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一三”事件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领导全党尽可能稳妥地处理事件遗留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一大批被打倒的干部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加强了党内抵制和纠正“文革”错误的力量,从一个重要方面为最终结束“文革”准备了条件。
毛泽东对老干部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
林彪事件后,尽管当时党内文件仍把林彪集团的覆灭当成是“文革”的又一个“伟大胜利”,但毛泽东心里还是有数的。1971年11月20日,得知曾担任林彪警卫工作的部队觉得脸上无光时,他说:“要说无光,是中央脸上无光,也是整个党无光嘛,哪是一部分人脸上无光?”1972年6月28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说:“我们的‘左派’是一些什么人呢?就是火烧英国代办处的那些人。今天要打倒总理,明天要打倒陈毅,后天要打倒叶剑英。这些所谓的‘左’派现在都在班房里头。”“所谓这些‘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总后台叫林彪。”毛泽东的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对“文革”前期一些做法的不满,并开始转向较为务实的方面,在他认为必要的范围内着手纠正某些错误,调整某些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决策,周恩来在更大的范围展开对极左思潮的批判,这就为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
林彪集团覆灭后,中央形成了新的工作格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方面的工作,由周恩来主持;解放军方面的工作,由叶剑英主持,讨论重大问题时“请总理参加”;“文革”方面的工作,由江青集团把持。这个互相制衡的人事安排,是毛泽东对林彪集团覆灭后反思的结果。一方面,为了保证党、政、军工作得以继续运行,他必须任用一批老一辈革命家和老干部;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文革”理论和实践得以继续坚持,他又必须任用一批“文革”势力。为此,毛泽东开始着手解放“文革”中被打倒的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
1971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接见参加成都地区座谈会的负责人时,对曾经使他“震怒”的“二月逆流”采取了基本肯定的态度。他指着叶剑英对大家说:“你们再不要讲他‘二月逆流’了。‘二月逆流’是什么性质?是他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力)、关(锋)、戚(本禹)。”“他们是在党的会议上,公开的,大闹怀仁堂嘛!缺点是有的,你们吵了一下也是可以的,同我来讲就好了。那时候我们也搞不清楚。王、关、戚还没有暴露出来。有些问题要好多年才搞清楚。”毛泽东说的这些话实际上为“二月逆流”的错误平了反。
1972年1月6日,毛泽东在同周恩来、叶剑英谈话时表示:“现已证明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今后不要再讲‘二月逆流’了。请你们向陈毅同志传达一下。”叶剑英立即赶往医院,向已病危的陈毅传达毛泽东的意见。当天晚上,陈毅去世。8日,毛泽东在审阅有关陈毅追悼会文件时,划掉了悼词中“有功有过”四个字。
1月11日,《人民日报》等报纸都在第l版刊登通栏标题:“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陈毅同志大会,伟大领袖毛主席参加了追悼会。”这一消息给那些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老干部带来解脱的希望。他们给毛泽东、周恩来写信,反映所受的不公正对待。据粗略统计,仅在1972年一年间,毛泽东批阅的这类来信就不下30件。对一般高级领导干部的情况,他明确指示中央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处理;而对担任过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干部,他则直接批交周恩来亲自处理。1972年12月,原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的家属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刘建章1968年2月以来一直被拘留审查,因监狱生活条件恶劣,身体已经很差。信里请求改变这种审查方式,允许家属探望或准许刘建章回家等待审查结论并治病。12月18日,毛泽东批示:“这些法西斯式的审查方式,是谁人规定的?应一律废除。”
毛泽东这一时期解放老干部的批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邓小平的批语。
1972年8月3日,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信,揭发林彪的罪行,同时提出愿意做一点工作。8月14日,毛泽东在邓小平来信上作了重要批示。他认为邓小平“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與刘少奇加以区别”。
毛泽东为什么主张区别对待刘少奇、邓小平呢?据《王力反思录》披露,1967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武汉同王力谈话时,对邓小平作了“高度的评价”。王力写道:“他(毛泽东)说,他不同意并列地提打倒刘、邓的口号。接着说:打倒一年,顶多打倒两年。人家要打倒嘛!那就打倒一下吧!小平,文可以同少奇、恩来相比;武可以同林彪、彭德怀相比。指挥两个野战军的,只有一个邓小平。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我还是要小平出来。不管是我、刘少奇、林彪还是邓小平掌舵,都离不开周恩来。”
周恩来大力落实党的干部政策
继陈毅之后,1972年3月,徐冰(统战部部长)去世。4月,陈正人(一机部部长)、曾山(内务部部长)相继去世,这极大地触动了周恩来。周恩来十分悲痛地说:“耽误了!这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他不顾“四人帮”的阻挠,要求卫生部尽快解决老干部的医疗问题,不论是否“解放”,一律立即接回城市检查身体。不少老干部后来说,正是由于这次机会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4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经周恩来审查批准的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社论针对当时落实干部政策中出现的问题,阐明毛泽东历来倡导的“打击面要小,教育面要宽”、“允许改正错误”,以及“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等政策。
根据周恩来的意见,1972年“两报一刊”国庆社论强调,“继续全面地落实毛主席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经济政策等各项无产阶级政策”。对于有些地区和部门不敢使用老干部,周恩来提出严厉批评,认为“这是政治性错误”。
为废除法西斯式审查方式,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对北京监狱的待遇问题做一次彻底清查。此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仅中央交办、北京市负责审理的100多人中,就有一半以上获得解放。
1973年7月,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解放干部问题时强调:“‘文革’期间,在抓叛徒问题上严重地扩大化了,造成了许多冤案。要有个原则的政策界限,有利于解放干部,落实政策。”他要当时中央主管组织工作的纪登奎起草《关于处理叛变自首问题的决定》,主张“先放人,后结论”,“有口供,无证据的,相信本人交代”,“中央、毛主席作了决定的结论暂不动,放出来再复议”。 此外,周恩来还利用各种纪念活动等,通过报纸发表名单的办法解放干部。他提出名单建议一些老干部参加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报请毛泽东批准,不少干部就这样得到了解放。当时,报纸上常常出现参加某一活动人员的长长的名单,有时几乎长达半版甚至一版。力平在《周恩来的晚年岁月》中提到:1972年廖承志得到“解放”,但是还没有职务。在一些活动中,报纸上有名字,但未加职务,周恩来在看稿时加上了“中日友好协会会长”。这样,就恢复了廖承志的职务。
“文革”期间到底有多少干部被正式立案审查?全国数据难以掌握。截至1972年8月,受审查未解放的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有230人,党中央直属单位副部长级干部有61人。据川、鄂、陕、吉四省统计,被立案审查的属中央和省委管理的干部共5557人。不难看出,“文革”后期解放干部的任务是很艰巨的。根据中央指示,解放干部的工作由党、政、军三个系统分工进行,中组部负责党的系统,国务院业务组负责政府的系统,总政治部负责军队的系统。
与江青集团的斗争
“文革”后期,解放干部、落实干部政策,中央没有正式发布有关文件。主要是贯彻执行毛泽东的有关讲话、批示和中央的指示精神。1972年8月,中央指示,审查干部要根据毛泽东提倡的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有逼供信的要重新审查的精神办理,做到实事求是。特别是1973年1月毛泽东讲的“各得其所。以礼相待。刀下留情”三句话,成为解放老干部的指导思想。
之后中央陆续提出:犯“走资派”错误属于好人犯错误;解放使用老干部按“先易后难”的方案,成熟一批解决一批。成熟一个解决一个;解放使用老干部按“结束审查,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原工资照发,分配工作”四条原则办。
1973年7月,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连续几天讨论了党、政、军三家上报的300多人的名单。会上争论非常激烈。“四人帮”借口这个问题不清楚,那个问题不清楚,提出需要再查。政治局会议有时讨论一整夜,争执不下。据《叶剑英年谱》记载,在一次会上,叶剑英很生气,提前退席并留下打油诗《过桥》一首,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一匹复一匹,过桥真费力。感谢牵骡人,驱驼赴前敌。”这表明成批地解放干部阻力太大,进展艰难。8月2日,党、政、军三家负责人开会,对名单作了修改后正式上报中央。
周恩来说:“落实干部政策,上头的‘解放’了,政策就明确了;‘标杆’有了,下边就会跟着落实。难度大的,先从容易的入手;容易的解决了,难的也就容易了。”不少被解放老干部在党的十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央委员,作为“二号走资派”的邓小平更是在十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在四届全国人大会上被选举为第一副总理,开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样一来,更多的人看到了自己获得解放的希望,开始不断地向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党中央写信,形成了继林彪事件之后又一轮较为集中的申诉。从中央的有关批示来看,这一时期解放干部的层面更加广泛。比如,批示应予解放与平反者除一般高级干部外,还包括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姚雪垠等一批著名知识分子,甚至还包括涉及林彪一案的普通工作人员。突出的是毛泽东对“周扬案”提出了“似可以从宽处理,分配工作,有病的养起来并治病”的处理意见。周扬在“文革”初期被错误地打成所谓“文艺黑线代表人物”,一大批文藝工作者因此而受到牵连。自毛泽东作出上述批示后,“周扬案”专案组不出半月就递交了处理情况报告。该报告中提到:此案被关押、监护的人员均已释放,其中林默涵等5人已分配工作,萧望东等26人正在分配工作,夏衍等20人被“养起来并治病”,政治结论属人民内部问题。原工资照发并补发审查期间停发的工资,党员恢复组织生活。
1974年年底,周恩来去长沙见过毛泽东后,回来向政治局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四届人大之后要准备很快解放“文化大革命”以来关押和受监护的干部的问题,不要原来管专案的人员参与这件事,要让过去未管过的人去办。周恩来提议、政治局决定由汪东兴、纪登奎、华国锋、吴德负责办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成立专案小组,汪东兴任组长。周恩来说:毛主席曾经批评过“搞专案的人,不搞出几个反革命好像就没有成绩”,华、纪、吴这三位同志没有与专案办公室沾边,超脱一点,由汪东兴牵头,因汪东兴在毛主席身边。有事请示方便。他还说,毛主席已经批了29件解放干部的材料,我们应抓紧解决,不能每件都待毛主席批。此后,毛泽东几次催问工作进展。周恩来抓得也紧,要求在三个月内办好。
专案组的领导人感到要在三个月内解决完这件事很困难。最大的障碍是江青集团的干扰。据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撰写的《吴德回忆录》披露: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提出“六十一个叛徒”的案件需要重新审查。江青听后变了脸,大声说:你们要给叛徒翻案啊!江青这么一闹,邓小平没法谈下去了。华国锋、纪登奎、吴德等人都很着急,向周恩来请示办法。周恩来提出,除陈伯达、王力、关锋、戚本禹、林聿时、周景方等十几个人暂时不放外(王光美案另议),其他的人都先放出来,结论由中央组织部和本人单位以后再做。这个处理原则经周恩来报告毛泽东同意了。
之后不久,江青集团又出来刁难,张春桥振振有词地提出要专案组搞出一个明确政策界限的文件。专案组将文件提交政治局讨论时,仍因江青集团的百般挑剔而未获通过。专案组只得又请示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周恩来说,以毛主席批的29个案例为根据,把毛主席批示解放干部的内容归纳列成条文,作为政策界限文件送政治局讨论,这样,别人(指江青集团)就不好说什么了。文件送出,专案组即将情况向汪东兴通报,提出这个名单他们批不了,要请毛泽东批。汪东兴向毛泽东反映说:解放这批干部,纪、华、吴几位政治局同志批准不行。毛泽东对汪东兴说,那你批吧!汪东兴说他批也不行,谁批都不行,只有毛主席能批。毛泽东指示汪东兴打电话给纪登奎、华国锋和吴德,要看各案的全部名单。名单搞好后,周恩来要专案组先送一份给毛泽东,然后再送政治局各同志。周恩来的这个办法,绕过了江青集团。3月8日,毛泽东批示同意。
4月上旬,中央专案工作会在严格保密情况下在北京市京西宾馆召开,中组部和专案组“一办”、“三办”、国务院政工组、总政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会议确定,于5月开始放人,明确在释放专案审查对象时,要做到不声不响、默默无闻。不要在党内外和社会上引起震动。有关省确定的安置地点,经专案组派人实地考察认可后,由专案组派人护送到安置地点,身体不好的由家属或原所在单位派人陪同。对此,时任中组部干部审查局副局长、亲历者高奇后来做了回忆:关于释放杨尚昆、薄一波,毛泽东明确指示,杨安置到山西,薄安排到河南,安置在中等城市靠医院条件较好的地方;在中央未作结论前暂送一般文件和报刊看;不限制本人活动,家属可去看望;安置后由省委负责管理。彭真安置到陕西商县干休所,李运昌安置到山西长治,刘澜波安置到山西忻县地区天桥水电站任顾问,王从吾安置到湖北孝感,等等。此项工作至1975年7月基本结束,共放出干部350多人,其中属专案组“一办”审查的有69人,专案组“三办”审查的有100余人;加上牵连专案的干部,获得解放的有700多人。
《李先念传》(1949—1992)中提到:到1974年底,国务院系统除少数部级干部的问题尚未解决外,其余均得到了解决。许多省市也专门召开会议,结合本地实际落实干部政策。
尽管如此,因受到江青集团的严重干扰,仍有相当多的干部未能得到解放,冤假错案没有平反,直至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获得彻底解决。
(摘自《作家文摘》2012.12.28)B⑦
毛泽东对老干部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
林彪事件后,尽管当时党内文件仍把林彪集团的覆灭当成是“文革”的又一个“伟大胜利”,但毛泽东心里还是有数的。1971年11月20日,得知曾担任林彪警卫工作的部队觉得脸上无光时,他说:“要说无光,是中央脸上无光,也是整个党无光嘛,哪是一部分人脸上无光?”1972年6月28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说:“我们的‘左派’是一些什么人呢?就是火烧英国代办处的那些人。今天要打倒总理,明天要打倒陈毅,后天要打倒叶剑英。这些所谓的‘左’派现在都在班房里头。”“所谓这些‘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总后台叫林彪。”毛泽东的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对“文革”前期一些做法的不满,并开始转向较为务实的方面,在他认为必要的范围内着手纠正某些错误,调整某些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决策,周恩来在更大的范围展开对极左思潮的批判,这就为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
林彪集团覆灭后,中央形成了新的工作格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方面的工作,由周恩来主持;解放军方面的工作,由叶剑英主持,讨论重大问题时“请总理参加”;“文革”方面的工作,由江青集团把持。这个互相制衡的人事安排,是毛泽东对林彪集团覆灭后反思的结果。一方面,为了保证党、政、军工作得以继续运行,他必须任用一批老一辈革命家和老干部;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文革”理论和实践得以继续坚持,他又必须任用一批“文革”势力。为此,毛泽东开始着手解放“文革”中被打倒的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
1971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接见参加成都地区座谈会的负责人时,对曾经使他“震怒”的“二月逆流”采取了基本肯定的态度。他指着叶剑英对大家说:“你们再不要讲他‘二月逆流’了。‘二月逆流’是什么性质?是他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力)、关(锋)、戚(本禹)。”“他们是在党的会议上,公开的,大闹怀仁堂嘛!缺点是有的,你们吵了一下也是可以的,同我来讲就好了。那时候我们也搞不清楚。王、关、戚还没有暴露出来。有些问题要好多年才搞清楚。”毛泽东说的这些话实际上为“二月逆流”的错误平了反。
1972年1月6日,毛泽东在同周恩来、叶剑英谈话时表示:“现已证明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今后不要再讲‘二月逆流’了。请你们向陈毅同志传达一下。”叶剑英立即赶往医院,向已病危的陈毅传达毛泽东的意见。当天晚上,陈毅去世。8日,毛泽东在审阅有关陈毅追悼会文件时,划掉了悼词中“有功有过”四个字。
1月11日,《人民日报》等报纸都在第l版刊登通栏标题:“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陈毅同志大会,伟大领袖毛主席参加了追悼会。”这一消息给那些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老干部带来解脱的希望。他们给毛泽东、周恩来写信,反映所受的不公正对待。据粗略统计,仅在1972年一年间,毛泽东批阅的这类来信就不下30件。对一般高级领导干部的情况,他明确指示中央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处理;而对担任过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干部,他则直接批交周恩来亲自处理。1972年12月,原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的家属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刘建章1968年2月以来一直被拘留审查,因监狱生活条件恶劣,身体已经很差。信里请求改变这种审查方式,允许家属探望或准许刘建章回家等待审查结论并治病。12月18日,毛泽东批示:“这些法西斯式的审查方式,是谁人规定的?应一律废除。”
毛泽东这一时期解放老干部的批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邓小平的批语。
1972年8月3日,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信,揭发林彪的罪行,同时提出愿意做一点工作。8月14日,毛泽东在邓小平来信上作了重要批示。他认为邓小平“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與刘少奇加以区别”。
毛泽东为什么主张区别对待刘少奇、邓小平呢?据《王力反思录》披露,1967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武汉同王力谈话时,对邓小平作了“高度的评价”。王力写道:“他(毛泽东)说,他不同意并列地提打倒刘、邓的口号。接着说:打倒一年,顶多打倒两年。人家要打倒嘛!那就打倒一下吧!小平,文可以同少奇、恩来相比;武可以同林彪、彭德怀相比。指挥两个野战军的,只有一个邓小平。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我还是要小平出来。不管是我、刘少奇、林彪还是邓小平掌舵,都离不开周恩来。”
周恩来大力落实党的干部政策
继陈毅之后,1972年3月,徐冰(统战部部长)去世。4月,陈正人(一机部部长)、曾山(内务部部长)相继去世,这极大地触动了周恩来。周恩来十分悲痛地说:“耽误了!这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他不顾“四人帮”的阻挠,要求卫生部尽快解决老干部的医疗问题,不论是否“解放”,一律立即接回城市检查身体。不少老干部后来说,正是由于这次机会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4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经周恩来审查批准的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社论针对当时落实干部政策中出现的问题,阐明毛泽东历来倡导的“打击面要小,教育面要宽”、“允许改正错误”,以及“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等政策。
根据周恩来的意见,1972年“两报一刊”国庆社论强调,“继续全面地落实毛主席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经济政策等各项无产阶级政策”。对于有些地区和部门不敢使用老干部,周恩来提出严厉批评,认为“这是政治性错误”。
为废除法西斯式审查方式,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对北京监狱的待遇问题做一次彻底清查。此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仅中央交办、北京市负责审理的100多人中,就有一半以上获得解放。
1973年7月,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解放干部问题时强调:“‘文革’期间,在抓叛徒问题上严重地扩大化了,造成了许多冤案。要有个原则的政策界限,有利于解放干部,落实政策。”他要当时中央主管组织工作的纪登奎起草《关于处理叛变自首问题的决定》,主张“先放人,后结论”,“有口供,无证据的,相信本人交代”,“中央、毛主席作了决定的结论暂不动,放出来再复议”。 此外,周恩来还利用各种纪念活动等,通过报纸发表名单的办法解放干部。他提出名单建议一些老干部参加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报请毛泽东批准,不少干部就这样得到了解放。当时,报纸上常常出现参加某一活动人员的长长的名单,有时几乎长达半版甚至一版。力平在《周恩来的晚年岁月》中提到:1972年廖承志得到“解放”,但是还没有职务。在一些活动中,报纸上有名字,但未加职务,周恩来在看稿时加上了“中日友好协会会长”。这样,就恢复了廖承志的职务。
“文革”期间到底有多少干部被正式立案审查?全国数据难以掌握。截至1972年8月,受审查未解放的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有230人,党中央直属单位副部长级干部有61人。据川、鄂、陕、吉四省统计,被立案审查的属中央和省委管理的干部共5557人。不难看出,“文革”后期解放干部的任务是很艰巨的。根据中央指示,解放干部的工作由党、政、军三个系统分工进行,中组部负责党的系统,国务院业务组负责政府的系统,总政治部负责军队的系统。
与江青集团的斗争
“文革”后期,解放干部、落实干部政策,中央没有正式发布有关文件。主要是贯彻执行毛泽东的有关讲话、批示和中央的指示精神。1972年8月,中央指示,审查干部要根据毛泽东提倡的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有逼供信的要重新审查的精神办理,做到实事求是。特别是1973年1月毛泽东讲的“各得其所。以礼相待。刀下留情”三句话,成为解放老干部的指导思想。
之后中央陆续提出:犯“走资派”错误属于好人犯错误;解放使用老干部按“先易后难”的方案,成熟一批解决一批。成熟一个解决一个;解放使用老干部按“结束审查,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原工资照发,分配工作”四条原则办。
1973年7月,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连续几天讨论了党、政、军三家上报的300多人的名单。会上争论非常激烈。“四人帮”借口这个问题不清楚,那个问题不清楚,提出需要再查。政治局会议有时讨论一整夜,争执不下。据《叶剑英年谱》记载,在一次会上,叶剑英很生气,提前退席并留下打油诗《过桥》一首,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一匹复一匹,过桥真费力。感谢牵骡人,驱驼赴前敌。”这表明成批地解放干部阻力太大,进展艰难。8月2日,党、政、军三家负责人开会,对名单作了修改后正式上报中央。
周恩来说:“落实干部政策,上头的‘解放’了,政策就明确了;‘标杆’有了,下边就会跟着落实。难度大的,先从容易的入手;容易的解决了,难的也就容易了。”不少被解放老干部在党的十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央委员,作为“二号走资派”的邓小平更是在十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在四届全国人大会上被选举为第一副总理,开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样一来,更多的人看到了自己获得解放的希望,开始不断地向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党中央写信,形成了继林彪事件之后又一轮较为集中的申诉。从中央的有关批示来看,这一时期解放干部的层面更加广泛。比如,批示应予解放与平反者除一般高级干部外,还包括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姚雪垠等一批著名知识分子,甚至还包括涉及林彪一案的普通工作人员。突出的是毛泽东对“周扬案”提出了“似可以从宽处理,分配工作,有病的养起来并治病”的处理意见。周扬在“文革”初期被错误地打成所谓“文艺黑线代表人物”,一大批文藝工作者因此而受到牵连。自毛泽东作出上述批示后,“周扬案”专案组不出半月就递交了处理情况报告。该报告中提到:此案被关押、监护的人员均已释放,其中林默涵等5人已分配工作,萧望东等26人正在分配工作,夏衍等20人被“养起来并治病”,政治结论属人民内部问题。原工资照发并补发审查期间停发的工资,党员恢复组织生活。
1974年年底,周恩来去长沙见过毛泽东后,回来向政治局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四届人大之后要准备很快解放“文化大革命”以来关押和受监护的干部的问题,不要原来管专案的人员参与这件事,要让过去未管过的人去办。周恩来提议、政治局决定由汪东兴、纪登奎、华国锋、吴德负责办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成立专案小组,汪东兴任组长。周恩来说:毛主席曾经批评过“搞专案的人,不搞出几个反革命好像就没有成绩”,华、纪、吴这三位同志没有与专案办公室沾边,超脱一点,由汪东兴牵头,因汪东兴在毛主席身边。有事请示方便。他还说,毛主席已经批了29件解放干部的材料,我们应抓紧解决,不能每件都待毛主席批。此后,毛泽东几次催问工作进展。周恩来抓得也紧,要求在三个月内办好。
专案组的领导人感到要在三个月内解决完这件事很困难。最大的障碍是江青集团的干扰。据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撰写的《吴德回忆录》披露: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提出“六十一个叛徒”的案件需要重新审查。江青听后变了脸,大声说:你们要给叛徒翻案啊!江青这么一闹,邓小平没法谈下去了。华国锋、纪登奎、吴德等人都很着急,向周恩来请示办法。周恩来提出,除陈伯达、王力、关锋、戚本禹、林聿时、周景方等十几个人暂时不放外(王光美案另议),其他的人都先放出来,结论由中央组织部和本人单位以后再做。这个处理原则经周恩来报告毛泽东同意了。
之后不久,江青集团又出来刁难,张春桥振振有词地提出要专案组搞出一个明确政策界限的文件。专案组将文件提交政治局讨论时,仍因江青集团的百般挑剔而未获通过。专案组只得又请示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周恩来说,以毛主席批的29个案例为根据,把毛主席批示解放干部的内容归纳列成条文,作为政策界限文件送政治局讨论,这样,别人(指江青集团)就不好说什么了。文件送出,专案组即将情况向汪东兴通报,提出这个名单他们批不了,要请毛泽东批。汪东兴向毛泽东反映说:解放这批干部,纪、华、吴几位政治局同志批准不行。毛泽东对汪东兴说,那你批吧!汪东兴说他批也不行,谁批都不行,只有毛主席能批。毛泽东指示汪东兴打电话给纪登奎、华国锋和吴德,要看各案的全部名单。名单搞好后,周恩来要专案组先送一份给毛泽东,然后再送政治局各同志。周恩来的这个办法,绕过了江青集团。3月8日,毛泽东批示同意。
4月上旬,中央专案工作会在严格保密情况下在北京市京西宾馆召开,中组部和专案组“一办”、“三办”、国务院政工组、总政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会议确定,于5月开始放人,明确在释放专案审查对象时,要做到不声不响、默默无闻。不要在党内外和社会上引起震动。有关省确定的安置地点,经专案组派人实地考察认可后,由专案组派人护送到安置地点,身体不好的由家属或原所在单位派人陪同。对此,时任中组部干部审查局副局长、亲历者高奇后来做了回忆:关于释放杨尚昆、薄一波,毛泽东明确指示,杨安置到山西,薄安排到河南,安置在中等城市靠医院条件较好的地方;在中央未作结论前暂送一般文件和报刊看;不限制本人活动,家属可去看望;安置后由省委负责管理。彭真安置到陕西商县干休所,李运昌安置到山西长治,刘澜波安置到山西忻县地区天桥水电站任顾问,王从吾安置到湖北孝感,等等。此项工作至1975年7月基本结束,共放出干部350多人,其中属专案组“一办”审查的有69人,专案组“三办”审查的有100余人;加上牵连专案的干部,获得解放的有700多人。
《李先念传》(1949—1992)中提到:到1974年底,国务院系统除少数部级干部的问题尚未解决外,其余均得到了解决。许多省市也专门召开会议,结合本地实际落实干部政策。
尽管如此,因受到江青集团的严重干扰,仍有相当多的干部未能得到解放,冤假错案没有平反,直至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获得彻底解决。
(摘自《作家文摘》2012.12.28)B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