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啊,拓荒者》中的道德力量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啊,拓荒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亚历山德拉这一成功的女性拓荒者形象。成为近年来生态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视野所关注的重要文本。本文尝试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小说主要人物的道德意识作一个粗浅的解读,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支撑人类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力量。
  关键词:《啊,拓荒者》 亚历山德拉 道德力量
  
  1 引言
  
  《啊,拓荒者》是美国二十世纪重要女作家薇拉·凯瑟的第一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作品以“丰富的内蕴和诗意的美”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中西部边疆开拓者艰苦创业的现实生活,塑造了一位在逆境中不断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女性形象——瑞典移民拓荒者亚历山德拉·伯格森。
  作为凯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啊,拓荒者》自发表以来得到了文学评论界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阐释,小说以其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以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为代表的拓荒者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成为近十几年来方兴未艾的生态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视野所关注的重要文本。笔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小说主要人物的道德意识进行解读,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支撑人类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力量。
  
  2 《啊,拓荒者》中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力量
  最能代表凯瑟文学成就的是她所创作的一系列拓荒者题材的小说。因为少年时代曾置身于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移民拓荒者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为凯瑟提供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创作素材,作家通过理智、透彻的审视和思考,用高度艺术的手法把它们提炼出来。这些作品使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美国多元文化形成的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尤其是物质文明的发展对精神领域的影响和冲击。凯瑟十分注重并擅长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反映在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及其所经历的变化。她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拓荒者高尚品质和美好心灵的缅怀,对不断物质化的美国社会和日益空虚的精神生活的不满,因此,她被著名评论家麦·盖斯马尔誉为“物质文明过程中的精神美的捍卫者”。曾有研究者从超验主义视角解读凯瑟拓荒者题材的小说,十九世纪中期是美国超验主义伦理思想流行的时期,其显著特征在于:它要求人们超越感性生活,超越物质生活,追求富有诗意的精神生活,并在高尚的精神生活中提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凯瑟作品所表现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赞美,反映了作家深受超验哲学思想的影响。
  笔者认为,《啊,拓荒者》对生活、理想、亲情和爱情等的洞察给读者以人生价值的道德上的启示。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身上闪耀着理性的光辉。通过描写亚历山德拉的创业生活和情感经历、她的弟弟埃米尔和好友玛丽亚的爱情悲剧,凯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人生的幸福是建立在理性和道德的基础上的。笔者着重探讨这部小说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所展示的道德意识和力量。
  
  2.1 对土地的热爱和尊重
  对于亚历山德拉的父亲、第一代移民拓荒者约翰·伯格森来说,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挫折。“在漫长的十一年里,约翰·伯格森在他初开垦的野地上并没留下太显著的印迹。这块土地依旧桀骜不驯,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发脾气,又为何发脾气”,“它是一个谜,就像一匹没人能驯服的野马,狂奔着,把东西踢碎”,与大自然多年的搏斗使他身心俱疲、积劳成疾。父亲病逝后,亚历山德拉挑起了家业的重担。她性格坚韧而执着,在颗粒无收的荒年,许多人忍受不了苦难,纷纷离开土地到别处去谋生,包括她的挚友卡尔·林斯特伦姆,即便在那种情况下,她仍然选择坚守土地,完成她父亲的心愿。更重要的是,她怀有坚定的信念,凭借智慧和知识创建新的家园。她的两个弟弟洛和奥斯卡虽然都是很勤劳的庄稼汉,但总是墨守成规,思维迟钝,而她十二岁前就成为父亲的帮手,喜欢读书看报,善于思考学习,做事沉稳果断、有主见。她通过看报纸了解市场,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向被人称为疯子的独居老人艾弗讨教饲养家畜的方法。
  亚历山德拉热爱土地,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她常常会想到:“自然界伟大的运行,每当想起这背后的规律,她就感到一种个人的安全感。”作为一个理智、务实的创业者,亚历山德拉这个人物带有某些功利主义的色彩,但小说中时隐时现着一种宽广的伦理学视野。当经历了最心爱的弟弟为情而死的重大变故后,亚历山德拉对人生、对人与土地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她认识到:“土地是属于未来的……我们不过是匆匆的过客,而土地才是永恒的。只有真正热爱土地、珍惜土地的人才配拥有它——哪怕这样也只是短暂的。”这番话隐含着道德的智慧和想象力。自然之于人类,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提供者,而是支撑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土地不仅让亚历山德拉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而且给予了她心灵的慰藉。“在表面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有些日子是亚历山德拉感到特别幸福而无法忘怀的——挪是她觉得自己和周围平坦、休耕的土地特别亲近的日子,令她感到她的体内似乎融进了土壤里的勃勃生机……”“那长草深处的虫鸣就如同最甜美的音乐。她觉得自己的心仿佛也藏在那深处的某个地方,同鹌鹑、衔鸟和所有阳光下低唱沉吟的生灵在一起”
  当代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代表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曾经说过:“与人类自我实现的能力一样,诗意地栖息于地球的能力以及与其他非人类存在物融为一体的能力,也是道德的前提条件。”罗尔斯顿认为环境伦理“存在于心灵的三个部分一理性、情感、意志……在这种伦理中,知识就是力量,就是爱,就是信心”。亚历山德拉对于土地的认识和情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道德意识。
  
  2.2 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在人生态度方面,亚历山德拉始终保持着对精神价值、道德意识上的追求。她胸怀宽广,处事豁达,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并怀有潜在的宗教信仰。
  亚历山德拉和卡尔的爱情完全建立在心灵的默契和相互理解支持的基础上。作为成功的创业者,亚历山德拉并不看重物质利益,不耽于物质享受,她追求的是理性的情感、和爱人在精神上的相通。她认为卡尔是惟一理解和帮助过她的人,因为她觉得理解是一个人能真正帮助另一个人的惟一途径。当卡尔忍受不了利欲熏心的洛和奥斯卡对他们感情的责难准备离去时,亚历山德拉对他表白:“我不需要钱。多年来,我一直需要的是你。”得知埃米尔的不幸后,卡尔尽快回到了爱人身边,两人决定冲破一切世俗的偏见和阻挠结合在一起,因为亚历山德拉相信幸福的婚姻应该建立在理智和彼此的信赖上。
  然而,玛丽亚和弗兰克·沙巴塔之间、玛丽亚和埃米尔之间的爱情,则是情感超越了理智。玛丽亚和弗兰克的结合更多的是出于年轻人强烈的情感而一时冲动,并没有相互真正的了解。在婚后的共同生活中,玛丽亚才痛苦地意识到婚姻存在着致命的问题,她和弗兰克并不适合生活在一起,因为两人都不是对方所需要的那种终生伴侣。而玛丽亚和埃米尔之间的爱情,甜蜜、浪漫却又充满苦涩和绝望,最终成为嫉妒的牺牲品。这枚苦果早在玛丽亚和弗兰克草率成婚时就已经种下了。
  埃米尔的死是亚历山德拉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坚强如她,也几乎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痛苦。因为埃米尔不仅是她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的最心爱的小弟弟。而且长大成材的埃米尔一直是她的骄傲和希望,亚历山德拉无怨无悔、艰苦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埃米尔能走出乡村,去更广阔的世界追寻梦想和自由。然而,即便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亚历山德拉还是作出了理性的道德选择——设身处地、体察他人。她觉得弗兰克也是这场感情悲剧的受害者,所以决定帮助他,让他能得到宽恕。她的道德意识和选择体现出一种巨大的精神价值和力量,这一道德力量使她在拯救他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救赎。令伤痛的心灵获得平复的希望,也使她超越了狭隘的“小我”,实现了人我关系中的“大我”。
  
  3 结语
  
  亚历山德拉事业的成功和情感的归宿反映了理性的道德意识,小说展现了支撑人类精神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也赋予了人物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认为:“幸福是在以理性原则为基础的生活追求中所获得的。”“人的真正的德行在于按理性的要求,凭道德能力控制情感和欲望,个人有能力达到道德上的自足,获得他们天性追求的幸福。”现代社会应该重视道德建设,因为它是社会提升的必由之路,是人类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注重严而有格、严而有序、严中注爱,使学生主动接受老师,接受老师的严格管理。  关键词: 班主任 严而有格 严而有序 严中注爱    我国自古有句谚语:“严师出高徒。”严师的特点,就是“严教”。  说到“严教”,有人就认为凡事都非板起脸孔不可。这显然是一种误解。  一、严而有格  严格,不同于严厉。严厉,动辄就板着脸孔训斥,这种简单化的做法并不会带来良好的效果。有
针对高等学校科研成果现状和科研成果无形资产形成的特点,分析无形资产价值存在的特殊性,探讨影响科技成果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因素。提出高校应提高对科技成果保护与开发重要意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人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本文阐释了科学发展之于城市特色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