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中心支持下的MDT和绿色通道模式在危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353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中心支持下的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和绿色通道模式在危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间创伤中心平台支持的MDT和绿色通道模式下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6例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会诊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启动相关指标、时效性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GCS、TI、IS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MDT医护团队呼叫时间、抵达时间、初次影像学检查时间、到达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64例(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55例(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1,P=0.009)。结论:MDT和绿色通道模式可缩短危重创伤患者等候救治时间,能尽快给予患者更综合有效地治疗,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创伤中心;MDT;绿色通道模式;危重;创伤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099-02
  创伤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危重创伤者可伴败血症、呼吸及循环系统的衰竭[1]。既往传统专科为主的多学科会诊模式难以满足目前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救治,其在危重创伤患者紧急给予治疗时间及流程上有待改进[2]。近几年,MDT、绿色通道模式逐渐受到临床众多学者关注。研究发现[3],绿色通道模式凭借高度重视、规范救治等优势,其应用于危重创伤患者可缩短其救治时间,提高救助成功率。而相关研究表明[4],MDT应用于危重创伤患者同样具备以上优势。但目前临床上缺乏关于MDT和绿色通道模式联合应用于危重创伤患者的报道。基于此,本笔者拟探讨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救治中医护一体化的MDT模式在改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改善创伤中心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的收集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间创伤中心平台支持的MDT和绿色通道模式下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6例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43.72±9.35)岁;交通事故36例,爆炸、挤压伤11例,高空坠落11例,其他8例。对照组男41例,女25例;年龄(44.01±9.68)岁;交通事故33例,爆炸、挤压伤12例,高空坠落12例,其他9例。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及受伤机制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接诊医师评估TI分值>16分的患者;(2)伤后直接转入本院的患者;(3)家属救治积极,配合良好。
  排除标准:(1)接诊医师评估TI分值≤16分的患者;伤后由其他医院救治后转入本院的患者;(2)合并妊娠、肿瘤等其他重大慢性病患者;(3)家属放弃救治或不同意配合抢救者。
  1.2 方法
  1.2.1 传统会诊救治模式:患者入急诊科后,由首诊医师负责对患者抢救;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完善相关检查,并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请相关科室急会诊,如明确为相关专科急症,则请示相应的上級医师,再次进行高级别会诊;会诊科室仅针对相关专科疾患负责,将患者转入主治科室行后续治疗。
  1.2.2 MDT和绿色通道模式:由本院医务科组织成立MDT创伤中心救治团队,针对收治的急诊多发伤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救治,为保证救治工作有效运作,建立2支队伍。本院创伤中心MDT团队由相关科室的专科医师及专科护士组成。相关科室包括急诊科、骨科、外科等。每个科室均由科室行政主任级别的主任医师参与,并附带1~2名副主任医师及专科护士。院外急救医师评估病人病情危重时,可提前启动院内创伤团队,院内急诊科医师可做好准备工作,如即刻建卡挂号、开通绿色通道等。患者进入急诊科后,由急诊首诊医师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创伤中心的启动标准,判定符合后由急诊科呼叫MDT医护团队,由MDT医护团队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治,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需要其他相关科室参与,则由创伤中心轮值组长联系相关科室人员,同时开通创伤中心绿色通道。针对病情危重且急需手术治疗者,应立即启动预住院模式,并紧急配血、输血,可极大程度节省时间。需警惕危重患者,需先挽救生命,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外出检查、收治入院、移送手术和转运。由创伤中心轮值组长跟进手术及后续住院交接。
  1.3 观察指标
  (1)启动相关指标评分比较[5]:包括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创伤指数(TI)评分、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2)时效性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包括急诊停留时间、MDT医护团队呼叫时间、抵达时间、初次影像学检查时间、到达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3)抢救成功率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启动相关指标评分
  两组患者的GCS、TI、IS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时效性相关指标水平
  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MDT医护团队呼叫时间、抵达时间、初次影像学检查时间、到达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64例(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55例(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1,P=0.009)。
  3 讨论
  现阶段,创伤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常见安全问题,其所致病死率及病残率给家庭、社会引发了沉重负担[6]。既往传统专科为主的诊疗模式中临床医师存在专业局限性等问题,使救治患者的成功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7]。近几年,我国创伤中心仍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基础建设和设施配备不完善等难题,目前尚缺乏一套成熟完善的创伤中心救治体系。
  时间针对危重创伤者而言极其重要,重点强调“黄金1小时”的救治理念,因此建立创伤中心至关必要。第一时间将患者送至创伤中心,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避免患者病情加重的风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本院在创伤中心支持下将MDT和绿色通道模式应用于危重创伤患者,可获得不错的临床救治效果。MDT针对既往传统模式以及现存问题而发展的一种诊疗模式,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针对患者而制定个体化、精准化、整合性的诊疗模式[8]。MDT通过结合多学科诊疗意见,打破临床医师专业的局限性,迅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程度,从而使得患者得到更科学有效的诊疗。针对部分病情急危重的患者,应充分发挥MDT作用,紧急开启绿色通道、预住院模式,为不能明确收治科室急需手术的患者开通了生命之路。吕扬[9]等人研究发现,MDT诊疗模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及初次检查时间,显著改善诊疗流程,降低患者病死率。急诊绿色通道是针对挽救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为首要前提而建立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迅速、安全、有效、有序的诊疗服务。救治危重创伤患者应时刻警惕“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急诊绿色通道可充分体现这一理念。赵红梅[10]等人研究发现,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急诊绿色通道诊疗模式,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GCS、TI、IS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MDT医护团队呼叫时间、抵达时间、初次影像学检查时间、到达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与目前报道相符,加以证实MDT和绿色通道模式存在协同作用,充分优化诊疗流程,缩短抢救时间,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MDT和绿色通道模式可缩短危重创伤患者等候救治时间,明显提高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尤建权,戴佳文,校爱芳,等.一体化结合损伤控制模式救治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8):929-930.
  [2] 杜哲,都定元,黄光斌,等.综合医院创伤中心模式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疗效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8):703-706.
  [3] 梅怡.急诊外科模式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 14(11):1568-1569.
  [4] 方雅,徐杰丰,李子龙,等.危重患者跟踪系统在抢救室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3):2981-2984.
  [5] 兰学文,梁宏,郭哲,等.傳统急救模式与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对比[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6):855-857.
  [6] 周开国,李建忠,贾慧林,等.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3):362-366.
  [7] 陈庆博,赵旭,苗元芳,等.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8):70-73.
  [8] 袁美娟,袁文琴,陈灵芝,等.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普外科危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2(1):69-72.
  [9] 吕扬,周方,郑亚安,等.多学科合作模式创伤中心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初步探索[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12):1111-1114.
  [10] 赵红梅,吴一晨,谷慧平.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3):96-9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讨论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急诊护理措施分析。方法:选择6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急诊护理措施分析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中使用急诊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率以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镇静安眠类药物;
【摘要】目的:分析欣母沛对剖宫产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防治成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5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诊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欣母沛,观察两组患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出现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训练临床价值。方法: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延续康复干预:成立延续康复干预小组、建立延续康复干预档案、开展多模式的延续指导、完善康复干预内容。结果:实施延续康复干预1年,观察组掌握脑卒中知识97.18%、遵医行为良好87.32%、Fugl-Mayer评分(76.30±8.24)、Barthel指
【摘要】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6例GDM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均给予两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饮食干预及生活指导,其中胰岛素给药上,对43例对照组选择起始孕周32周后使用胰岛素治疗,而43例观察组则是起始孕周为24~28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后经过糖尿病饮食,均给药致临产前,临产后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检测(无创DNA)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2603例行无创DNA检测孕妇(全部是单胎)为研究对象。结合孕妇年龄、血清检查结果、超声筛查信息等将孕妇分为五组。所有孕妇均进行无创DNA检测,结果不正常者需要实施羊水或脐血穿刺,并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结果是(-)者需要实施电访了解新生儿分娩后的具体状况。结果:
【摘要】鸢尾素(Irisin)作为骨骼肌分泌的一种因子,可由运动诱导分泌。参与调节糖尿病代谢、氧化应激、心血管疾病、肿瘤、内分泌疾病等过程。研究发现Irisin和能量平衡与糖代谢有关,代谢异常或者糖尿病患者血清Irisin水平显著下降,进而促进人体糖脂代谢,同时发现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risin水平的降低,然而在氧化应激、癌症等研究中却有不同的结果,提示不同疾病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变
【摘要】目的: 探讨分娩全程护理模式用于产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共49例,提供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共49例,提供全程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后出血率及剖宫产率(2.01%)及(12.24%)明显高于对照组(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的腹痛、穿孔、腹胀和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
【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99)、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1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研究的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31例,给予胸腔镜手术辅助化疗治疗。结果: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多载体输出法在抑郁症伴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抑郁症伴焦虑患者9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试验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延续护理,试验组接受延续护理多载体输出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