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隐居”,有我们向往的生活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g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回乡“隐居”吧
  我是张家口人。2012年,我和高磊从网友到“奔现”,3个月后,便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高磊老家所在的测鱼村,是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小村落,四周被巍巍太行山环抱,堆绿拥翠,十分静谧清幽。当城市的天空不时变得灰蒙蒙时,这里每天都是蓝天白云。村子附近就是有名的张河湾水库,清澈的溪水在村中穿过,让村子像个“世外桃源”。
  我以前在城市打工,接触的是时尚的都市生活。嫁到这深山后,对测鱼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沟感到新鲜和好奇,山村里破旧的石头房子、土窑洞、盆盆罐罐,特别是山里的无公害山货,在我眼里都是“宝物”。我对高磊说:咱们不外出打工了,住在家里多好,吃的是“原生态”山货,喝的是“矿物质”的山泉水,呼吸的是“带甜味”的空气,这才是以后人们向往的生活。
  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在家乡的深山“隐居”,追求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我们在村外的一处悬崖上发现了一个天然山洞,洞内十分宽敞。山洞进深有3米多,面宽4米,以前村里有个放羊的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现在早已废弃。我们如获至宝,决定搬到山洞里体验原生态的生活,对这个山洞整修一番,里面清理干净后,再在外面洞口处垒一间石头房子,开个大窗户,洞口挂上竹帘子,冬暖夏凉,视野开阔。为了增加趣味感,我们还特地在洞前写下了“山大王”三个大字。
  年轻人离不开网络。刚开始,悬崖边不通电,也没有网络,我就从村口拉了一条500米长的网线进来。这下,“山顶洞人”的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夕阳西下的时候,我搬着凳子一边择菜,一边看着美丽的晚霞从山的另一头缓缓落幕。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自在。天然的崖穴再配上巍峨的太行山、葱郁的树林,绝对是一种原汁原味的太行人家生活。
  最初,我们只想在山中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抖音短视频,渐渐萌生了在网络上分享我们隐居悬崖边的生活的想法。
  高磊拍摄的画面里,山村的一草一木都显得十分灵动静谧。镜头里葱郁的山林、潺潺的溪水、茂密的植物……美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吸引了大量网友观看。我负责出镜,时常穿着粗布麻衣在山间行走,或在崖边饮茶,或在崖穴中烹饪当地特色食品……原始、天然的崖居生活出现在网络后,一下子吸引了各地粉丝的关注。
  短短几个月里,依靠着这些散发着“太行味道”的短视频,我们在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吸粉60多万,网友们称我们为“山大王”。
  开个淘宝店,在家门口也可以工作
  住在悬崖边的山洞里,我们的生活开支并不大,吃的蔬菜瓜果都是自己田地里种出来的。随着两个小宝宝的降生,我开始有了一点压力。
  在嫁到高磊家之前,我曾对未来有一个朴素的规划:成为一名贤惠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而当来到婆家后,看到村子秀美的山区风光,我很快改变了之前的想法。这里的景色不仅锁住了我的心,漫山遍野的山货还让我从中发现了致富的商机。原来,村子以及周边有很多绿色无污染的水果、山货等产品,但是村民们不懂营销,好产品“默默无闻”。
  于是,我们开了村里的第一家淘宝店,经营各种农产品和根雕工艺品。
  此后,我们将秀丽的家乡风光和当地丰富的山货巧妙结合到视频里,让网友们欣赏优美风光的同时,也将注意力引到了本地天然绿色的农产品上。为了拍好短视频,我们不断琢磨各种拍摄的“桥段”,并且走遍了周边大大小小的山进行“取景”。随着拍摄的短视频不断火爆,在流量的引入下,我们的网店营业额开始出现大幅提高。
  测鱼村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地带,地形较为崎岖。许多村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纷纷放弃山村生活到城里定居。虽然村子里的人少,但村里的山货却不少,不少村民都是靠到县城集市贩卖山货维持生计。我和高磊成了村民眼里“最有头脑的人”,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家里的玉米、蜂蜜、瓜果拿出来,请我们在淘宝上销售。城里的年轻人看到了小山村的真实生活,吃上了山里的土鸡蛋、土蜂蜜和瓜果蔬菜,我们的小店成为这个隐秘村庄和外面世界的连接点。
  生活有千万种可能,总有一种是我们心中想要的样子。在大多数山村青年都想尽办法在城里立足的当下,只有极少一部分年轻人选择留守家乡,我和高磊便属于这极少数的一部分。因为骨子里更喜欢农村的自由,我们觉得自己的决定并不疯狂:“工作奋斗并不意味着必须在城市,在家门口也可以。”
  直播“带货”,免费帮老乡推广山货
  2020年春天,由于疫情防控期間各地交通纷纷封锁,村里的山货卖不出去,不少贫困家庭难以维持生活。
  乡亲们整日愁眉苦脸,我和高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村民。经过一番思索后,我想出了一个主意:通过直播的方式帮助村民们把山货卖出去。
  一番商议之后,我和高磊便开始为直播做准备。在卖货之前,我们走访了周边村庄的困难家庭,了解他们家里的山货滞销数量,然后挨家挨户地收货,每天直播,帮助村民“带货”。
  龙凤山村位于井陉县南部,常住人口只有30多人。此村坐落于龙凤山顶,海拔1000米,亦有高山平原之称。由于龙凤山昼夜温差大,山上植被多,天然长出的瓜果粮食都是绿色食品。为了帮助这个村子的村民销售滞销的山货,我和高磊经常爬上龙凤山村。一次到山顶收货,我见到了“一条胳膊养活一家人”的李福科。李福科只有一只手,种有二三十亩地,打下的粮食吃不完想卖出去,但遇到疫情后,这条路就断了,家里的孩子连件新衣裳都穿不上。我安慰他:“你把粮食交给我们吧,卖完了我把钱给您送过来。”那天,我穿着农民的粗布衣褂,和李福科一起把粮食抬到车上,帮助他卖掉粮食后又将钱送过来。因为我们的努力,这一家人生活又有了希望,我们的辛苦也有了更多的价值。
  我们直播“带货”的消息一经传出,不少网友纷纷前来捧场。淳朴的村民们所种植出的山货全是无公害、无污染的纯天然作物。有些山货看上去虽然卖相不佳,但却是实打实的好东西。我不断将身边接地气的农村美食用抖音短视频形式分享给大家,吊吊网友们的胃口。例如天然健康的玉米面粉要用原始的石碾推出来。因为用电磨产生的温度较高,影响玉米本质的香,所以用石碾才不失原汁原味的面香。天冷的时候,我与邻居大娘坐在热炕头,做一笼玉米面粉和的蒸饺,热气腾腾地吃着那叫一得劲儿。
  在我的解说下,不少网友纷纷下单订购,直播间里的山货常常被一抢而空。2020年,我们已帮老乡们销售山核桃、玉米面、蜂蜜、柿饼等10万多斤,土鸡蛋两千多斤。
  这几年,太行山优美的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访。如今,这个昔日偏僻的小山村成了不少网友的打卡景点。我有了一个新的理想:开一家窑洞民宿。婆家这里是太行山旅游区,虽然我们村不是什么旅游景点,但处在旅游线路上。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已经把家里的破窑洞整修翻新,开办起民宿和农家乐,我亲自掌厨为游人做家乡饭。现在自驾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这里已经有不少回头客了。
其他文献
詹納喜滋滋地带着银行开信用卡送的美甲体验券准备去商场的美甲店体验一下,不管处于人生什么阶段,免费的小礼品总能让人心生喜悦。  她的车刚开进商场的地下停下场,行车雷达就报警了。在她还没来得及踩刹车的时候,砰的一声,把她吓出一身冷汗。“还好气囊没弹出来!”这是詹纳的第一反应,可能车速还比较慢,问题不算严重。  詹纳平复了一下情绪,朝车窗外看去,原来是一辆白色的汽车从停车位上冲出来把她的车撞了。她下了车
期刊
文岚姐:  你好!我一直有个疑问,但是没法跟父母讨论,因为我的任何疑问都会引出他们的大道理来。我的问题在于,我缺乏对于学习的兴趣。我们家就我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有一套房子留给我,我爸妈也有两套房子,我未来的生活铁定是无忧的,但我妈说:要追求更好的生活。这就是他们告诉我的学习的目的。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就很好,为了那个看不见的更好生活,我要去学习那些没意思的东西,太不值得了。但是,如果我不
期刊
“李老师,我获得了集团颁发的年度优秀个人奖。”一个毕业后到一家大企业工作才一年的学子给南京邮电大学(下简称南邮)团委书记李晓华发来了微信信息。  “祝贺你!”李晓华回复。  做学生工作20多年,李晓华与数届学生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很多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取得了什么成绩,收获了什么成果,都会向李晓华报告。李晓华说:“他们并不是向我报告,他们真正汇报的对象是母校。我们都有深厚的母校情怀,都以是南
期刊
“出镖嘞——”五百多年前,一句带着浓重平遥口音的吆喝,抒发了山西人一往无前的豪情壮志。这一声吆喝,道出了晋商当年背井离乡的艰辛和非凡胸怀,也成就了晋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商业盛况。平遥古城具有“中国古建筑荟萃的宝库”之美誉,这个盛夏,我怀着期待走近了它,在古城的方寸之间探寻着它的魅力。  平遥古城墙:  保家护院的“铜墙铁壁”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中国境内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原型
期刊
身着藏族服饰、眼神干净透亮、面露纯真笑容、骑马肆意奔跑……2020年11月,生活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藏族小伙丁真,因为一条不到10秒的视频意外走红,成为“网红”界的新晋顶流。网友因他“野性与纯真并存”,称他为“甜野男孩”。  这是个“网红”辈出的时代,丁真成为“网红”本来并不奇怪。让人感到新鲜的是,甘孜州有关方面趁热打铁,先是当地一家国企以3500元月薪与丁真签下劳务合同,利用丁真的影响
期刊
为了能给自己的“爱豆”即将播出的多部新剧打出高分,某明星的粉丝群掀起团体“养豆瓣号”活动。粉丝们涌进豆瓣打分平台,注册账户,给新书、文艺片、名著等进行“废话式”评论,名曰“养号”。11月23日,一位图书编辑发表文章,让该明星粉丝离自己的书远一点。另一图书账号也对粉丝“养号”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希望粉丝能够尊重他人的作品,尊重其他读者。(2020年11月26日《齐鲁晚报》)  所谓“养号”,就是通过增
期刊
爱家乡,拍家乡  2015年,我剛刚考上大学的时候,村委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跟我们这些准大学生谈心,聊将来的规划。村党支部书记朱加林对我们说:“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回到家乡,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虽然当时我并没有想好以后是不是要回来,但朱书记语重心长的话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大学就读于南京晓庄学院,原本毕业后要当老师的。激发我返乡念头的是每次假期回家时,都能看到家乡的变化:原来难走的路变成了“
期刊
很多人都有因为求学离开家乡的经历,有的还会在外或短或长地工作过。少年时代生活于家乡,对家乡并未有特别的感受,一旦离开,与家乡拉开了距离,对家乡的那份感情就如同夏日雷雨前水池中的泡泡一样,抑制不住地冒了出来。  在外的游子,犹如牵线的风筝,不仅关注着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而且一旦积累了经验和资本,有了机会,就想投身家乡建设,让家乡变成自己的“诗和远方”。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葱郁的稻田,金黄的麦
期刊
步入夏季,我总是没什么食欲,整个人像是失了魂一般,只想吃些辛香麻辣的烧烤。苦恼的是,刺激过后,总要忍受一段时间的上火。于是,我和朋友决定去四川旅游,借着川辣刺激一下味蕾。意外的是,在四川绵阳市,我们收获了一道既开胃又能为夏季降温的美食——梓潼片粉。  提到四川米粉,为大众所熟知的一定是绵阳米粉,它是四川传统名吃之一,有着1800多年历史。我去四川旅游,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吃绵阳米粉。可是真正到了绵
期刊
唯有真心换真心  小時候的记忆中,村里有一条永远也修不好的路,坑坑洼洼,公交车行驶在上面总是颠簸不平。如果是骑车,来回一趟,总是一鼻子灰。  上了高中,我终于走出谷里乡村,去县城读书。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自卑,因为高中同学来自于江宁区的各个街道。每次放假结束返校,同学们都会带来家乡的特产,和其他人分享。湖熟街道(当时叫湖熟镇)的同学带板鸭,横溪街道的同学带西瓜,陆郎街道的同学带茶干……只有我每次都是
期刊