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等教育法学课程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法学课程全面开展线上教学虽为应急状态下的无奈之选,但这对于构建新型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体系、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却是绝佳的实践机遇。法学课程教学通过搭建多元教学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打造混合式“金课”、强化课程思政融合、健全课程设置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等有效举措,构建起线上线下配合的法学课程初步模型,不仅为疫情过后法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升级积累经验,还对促进法学教育高质量多有裨益。
【关键词】疫情;高等教育;法学课程;线上教学;信息化建设
法学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为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然趋势。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教、怎样教得好。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桥梁。法学是一门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学科,通过“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培养的法学人才已不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
一、当下法学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教学中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制作备课笔记、讲稿,利用PPT向学生传授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等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师掌握教学节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知识量不足,不符合法学实践应用的要求
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司法实践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时代需要具有高度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法学人才,需要“学会学习”、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富于想象、善于决断的法学人才。教学理念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是不够的,培养学生能运用法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创新精神是教学的终极目标。目前法学教学的知识量不能满足法律工作的要求。
二、当下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
法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知识传播的唯一主体,导致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缺乏学术研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发现知识、构建知识的主体,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资源的建设。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确立目标是前提。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包括以人为本、质量优先、考核多元化以及合作共享,等等。
(一)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主体二元化。教学途径包括课堂上传授知识,也包括课堂内容制作成视频上传教学平台,讲稿等教学资源在平台与学生共享。法学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课堂教学解决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分析经典案例。学习途径包括课堂上理解知识,课后对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观看,利用教学资源查漏补缺。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完善法律思维,提高分析案例的能力。
(二)质量优先
注重资源质量,避免照搬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在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时直接把枯燥的课堂内容上传到教学平台,虽然付出了重复劳动,但没有多少实际成效。上传教学平台的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为资源是高质量的。教师应精心设计资源,突出资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重视资源的应用和更新。以法学课程为例,教学资源为视频、讲稿、阶段性测试题、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
三、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策略
法学课程的教学積极吸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出发,实现个性化培养法案,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强资源设计、开发与日常维护,实现资源全面共享。
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形成法律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在保证知识量、兼具趣味性的同时,提供简明、实用和方便获取的学习资料。在教学资源的设计中,做到提线和冗余。提线要求教师凝练、编排相关知识点,用“必学必做”等标记的方法,把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明确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主学习这些内容,学完掌握与案例相关的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法律思维。冗余要求教师提供更多的拓展学习,比如法治栏目的视频、必读书籍、法学家的讲座、法官的办案心得等。
结语
“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新的教育形态。在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对法学教学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转变教育形态、推进教学改革的契机。为此,高校法学专业应主动求变、顺势而为,将“战时举措”加以完善,进而转化为“未来机制”,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其一,不断总结法学课程线上教学的阶段性成果,使其成为后疫情时期法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发展的经验与支撑;其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科学,整合开发高质量的法学课程教学资源,打造优质的翻转课堂、混合式“金课”,完成好一流法治人才培养任务;其三,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法学课堂教学建设,探索课程思政与法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教学新模式,增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知情意行合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构筑育人大格局;其四,促进法学课堂的校内外联动,强化实践育人,建立校外线上+线下实践教学基地如观摩法院“云审判”等,共同引领学生完成法律职业精神的塑造。通过以上举措,构建法学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新模式,真正做到“以本为本”,促进法学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家战略培养出有特色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肩负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0-02-05)[2020-04-10].http://www.moe.gov.cn.
[2]沃耘.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与对策[N].天津日报,2019-03-04(9).
【关键词】疫情;高等教育;法学课程;线上教学;信息化建设
法学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为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然趋势。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教、怎样教得好。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桥梁。法学是一门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学科,通过“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培养的法学人才已不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
一、当下法学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教学中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制作备课笔记、讲稿,利用PPT向学生传授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等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师掌握教学节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知识量不足,不符合法学实践应用的要求
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司法实践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时代需要具有高度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法学人才,需要“学会学习”、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富于想象、善于决断的法学人才。教学理念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是不够的,培养学生能运用法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创新精神是教学的终极目标。目前法学教学的知识量不能满足法律工作的要求。
二、当下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
法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知识传播的唯一主体,导致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缺乏学术研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发现知识、构建知识的主体,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资源的建设。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确立目标是前提。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包括以人为本、质量优先、考核多元化以及合作共享,等等。
(一)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主体二元化。教学途径包括课堂上传授知识,也包括课堂内容制作成视频上传教学平台,讲稿等教学资源在平台与学生共享。法学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课堂教学解决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分析经典案例。学习途径包括课堂上理解知识,课后对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观看,利用教学资源查漏补缺。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完善法律思维,提高分析案例的能力。
(二)质量优先
注重资源质量,避免照搬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在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时直接把枯燥的课堂内容上传到教学平台,虽然付出了重复劳动,但没有多少实际成效。上传教学平台的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为资源是高质量的。教师应精心设计资源,突出资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重视资源的应用和更新。以法学课程为例,教学资源为视频、讲稿、阶段性测试题、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
三、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策略
法学课程的教学積极吸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出发,实现个性化培养法案,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强资源设计、开发与日常维护,实现资源全面共享。
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形成法律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在保证知识量、兼具趣味性的同时,提供简明、实用和方便获取的学习资料。在教学资源的设计中,做到提线和冗余。提线要求教师凝练、编排相关知识点,用“必学必做”等标记的方法,把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明确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主学习这些内容,学完掌握与案例相关的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法律思维。冗余要求教师提供更多的拓展学习,比如法治栏目的视频、必读书籍、法学家的讲座、法官的办案心得等。
结语
“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新的教育形态。在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对法学教学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转变教育形态、推进教学改革的契机。为此,高校法学专业应主动求变、顺势而为,将“战时举措”加以完善,进而转化为“未来机制”,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其一,不断总结法学课程线上教学的阶段性成果,使其成为后疫情时期法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发展的经验与支撑;其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科学,整合开发高质量的法学课程教学资源,打造优质的翻转课堂、混合式“金课”,完成好一流法治人才培养任务;其三,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法学课堂教学建设,探索课程思政与法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教学新模式,增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知情意行合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构筑育人大格局;其四,促进法学课堂的校内外联动,强化实践育人,建立校外线上+线下实践教学基地如观摩法院“云审判”等,共同引领学生完成法律职业精神的塑造。通过以上举措,构建法学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新模式,真正做到“以本为本”,促进法学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家战略培养出有特色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肩负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0-02-05)[2020-04-10].http://www.moe.gov.cn.
[2]沃耘.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与对策[N].天津日报,2019-0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