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而平均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3~4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病,英文简称为DR)患者,总数超过3000万人。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眼科主任袁容娣副教授呼吁,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检查眼底,早期预防糖网病,才能大大降低失明风险。
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眼科门诊,65岁的杨女士特地来复诊,“两年前,我左眼视力下降,后来不仅完全看不见,还痛得受不了,到医院一检查,是糖尿病引起的青光眼,虽然止住了痛,但视力却没办法恢复。”接诊后,袁容娣主任为其同时检查了右眼,结果发现已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及时手术治疗后,恢复了部分视力,现在她每年都会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底复查,病情稳定。
糖网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发的能严重损害视力的眼部并发症,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血—视网膜屏障受损,造成毛细血管的渗漏。
袁主任介绍,糖网病的表现主要是出血、渗出、水肿,晚期可引起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导致失明。患者如果不控制饮食,血糖過高,就会加重眼部并发症的病情。我国现有的视力障碍人士,除先天性失明外,还有很多是后天原因致盲,常见的有白内障、青光眼等,如今糖尿病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致盲因素。近年来,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已大大提前,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十分常见。而糖尿病患病时间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全球糖尿病患者中糖网病平均发病率可达35%,所以,一定要对糖网病引起重视。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糖网病导致的失明患者越来越多见。门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因为视力下降前来就诊,但此时往往都已是晚期。”袁主任告诉记者,由于发病隐匿,糖网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而很多糖尿病患者只注重控制血糖,对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认识很少。“早期的患者,大多是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糖尿病后,医生建议到眼科检查,很少有患者主动要求检查眼底,糖尿病患者普遍对糖网病预防意识差。”糖网病发展到晚期,患者会有视物模糊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力将不可逆转的丧失,部分患者还会发展成青光眼,除了没有光感,还会剧烈疼痛,最终导致摘除眼球。
“更严峻的是,因糖尿病而导致失明的人群在临床上正在逐渐增多。”袁主任表示,去年她接诊的1000余例需要手术的患者中,有1/3是糖网病患者。“相比10年前,糖网病患者增加了5倍以上。”
袁主任介绍,临床上将糖网病分为5期,对1、2、3期患者,除了使用合适的降糖药和胰岛素控制血糖,微循环改善剂、血管保护剂也是必要的药物治疗;4期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激光治疗,可以稳定病情保存视力;进入5期的患者,大部分错过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期,会出现玻璃体积血,还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危险,必须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简称玻切),使屈光间质清晰,吸出碎片以消除纤维组织赖以生长的支架,松解对视网膜的牵拉,恢复正常的视网膜解剖关系,保持眼球完整,稳定病情。
所谓玻切手术,袁主任用一个形象的例子为我们作了解释:如果把眼球比作一间房子,视网膜就是屋内的墙面。没有糖网病的患者墙面是很干净的,一旦得了病,墙面上就会出现污点(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污点会逐渐扩大,进而损毁墙面;墙面上还会慢慢长出很多蜘蛛网(出血机化膜及新生血管膜),这些类似蜘蛛网的机化膜会牵拉墙面,甚至将墙面拽下来,这其实就是发生了视网膜脱离。此时做玻璃体切割手术,目的是进到房间内,把蜘蛛网切干净,再把脱离的墙面复位,保持原有的状况。
有着十多年玻切手术经验的袁主任提醒,眼科手术本就很难,而玻切手术是其中最难的,主刀医生需要专业培训,学习周期较长,目前只有大型医院能进行这项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2018版)指出,发病年龄在12岁以前的1型糖尿病,在12岁以后开始检查眼底;12岁之后起病的1型糖尿病,在5年内进行第1次糖网筛查。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妊娠,应该在计划妊娠或第一次产检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袁主任直言,“正是因为糖尿病眼病显形晚,患者无感觉,所以后果才非常严重,一旦致盲,治疗非常困难。”
袁主任还特别提醒,糖友视力好,并不等于没有糖网病。很多患者因无症状而不自知,却可能已对心、眼、肾、脑、足等造成伤害。因此她建议,只要一确诊糖尿病,马上就要查视力、测眼压、查眼底,而且保证每年一次检查。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根据医嘱,每3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一旦眼前有黑色“漂浮物”“蝌蚪”“蜘蛛网”,要马上就诊。
“糖网”成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眼科门诊,65岁的杨女士特地来复诊,“两年前,我左眼视力下降,后来不仅完全看不见,还痛得受不了,到医院一检查,是糖尿病引起的青光眼,虽然止住了痛,但视力却没办法恢复。”接诊后,袁容娣主任为其同时检查了右眼,结果发现已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及时手术治疗后,恢复了部分视力,现在她每年都会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底复查,病情稳定。
糖网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发的能严重损害视力的眼部并发症,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血—视网膜屏障受损,造成毛细血管的渗漏。
袁主任介绍,糖网病的表现主要是出血、渗出、水肿,晚期可引起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导致失明。患者如果不控制饮食,血糖過高,就会加重眼部并发症的病情。我国现有的视力障碍人士,除先天性失明外,还有很多是后天原因致盲,常见的有白内障、青光眼等,如今糖尿病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致盲因素。近年来,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已大大提前,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十分常见。而糖尿病患病时间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全球糖尿病患者中糖网病平均发病率可达35%,所以,一定要对糖网病引起重视。
早期症状不明显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糖网病导致的失明患者越来越多见。门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因为视力下降前来就诊,但此时往往都已是晚期。”袁主任告诉记者,由于发病隐匿,糖网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而很多糖尿病患者只注重控制血糖,对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认识很少。“早期的患者,大多是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糖尿病后,医生建议到眼科检查,很少有患者主动要求检查眼底,糖尿病患者普遍对糖网病预防意识差。”糖网病发展到晚期,患者会有视物模糊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力将不可逆转的丧失,部分患者还会发展成青光眼,除了没有光感,还会剧烈疼痛,最终导致摘除眼球。
“更严峻的是,因糖尿病而导致失明的人群在临床上正在逐渐增多。”袁主任表示,去年她接诊的1000余例需要手术的患者中,有1/3是糖网病患者。“相比10年前,糖网病患者增加了5倍以上。”
晚期需行玻璃体手术
袁主任介绍,临床上将糖网病分为5期,对1、2、3期患者,除了使用合适的降糖药和胰岛素控制血糖,微循环改善剂、血管保护剂也是必要的药物治疗;4期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激光治疗,可以稳定病情保存视力;进入5期的患者,大部分错过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期,会出现玻璃体积血,还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危险,必须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简称玻切),使屈光间质清晰,吸出碎片以消除纤维组织赖以生长的支架,松解对视网膜的牵拉,恢复正常的视网膜解剖关系,保持眼球完整,稳定病情。
所谓玻切手术,袁主任用一个形象的例子为我们作了解释:如果把眼球比作一间房子,视网膜就是屋内的墙面。没有糖网病的患者墙面是很干净的,一旦得了病,墙面上就会出现污点(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污点会逐渐扩大,进而损毁墙面;墙面上还会慢慢长出很多蜘蛛网(出血机化膜及新生血管膜),这些类似蜘蛛网的机化膜会牵拉墙面,甚至将墙面拽下来,这其实就是发生了视网膜脱离。此时做玻璃体切割手术,目的是进到房间内,把蜘蛛网切干净,再把脱离的墙面复位,保持原有的状况。
有着十多年玻切手术经验的袁主任提醒,眼科手术本就很难,而玻切手术是其中最难的,主刀医生需要专业培训,学习周期较长,目前只有大型医院能进行这项手术。
“糖友”需每年查一次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2018版)指出,发病年龄在12岁以前的1型糖尿病,在12岁以后开始检查眼底;12岁之后起病的1型糖尿病,在5年内进行第1次糖网筛查。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妊娠,应该在计划妊娠或第一次产检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袁主任直言,“正是因为糖尿病眼病显形晚,患者无感觉,所以后果才非常严重,一旦致盲,治疗非常困难。”
袁主任还特别提醒,糖友视力好,并不等于没有糖网病。很多患者因无症状而不自知,却可能已对心、眼、肾、脑、足等造成伤害。因此她建议,只要一确诊糖尿病,马上就要查视力、测眼压、查眼底,而且保证每年一次检查。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根据医嘱,每3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一旦眼前有黑色“漂浮物”“蝌蚪”“蜘蛛网”,要马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