭德怀送来一个鸭绒被,又轻又暖又实用。大家都劝彭德怀说:“你别的可以不要,这个得收下。你年纪大了,身体又受过伤,用一用别人也说不出啥来。”彭德怀批评大家说:“一切缴获要归公,这是我军的三大纪律之一,也是和国民党军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任何人不能破坏这个纪律。谁这样送,你们劝我收,都是不对的,凡是战利品一律归公,必须严格坚持。”说完,彭德怀让人把鸭绒被交给了有关部门。
曾任一野直属政治部副主任的郝士俊,曾在彭德怀麾下工作多年。他曾回忆说:“彭总一向艰苦朴素,最反对铺张浪费。我自打见到彭总,他身上穿的衣服好多是带补丁的,看上去和大家没什么两样,一点儿特殊的感觉也没有。对于这些细小的事情,彭总也非常重视,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做机关干部的表率。那是l949年冬天的事,我们住在一个叫雷庄的地方。一天深夜,由于彭总只注意看书,结果让取暖的炭火把棉裤烧了个大洞。我们在他身边工作的几个同志发现后,建议彭总让后勤部门给换一条新棉裤。听了大家的话,彭总却微微一笑,对我们说,我们解放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国民党军队,靠的是什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全军上下一致,同甘共苦,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利益和目标。干部带头遵守规定和纪律,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我哪能破坏这个,随便去换新棉裤呢。再说,只是坏了一个小洞,别处都是好的,补一补不是可以照样穿吗!彭总这一席话说得我们无言以对,大家心里对他更敬佩了。这条烧破了的棉裤,别人给补好以后,他一直穿在身上。” 彭德怀的廉洁,最主要的是严于律己,从不特殊。在彭德怀的榜样面前,西北野战军的高级将领也都始终保持着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可以说,彭德怀的榜样,就是无声的命令。无声的命令,有着无穷的威力。一次彭德怀光着头,手里抓着帽子,脚上的布鞋已经烂得穿不住,用麻绳绑在脚面上,但走起路来稳健有力。口渴了,在征得停在路边挑水农民的同意后,就着桶沿喝了几口,随后又赶队伍去了。这情景恰巧被押在路旁的俘虏看到了,他们立即站起来观望,有的竟惊恐地喊叫起来:“我们就败在他的手下,当了他的俘虏,真可怕!”更有人说:“完了,国民党完了,非彻底失败不可。老天有眼,天下哪有我们立足之地?”连这些俘虏也从彭德怀艰苦朴素的品质中,看到了人民军队的威力,预见到了他们的失败。
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参谋长解方在联名撰写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彭总》一文中谈到了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的穿衣:“凡是和彭总相处或者见过面的人,无不对他艰苦朴素的作风留下深刻的印象。彭总念念不忘用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生活标准来比较和约束自己。供给标准以外的东西,他从不多吃多占;供给制度以内的东西,他也尽量少领或不领。每当换发服装,他就叮嘱警卫员:‘我的旧衣服还可以再穿一年。’警卫员告诉他:‘你的衣服已经破了。’他说:‘补一补还可以穿嘛!’”
1952年元旦,彭德怀在志愿军领导机关干部大会上讲话,谈到“三反”运动时联系自己说:“我和警卫员开了个会,讨论了我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再作些节约。我吸烟一个月要12万(旧币,合新币12元),一年要144万。如果我还能为党工作20年,那就可以节省两三千万。我决定戒烟,棉衣也可以再穿一冬。我为革命事业贡献不多,应当尽量节约,给人民多积累一点财富,这对我个人来说也可自慰。”
彭德怀家里有一张很好的东北虎皮,皮软毛匀,纹路清晰,头尾完整。这是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慰问志愿军代表团送给他御寒防潮用的。彭德怀在朝鲜长期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身体受到很大的影响,他的膝关节病就是那时留下的。回国后,他的病也经常发作,疼痛得厉害时,走路都十分困难。这张虎皮彭德怀却没有舍得用,也不给家属用,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一天,彭德怀把秘书叫去,要他给何香凝老人去送一件东西。秘书说:“你身体不好,常犯病,留着用它做条褥子,还是有些作用的。听老人们讲,虎皮褥子是一宝,可以防风湿呢!”彭德怀微笑着说:“这张虎皮很贵重,但我不需要,还是送给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吧,听说她近来身体不好,她比我更需要。”为了感谢彭德怀,何香凝画了一只猛虎,并赋诗题词,作为对彭德怀的回赠。彭德怀把珍贵的虎皮送给何香凝,自己却忍受着身体的疼痛。据《彭德怀年谱》记载,1964年12月21日,彭德怀对哨兵彭才明说:“我的肩真疼。他妈的,这是在朝鲜战场冻的。”
彭德怀平时上班穿的是军常服,下班后换上中山装便服和布鞋。只有参加外事活动时,才穿上礼服和皮鞋,回来后马上脱下来保存好,为的是延长服装使用寿命,为公家节约开支。建国初期,彭德怀穿着一身粗布棉衣去开会,被某大机关的门卫挡驾,费了一番口舌才得以入门。彭德怀处处精打细算,注意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出国时也不例外。1957年,彭德怀出国访问前,有关部门按规定给他发来了服装费。他除做了必需的便服外,把剩余的钱全部退还给公家。又有一次要出国,秘书建议他多做两件,他批评秘书说:“不花自己的钱,你们就是不知道心疼!”夫人浦安修见彭德怀身上穿的毛衣太破旧了,就悄悄到王府井大街买了一件回来。晚上,工作人员请彭德怀试衣服时,浦安修也将她买的毛衣请他穿着试了试。毛衣太瘦了,惹得大家都笑起来。彭德怀诙谐地说:“花钱买来了一件‘紧身咒’,穿不得,穿不得!”他决定仍穿着破毛衣出国,别人劝他再买一件换换,他说:“出去是为了工作,也不是去搞服装展览,旧毛衣穿在里面怕什么!”
1962年,和彭德怀住在一起的侄女彭钢因病休学在家,见他的毛衣已经破得不像样子,就开玩笑说:“伯伯,你这件毛衣像是一幅世界地图,有湖泊,有河流,还有森林,花花搭搭的,该换一件了。” 彭德怀说:“补一补还可以穿,你就不用管了。”几天后,彭钢看不下去,她对彭德怀说:“伯父,我想买几件衣服,给我点钱行吗?”彭钢平时不乱花钱,彭德怀就给了她50元钱。彭钢来到西单商场,给伯父买了一件毛衣。彭钢拿起毛衣给彭德怀试穿时,他笑着说:“唉呀,这小鬼,我可上了你的当了。”彭钢把他的破毛衣脱下来放在一边时,彭德怀还埋怨说:“不要扔了,还可以穿呢!”1965年11月,彭德怀到西南三线工作。行前,彭钢把自己织的一双毛袜子送给他。彭德怀穿上后站起来走了几步,说:“这真暖和,以后别花時间给我织了。”彭钢埋怨说:“这是侄女为您织的第一双毛袜子。”这也是彭德怀生平第一次穿上的毛袜子。1973年,当彭钢见到已分离8年的彭德怀时,他仍然穿着自己给他买的那件毛衣,已经穿了11年了,上面满是补丁。那件毛袜子已经破烂不堪了,前面露着脚趾,后面露着脚跟。此情此景,让彭钢潸然泪下。
邓小平在代表党中央为彭德怀致悼词中指出:“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在吃饭穿衣方面,彭德怀发扬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传统。勤俭节约,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公而忘私,不为自己谋一点私利。彭德怀一生保持着节俭清廉的生活作风,成为共产党人光辉的典范,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