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而得到农业院校图书馆参与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分析讨论了农业院校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能采用的方式,最后综合总结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意义。
关键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院校;图书馆
【分类号】:G252
1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其中,“生产发展”既包括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生活宽裕”应是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文化生活富裕的内在统一;“村容整洁”不仅仅是村庄建设在布局上合理在管理上有序,而且包括村民的居住环境清洁卫生,优美协调;“民主管理”作为民众参与政治、经济事务管理的一种权利或者方式,是与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的;“乡风文明包括: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农村环境卫生,然而,数据显示我国新农村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新农村建设仍然需要更多的人给予支持和帮助。
2 农业院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文献,信息,资料,图书,报刊等等在知识经济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重要和显著。农业类院校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特别是农业信息服务的最重要的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无疑也必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各类高校由于办学的方向不同,其培养目标也有明显的差别,农业院校是面向农业,培养研究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农业科技人才,其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毕业之后服务于农村和农业。因此,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其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也就非同一般。
3 农业院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是一项伟大光荣的任务又是一项复杂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公民意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培养一大批既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所以农业类院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3.1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只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伟任。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农民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甚至可以说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因此,农业类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大力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3.2 建立村图书室
农业类院校要与农村保持合作,尽快的建立农村图书室,充实农民急需的果树种植,畜养殖,科普知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刊,在为大力发展农业,改善农村状况,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够学习到农业生产技术知识,找到解决各种农业问题的方法。同时要给图书室配备电脑,是农民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农民致富服务。于此同时也要开展相关的计算机培训,使每一个农民都能使用计算机来获得所需的信息。
3.3 建立网络资源库
网络资源库通过整合图书馆技术部,咨询部,多媒体部和数据服务部的功能,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的变换归纳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创立一个全力支持其整个教学、研究和学习过程的环境。这样图书馆利用设备条件,建设虚拟的共享平台,通过网络为农业教学,科研,农业推广和扩大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查询,文献检索等信息服务,为农民方便,快捷准确的获取所需要的农业信息提供资源支撑。
3.4 送书刊,带经验下乡
贫困地区大都地处边远地区,他们不仅生产环境差,而且文化生活贫困,这是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助人为乐,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授人鱼,坐吃山空,授人渔,才能使人致富脱贫,为此,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将下架的期刊,馆藏的过多的复本剔除出来,整理好,加工好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农民,帮助他们建设村图书室并且丰富其内容。并为他们培训业务人员,传授管理经验,以丰富农户的文化生活,激活他们爱生活爱科学爱技术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定期派遣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下乡活动,将先进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4 农业院校图书馆参与村建设的重要意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责任,图书馆是学校三大支柱之一,是为学校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紧紧围绕有利于实现这个主题来开展。作为农业院校的图书馆就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4..1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有关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62%,初高中青年大部分未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懂得如何使用农药,由于经济条件差,图书价格昂贵,信息闭塞,使得他们求学无门。农业院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多种新式的有关农业的基础理论,种植,养殖,加工及农机使用维护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可分充开发利用,通过文献借阅,为农民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场所。
4.2 促进农业进步
农业院校图书馆先进的文献信息资源,能为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良种合理利用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机维护技术等等。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4.3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农业结构调整设计千家万户的生产,市场竞争激烈,投资风险大。过去由于信息不灵,农民感到无所适从,政府决策带有盲目性,只能将调整措施停留在口号上,或硬性让农民搞一些项目,结果不但没有使农民增收,反而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院校图书馆可通过农业信息服务,为政府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克服盲目性,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 李朝萍.《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01年6月
[2] 李萍,陈新添,朱秀珍.《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思考》江西图书馆学刊,第36卷第4期
[3] 张爱武.《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8卷第7期
[4] 李英芝,王丽霞.《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安徽农业科学,2007
[5] 公茂迎.《浅析农业院校图书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安徽农业科学,2006
关键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院校;图书馆
【分类号】:G252
1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其中,“生产发展”既包括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生活宽裕”应是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文化生活富裕的内在统一;“村容整洁”不仅仅是村庄建设在布局上合理在管理上有序,而且包括村民的居住环境清洁卫生,优美协调;“民主管理”作为民众参与政治、经济事务管理的一种权利或者方式,是与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的;“乡风文明包括: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农村环境卫生,然而,数据显示我国新农村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新农村建设仍然需要更多的人给予支持和帮助。
2 农业院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文献,信息,资料,图书,报刊等等在知识经济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重要和显著。农业类院校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特别是农业信息服务的最重要的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无疑也必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各类高校由于办学的方向不同,其培养目标也有明显的差别,农业院校是面向农业,培养研究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农业科技人才,其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毕业之后服务于农村和农业。因此,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其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也就非同一般。
3 农业院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是一项伟大光荣的任务又是一项复杂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公民意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培养一大批既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所以农业类院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3.1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只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伟任。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农民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甚至可以说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因此,农业类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大力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3.2 建立村图书室
农业类院校要与农村保持合作,尽快的建立农村图书室,充实农民急需的果树种植,畜养殖,科普知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刊,在为大力发展农业,改善农村状况,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够学习到农业生产技术知识,找到解决各种农业问题的方法。同时要给图书室配备电脑,是农民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农民致富服务。于此同时也要开展相关的计算机培训,使每一个农民都能使用计算机来获得所需的信息。
3.3 建立网络资源库
网络资源库通过整合图书馆技术部,咨询部,多媒体部和数据服务部的功能,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的变换归纳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创立一个全力支持其整个教学、研究和学习过程的环境。这样图书馆利用设备条件,建设虚拟的共享平台,通过网络为农业教学,科研,农业推广和扩大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查询,文献检索等信息服务,为农民方便,快捷准确的获取所需要的农业信息提供资源支撑。
3.4 送书刊,带经验下乡
贫困地区大都地处边远地区,他们不仅生产环境差,而且文化生活贫困,这是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助人为乐,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授人鱼,坐吃山空,授人渔,才能使人致富脱贫,为此,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将下架的期刊,馆藏的过多的复本剔除出来,整理好,加工好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农民,帮助他们建设村图书室并且丰富其内容。并为他们培训业务人员,传授管理经验,以丰富农户的文化生活,激活他们爱生活爱科学爱技术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定期派遣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下乡活动,将先进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4 农业院校图书馆参与村建设的重要意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责任,图书馆是学校三大支柱之一,是为学校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紧紧围绕有利于实现这个主题来开展。作为农业院校的图书馆就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4..1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有关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62%,初高中青年大部分未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懂得如何使用农药,由于经济条件差,图书价格昂贵,信息闭塞,使得他们求学无门。农业院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多种新式的有关农业的基础理论,种植,养殖,加工及农机使用维护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可分充开发利用,通过文献借阅,为农民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场所。
4.2 促进农业进步
农业院校图书馆先进的文献信息资源,能为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良种合理利用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机维护技术等等。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4.3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农业结构调整设计千家万户的生产,市场竞争激烈,投资风险大。过去由于信息不灵,农民感到无所适从,政府决策带有盲目性,只能将调整措施停留在口号上,或硬性让农民搞一些项目,结果不但没有使农民增收,反而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院校图书馆可通过农业信息服务,为政府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克服盲目性,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 李朝萍.《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01年6月
[2] 李萍,陈新添,朱秀珍.《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思考》江西图书馆学刊,第36卷第4期
[3] 张爱武.《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8卷第7期
[4] 李英芝,王丽霞.《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安徽农业科学,2007
[5] 公茂迎.《浅析农业院校图书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安徽农业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