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以来,辽源市紧密结合地域实际、行业特点、企业需求,以开展“红色孵化”为载体,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助力新时代吉林经济振兴发展。
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孵化体系。推进以各县(区)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主体,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街区、重点企业、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辅助,各类孵化器企业为补充的条块结合、上下贯通、功能互补的企业孵化体系。截至目前,全市依托各级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建成“红色孵化器”11个,引入孵化器企业5户,辐射覆盖区域内非公企业1100余户、商协会及社会组织20余个,入孵企业142户,孵化出壳2户。
推行“四步发展模式”,形成孵化链条。坚持“培训提升创业能力、组织推荐帮助宣传、对接供应压低成本、逐步发展孵化出壳”四步发展模式。依托各“红色孵化器”开展创业工作培训,重点培训“红色孵化器”专职工作人员以及有创业意愿的党员群众、中小微企业主。在各“红色孵化器”打造企业产品展示区和仓储中心,在网上建立“助企发展,助力脱贫”“红旗——辽源党建助企发展”平台。全市企业产品44类、60余种在线上和线下集中宣传、推介、销售和仓储,为企业和市场搭起桥梁纽带,实现产、供、销有机衔接。
组建“七类服务团队”,形成孵化队伍。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整合资源力量,全方位打造党群指导、人社顾问、法律援助、创客导师、人才支援、市场服务、企业规划等7类服务团队,开展助企纾困活动。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纳入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开展1至2次专题培训。组织企业经營管理人才赴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培养200余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2020年以来,各服务团深入非公企业120余次,为非公企业开展专业服务百余次,企业解决实际困难428个。
落实“五项服务政策”,营造孵化环境。开展“一站式”服务,成立绿色审批通道,为入孵创业企业提供注册、登记等服务。开展“个转企”服务,免费为新转企业提供1年代理记账服务。落实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对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办理申报困难的中小企业,可依法办理延期申报缴纳税款。落实企业融资帮扶政策。帮助企业提高贷款信用额度5000万元,贷款1800万元,并压低担保金1个百分点。帮助600余户小微企业提供直贷业务,免除各类担保金100余万元。开展企业产品推介服务。“红色孵化器”设立企业产品展区,定期举办产品对接会,开展线下展销、线上推广等工作,助力企业提升产品知名度。
本栏责任编辑/孙 红
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孵化体系。推进以各县(区)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主体,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街区、重点企业、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辅助,各类孵化器企业为补充的条块结合、上下贯通、功能互补的企业孵化体系。截至目前,全市依托各级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建成“红色孵化器”11个,引入孵化器企业5户,辐射覆盖区域内非公企业1100余户、商协会及社会组织20余个,入孵企业142户,孵化出壳2户。
推行“四步发展模式”,形成孵化链条。坚持“培训提升创业能力、组织推荐帮助宣传、对接供应压低成本、逐步发展孵化出壳”四步发展模式。依托各“红色孵化器”开展创业工作培训,重点培训“红色孵化器”专职工作人员以及有创业意愿的党员群众、中小微企业主。在各“红色孵化器”打造企业产品展示区和仓储中心,在网上建立“助企发展,助力脱贫”“红旗——辽源党建助企发展”平台。全市企业产品44类、60余种在线上和线下集中宣传、推介、销售和仓储,为企业和市场搭起桥梁纽带,实现产、供、销有机衔接。
组建“七类服务团队”,形成孵化队伍。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整合资源力量,全方位打造党群指导、人社顾问、法律援助、创客导师、人才支援、市场服务、企业规划等7类服务团队,开展助企纾困活动。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纳入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开展1至2次专题培训。组织企业经營管理人才赴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培养200余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2020年以来,各服务团深入非公企业120余次,为非公企业开展专业服务百余次,企业解决实际困难428个。
落实“五项服务政策”,营造孵化环境。开展“一站式”服务,成立绿色审批通道,为入孵创业企业提供注册、登记等服务。开展“个转企”服务,免费为新转企业提供1年代理记账服务。落实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对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办理申报困难的中小企业,可依法办理延期申报缴纳税款。落实企业融资帮扶政策。帮助企业提高贷款信用额度5000万元,贷款1800万元,并压低担保金1个百分点。帮助600余户小微企业提供直贷业务,免除各类担保金100余万元。开展企业产品推介服务。“红色孵化器”设立企业产品展区,定期举办产品对接会,开展线下展销、线上推广等工作,助力企业提升产品知名度。
本栏责任编辑/孙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